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因為喂飯把孩子的幸福感給毀了!
很多父母都有給孩子喂飯的經歷,總是有各種說服自己的理由,比如認為「孩子還這麼小,等他慢慢吃完飯,飯菜都涼了,吃冷的對孩子不好」、「哦,孩子自己吃不幹凈,把家裡弄得一塌糊塗,又吃不了多少東西」、」孩子看起來吃的不多,會營養跟不上的,趕緊再吃一點」等等。
雖然小米吃飯很爽快,不過嚴媽自己小時候吃飯可是個大麻煩,每天楊姥姥帶著嚴媽滿院子溜達喂飯。好吧,這個喂飯的後果就是嚴媽現在管不住嘴,總是需要不停地吃吃吃來滿足沒有飽腹感的胃,真是有點欲哭無淚,寫到這裡嚴媽想要減肥了!……
吃飯,是孩子的天性,如果連這也要剝奪,孩子人生的最大樂趣也就被剝奪了!
喂飯的傷害多多
日本有一本《母源病》的書,作者是兒科醫生,書中提到這樣一個病例:有個小男孩得了哮喘,醫生花了很長時間才治好這個孩子。剛開始病情經常反覆,醫生髮現是孩子媽媽包辦了孩子的所有,比如吃得太飽、穿得太多、運動量太少等等,於是醫生就建議讓媽媽把孩子放到爺爺奶奶那裡,奶奶和爺爺開了一個小商店,利用假期的時間,孩子在店裡幫助老人,每天做些事情,沒有吃藥病卻好了。作者認為,這是因為男孩通過做事情獲得了自主的機會,產生了自信,心情愉快,身體自然恢復健康。
如果孩子從小得不到生活自理的機會,他的心理會受到強烈的壓抑。剝奪孩子生活上的自理,也就是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他的自信也就喪失殆盡。心理上的不健康,必然導致身體上的疾病。
現在很多國家的人生活條件提高了,原以為孩子得病率會減少,沒有想到出現了新的過敏性疾病,這類新的疾病根源之一來自母親的過度照料,導致孩子細菌接觸過少,免疫力沒打開就容易過敏!
所以孩子吃飯這種事情,到了月齡就該讓他自己進行。
但現實往往很骨感,就有那麼多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喜歡給孩子喂飯,你知道這會導致很多不良後果嗎?
會讓孩子缺乏飢餓和飽脹的感覺,導致營養失衡:缺乏飢餓感的孩子會因為沒有進食的足夠動機而完全或部分喪失吃飯的興趣,人生的三大樂趣一下就失去三分之一了!
影響孩子動作平衡建立:要把食物準確無誤的送到嘴裡需要良好的手口協調性。一直被喂飯,長大吃飯就會經常把湯湯水水灑在身上。
阻礙口腔咀嚼功能、發音等:喂飯往往導致孩子進食時狼吞虎咽,不能充分咀嚼食物,使牙齒的正常發育、臉部的肌肉鍛煉受到影響。
心理負擔過重:在喂飯的過程中,有的家長由於趕時間,一邊喂飯一邊催促孩子快點吃,久而久之會使孩子感到吃飯是一種負擔,覺得進食毫無樂趣。
……
看到後面一條,有木有發現,喂飯,讓孩子的人生第一大樂趣和幸福感,被消磨殆盡!
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吃飯是人的一種身體本能,與生俱來。當孩子1歲多的時候,看到周圍成人吃飯的樣子,出於模仿的動力,他是要自己吃的。到底孩子多大才算懂得要吃多少飯呢?難道孩子真的是不知道嗎?所以,父母應該儘早放手,嚴媽覺得讓孩子自己吃飯,是讓孩子獨立的第一步!
德國幼兒園對兒童獨立性培養意識非常高,這甚至是德國法律為幼兒園確定的目標。
德國聯邦層面的《兒童和青少年幫助法》(KJHG)在第22條第1款為幼兒園確定的教育目標是,把兒童培養成「獨立自主並具有集體生活能力的個體」。北威州的法律《兒童日托法》(GTK)也在第2條第2款規定,日托機構的任務是「幫助兒童獲得最大限度的自主性和獨立活動,激發並增強其學習樂趣」。
這種獨立性的培養滲透在幼兒園日常活動的方方面面,關於吃飯,當孩子們剛剛能拿穩勺子時,便要開始自己吃飯,大一點的孩子要和老師一起在飯前擺放餐具,飯後還要自己把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比如,家長去幼兒園接孩子,如果不經意間幫助孩子放水杯、穿衣服、換鞋子等,老師會禮貌但是批評你說:「他自己可以做到,請讓他自己做!」這些在我們看來的小事兒,德國老師卻很在意,因為事兒雖小,但挑戰了他們的教育原則。
不僅德國人不喂孩子吃飯,美國人也不給孩子喂飯。西方人普遍認為吃飯是自己的事情,要儘早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和成人是平等的,成人不能連哄帶騙地逼著孩子多吃飯。即使孩子由於貪玩,偶爾沒有吃飽,對健康的影響不大。但有了教訓後,他會記住下次一定要吃飽,吃飯是自己的事情,吃不飽的話就會挨餓。
讓孩子自己吃飯
從8、9個月起,從讓孩子吃手指食物和玩勺子開始,根據寶寶的實際操練程度調整進度。一般來說,1歲以後的孩子,基本具備了用手和勺自主進食的能力哦!手指食物,是指寶寶可以用手指抓著或捏著吃的食物。可以秉承「由單一到豐富」的原則逐漸擴充,比如煮軟切成塊條的胡蘿蔔條、南瓜條、紅薯條、西蘭花、肉丸子,去皮去核撕成小條的蘋果、香蕉,手指餅乾、麵包片、饅頭片等。
1-2歲的寶寶應該開始練習自己用餐具進食。讓寶寶練慣用勺吃飯。用雙手操作嘗試自己吃,這是一種探索行為,是在培養自立能力,家長應給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勵,多對寶寶說「好」「能幹」「真棒」等,決不能嫌臟、怕亂加以阻止或訓斥。
寶寶進食時不要玩耍、不要看電視或家長不應追逐餵食。父母要告訴孩子,吃飯就是吃飯,要規規矩矩地坐在飯桌前,定時定量,一定不要讓孩子養成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或玩玩具的習慣。
不要強迫孩子吃飯。寶寶不要吃了,就不要再追著孩子還要喂上幾口,這並不能讓孩子多增加一些營養,反而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阻礙孩子長高,也會導致熱量過多而肥胖。
如果孩子成功地自己吃了飯,飯後父母可以陪他玩一會兒作為獎賞,讓他產生關於吃飯的快樂的記憶, 就餐氣氛要輕鬆愉悅,以後對吃飯就不會排斥了。
飯桌上的教育只是一部分,父母平時也要有意識地多給孩子灌輸「好好吃飯,長得更快,變得更聰明」之類的觀點。
孩子學習吃飯的過程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過程。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吃飽了,他會由此產生成就感,會幫助他長大後更自信。即使孩子暫時沒有把飯吃下去,他有了失敗的體驗,也是好事,這樣可以增強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
所以,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父母應該更耐心,常常給孩子鼓勵,讓他們做好這件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不吃飯,偶爾餓餓也沒事的。
嚴媽認為,吃飯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第一步!吃飯教好了,寶寶自然就能自己學著穿衣服,疊被子,洗臉刷牙~如果父母喜歡追著孩子喂飯,從長遠來看,實際上耽誤孩子的成長呢,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當然也要注意孩子的胃口不佳,是不是已經因為之前過度餵養導致脾胃受損、消化不良,嚴重的胃口不好需要及時就醫檢查治療。
推薦閱讀:
※每周一答| 寶寶吃手、啃東西就是餓或者沒吃飽嗎?
※寶寶第一口輔食吃啥,後續添加新食物按什麼順序,你還在糾結嗎?
※這個春節,你套路孩子的壓歲錢了嗎?
※避免錯過【最佳教育時期】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