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認知規律一丨懶惰是人之天性

Madfrog | 文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是我們孩提時代經常被老師家長掛在嘴邊的話。在愈發重視教育的今天,依然如此。很多小孩從小被教育要好好學習,但關於如何學習這件事,從來沒人教我們。直到接觸認知科學和認知心理學,才發現利用現代腦認知的知識去指導學習是多麼重要。

認知科學提倡遵從大腦規律學習,大腦學習規律有哪些?該如何利用這些規律助力終身學習?

01

在認知科學關於人腦的研究里,大腦有以下幾個特徵。首先一個重要特點是愛偷懶。前面文章也提到了人類偏愛走捷徑也是此特徵的一個反應。那麼偷懶的本質是什麼?

腦科學實驗通過核磁共振掃描人的大腦,經常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即使沒有做任何思考任務,大腦的能量消耗也很大,成人的大腦一般是 1.5 公斤,大概占體重 2 %,但卻消耗了整個身體 20% 的能量。正因大腦耗能極大,所以大腦會自動優化效能,會儘可能把所有的能量都花在刀刃上,在執行任務的時候總是有意無意的偷懶,尋找省力的訣竅。

這樣看來偷懶是由於人類進化腦袋擴容後生命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貌似懶人看到這裡會找到偷懶的正當借口了,但人類不同於任何生物的一個特點在於有限理性,後面會談到如何反向思考利用懶惰來高效學習。

北大認知心理學科學家魏坤琳在控制運動研究中講述過這麼一個案例:

通過對羽毛球初學者的大腦前額葉核磁共振掃描(腦前額葉主管決策、認知、監控的腦區),它會特別活躍,學習新知識非常耗費大腦能量。但學習一段時間後,動作開始自動化。你把球拋起來落到某個高度擊打,大腦會告訴你胳膊揮到什麼程度,並根據落點調整,不斷優化運動,拋球、揮拍、擊球……這時再看核磁掃描,以前非常耗能的前額葉腦區活躍度沒那麼高了。對於其他多個領域的學習案例研究皆是如此。

這也是我的文章《刻意練習究竟是怎樣的練習》裡面說的,通過多次刻意重複訓練,腦前額葉灰質增加,建立神經迴路後信息傳遞加快,然後新手玩家變得熟練起來。

這表明大腦在學會一個運動後會想方設法降低它的能耗,這是大腦愛偷懶在學習領域的應用。

大家平時都喜歡刷朋友圈和微博,因為看有深度的書和文章,你需要思考,你需要理解,大腦耗能高,就不想做了;刷微博刷劇多簡單,手指輕輕一划,新奇有趣,大腦耗能少,就特別喜歡做。

大腦愛偷懶還體現在:你不斷囤積電子書,大腦讓你自以為看過了,給你滿足感;你囫圇吞棗看完一本書,大腦讓你以為掌握了書里的知識,給你虛假的成就感。到頭來一輸出完蛋,發現還有那麼多內隱知識沒有理解或掌握。

大腦愛偷懶還有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愛遺忘。認知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記憶分為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通常的我們短時記憶的東西都放在我們的工作記憶區里。可能去超市購物時有這樣的體驗,媳婦安排買的東西超過5樣很難買齊,總時丟三落四。為啥?因為研究表明人腦短時內沒法處理太多的信息,工作記憶區最佳記憶項目是3-5項,最大不超過7項。(參考《金字塔原理》)

前面談了這麼多懶惰的大腦,但是人類還是要利用它來成長和進步,那麼對付這麼一個懶惰愛遺忘的玩意,有啥策略沒。

02

答案是肯定的,人類的理性思維發現了懶惰大腦背後的運行規律,那麼逆向利用,學習效率反而會提升不少。

對策一:學習完之後記筆記。先利用思維導圖生產框架,學完之後馬上做筆記,將細節補充,不明白的地方查閱資料弄清楚,因為自己生成的記憶最為牢靠。這其實利用了心理學中的必要難度原理。

關於必要難度,在《刻意練習究竟是怎樣的練習》有提及,就是說存儲與提取負相關,越容易記憶的東西提取卻越困難。因此,通過自己生成知識記憶並與其它知識產生關聯,形成網狀鏈接,才能深刻記憶並快速提取。

互聯網時代,知識一搜即可,但真實需要的時候卻想不起來,就是因為碎片化的信息停留在記憶表層,很快遺忘。所以人們老感慨記憶力下降,其實是因為過載的碎片信息使自己通過獨立思考生成記憶的機會少了太多的緣故。

對策二:場景切換+輸出

科學家通過簡單的一個測試,隨機選取智力相當的學生分為兩組在同一時間記憶單詞,一組在固定的房間里,另一組在不同的房間,多次隨機試驗結果表明第二組效果好於第一組。因為我們記憶從來不是單獨存在的,它是跟事件發生的情景聯繫在一起的,不同房間的多樣性情景,會形成不同場景的記憶編碼,提高了記憶效率。

輸出,對學生學習而言,最好的輸出還是考試,通過考試逼迫懶惰的大腦去梳理知識點,同時考試結果還能給予反饋,看哪些知識點是大腦欺騙了你,然後能夠針對性複習鞏固;對於成年人最好的輸出方式是寫作、演講和授課,這些本質上還是倒逼輸入和消化所學的策略。

對策三:舒適區外刻意練習

學習新知識,熟悉後進入舒適區,大腦的偷懶模式立刻啟動,能量消耗是少了,可是腦活躍度降低,學習效率也是大幅下降的。因此可以採用的技巧有兩個,其一是可採取交錯式學習,是指將某一段學習內容分成若干節段或專題,各部分交替著學習。學習者必須不斷克服不同學習內容間的干擾,迫使學習者注意到其間的異同,從而促成了編碼過程中對學習內容的更好地表徵;其二是適度提高學習難度,提高大腦活躍度,但是得控制難易程度,難度太大,反而會適得其反。

對策四:及時複習

對付大腦愛遺忘的特點,這裡主要參考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人腦遺忘規律: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因此學習完畢5分鐘內腦海回想,12小時內溫習複述,1天後,2天後,5天後複習,通常記憶效果就已經很好了。

關於懶惰大腦背後的底層規律和應付對策,先到此為止,下篇分享大腦的第二個特點:獵奇/渴求模式,敬請期待!

參考圖書資料:

《刻意練習》

《認知心理學》

《金字塔原理》

及魏教授在開智學堂的演講資料,一併致謝!


推薦閱讀:

好奇心驅動的強化學習:從資訊理論開始
關於《娛樂至死》的理解與整理
EyeLink 產品EB編程通用檢查清單
Eyelink 1000 plus 使用心得

TAG:腦科學 | 認知科學 | 高效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