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閱讀:使你不能專註的元兇
曾經室友問:男主播,我每天都忍不住去刷朋友圈,十分鐘不刷就難受,尤其馬上就要考研了,這可怎麼辦?
好吧,其實我也有這種問題,畢竟是人生三大錯覺
這個妹子喜歡我
剛才我手機響了
這次考試(比賽)穩了
直到我開始寫微信號的文章,開始時我自信滿滿。自認可以說看了很多雞湯文,之前也在某平台幫人家寫影評賺點外快(我只寫自己看過的電影),平常沒事就看看知乎、簡書這些分享你剛編的故事的裝逼平台。
然後我被光速打臉了,和小品里白雲寫<月子>一樣,真的是七天憋出幾句來。
仔細想想,自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做碎片化閱讀,聽起來可以說三觀正、態度好、愛學習。但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的獲取信息多樣而豐富,在我們提取信息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也被朋友圈、微博、公眾號還有逼乎迅速的吞噬著。
呵,這是個正循環
以我的逼乎賬號為例:
我渴望信息(其實我更渴望nai子)→到逼乎搜索,發現大V答案→掃讀、點贊收藏→缺少時間去花費大量時間仔細閱讀→自身信息掌握仍然是之前水平→注意轉移到其他方面→渴望信息→.....
所以我的逼乎賬號收藏了滿滿的「乾貨」,戀愛、雅思、網賺、都市傳說、知乎女用戶和表情包,但我自身和之前真的變化不大。
所以收藏就和我們買書一樣:噹噹打折,很勵志的買一箱子書,給自己定下目標、幾個月一本——最後恐怕也只讀了漫畫和小說。
所以
學生黨,abandon是不是見過無數次了?
看到乾貨,先收藏,然後基本沒看過?
有什麼微課、雲課堂限免,是不是先報名,最後也沒聽幾節?
為什麼我知道,我也是這樣啊!某種精神勝利法,用我高中老師的話來說,我先買下這書,我就感覺自己比不買的強了。
唉,終究是手機中的一堆數據 。
大二的時候我還是非常的中二的,報了什麼職業培訓課的(欠了我媽幾千大洋,不然我天天寫文章幹什麼?還債呀)
然後當然是認識了不少中二男女
說實話,課程還不錯,有幾位朋友已經入職bat了,還有一幫在中關村晃悠的,偶爾刷朋友圈還是常常點個贊什麼的
有一位就有意思了,我們先叫她A姐(你猜我為什麼用這字母?)
天天在朋友圈集贊
微課天天練
心理諮詢試聽課
寫作大師課程
。。。。。
看上去還挺不錯的,我也常年給人家做貢獻,偶爾聊幾句
一年過去了,我留言問問學的怎麼樣
丫的居然發我一大堆話,大是吐課不管用,騙錢費時間,幾千大洋出去了,感覺自己在各個學的領域都沒什麼出彩的地方:英語勉強過六級、心理師考試也黃了、寫作基本就沒寫過啥。。。
我:平常你是咋學的?
A:就是平常有時間就看看啊
我:。。。。
碎片化學習系統的知識,缺乏明確的目標讓A姐走路不少的彎路,以己度人,估計沒有幾分鐘恐怕就轉戰微信,微博。正所謂工作5分鐘,玩手機2小時,學習前拍張照片,發個朋友圈。再去逼乎分享個剛編好的故事,然後5分鐘刷一下,等著『點贊』。
A姐:那你說怎麼辦?
我:在精神和生理上各選一個,大一時候,我選擇了足球和閱讀;大二時候,我選擇了健身和專業課,大三我選擇了攀岩和出國,現在我選擇了寫文章和健身,我平常也和普通人一樣吃喝玩樂,但每天我都至少有3個小時的「神聖時間「極其專註。
初中時候學到了「木桶理論「,但是隨著社會分工細化,木桶理論已經不適用了,極端往往都不是壞事。
碎片化的閱讀並非壞事,但是僅僅是在表層的視野拓展,你所收穫的,僅僅是「知道」,一旦用的時候,恐怕會立刻露怯。
A姐在和我聊了一天,請我搓了幾頓駐京辦,也算沒有讓她白出血,我根據她的傾向,為她設定了方向、用了幾天時間,查了資料,幫她設計了發展方案,設定階段目標。目前A姐在逼乎的專欄居然開始收費了我去,微博號也養的有聲有色。讓我這懶鬼也有點眼紅。
所以對於信息啊,我們要改變往日的習慣,深度的閱讀和思考下,沒時間就先將它留在桌面上,覺得不錯再收藏也不遲,定期更新一下,刪掉你目前不用的,保證數量的基本恆定。
開始捨棄碎片化閱讀吧,我知道習慣一時很難改過來,但還請儘力而為。
大佬點個贊吧,要不關注下也行,俺求求你啦,作為自從大學勵志自己養活自己,結果吹逼吹大了導致現在欠母后大人15萬的人,正在努力還債,距離還清母后大人還差100000元。
下期預告: 自然流,不是PUA但讓你更受歡迎
推薦閱讀:
※個人的學習方法總結-對自制力有一定要求
※36計多1計!教你應對神經網路的"神經"問題~
※一個人也可以的高效「輸出」!科學解讀正確「知識輸出」的時間配分和方法
※如何防止初二成績「兩級分化」?
※關於學習,為什麼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