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個人隱私保護意識薄弱的我們成了弱勢群體
2010年兩會之後,李彥宏轉載一篇博客並發出這樣的心聲:互聯網註定是弱勢群體。然而七年之後,互聯網發展到頂峰,幾乎所有產業都高喊著「互聯網+」的口號。而當我們面對一個陌生的二維碼、鏈接都要小心謹慎、神經緊繃的時候,例如最近「《我的軍裝照》的境外詐騙謠言」,猛然間發現,在互聯網面前我們原來如此敏感、脆弱,甚至已經成為了最大的弱勢群體……
沒有人會否認互聯網的發展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巨大便利,從購物、出行、住宿到社交通訊、學習以及娛樂,互聯網已經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的互聯網經濟在阿里、騰訊、百度等巨頭企業的帶領下飛速發展,對於他們來說是商業大計,而對於我們來說則是能夠更加輕鬆、便捷享受生活。因此,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可能是互聯網時代最大的受益群體,而無需付出任何努力。
凡事都有兩面性。
互聯網向人們展示了其強大的統治力,甚至在某些時候讓普通消費者顯得非常脆弱。我們享受著互聯網時代的巨大成果的同時,也在承擔著與其同等嚴峻的風險,因為它隨時都可能成為不懷好意之人竊取他人隱私以及財務的工具。這也讓我們成為了在互聯網時代,同時需要自保護以及被保護的群體,一點點的不正常都可能引起我們的不安……
多數用戶個人隱私保護意識薄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倒賣個人隱私成為一條潛藏的灰色產業鏈。對於隱私的保護意識,美國人顯然比我們更加敏感。他們日常聊天基本不會涉及到個人隱私,學校對學生成績的排名也不會公布到人盡皆知。而我們周圍很多人連基本的隱私概念都不太清楚,以為涉及到銀行賬戶密碼的才算是隱私。
而如今,支付寶、微信、快遞、手機卡等等都已經開始實行實名認證,通過你的社交圈、購物記錄、支付信息以及上網記錄等幾乎可以窺探到你的一切生活動態,而如今智能手機普及指紋識別技術之後甚至連你的生物識別信息都有可能被竊取。
根據《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的數據顯示,國內6.88億網民因垃圾簡訊、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經濟損失估算達915億元。另外,在黑市上泄漏的個人信息達到65億條次。這意味著,2016年,平均每個中國人的個人隱私信息被泄露以及傳播不止一次。
而大多數個人隱私泄漏,當事人並不知情,甚至直到接到各種推銷電話、垃圾簡訊以及詐騙電話等等,都沒有意識到隱私泄露所導致的騷擾。即使強大如支付寶,也曾經發生過員工私自下載用戶信息倒賣的時間。有那麼一瞬間覺得我們好像就這麼赤裸裸的站在互聯網的世界任人窺探,細思極恐。
防不勝防的詐騙漏洞
相較於隱私泄漏,可能對於我們來說更忌憚而且感受最深刻的應該是網路詐騙,而這兩者其實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網路詐騙是互聯網經濟衍生出來的黑色產物。去年,8·19徐玉玉電信詐騙案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但我們需要明白徐玉玉只是眾多受害者之一,我們更應該去關心「隱私信息是如何被泄漏出去的」。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騙子不是傻子,為了更好的取信於你,會嘗試各種途徑獲取你的個人信息,從最早的QQ盜號、釣魚網站、虛假鏈接到現在的手機病毒、二維碼以及朋友圈傳播的H5網頁,騙子的手段層出不窮,讓我們防不勝防,再加上詐騙案件屢有發生,越來越多的人懷疑自己防騙能力,因此對一切陌生的鏈接或者消息甚至別人散布的詐騙謠言都異常敏感。
《我的軍裝照》迅速在朋友圈刷屏,而一篇「境外詐騙的文章」輕而易舉讓參與活動的用戶慌了神,也引得人民日報親自出來闢謠。即使是從事IT行業的人,估計也沒辦法一時間很明確的解釋清楚什麼樣的才可能使詐騙。這也在一程度上反映出,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但對於互聯網我們還有太多太多的東西理解不了也看不清楚,而通過互聯網卻可以找到我們幾乎一切信息。
正因為不了解,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我們才會恐慌、才會神經緊繃,人類面對未知的事物都容易產生恐懼。我們既需要互聯網給我們提供足夠安全的保障,也需要不斷地鍛煉、學習新的保護意識才能讓自己不遭受損失,雖然我們知道100%的安全不存在。就像小孩,需要在大人的保護下成長;對於互聯網,我們也是被保護的弱勢群體……
推薦閱讀:
※互聯網的「分水嶺大時代」已經到來,2017浪潮湧向何方?
※互聯網行業發展與中國當前教育的問題
※互聯網簡訊-20180306
※心悅會員特權有什麼?
※你的腦子已經被入侵了,可你也許還沒發現
TAG: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