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遊學了WORD親,該研學了

猴年已逝,聞雞起舞。2016年,教育界大事連連看,比如30個省份均已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框架的發布,還有千呼萬喚使出來的《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正式獲得通過,不可謂不豐碩。但還有一件事,可能沒有引起大家足夠的關注,那就是在16年12月,教育部發布《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重在讓學生走出象牙塔,告別宅基腐等亞文化視野,學會社會生存技巧,勤動手,勤思考,在研學旅行過程中學會與各種類型各種思想的人群相交相學,使知識不再流於書本,重在強調學生在體驗和實踐中學習,是校內課堂的多元化延伸和拓展,這與核心素養中的「社會參與」等要素形成鮮明呼應。雖然以遊學為主題的國內外活動在過去的數年時間中已經生根開花,但此次從國家主管部門層面發出的研學之聲,未來意義與深層含義更值得深度開掘。

從過去的遊學經驗看來,最大問題是「游中少學」和「以游代學」的情況比較普遍,尤其以低齡少年出國遊學為甚。有些甚至辦成了周遊列國,走馬觀花,與成人觀光團相比,只不過同行的夥伴、語言和地理環境發生了變化,深層認知收穫頗為有限。從研學的角度去挖掘,從學生的整體發展素養分析,在樹德、健體與三觀品格之外,從輸入端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知識、常識與見識的同步培養了;其在西方智慧體系中的類似表述為「Book Smart, Street Smart, System Smart」, 三足鼎立模型成為西人培養社會未來精英的指導圭臬。很顯然,簡單的遊學活動似乎很難滿足此類要求,而研學活動要突出的正是廣闊天地中常識與見識的可持續培養。

針對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提出的STEM教育發展藍圖,國信世教研究院組織孩子們走進

美國知名高中,跟美國同齡人一對一結伴認真學習,品嘗原汁原味的美式高中全程實景教學。

從古我天朝即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之說,更有徐霞客與李時珍等大師親躬踐行,並為後人留下傳世佳作之範例。可是反觀現代教育,我們好像有些背離了個體受教者的初衷,對未來的社會勞動者簡單分層遴選的體系或越來越不合個性化的發展目標。學校教育在現有體制下還是以知識灌輸為主,學而不思者甚眾,為產出標準化先有了各類文憑證書的標誌,為了分層就有了分數,然後就有了機械化的大考和小考,而對個體思想的培養是弱化,甚至缺位的。所以,學校里所注重的是文字、事實和數據的記憶,而不是關鍵思考力、判斷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展。對於架設在互聯網基礎設施上的信息爆炸式增長的環境而言,科技時代的勞動者不再簡單地被列為成本選項,更多的將作為獨立資產而增值,依賴現行教育體系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要求。對於學生而言,知識的攝入可能更多來自學校與書本,但常識更多來自擼起袖子干,在生活中與各類人士多打交道,見賢思齊,善於交流,提出問題,思考磨練,勇於實踐,在現實中將各類經濟學、心理學和物理化學等知識付諸使用,對解決實際問題,降除社會雜訊影響,減少盲從極端行為具有重要價值,願我們的下一代人少些在微博上經常看到因常識缺失、邏輯不清、調查缺乏和意氣用事引發的八卦、撕逼與口水戰。高段位的見識習得,更多來自持續的外在洞察和以科學與藝術為基礎的深度思考,立足歷史的深度和現實的廣度,運用多維度多元化動態系統思維,強調的是以信息素養和批判性思維為主要特徵的透過表象看透本質的思辨能力。

教育大師林語堂先生的觀點可間接佐證:一個人必須能夠尋根究底,必須具有獨立的判斷力,必須不受任何社會學的,政治學的,文學的,藝術的,或學究的胡說所威嚇,才能夠具備鑒賞力或見識。而且,見識往往和膽量相關,最終成為膽識,所謂博學之人不一定有見識。常識與見識更多來自行萬里路和現實中閱人闖關無數,與單純的考試分數無關。從此角度而言,早幾年遊學的先發優勢並不明顯,其偏重於旅遊,更混淆了見識的本意;而研學的核心由於其育人思路的正確性,更側重研習研修角度,可能會走的更遠更持久。

除此之外,研學還有一重要義,因為研學的主體對象主要是中小學生,身處太陽部落的他們正處於人生的懵懂起步階段,心智、思維與三觀都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此刻,切不可用現時的能力與眼界,限制自己對未來的理解、想像與希冀。如果只用現有的認知來判斷決定「能做」還是「不能做」,就不可能挑戰遠大的前景,或者實現更高的追求,而要以在未來某個時間用將來的能力實現人生目標。我們雖不能簡單模仿喬布斯在人生的轉折點處去印度進行半年的靈修,完成面壁通關的境界超脫,但研學者們完全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用自身的特長、興趣和目標為契機開啟一場異地異國的研學之旅,用成長型思維化解固化型思維。正可謂靈魂和身體總有一個在路上,站在不同的高度與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風景。研學不是尋找消遣與超然,更不是逃避現實,而是信心、謙遜、勇氣與突破能力圈,走出舒適區,對自己的再發現之旅,最終輸出的是智識的新海拔,找到自身成長的新坐標。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真正的研學要達到的是發展個人興趣空間,遵從個性與創造,使研學者具有更大的社會價值和更快樂的生活態度。

一場懂你的研學旅行,正在路上on the way.


推薦閱讀:

沙撈越大學
美國讀研,學術成績VS科研實習,哪個更重要?
到底要不要留學?
斬獲金融工程 Dream School的文書原來長這樣!
去澳洲留學一定要帶的東西

TAG:留學 | 國際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