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怎麼突然間,共享充電寶就成為繼單車後的投資熱點?

3月31日,同一天內,兩股資本巨頭「入局」充電寶租賃。

早晨,充電寶租賃企業北京伊電園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對外產品品牌為「小電」),已獲得金沙江創投、王剛領投,德同資本、招銀國際、盈動資本跟投的數千萬元天使投資。

據悉2016年年底,王剛和金沙江朱嘯虎在公開場合透露投的那個神秘項目正是小電,這也是繼滴滴、ofo等知名項目後,朱嘯虎+王剛的再次聯手。

小電科技的產品是手機充電設備(內有16000mAh容量電池),一期主要場景針對本地商戶,解決原有出租充電寶高維護費問題,用戶掃碼線上下單後即可連線開始計費充電,相當於充電寶租賃。

區別於競品的機櫃模式(單台機櫃放置數十台充電寶),小電科技選擇了桌面型單台充電寶模式,並且沒有賣充電線業務、也暫時無需押金。

同一天的下午,移動電源租賃企業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已獲得億元級別的A輪融資,由 IDG 資本、欣旺達領投。

不同於小電科技的桌面型固定式充電寶模式(不可帶走),街電科技採用的是機櫃模式。

所謂機櫃模式,走的是 B2B2C 之路,即由街電科技將其 Ankerbox 機櫃布放在合作的 B 端(如商場、餐廳等),以解決原有出租充電寶高維護費問題。而用戶在線上下單後即可取走,用完於其他點位返還即可(模式類似插樁型單車)。目前,街電線下終端有兩種類型:小型單個機櫃載有 6 台、大型單個機櫃載有 12 台。

而就在今天,清明假期剛過,充電寶租賃行業再度挺進「攪局者」。

移動電源租賃項目魔寶電源已獲得數百萬元天使輪投資,投資方為易車網某高層。

魔寶電源與該賽道的其他競品最不同之處在於其產品模式——基座式吸附充電模式。

簡單來說,魔寶電源走的還是 B2B2C 之路,但在B端布設的終端不是一個機櫃,而是一個規格更小的充電基座,其上最多可以疊加五個魔寶移動電源同時充電,每個充電寶正面有針狀突起、背部有對應針孔,疊在一起充電時,彼此耦合,同時基座有一定磁力吸附以保持穩固。

此外,每個充電寶都自帶密碼鎖和充電線,C端用戶使用時,掃描充電寶上面的二維碼可以獲得一個隨機密碼,在充電寶上解鎖後才可充電,歸還時,將充電寶放回充電底座,充電寶屏幕即顯示歸還密碼,用戶在微信歸還菜單中輸入即可。

如果你在一兩年前,想到一個「把充電寶鋪到各種商戶,以供人們隨時充電」的點子,然後跑到創業大街把它告訴投資人,一定會得到以下答覆:重資產、沒門檻、不性感、偽需求,總之不符合VC的偏好。

即使是現在,就充電寶租賃相關的輿論反響來看,大部分人仍不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市場。

但在這短短几天內,接連3家公司獲得融資,其中不乏大資本,一時間,充電寶租賃就像一道開放的閱讀理解題——人人都在揣測作者到底是為何意、給出評判,甚至主動發揮想像力。

莫名走上人生巔峰的充電寶,需要回答兩個問題,一是能否做大,二是能否做久。

在第一個問題上,公眾輿論幾乎是一邊倒的,「充電寶易於隨身攜帶、場景有限,不像共享單車需求那麼大」、「商鋪自己開放充電口不就好了?」、「這種低門檻的事都有人投?」,這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幾類判斷。

而正方的核心邏輯只有一個——充電是高頻剛需服務。

充電無疑是日頻需求,雖然很難用數據統計忘記帶充電寶、充電寶沒有電等情況有多少,且特定的場景看起來也沒有那麼多。不過這種消費習慣的改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便利程度與價格,因此,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速度都會是唯一的主題,而價格戰勢必會發生,只有這樣才能讓用戶放棄隨身攜帶充電寶的習慣,直接轉投租賃商的懷抱。到處都可以免費充電,你還會帶充電寶嗎?想到這裡,資本又成了其中的關鍵因素。

關於能否做久的問題,除了需求之外,充電寶租賃面臨最大的風險是技術帶來的衝擊。技術樂觀者認為,電池容量的提升對此影響很大,因為那時人們也許就不再需要經常充電了。相比之下,無線充電更像是另一種模式,問題只是充電寶還是無線模塊擺在桌上而已,但技術壁壘的存在還會搶走充電寶租賃的市場。

最後,關於想像力。在那個還沒有移動互聯網「下半場」說法的時代,投資機構偏好的仍然是能通過線上快速複製的產品。而如今線上流量枯竭,一些低成本、可快速鋪量的線下「重資產」項目反倒成了流量入口,在一部分人眼裡,充電寶相當於線下時代的工具類APP,快速聚攏流量。所以才有了徵信、支付應用場景的故事,即使交易額沒那麼高,如果有每日百萬單量也是巨大的場景了。

目前,幾家獲得融資的公司剛剛開始快速鋪設充電寶,也許關於是否是偽需求的爭論很快會有答案。可悲的是,如果不是資本進入,我們很可能不會如此早地討論它,資本的力量在創業中逐漸大過模式、技術創新本身,這是一件比充電寶租賃更大的事。


推薦閱讀:

TAG:風險投資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