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VS流行音樂

古典音樂跟流行音樂既迥然不同又一脈相承,發展到今天也都出現了很多流派,在大眾的視野裡面也存在不少哭笑不得和黑白顛倒的誤解,今天來討論討論這個主題sisiB。

有一次我去聽交響樂,旁邊坐了一個西裝革履的紳士,進行到第二樂章的時候他就睡著了,到最後K46屬七主終止式一響他立刻醒來鼓掌,眼睛閃著淚光,好像享受了一場饕餮盛宴。最近這些年幾乎沒聽過古典樂現場,其實以前有些時候我也是這種聽著聽著犯困的情況。古典樂器有很多種,木管銅管弦樂打擊,木管(長笛和薩克斯都屬於木管),銅管(新聞聯播和國歌前奏),弦樂是整個交響樂隊人數最多的,他們佔了兩個區域,要想更詳細的了解交響樂隊的編製,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欣賞一下英國作曲家布里頓的交響樂作品《青年交響樂指南》。

青年交響樂指南

我們一提樂隊大概第一反應是這種,一個鼓,兩把吉他,一個鍵盤,一個bass,而且bass手常常被認為是一個愛賣萌的吉他手。而其實這應該算是典型搖滾樂隊的編製,現在的流行樂隊裡面也加入很多古典樂隊的部分,像雅尼,演唱會,還有…我是歌手,當然還有一種在上世紀中葉前非常常見的樂隊編製形式,這就是偉大的爵士樂,可以說是流行樂的開端。

夢劇院電聲樂隊

爵士樂隊

爵士大樂隊

交響樂隊示意圖

久石讓武道館音樂會

古典流行樂譜的差異也非常大,指揮總譜,各部分分譜,各種高低音譜號,表情速度標記,所有這些都要嚴格按照作曲家的意願來完成,樂隊的功能主要是演奏,指揮是作曲家的代理(配以關係等級圖說明).並且古典音樂對演奏樂手的視奏能力要求苛刻,視奏即看譜便能演奏,就像我們看一篇未讀過的文章就能馬上閱讀的能力,這是樂手的基本能力。而我們看看搖滾樂隊的譜子,這尼瑪是什麼,沒錯,這就是最常見的排練專用樂譜,也叫功能譜,上面的數字表示和弦級數,其餘的演奏都是通過樂手的即興(比方:吉他solo)來創作完成,排練N次後固定出一個最終的版本,就是我們聽的專輯裡的版本和其他不同的現場版本。在流行音樂裡面還有一個詞叫扒帶,其實就是當磁帶還是音樂載體的時候,音樂人通過聽磁帶把音樂伴奏原版copy出來,這也是流行音樂人的必備素質。所以如果這一幕發生,你和你的小夥伴們就不會再被驚呆了(場景:給古典鋼琴聽歌,給吉他譜子),當然如果涉及到流行樂隊裡面加入管弦樂的話,譜子就要寫兩種,一種是這樣的,稍微複雜的標記,較為嚴謹的記法,另一種就是完全的古典樂譜了。這種樂隊也有一個指揮,叫bandleader或者音樂總監。但一般同時也是一個樂隊的樂手。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總譜

李斯特鋼琴練習曲《鍾》

real book 爵士樂譜例

分享幾張做場的時候的譜子,都是樂手親手扒下來的,這是吉他手彭渝的譜子

這是小偉哥的譜子

小偉哥的譜子一直很工整,以前我們一起做場,附一張我的對比一下

雪峰哥我沒見過本人,一直在圈子裡發譜子,特別工整準確,像列印的

流行樂是從爵士樂脫胎出來的,和聲節奏都能從爵士樂中找到範本,所以有人比喻流行和聲是海洋,爵士和聲是宇宙。黑人音樂的興起,給西方音樂注入了豐富的節奏變化,之前的西方音樂節奏大部分也是四平八穩,強弱次強弱的律動。而爵士樂的即興演奏實際上是復興了古典時期失傳已久演奏方式,巴赫,莫扎特,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人都是即興鍵盤樂器演奏大師,並且他們很多音樂作品裡面的和聲改變一下節奏和風格,填上歌詞跟當代流行歌曲沒有任何區別,所以從和聲方面來講古典樂同樣是很豐富的,包含了大部分流行和聲,典型的以流行歌和聲之父「卡農」為代表。前面貼出來的譜例裡面all by myself這首就是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第二樂章裡面的和聲。而且流行樂的扒帶也是由來已久,Real Book這本書本身就是音樂人扒的譜子合集。

當今音色方面發展日新月異,各種聞所未聞的電子音色音效實際上已經不能適用於和聲理論。而更向物理聲學電子學方面發展,音樂製作人,後期混音母帶師都需要這方面的知識學習。音樂創作方式也從曲譜"進化"到DAW interface,更趨向於編程思維,也就是音樂製作人在往程序猿「進化」,真是無fuck說。在二十世紀以前因為聲音無法記錄保存,只能通過曲譜的方式保留下來,所以曲譜系統的完善程度決定了音樂的傳承發展,這一點西方的體系比天朝要完善的多,我們的工尺譜只有音名沒有節奏速度表情等其他說明,只能師傅帶徒弟言傳身教才行,導致大量的音樂失傳,錄音技術的出現和革新使得曲譜變得不那麼唯一,到現在發展到手機能錄歌唱K的程度,技術的普及使音樂創作沒有那麼神秘。

古典作曲家通過設計交響樂隊不同樂器組合的編製達到音響的平衡,也就是混音,古典作曲家需要考慮非常周全,調式調性,節拍速度,表情技法,樂章標題,和聲配器,動機發展等等,哪怕一小節出問題後面可能就多米諾骨牌了,可以說音樂作品從無到有,從創意開始到呈現給世界,每一個音符都浸透了作曲家的心血。當然大作曲家會有人專門整理總譜分譜,但是基本是個苦力差事。這一點與流行音樂製作是有很大區別的,兩者雖然都需要大量協同合作,但是古典樂主要體現在與樂隊排練磨合方面,樂隊參與二度創作的尺度比較小,而流行樂可能很多作品就是樂手們在一起Jam出來的或者不同的創作者合作的結果,所以我們看到曲詞編曲混音母帶製作人有時候是不同的人名,全能流行音樂製作人不是沒有,很多古典作曲家最多只是參與某樣樂器的演奏,但是在流行樂中很多製作人本身也是樂手,有的甚至包辦所有編曲中含有的樂器。

全能製作人類型的,也就是詞曲編曲錄製混音一手包辦,得過格萊美獎的電子音樂製作人Owl City(貓頭鷹城市)就屬於這一類的,歌曲中錄製所用到的合成器,吉他,bass,鼓他都自己來,當然他的專輯歌曲風格很統一,他擅長這一類歌曲的製作。

Owl City音樂傳送門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常石磊也可以算是這一類的,可以說他更加全面,各種音樂風格拿捏得相當嫻熟,製作的每個流程都參與其中,又是一個自帶效果器的歌神,能寫出哥哥,老爸那樣穿透心靈,催人淚下的抒情慢板流行歌,也擅長炮製電音舞曲民族世界風各種融合的high歌,既可以保質保量的改編經典中英文歌,又對傳統音樂理解深刻——具體可以聽一聽他2009年的專輯《Niu China》,這張專輯被稱作當年華語最好專輯不為過。

他是我最喜歡的音樂人之一。貼一個常石磊豆瓣小站常石磊的小站(豆瓣音樂人)

一手包辦並且做得出色的人畢竟鳳毛麟角,更多的人選擇合作,比如一個吉他手寫了首歌找幾個好哥們組個樂隊,基本上可以說這是搖滾電聲樂隊的歌曲製作的開始,當然最後製作出來的是口水歌,是金屬,是民謠,是藍調,拉丁還是爵士這些都有可能,然而這個製作過程跟此片展示的和個人包辦的都不一樣,搖滾樂隊的歌曲很多是實時錄製的,也就是樂隊排練出一個定型成熟的版本然後一起進棚錄製,一首歌可能會有幾個take最後拼在一起,也可能是從頭到尾錄幾遍截取拼貼或者選其中最滿意的一條,當然一條過的情況也有。關鍵在於樂隊主體配器是實錄的,之後再加點其他色彩樂器,鋪底音色,音效當然也是常用的手法。而按照這個方式製作的音樂裡面包括的不同風格的音樂又有區別,比如藍調,傳統的十二小節,和弦基本類型是14541的循環,即興solo的部分每一遍rehearsal都或多或少的不同。出來的結果就有很多種可能。爵士樂就更是如此了,各種替代轉位和弦,省略音,掛留音,增減音程,即興音階的不同排列組合,變化的可能更大結果更多。所以這類音樂聽現場跟CD就很不一樣。

鏈接是Radiohead專輯錄音室錄製時的紀錄片Radiohead《In Rainbows》Live From The Basement

與前者的即興自由相對的是古典音樂和影視配樂(有交響樂和複雜樂隊組合配置的),這兩類音樂特別講求嚴謹,所以從作曲,製作人,指揮到演奏者都要有譜子,總譜,分譜的標記都必須精確,甚至像莫扎特,多尼采蒂等等很多作曲家把華彩段落的每個音符,表情記號都標記的詳細明確(如圖1)。而且往往作曲家會把總譜分譜寫作,配器(也就是流行音樂的編曲角色),指揮,製作人這些工作都做好,像影視配樂肯定需要參與錄音指導,混音母帶以及電影配畫的過程。然而就在影視配樂的領域,各個大牛也是各顯神通,漢斯季莫是樂隊鍵盤手出身,沒有學院派背景,相對於約翰威廉姆斯(星戰,辛德勒名單,哈利波特等等電影配樂作曲家),交響樂寫作手法會遜色許多,但是寂寞叔會在合成音色的研究以及探索創新樂器配置和搭配音色方面下更多功夫,比如為了給超人鋼鐵之軀配樂,他召集了十多名大師級鼓手,圍圈擺位,共同演繹這部11.1通道環繞聲的鼓樂,寂寞叔要的效果就是讓強烈的音樂「把觀眾包圍」。事實也證明這種群奏模式非常震撼。(如圖2)所以每個配樂作曲家的音樂製作流程也是很不一樣的。像瓦格納,馬勒等後浪漫主義時期好大喜功的作曲家動輒幾百人的編製,能做好這麼多樂器聲部的平衡確實需要非凡功力。(如圖3)

圖1(多尼采蒂《偷灑一滴淚》)

圖2(超人鋼鐵之軀鼓樂錄製)

圖3(古斯塔夫馬勒千人交響樂)

除了這些普遍應用的音樂製作模式,還有像Mike Tompkins的人聲Acappella獨立製作,全部由他的人聲和非樂器聲音錄製混音而成的音樂作品。可以說軟硬音源我都不吃那老一套了,這種探索也是匠心獨運,獨領風騷。

附鏈接一個人樂團紅遍全球:看歌手Mike Tompkins的絕技

在國內提到古典音樂往往繞不開學院派,而談到流行音樂常常跟野路子脫不了干係。今天我作為一個從學院派走出來的野路子也談談我對這個現象的淺見。

現在國內外的學院派基本分為三派,古典派,現代派,民族派。古典和現代大部分寫出來的不能聽,易睡易抓狂,還有些不雅不俗不倫不類的,我覺得教學和傳承都病入膏肓了。民族派算是最好聽的,但冷飯炒來炒去的就那些料。熱衷於搞音樂創作八股文的學院派可以完全兩耳不聞窗外事,也不關心當今世界音樂已經發展到了什麼地步,從這方面講,很多學校的音樂老師大學教授還不如從來沒學過音樂的歌迷懂音樂。說實話除了我們這些在學院里待過的也很少會有別人關注他們,就這樣這三派互相之間還經常掐,窩裡斗的厲害,出了窩可能什麼都不是也只能窩裡鬥了。說到這很多人會吐槽我,那是大部分聽眾根本聽不懂,古典音樂欣賞門檻高,本來就不是寫給老百姓聽的云云。可是聽眾為什麼非要聽懂古典音樂裡面的樂理,和聲,復調,配器四大件,聽出你是引用了梅西安還是在向貝多芬致敬,聽出你更偏向匈牙利民族樂派還是薩列里的多少代傳人,我們能從完全聽不懂的音樂裡面聽出每個人的理解和感動,不管是文學上的,感悟上的還是個人經歷的共鳴這才是好音樂,如果還能因此陶冶了情操,提升了審美,讓更多人愛上音樂成為發燒友那更是經典作品。

無論是華語樂壇還是國際樂壇,學院派貢獻非常少,罕有從學院畢業的業內大牛作曲家製作人,那也是人家個人修養高,跟學校熏陶沒啥關係。像國內的音樂院校起的是毀人不倦的反作用,一方面考學大環境,很多學生文化課不好選擇學藝術上大學混文憑,另一方面很多懷揣音樂夢想的人花了不少金錢和精力考入音樂學院發現大跌眼鏡,不過音樂學院的專業老師這些年也真是發了考學的大財,雖然現在好多學校為了招生也設置了現代音樂專業,但是看看裡面的老師的履歷真是五花八門,各路神仙,有吹嗩吶教薩克斯的,彈琵琶改吉他的,唱美聲帶通俗學生的,青年老師還有些出色的,奈何資歷不夠做不了考官你懂得,所以想進音樂學院學習流行音樂那不僅是圖樣圖森破,可能大學四年沒等畢業就完全磨的你失去對音樂的熱情。但無論在哪學音樂,選對老師,尤其是剛開始入門的時候是至關重要的。

下面簡單談談古典和流行演唱,也就是聲樂方面的對比,我貼幾個之前討論周董演唱的文章,想詳細了解唱法技巧方面的介紹可以點開傳送過去。

聲樂顧名思義就是將人聲作為樂器,是人聲音樂的藝術,而古典聲樂和流行演唱有很大的區別,那什麼是古典聲樂呢,比方說:多明戈 卡雷拉斯 卡拉斯……帕瓦羅蒂 而且就算你不了解古典聲樂你也一定聽過今夜無人入睡,相當於咱們的難忘今宵。流行演唱嘛就沒有那麼規矩了,喜歡聽華語流行的,或許你常聽李宗盛 鄧麗君 齊秦 張學友 劉德華 周杰倫 蕭敬騰 當然還有韓紅 和 劉歡 喜歡搖滾樂的可能會聽披頭士 greenday 活結 死亡金屬 還有老少咸宜流行搖滾傻傻分不清楚的五月天,當然這貨也說自己是玩搖滾的——左小祖咒。。。民謠歌手比如梁曉雪 曹方 趙雷 周雲蓬。。。這些唱法百花齊放但都屬於流行演唱。其實這就像正裝與便裝的區別,正裝無非就是西裝領帶配皮鞋,制服絲襪高跟鞋,便裝的風格就不計其數了,有人喜歡混搭,有人喜歡嘻哈,有人熱衷運動,有人只愛學院派。

很多人不明白甚至嘲笑美聲歌唱家頭大脖子粗裝腔作勢,實際上這個原因主要是巴洛克古典浪漫時期沒有擴聲系統,簡單說沒有麥克風,所以要儘可能將人聲音量最大化,將人聲的共鳴發揮到極致,結合劇場的聲學設計以便聲音可以充滿整個演出空間。美聲歌唱家實際上也可以是很活潑生動個性十足的,在國內的情況是大部分人只會美聲唱法中遺傳的宗教般的嚴肅和正經,失去了可愛的一面。

劉歡

張學友

放錯了歌神是這樣嬸兒滴

三大男高音

Beatles披頭士樂隊

Slipknot活結樂隊

周雲蓬

古典和流行音樂的對比還有一個大類——劇,這是不得不說的一類,古典以歌劇舞劇為代表,流行主要是音樂劇當然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先鋒劇,我不是特別了解等以後再講吧。

歌劇和音樂劇的共性和個性,很多人說音樂劇是從歌劇發展繼承而來,這個論點我同意一半,確實音樂劇這個概念出現或者說記入音樂史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但是實際上熟悉西方音樂史的人都知道,早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法國的民間通俗「音樂劇」已經流行開來,在音樂史上叫早期歌劇,但是當時的唱法,編配,演出形式可能很多樣化沒有古典浪漫時期歌劇那麼多條條框框。

音樂劇的經久不衰,四大音樂劇連續上演了三十多年,到現在巡演仍然一票難求,很多觀眾甚至已經看了N個版本仍然喜愛不已,記得我去倫敦看音樂劇網上訂票的時候會看到一些音樂劇論壇上有一年刷N遍網友的留言。現在喜愛歌劇的人也不在少數,但影響力差太遠。到底音樂劇的魅力或者說魔力在哪裡?劇情更通俗易懂引發共鳴,表現手法更多樣不拘一格,舞台劇場技術驚嘆神奇,像貓裡面演員爬到觀眾席上,劇院魅影吊燈墜落從觀眾頭上甩過去這些特效在傳統歌劇裡面不能想像的,我說再多不如親自去看一看,沒機會到現場網上找個高清版吧。

威爾第《茶花女》

普契尼《圖蘭朵公主》

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劇《天鵝湖》

悲慘世界

劇院魅影

不用往下拖了,沒了,文章到此告一段落,想起來我再更吧嘿嘿嘿......

推薦閱讀:

【好歌推薦】《不正常戀愛物語》
學吉他的的過程、步驟有哪些?
林夕創作的哪些經典句子值得賞析?
縫紉機樂隊主演喬杉是誰?

TAG:音樂 | 音樂評論 | 流行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