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投顧,第一性原理與kensho
關於kensho,已經有過比較長時間的思考。
初見kensho,是源於信息收集的偶然,而後怦然心動,相見恨晚,世間還有如此好的東西?但在此之後,只聽傳言被高盛招安,世人皆未見其真正面目。
kensho者,何許人也。
(看不清楚吧,我也看不清楚,網上就沒有清楚的)
號稱可以處理世間大多數財經事件,並以問答的方式給出答案。最好的宣傳莫過於如下:
- 1,當蘋果發布新的iphone產品時,它的哪家供應商的股價會上揚?
- 2,當颶風襲擊fulorida,哪家水泥股股價上揚幅度最大?
(就是這位大神,挺年輕的啊,加一個google的程序員合伙人)
這還得了?!對比alphago只能下下棋,這簡直就是印炒機。然而看創始人採訪記錄說,kensho定位是要取代分析師,創始人原意大概是說投顧這事,之前很多人做了,之後也會有很多人做,我就不摻和了。這不符合邏輯啊,無論是從牛頓力學,還是相對論,還是量子力學都不符合,只有一種可能,臣妾她做不到啊。
好了,退一步講,就算可以部分取代分析師,這也是個不得了的劃時代的進步啊。複製到中國應該是很多從業者的想法,我還真各種收集了一番,好多人要麼要做A股的alphago,很多是AI的從業者,程序員,還是金融資深人士,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問題是,沒有一家做出哪怕一點點樣子,一點點也好啊。
問題出在哪裡?
幾個問題:
- 1,kensho真的有用嗎?
- 2,它的數據來源是什麼?
- 3,它的分析邏輯是什麼?
- 4,A股為何沒有出現?
無奈本人不是金融科班出身,也沒有豐富金融從業經歷,也沒有做過分析師。那如何分析。好在想到「元思考」,「第一性原理」,這是個神器。
元思考,就是回到事物本質,嚴格按邏輯推理。
1,kensho如果沒有用,那高盛就是傻。作為老牌投資銀行,一個投資決策不太可能太過失誤,所以反推kensho至少有一定的作用,或者說可以替代一部分分析工作。
2,數據來源。金融結構化數據,包括財務基本面,交易數據,其實是很標準的,國外是bloomberg,國內比如萬得,要獲得這些數據門檻並不高。財經事件的話,那百度或google就是最好的,當然百度不會在這個垂直領域投入太多。大家都提到了NLP(自然語言處理),但更多指kensho的前台交互,就是可以像siri一樣,直接問金融問題。這個其實不是系統的關鍵,對於專業從業人員,操作複雜一點無所謂,關鍵還得真的分析出有價值的信息。
整理一下上面的分析,就是數據大家都有。自然語言前沿的技術也差不多,關鍵是kensho團隊創始之初,也沒覺得它的技術團隊有多強。如果說他的技術合伙人的背景,那就是google的搜索技術,可以採集全網的財經資訊,公告等,分析出事件,熱點。這裡乍一聽有道理,但其實真的去財經網站一看,全是無聊的信息,人工就全消化了,也沒有什麼新的認知。更有可能,可以用機器去「消化」各種公告,官方稿件,就業報告等。這裡就需要建立「知識圖譜」了。圖譜才能理解語義,進行推理。
3.分析邏輯。其實分析師怎麼干,機器就應該怎麼干。現在就是「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的「人工智障」時代。所以要理解kensho的價值,先理解分析師的工作思維,他們工作中的痛點,以及他們工作的價值。就是kensho的價值。
4.為何沒有中國版?這個也是作者最想探討的。
有人說,那是中文自然語言處理門檻高,客觀講,在現在計算技術的條件下,也就是多一個分詞而已,分好詞了,其實差不多,至少不構成致命傷。
如下兩點可能的原因:
1,分析師的價值。美股市場,機構投資者居多,價值投資居多,都依靠分析師及類似的邏輯在操作,是一個投資市場。A股散戶居多,還處於各種劃線,圖表,聽消息,跟風的階段,分析師報告,一是很多人看不懂,二是看懂了也真沒用。市場的邏輯,不符合分析的邏輯。這就導致分析的價值有限,進而kensho中國版的價值有限。
2,對於智能投顧的理解。A股市場大家一講智能投顧,就是抓漲停,抓黑馬。殊不知,這和永動機,鍊金術有何區別,可望而不可及啊。
kensho的價值,在於從紛雜的信息中,高效獲得認知。至於投資,還是仁者見仁的藝術,至少目前還是。
關於作者:魏佳斌,互聯網產品/技術總監,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特許金融分析師(CFA)。深度關注互聯網發展趨勢,AI金融量化。致力於使用最新的人工智慧技術去理解經濟、金融,實現信息增值。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註:AI量化實驗室(ailabx),了解AI量化最前沿技術、資訊。
推薦閱讀:
※iOS: 使用 Turi Create 自定義 Core ML Model
※yolo v2 訓練流程
※「提直降代」加速,航司聚焦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渠道
TAG:人工智慧AI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