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指讀,培養小朋友閱讀習慣和能力
擔心孩子未來不愛讀書,這樣指讀分分鐘搞定小朋友
我家的小朋友現在是3歲半,從1歲11個月才開始給她讀繪本,其實和很多用心的父母們相比,依依算是接觸書本相當晚的。聽說扎克·伯格給他剛出生女兒讀的繪本是《Quantum Physics for Babies》(BB的量子物理學)。
【配圖1 來源新浪】
當時我看到這個新聞時,第一反應也是驚訝。精英階層的教育確實真的太高大尚了,完全不是我這樣的老百姓所能理解的,但是後來一想,也沒有什麼可詫異的。作為曾在哈佛主修心理學、兼修編程的高材生,扎克·伯格肯定知道給還在哺乳期的小寶寶讀繪本,讀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讀才能讓寶寶感受到自己濃濃的父愛。給寶寶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感覺比格很高的繪本真的是個很好的方法,也許比爾·蓋茨會給小寶寶讀《魔鬼數學》的童繪本。
指讀的第一步:爸爸媽媽請自私一點,從眾多適合寶寶的繪本中,選一本自己喜歡的。
不知道其他爸爸媽媽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您字正腔圓的給小朋友讀繪本的時候,而小朋友卻時不時的換個姿勢,一會撓撓小腳丫,一會兒又說口渴要喝水,注意力就是不在書本上,這個時候您是否武斷的下定義,自家寶寶就不愛看書,沒有專註力。其實根據我的觀察,即便是再調皮好動的小朋友,仍舊無法抵擋故事的誘惑,即便成人也是如此,要不社會八卦也不會有那麼大的市場。
小朋友和您讀繪本的時候,注意力不在書本上,我們可以從自身找找原因。在指讀的時候不需要我們一板正經的,指著一個個漢字,字正腔圓的朗誦,而是需要我們沉浸在繪本中,套用現在的語,就是和寶寶指讀繪本要有滿滿的儀式感,這樣我們在指讀的時候才會專註進去,才會有感染力,而小寶寶的注意力才會牢牢的鎖定在繪本上。
如果是一本自己都不喜歡的繪本,何來的儀式感、何來的專註和感染。我曾經在給依依讀小瑪利亞的繪本時(媽媽買的,這個鍋媽媽必須背),讀到這麼一段「訓練開始了。紫悅為此發明了一種儀器,它能測出飛馬們的翼力數。『第一個,雷霆道』……」這是什麼鬼?如何給一個3歲的小朋友解釋「翼力數」,「雷霆道」又是誰,我只知道佩恩六道(火影的人物之一,大家可以忽略),腦海中一萬匹小馬在奔騰。看了一眼懵圈中的依依,試探的問:「寶貝兒,柔柔的小寵物是什麼?」「小兔子」「你喜歡小兔子嗎?」「喜歡」「那爸爸和你一起畫小兔子吧!」「好啊!好啊!」成功轉移話題。
指讀的第二步:繪本再加工。
我們一大一小,坐到餐桌前,拿出來我選購的繪本《鄰居》。這是我喜歡的繪本,簡潔乾淨,人物少,對於大腦還是單線程的小朋友不容易懵圈。這也是依依接觸的第一批繪本,故事早就被她爛熟於心了,都可以自己組織語言給玩偶講了,毫無新鮮感。
選這本作為第一本整理的繪本,也是機緣巧合。從小馬利亞跳脫到畫兔子,我第一反應就是我們父女可以照著《鄰居》里的灰先生和棕先生來學習畫兔子。而在畫的同時,我發現,書中仍舊有一些場景描述,我在給依依指讀的時候,這樣的文字我自己讀起來都如同嚼蠟,小朋友聽起來可想而知。所以我就想重新編寫文字,純對話方式,文字多用日常口語,全用她現在可以理解的漢字。希望幼兒園畢業依依可以脫盲,當然不指望她可以寫,能夠培養出來閱讀理解力就行,這樣讀書的習慣也就養成了。
文字採用對話方式,小朋友便於理解,而且方便指讀幾遍後和小朋友角色扮演,這樣代入性更強,小朋友也喜歡。
將事先整理好的文字列印在不幹膠紙上,然後和依依一起動手剪裁好,一旁輔助依依將文字貼在正確的地方。完工之後小朋友滿滿的成就感,一遍遍的用手撫摸貼好的不幹膠紙,還向媽媽炫耀「看,媽媽我自己貼的,漂亮吧!我厲害著呢!」媽媽很買賬的各種膜拜和鼓勵,這一點很重要,還不明白其重要性的請補課《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全書》《不批評才能培養出自覺主動的孩子》。
【來源自攝】
【來源自攝】
【配圖3來源塗鴉 】
最後附上一幅我比照繪本的塗鴉。說起畫畫,有的家長會給小朋友報繪畫早教課程,如果是沒有入園的小朋友我倒是推薦上,權當親子班了,讓小朋友提前體驗下集體生活;已經入園的小朋友,個人感覺就沒有必要了,真想培養小朋友繪畫,就自己從簡筆畫開始,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這也是最佳方式的親子互動。
指讀的第三步:指讀不能局限於文字
我們都看過影視作品對舊式私塾上課場景的描述,一個老學究端坐上首,一群蒙童正坐堂中,個個搖頭晃腦字正腔圓的背誦「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其實您指著一個個漢字,字正腔圓的朗誦和這些蒙童並無二致。
我們花費時間精力陪小朋友指讀的目的是什麼?是高質量的親子互動,是培養小朋友的閱讀能力(其實這包含兩層,一個是識字,另一個是理解力,後者也就是我們語言學習中常說的語境語感的問題),當小朋友們從指讀中體會到愛,並且閱讀能力也鍛鍊出來之後,想不讓他們愛上讀書都是不可能的。
識字容易,不管您的指讀如何的「硬」,只要肯和小朋友磨時間,小朋友最後肯定是能夠達標脫盲的,但是養成自覺主動讀書習慣的可能性很低。
以上圖那頁繪本為例,原文有很多的場景介紹。
「有兩個地洞挨得很近。
一個地洞里住著棕先生,一隻棕色的兔子。
另一個地洞里住著灰先生,一隻灰色的兔子。」
而我整理後的文字,每個角色只有兩句簡單的自我介紹。
「大家好 我是棕先生」
「大家好 我是灰先生」
注意,我沒有寫標點符號。標點符號對於我們成人閱讀起來沒有干擾,但是在給小朋友指讀的時候,說不定小朋友會指著問號問「這是什麼」。以他們的語境水平,我感覺是在對牛彈琴,當他們語境漸成,不需要多費口舌他們自己可以理解。
我為指讀整理的文字,是為了降低小朋友「讀書」的難度,但是我們要教給孩子的並不僅僅是文字這個知識學習工具,重要的是通過指讀培養語境語感。
通常對於新的繪本,我一開始這麼指讀的(仍舊以上圖為例)。
「咦!這有一個什麼?好象是一個地洞啊!洞里好像有什麼東西?」(已經介紹過封面,小朋友是知道這是兔子的)「是小兔子!」「對,它的耳朵都露出來了!你看他在和我們打招呼呢!」這個時候才開始指讀「大家好 我是棕先生」,個人感覺要比一上來就乾巴巴的指讀效果要好很多。
一本對於我家小朋友完全沒有新鮮感的繪本,指讀一遍的30分鐘內,小傢伙的注意力會始終放在繪本上,中間即便被其它事情打斷,注意力也是秒回,讀完之後小朋友還會意猶未盡。
現在我們家這個3歲半的小朋友,如果晚上洗漱後放在床上,丟給她一本書,告訴她先看會書,等會爸爸或媽媽就來陪你一起讀。然後她就會像模像樣的靠著床頭,自己看書。這個狀態小傢伙可以輕鬆堅持15分鐘,要知道我家閨女可是號稱比男孩還男孩的女漢子。
最後建議各位爸爸媽媽,在小朋友面前多秀秀自己專註讀書的pose,刷微博看朋友圈或追劇的時候咱們躲著點孩子。
當您時不時的在小朋友面前看書時,小朋友肯定會問:「爸爸/媽媽你幹嘛呢?」「爸爸/媽媽看書呢!」「哦!」然後轉身跑走玩去了,玩一會兒後發現您還在看書會又問「爸爸/媽媽你幹嘛呢?」「爸爸/媽媽看書呢!」如此幾次,小朋友就會說「爸爸/媽媽我也要看書」。好的,親子互動指讀就可以開始了。此法一次不行不要氣餒,多堅持幾天肯定會看到效果。但是如果您經常在孩子面前抓住手機不放手,那麼您如何規勸沉迷手機ipad的小朋友?
推薦閱讀:
※親戚的孩子做過什麼讓你想一腳踢飛ta的事?
※天冷了,千萬別這樣叫醒孩子(身邊無數人中招!)
※兒童戶外運動時期,是否已為孩子選好了工具?
※孩子受了委屈,憑什麼讓他們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