上海往事·民國鄉村別墅

上海西郊的虹橋路一線,民國時代曾是一派鄉村風光。農田遍布,綠樹成蔭,達官貴人、富商巨賈周末跑馬、度假的理想所在。1930年代,風格各異的豪華度假別墅在此陸續興建並保存到現在,猶如一串項鏈上散落的珍珠。不多說,以下分門別類介紹,以饗讀者。

1.紅坊

位於淮海西路570號,原為上海鋼鐵十廠。1989年,上鋼十廠廢棄,原廠房逐步改造成以雕塑展覽為主題的「新十鋼創意產業集聚區」。紅坊應是昵稱,因為廠房多為紅磚建築。就像白宮一樣,以顏色命名,正式名稱應該叫美利堅合眾國中央人民政府才對。

紅坊的院子內擺了很多有特色的雕塑。紅磚混凝土砌成的賓士轎車,車內的檔位都雕琢得很精細,絕對純手工製作。躍馬揚鞭的騎士,給人一種雄健之美。至於這個騎士是誰,已不是那麼重要了。霍去病?堂吉訶德?發揮你的想像力吧。奔牛尖角刺破蒼穹,雕塑取名牛氣衝天,也是恰如其分。展覽預告旁的紅牆上跑滿爬山虎,青翠欲滴,讓人沉醉。

2.閻錫山故居

位於虹橋路885號,獨立式花園別墅,建造於1940年前後,現位於上海市民政局招待所院內。建造的當時,戰事頻仍,經濟蕭條。因此建築風格偏向簡約和實用,較少雕琢。現閻錫山故居低調地掩映在綠樹叢中,完全找不到一個好的角度去拍攝。讓人大發「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之感。

順便講一下閻錫山其人。閻錫山,字百川,號龍池,山西五台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辛亥革命時,作為同盟會會員領導太原起義取得勝利,任山西省都督。從此一直到1949年敗退台灣,主政山西長達38年,人稱山西王。你當然可以大罵他為新軍閥。但在閻錫山事實割據的這38年,大力發展工業,開辦銀行,修築鐵路,興辦教育,將山西建設成全國聞名的兩個模範省之一(另一個為廣西)。三晉百姓感其恩德。教育這一點值得大書特書,因為山西在全國率先實行四年制義務教育。這一點就算是在現今的很多國家都沒有實現。所以說割據不一定是壞事,一個領導人長期主政也不一定是壞事。一個精明的領導人絕對比幾個平庸的、互相扯皮的寡頭要好得多。1949年,國民黨倉皇辭廟,敗退台灣。閻老西為免政治鬥爭,於1950年引退至台北陽明山(原名草山,蔣介石在此建築行宮,厭惡草山有落草為寇的意思,遂根據偶像王陽明改草山為陽明山),生活貧寒潦倒。閻錫山的50多名部下集體辭官,追隨閻錫山於陽明山生活,大有田橫五百士的意思。1960年,閻錫山逝世,部下一直為其守墓至今,祭祀不絕,閻老西地下可以瞑目了。想了解閻錫山晚年生活的可以參考高曉松老師《曉松奇談》之《台灣啟示錄》。竊以為,領導下屬,人走茶涼是常態,樹倒猢猻散也正常,做領導做到閻錫山這個份上,實屬不易,馭下之道值得借鑒。

3.白崇禧故居

位於虹橋路1390號,外觀白色,建於1920年代,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風格,人稱「小白樓」,現為高級酒店。徐匯區汾陽路上海音樂學院附近另有一處白崇禧故居,公眾號東平路訪古那一期有講過,外觀也是白色,估計和白崇禧的白姓有些關係。白崇禧,字健生,綽號小諸葛。參與北伐,建功揚名。抗戰期間,提出「堅壁清野」、「焦土抗戰」、「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這不就是持久戰嗎?)等策略,為蔣介石所採納,對整個抗日戰局影響深遠。國共內戰期間於四平擊敗林彪,但難掩國民黨敗退的頹勢,最終無力回天。

4.宋子文故居

位於虹橋路1430號。建於1930年代,英國鄉村式別墅,紅瓦白牆,屋頂錯落有致。如今已是風雨飄搖,殘破不堪。庭院大門銹跡斑斑,連大門旁的「優秀歷史建築」標識都已長滿爬山虎。徒生無限凄涼。

5.申康賓館

位於虹橋路1440號,原名美華新村,內有11幢西班牙風格的建築,可以算得上是西班牙建築的聚集地。如果你想了解西班牙建築,又沒時間去馬德里,就來申康賓館吧。

插一段西班牙的歷史。西班牙,8世紀之前被羅馬人和哥特人統治。8世紀起,伴隨阿拉伯帝國的興起和擴張,西班牙被穆斯林政權統治一直到15世紀。15世紀以後,西班牙重新回到基督教世界的懷抱。因此西班牙的建築也深深烙上了基督教和阿拉伯兩種文明碰撞的烙印,極具奇異色彩。

西班牙建築的一些特點,在申康賓館的建築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如簡單的幾何構圖,空間上高低錯落,層次分明,色調以淺色調如米黃色為主,明快醒目而又顯得踏實。

手工抹灰牆牆面斑駁、粗糙,給人樸實之感。

一步陽台(又稱法式陽台,朱麗葉陽台,裝飾功能大於實用功能)平添了許多浪漫情調。

建築入口白色的門廊,極具阿拉伯風格,是不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院子內杉樹筆直,映襯米黃色的建築外牆,我也是醉了。

認真撒尿的小天使,應該除此之外上海找不到第二個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申康賓館2號樓,原為陳香梅女士舊居。陳香梅何許人,百度腦補了一下。陳香梅,北京人,民國時期中央通訊社(類似我黨的新華社)第一名女記者,同時也是飛虎隊(全稱為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指揮官陳納德的中國妻子。抗戰勝利後,隨陳納德定居美國並加入美國共和黨。1963年受肯尼迪總統邀請進入白宮工作,成為首位進入白宮的華裔。後陸續在尼克松和里根的政府任職,可以稱得上了美國政壇的常青樹,一代傳奇女性。2號樓,現用做繪畫作品展覽,正舉辦中國瑞典藝術家展。詢問樓上負責的美女,已不知道該別墅的來歷,一頭霧水的感覺。

6.西郊賓館

位於虹橋路1921號,上海最大的花園賓館,許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在此下榻。類似於北京的國賓館(西郊賓館的英文確實也是State Guest Hotel),真正的高逼格。遠遠地拍了張照片。

7.孔祥熙故居

位於虹橋路2258號。現為上海瑞祥門診部。英式別墅。

8.上海動物園

位於虹橋路2381號,沒進去,拍照紀念。回來的路上,上海動物園馬路對面偶遇松鼠。

9.羅別根花園

位於虹橋路2310號。本次徒步逗留時間最長的景點。如果要在這10個景點裡面挑選2個最好的景點,那一定是羅別根花園和申康賓館莫屬了。

羅別根花園,1930年代英國籍猶太人沙遜建造的度假別墅,因位於羅別根路(現哈密路)附近而得名。沙遜,當時的上海首富、房地產大王,產業遍布上海。現今外灘和平飯店北樓即是沙遜的產業。

虹橋路上的這處羅別根花園,英國鄉村別墅建築風格,可以稱得上是一件上乘的藝術作品。講一下羅別根花園的歷史,1932年,沙遜欲建造度假別墅。選址在租界範圍以外。按照當時中國的法律,外國人不能在租界以外建造房屋。沙遜稍作變通,以一個中國朋友的名義建造完成。二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搶佔羅別根花園,因距離虹橋機場很近,該處成為日偽政要聚集之地。後花園幾易其主。抗戰勝利後,沙遜回上海索要舊產業。與當時的寅豐毛紡廠對簿公堂。最初的證據對沙遜有力,但最終法院以外國人不能在租界外建房為由判沙遜敗訴,房產歸寅豐毛紡廠所有。沙遜不服,提出上訴。而此時國民政府已是自身難保,共軍百萬大軍過江,沙遜只好作罷。建國之後,寅豐毛紡廠完成社會主義改制,成為國有。羅別根花園成為毛紡廠的療養院。1989年成為歷史保護建築。後來的交易不得而知。從網上的新聞可以確認,現在屬於私有。2004年報價1.2億沒有遇到買家。2012年,掛牌價2.5億。

本次徒步有幸與粉絲共同踏入這一價值2.5億(保守估計)上海原首富的豪宅別墅,並有資格談一下自己的體驗。別墅一樓為會客廳,二樓卧室,大大小小的房間有一二十間。各房間內原有華麗的裝飾,如今已經是殘破不堪。室內的壁爐、飄窗等都很講究。二樓一間玻璃房,20平左右,三面透光,可以俯瞰整個院落,是喝下午茶的理想所在。現在淪為狗舍,裡面養了三隻狗,一隻吉娃娃、一隻泰迪,還有一隻土狗,應該是收養的流浪犬。很有點焚琴煮鶴的味道。

院子里碰到負責看護房屋的老阿姨,上海崇明人。去年一家三口來到這裡,政府按上海最低工資標準每月1800發給生活。據她描述,去年來的時候,院子里荒草叢生。他們一家三口把草鋤掉,在院子里開起了菜園。現在可以看到的有茄子、西紅柿、土豆、生菜和水豆(上海話聽不太懂,應該是一種豆類)等蔬菜。不僅可以自給,多餘的應該還可以出售。為防止鳥雀啄食,菜地里插上竹竿,綁上破布。與網上下到的羅別根花園簡直判若兩人。院子里的噴泉雕塑應與別墅同齡,訴說著羅別根的過去。鞦韆盪椅上的主人已不在,無限悲涼。

10.泰晤士報別墅

泰晤士報社別墅位於虹橋開發區現龍柏飯店內。1930s建造,為原上海泰晤士報社別墅,英國鄉村別墅樣式。屋頂變化豐富,清水紅磚牆面。別墅南側右邊的陽台欄杆和門廊頗具伊斯蘭建築風格,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別墅前的草坪與紅色的別墅相互映襯。草坪旁的一株白玉蘭樹齡已過百年,為別墅增加了幾分靜謐之美。

泰晤士報社別墅,現為長江商學院所在地。長江商學院,李嘉誠出資創辦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開設MBA、金融MBA、EMBA、高層管理教育四個項目。別墅外停泊各式寶馬、賓士,高端大氣上檔次。

更多精彩,請關注"上海徒步光影"微 信 公 眾 號(shtubu)。


推薦閱讀:

TAG:旅遊線路 | 景點 | 上海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