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影評
看過不少德國納粹迫害猶太人的經典影片,有從死神角度去寫戰爭中人們渴望和平,渴望愛與被愛的電影《偷書賊》,電影鏡頭從未離開過那個小鎮,以及那條名叫天堂街的小街每天都在上演著戰爭,歧視,死亡和離別,但主人公內心仍然具有人性的溫情,這樣的電影很多,也很感人,近期看的一部《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這部影片幾乎處處都是對比諷刺,是我看過的同一時期的人物性格最為鮮明的戰爭題材電影。
電影一開始就出現這樣一幅畫面:德國小男孩和他的朋友們穿過大街小巷,穿梭於各種成年人之間,他們打開雙臂,像鳥兒般自由飛翔,頭頂是明凈的天空,他們的心也如清泉般澄澈。從這裡就將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區分開來,看到這裡,大多數人們可能並未關注這小小的差別和製片人的刻意對比,但這一情節已為下文做好了鋪墊。
小男孩布魯諾此刻正坐在廢舊輪胎製成的鞦韆上,他似乎在沉思,眼睛裡似乎有了一點迷離,好奇和疑問,為什麼條紋睡衣不單單是睡衣,為什麼號碼牌不是遊戲的符號,那裡不是一個農場嗎。八歲的孩子哪裡又知道那是一個可怕的集中營呢。這裡又出現了一層強烈的對比,從孩童的世界向我們編織了一張善良的網,可這網子里卻是可怕的現實和暴戾,善良的布魯諾甚至非常羨慕穿條紋睡衣睡衣男孩的生活,他說自己整日無所事事,而他們卻可以盡情的玩耍。這層恰巧寫出了孩子的天真及與其形成對比的德國納粹們。
曾經的實習醫生,文明和善,如今的僕人,這多麼大的反差,從這裡進一步深化了影片的諷刺味道,讓人們不禁同情老人控訴德國納粹,這一幕感化了多少人,老人對待孩子如此的好,可前昔剛被軍官無情呵斥,孩子對待老人並沒有惡劣,而是選擇詢問自己的父親到底猶太人有沒有好人,可見在孩子心中並不認同所有的猶太人都是敵人這一說法,孩子的視角總是公平的是沒有私慾的。
這個畫面有對比也有共同點,但我個人覺得共同點多於對比點,不同僅僅是生活環境的不同,但共同點卻很多,從年齡,他們同樣八歲,從對待生活,他們同樣熱愛生活,對生活有美好的願望,從心智,也並無一二,很純潔很天真,珍愛友誼,他們都沒有錯,錯的是戰爭的荒謬。
這位母親我覺得真的很偉大,她善良美麗,純潔知性,面對殘忍的丈夫,兒子以及僕人,她都能溫柔相待,得知丈夫等人的殘忍行為,她以吵架絕食相逼,勇敢的與丈夫作鬥爭,可她反抗的卻不僅僅只是丈夫,也不是納粹,是她們的統治者---希特勒,她堅信人性是美好的。
電影的最後是一片安寧,慶幸孩子們並沒有被歷史扭曲,雖然他們是這場戰爭的犧牲品,可最終仍保留著他們的純潔,他們沒有機會去感受戰爭的殘酷,也永不會知道自己生活的國家到底經歷了什麼。
毋庸置疑的是影片中所有的人都是受害者,不管是德國納粹還是猶太人,都是希特勒腳下的可憐人,所有軍官都用力呵斥並屠殺著猶太人,只因希特勒對他們灌輸的思想,他扭曲歷史,禁錮人們的思想,讓我想起了鴉片戰爭,從人的思想著手更容易摧毀一個人的意志,納粹之所以痛恨猶太人源於被灌輸即將覆國的思想,他們時刻都在恐懼,這場屠殺的罪魁禍首就是他們的領頭人----希特勒。
推薦閱讀:
※電影告訴我們什麼║之六《血鑽》
※談談對《西部》的兩點理解
※《明日的我與昨日的你約會》——我的第一次,是你的最後一次
※豆瓣8.8,堪稱比權利的遊戲還好看的劇即將回歸
※《驚魂記》中的剪輯手法
TAG:電影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