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源氏物語》有感

我讀《源氏物語》

《源氏物語》是一部純粹的小說。

一:《源氏物語》的誕生

紫式部所在的年代,是日本平安時代,一條天皇當政。日本的皇室也和中國皇室一樣,後宮妃嬪眾多。這眾多妃嬪為了爭奪皇帝的寵愛,竭盡一切力量。後宮的妃子,大多都是權臣的後代,大家的的情況都差不多。於是,文藝風雅,成為了爭寵最好的手段,於是各妃子在宮中豢養具備各式各樣才能的宮女,各後宮定期舉辦文藝演出,藉此吸引天皇青睞。

皇族之下,內閣之中,太政大臣官位第一,其次是右大臣,再次就是左大臣。一般來說太政大臣並不處理實務,也不掌管實權,所以右大臣成為了實際的掌權者,而左大臣成為了他的牽制掣肘。

作為皇帝,不娶無名之輩,能夠進後宮的都是高官的女兒。一條天皇最寵愛的妃子定子,就是右大臣的女兒。定子頗具才藝,深受一條天皇寵愛,使得其他妃嬪爭相艷羨,醋意盎然。右大臣藤原道隆一家,一時風頭無倆。作為左大臣的藤原道長,不甘落於人後,於是將自己年僅十二歲的女兒章子送入宮中,但章子一直得不到寵愛。

轉機出現在右大臣藤原道隆的死亡(關白失腳)。右大臣死亡後,左大臣藤原道長順利成為實際的權利掌控者。沒有了父親的蔭蔽,即便一條天皇再寵愛定子,也要考慮政治因素,定子慢慢讓位於章子。一個妃子的地位,完全仰仗後家的權力威望,因為皇帝的地位也要仰仗這些權臣的支持。

定子失勢後,逐漸流落他鄉,唯有幾個衷心的侍女不離不棄。前文說過,每位妃子都會豢養許多具備才藝的宮女,清少納言就是定子豢養的宮女之一,對定子始終不離不棄。定子病故後,清少納言將在宮中生活的回憶,寫成了隨筆集《枕草子》,藉此懷念定子、懷念舊時。

《枕草子》一經面世,世人爭相傳抄,一時成為風氣。一條天皇看了《枕草子》後,也開始懷念定子,並且打算將定子誕下的皇子敦康親王立為太子繼承皇位。

競爭是全方位的。為了對抗清少納言的《枕草子》,已經成為右大臣的藤原道隆贊助紫式部,寫了這部《源氏物語》。

可見,《源氏物語》的誕生,源於權力與地位的爭鬥。

附:不論是《枕草子》還是《源氏物語》,作者的名字都不是真名,而是官名。少納言的官位稍微比式部略高。

二:《源氏物語》的地位

《源氏物語》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史的奇蹟。這裡的尺度是世界,而不是日本,地位不可為不高。第一部長篇小說,就一定是好的小說嗎?當然不能以寫作先後來定它的地位。那就給它找一個參照物吧。日本人心中,文學的最高成就是《枕草子》和《源氏物語》雙壁。那就把中國人心中普遍認為的最高成就《紅樓夢》與之對比吧。

1.字數

《紅樓夢》前八十回,字數61萬字,總共73萬字,從愛情到政治到宗教,從飲食到服飾到建築,包羅萬象;《源氏物語》95萬字,比《紅樓夢》更多,同樣包羅萬象,不過《源氏物語》偏重於寫愛情,其他方面較少描述。日本平安時代,漢字盛行,那時候日本還不太用假名。作者紫式部漢學修養極高,與中國文學家無異,雖然是不同國家的作品,字數的對比也因為文化相通,文字相同而變得有意義。接近百萬字,什麼概念呢?普通長篇小說五六部的篇幅!

2.成書時間

《紅樓夢》初版於1791年,而《源氏物語》成書在1006年,早了八百年左右,並且開闢了世界文學史的新天地。

3.出場人物

《紅樓夢》中有名有姓的出場人物有七百多人,《源氏物語》略少,四百五十多名。更多的文字,更少的人物,可見平均下來,分配給每個人物的描述,《源氏物語》是要多一些的。由此可粗略結論,《源氏物語》的人物形象整體比《紅樓夢》更飽滿豐富。

4.作者

《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同曹雪芹一樣,出身大戶人家。她從小便熟讀中國《史記》和唐詩,從小就崇拜白居易,這一點在《源氏物語》中頻繁引用白居易的詩句就可看出。在最後十帖中,紫式部還引用了唐代張文成的《遊仙窟》,作為中國人我都不熟悉他,可見紫式部漢學修養之高,在文化上,甚至可以把她當作曹公一樣的漢人。曹公後面有贊助人脂硯齋,紫式部《源氏物語》的背後也有一個贊助人,這種巧合令人驚嘆。

除了以上對比,《紅樓夢》和《源氏物語》都讀過的人,一定會驚嘆於二者的許多形似之處。因為出版時間的先後,甚至有人質疑《紅樓夢》借鑒了《源氏物語》。其實這樣的質疑經不起任何推敲,但是質疑的背後,是對《源氏物語》無限的肯定。

綜上,《紅樓夢》是我心中的中國文學巔峰,無出右者,同時世界文學的奇蹟。而《源氏物語》,不敢說超越了《紅樓夢》,但是絕對不會低於《紅樓夢》。

三:讀後感

實際上,講這麼偉大的書,我是沒有能力說講的。即便勉強講一點,肯定也講不好。但正是驚嘆於《源氏物語》故事的構思精巧、文筆的優美流暢、篇幅的宏大、題材的大膽創新等等偉大之處,讓我有談一談它的無限衝動。

小說主人公光源氏,一個完美的人物,原型正是一條天皇和定子誕下的敦康親王。把對手陣營的親王當作小說主人公,紫式部還真是別出心裁、令人意外。

光源氏的母親是桐壺皇帝寵愛的妃子,然而出身卑微,後家無力,在宮中深受排擠。母親病故後,光源氏因為沒有任何靠山,被迫降為臣下,賜姓源氏。

光源氏是小說中的第一美男子,恐怕潘安曹植等等公認的美男子在他面前都要相形見絀。因為在小說中,但凡有女子得見光源氏一面,都要因為他的美貌感動得痛哭流涕。不得見君面,窺影也心甘。用現在的話來說,真的是美哭了。

降為臣下的光源氏,行動反而比作為皇子的身份更為自由,達到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地步。光源氏風流成性,幾乎就是看上誰就喜歡誰,上至六十歲的侍女,下至十歲的小女孩,他都喜歡。因為光源氏地位高貴,而且容貌當世無匹,這些女孩得到他的追求,也感覺很榮幸。

因人物眾多、時間跨度過大、筆力有限,我將小說分為《光源氏》部分和《薰君》部分,這和小說故事發展是一致的。前一部分的主人公是光源氏,這部分佔了五十四帖中的四十一貼。光源氏的人生,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放浪形骸、自由自在、四處採花的自由時光;二是其父皇桐壺皇帝死後,他流放須磨;三是流放回來後。

在第一個階段,光源氏風流倜儻,四處採花。只要看上一個女人,不管對方什麼身份什麼年紀,他都會將其據為己有。其中最重要的女人有六個:

第一個是桐壺帝的妃子藤壺女御,按理說,藤壺女御算作光源氏的後母,不應該發生、也不能發生任何關係。但是在這部小說里,不僅僅是光源氏,所有的人,在婚姻上都非常「自由」,這種自由當然不是男歡女愛,而是除了兄弟姊妹,其他任何血緣關係都可以結婚。比如叔叔娶了侄女,舅舅娶了外甥女,堂兄娶了堂妹……這種姻親關係在小說中見多不怪。為什麼崇尚近親結婚呢?主要是出於身份和地位的原因,比如光源氏的哥哥朱雀帝,因為自己要退位出家,但是捨不得自己小女兒,又不放心小女兒,覺得公主嫁給臣下是恥辱。能夠配上公主的只有他弟弟光源氏,於是將自己女兒許配給自己皇弟。話說,光源氏和自己後母藤壺女御發生了私通,然後藤壺女御生下了兩人的孩子冷泉院。兩人瞞天過海,將孩子說成是光源氏的父親藤壺帝的。藤壺帝死後,將皇位傳給了光源氏的哥哥朱雀院,而事實上的光源氏的兒子冷泉院被立為太子。

第二個是夕顏,這部小說中女人的名字大多是按照情節中的花草來命名的,夕顏人如其名地美麗。光源氏作為皇族,身份地位高貴,當時的內閣當權者右大臣將女兒葵姬嫁給了他,表示對這位美男子才貌的欣賞。夕顏就是這位葵姬哥哥的情人,並且已經生了一個女兒玉鬘。光源氏在一個開滿了夕顏花的院子里發現了夕顏,於是派自己的隨從惟光(這個惟光就如賈寶玉身旁的茗煙一樣)趁深夜抱來,將其據為己有。然而,夕顏卻在光源氏懷裡暴斃。她留下的女兒玉鬘,十幾年後被光源氏找到,收為義女。

第三個是紫兒,紫兒是小說名副其實的女主人公。紫兒本來是藤壺女御哥哥的女兒,因為父親娶了後母,自己流落在外。紫兒十歲的時候,被光源氏發現,然後抱回家裡自己撫養。光源氏教紫兒繪畫、彈琴、寫字、作詩,教她做人做事。紫兒也慢慢成長為光源氏理想中的女性,成為小說中的第一美人。

第四個是前皇太子妃,六條院妃子。按輩分算,前皇太子是光源氏的叔叔,這位妃子應該是她的嬸嬸,但是他也和這位嬸嬸發生了關係。六條妃子的命運並不太好,前皇太子早逝,孤兒寡母只能依附他人。後來六條妃子不堪其擾,出了家。出於心理愧疚,光源氏把她的女兒秋好照顧得很好。

第五個是葵姬,葵姬很喜歡光君,不僅僅是因為光源氏地位崇高、是第一美男子,還因為他頗具才華,在琴技、畫技、舞技等等方面都要優於他人。但是因為兩人結婚是因為桐壺皇帝的旨意,光君頗感不快,並不喜歡葵姬。葵姬後來因為抑鬱,英年早逝。說到葵姬的死亡,不得不說這部小說中讓人感覺很難過的地方。小說中所有人生病,第一時間都不是求醫問葯,而是請寺廟的和尚來念經,祈求佛經驅除病難。除了當時日本佛道盛行的因素,醫學的落後、科技的落後、人心的矇昧,導致了無數個主要人物的悲劇。這些主角,往往在生病後,和尚念過幾次經,就病故了。光君和葵姬的孩子夕霧,成為小說後來的重要人物,在光源氏死後成為了一家之主並且掌管朝政。

第六個是花散里,花散里樣貌並不出眾,出身也不太好,然而知書達理,性格溫和,待人接物都很溫和友好,故而得到光源氏特別的青睞。葵姬死後,光源氏將夕霧交給了花散里撫養。

光君人生的第二階段,轉折點在於流放須磨。因為父皇桐壺帝的死去,哥哥朱雀院即位成為皇帝。這本來不會影響到他的人生,然而,光君偏偏喜歡上了朱雀帝的小姨母。朱雀帝的母親無法忍受光君的行為,於是將他流放須磨。

須磨在海邊,光君過著風吹雨淋的流放生活。光君以為自己會在這窮僻的漁村度過一生,他最放心不下的是從小撫養到大的紫姬。本想將紫姬接來和自己度過餘生,然而又憐愛紫姬,不忍心叫她跟自己吃苦。在這裡,他結識了人生第二重要的女人明石姬。明石姬的父親名師道人本是一個小小地方明石浦的領主,然而一直堅信自己的女兒一定會嫁個地位崇高的人,任何人來求婚他都不答應。終於在一個風浪滔天的夜裡,光君的房屋即將被海浪吞噬的時候,明石道人派來船隻拯救了光君和死心塌地追隨的侍從們。在明石道人的家裡,光君看上了明石姬。即便是被流放,明石道人也認為光君是值得託付的人,於是將女兒嫁予光君。

就在明石姬懷孕之時,光君流放兩年之後,京都發生一系列變故,朱雀帝想起父皇臨終託付,想到對不起這位弟弟,於是將光君召回京都,恢復了官職。明石姬因為出生低微,未得隨行返京。明石姬誕下的女兒,在光君的安排下,後來成為光君父親桐壺帝之後第三位皇帝的皇后。

這部小說中,所有的人都非常講究禮數,這裡的禮數包括行為舉止上的禮數和社會的道德秩序、尊卑秩序以及崇尚的風雅。例舉一二:除卻特殊情況,男人追女人,必須先致信,得到回信後方可正式追求。寫信又非常講究,一是信件的紙張,要隨季節的不同、對方身份不同選用不同等級的紙張,最高級的紙張來自中國;不僅僅紙張選用講究,內容也要講究,體現在每一封信,不管長短,不論對象,一定要附上詩句,詩句或是自己寫的或是日本的和歌俳句,或是中國的詩句;此外,每封信必須捲起來,然後在上面附上時下的花草或者樹枝。其中風雅,可見一斑。

而在男女關係上,除了夫妻、母子、父女三種關係,其他男女一般不能見面,見面需要隔著幾道屏風或者帘子。男女之間也不可直接對話,必須經由侍女傳話。即便是這樣,男女相見,之前,衣著儀容也要非常講究,得先用香把衣服熏過幾遍,衣服又必須符合季節特色,比如春天的時候,櫻花很盛,人們就要傳櫻花色的衣服。說到香,小說中的日本人尊中國的香為高貴,光源氏不僅在其他方面優於所有人,在制香技術上也優於所有人。

在這些細節都如此講究的社會,出身的高低自然異常重要。因為明石姬出生鄉野,父母地位不高,所以光君不能迎接她去京都的官宅。

後來,光君在京都郊外置了宅子,將明石姬一家迎來京都。明石道人因為大願得遂,出家做了道人。又是因為身份的卑微,女兒出生後就被抱走,給不能生育的紫姬撫養。明石姬是一個性格非常完滿的女性,她知道自己出生低微,從未對光君要求過什麼,女兒被送給紫姬做義女,她反而替女兒能得到身份高貴的紫姬保護而高興。紫姬本來很討厭身份低微的明石姬,因為女兒的原因,又因為明石姬性格非常好

光君人生的第三個階段就是從須磨流放回來後,因為京都變故眾多,朱雀帝萌生退意,於是將皇位讓給了名義上的弟弟冷泉院。冷泉院實際上是光君和藤壺女御的兒子。冷泉院即位後,朱雀帝的兒子立為太子,光源氏獨攬朝綱,成為太政大臣。隨後,光源氏將已故六條妃子的宅子修葺擴建,遷居那裡,紫姬做微第一夫人住在正殿,花散里因為是夕霧義母,也分得一院,明石姬另得一院。此時已故六條妃子的女兒秋好,得到光君的蔭蔽,在光君的安排下,成為了皇后。秋好皇后也在六條院分得一院,時時回家省親。光君走向了權力和聲望的巔峰。

小說中的人物命運,非常依賴出身和地位,比如秋好皇后,因為父親前太子死得早,母女倆就飽受欺負,其中包括了光君第一位夫人葵姬。如果不是光君走向了權力的巔峰,秋好不僅不能稱為皇后,流落至宮女的地步也不是不可能。例如,光君的弟弟八親王,雖然沒有被降為臣下,但是因為和朱雀帝爭過太子位,在桐壺帝死後,這位八親王的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最終淪落宇治鄉野,僅僅擁有一座山莊。權力如此重要,按理說權力鬥爭應該很緊張。然而紫式部卻沒有任何關於權力鬥爭的描述,相反,小說中的重要人物,人人都對權力漠不關心,甚至不喜歡權力。比如,朱雀帝正值盛年的時候,天天想著讓位給冷泉院。而這位冷泉院,在得知光君是自己生父之後,天天想著讓位給自己生父。而作為主人公的光君,不僅不想當皇帝,就連手中的權力,也想找個合適的接班人讓給他。出於對年輕時所作所為的愧疚,光君常常想著讓位出家,然而一直放心不下紫姬,終於沒有出家。

講了這麼多故事情節,實際上都不是這部小說的核心。它的核心只是愛情。

本文的開頭,我寫道:《源氏物語》是一部純粹的小說。小說的純粹在於作者紫式部的剋制,這是一部龐大的小說,包羅萬象,飲食、衣著等生活方式、宗教、政治等等,都可以成為紫式部描寫的內容,紫式部完全可以多寫幾筆,拓寬一點,讓這部小說比偉大更偉大一些,然而她並沒有這樣做,這是她的剋制,也是她的純粹。

我們在說到對於書籍的理解的時候,常常有一句話: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說的是讀者與讀者之間的理解差異,這句話背後隱藏的事實是:你首先得是一部經典的作品,有一千個讀者去讀,其次你的內容必須厚實,或是一個哈姆雷特寫出一千面來,或是你一部小說寫出一千個哈姆雷特。不然「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不成立。

紫式部的《源氏物語》既有「一千個讀者」,又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更將光源氏這個主角,寫出了「一千面」。但是,儘管如此,愛情卻是這部小說唯一的、永恆的主題。小說的人物吃什麼、穿什麼、做了什麼事、心情是悲是喜,一切情節、一切情景描寫都為光君服務、一切都為戀愛服務,愛情永遠是這部小說唯一的主題、愛情永遠是這部小說唯一的過程以及這部小說唯一要抵達的地方。這是這部小說的可貴之處,也是這部小說的遺憾之處,是高翔的翅膀,也是附身的桎梏。個人愚見,這是《源氏物語》沒有完全超越《紅樓夢》的原因。

情節太多,人物關係也複雜,以我的能力,厘不清楚,也沒有必要去釐清楚、去複述。實際上,這部小說,除了光源氏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主角薰君。

朱雀帝退位後,將小女兒許配給了弟弟光源氏,光源氏迫不得已接受了。薰君正是這位公主所生,然而他的父親並不是光源氏。這是光源氏在世上唯一的缺憾,或者說當時社會道德體制內的唯一污點。光源氏在第四十一貼就死了,紫姬死的時候,描寫篇幅巨大,所有人,包括讀者都感到遺憾和惋惜,甚至同小說中的人物一樣為這個完美的人物落淚。然而第四十一貼,整整一貼就兩個字——雲隱。世人解讀,是因為紫姬的死亡已經夠悲傷了,源氏的死亡,無法想像,於是不寫了,直接隱去五六年。

薰君在源氏死後,成為最後十三貼的主角,他是整部小說中,唯一有自我覺醒的人,這個覺醒體現在他對身世、對自我的思考,體現在他的行事作風完全超越了他的身份地位超越了他的時代,總之,薰君是一個令人疼愛更甚於光君的人物。

在此,更多情節就不再贅述了。《源氏物語》的偉大與美妙之處,非親自閱讀不可得。

《源氏物語》的誕生、失散以及再發現,和《紅樓夢》有點相似。現存的版本也有很多個,最近幾年又發現了現存五十四帖之外的幾貼,很想知道其中的內容。距今一千多年了,完整版的《源氏物語》或許永遠是個謎,是遺憾,也是迷人之處吧。

另外要說的一點,紫式部還真是白居易的崇拜者,小說引用了很多日本古今和歌,同樣引用了很多白居易的詩歌。如此迷戀一個異國文學家,想必紫式部也是個可愛的人。

《源氏物語》這樣偉大的作品,日本有兩部。雖然另外一部《枕草子》,看起來在文學成就上稍遜《源氏物語》一籌,但卻得到了我更多的喜愛。最難能可貴、最令人驚異的地方在於,這兩部作品誕生在同一時代,作者還相互是對手。對於紫式部來說,我想她應該感謝對手清少納言,是清少納言先寫就的《枕草子》激發了紫式部,讓紫式部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源氏物語》太偉大,我太渺小、筆力孱弱,謹此寥寥數語,作為讀後感。


推薦閱讀:

艷慕(書評打包)

TAG:源氏物語 | 日本文學 | 日本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