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厚朴投資董事長方風雷:風生水起不是永恆的,遭遇質疑低谷「不解釋」究竟為何?
厚朴投資董事長 方風雷
投資階段:初創期,成熟期,拓展期
投資領域:食品、移動互聯網、石油、鋼鐵
代表案例:蒙牛、PCCW收購、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洋石油、寶鋼
方風雷可以說得上是中國金融界「奇才」,也是「第一代中國本土投資銀行家」。
他曾先後擔任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中國工商東亞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等職的方風雷,久經沙場,是投資界的一名「猛將」。
被人稱作「大手筆投資人」的他,自己也直言喜歡做「大項目」。
那麼,他的經歷到底有多豐富,他的故事又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觸動和啟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這位投資奇才——方風雷。
一、從「插隊青年」到「投行專家」
曾經有過到農村插隊經歷的方風雷,在年滿18歲後應徵入伍,三年兵役期滿後,複員到北京當工人。
這段經歷讓年少的方風雷初嘗吃苦滋味,之後的他,也更知道自己的目標和想追求的東西。
「人生,最開始的時候吃一些苦,走一些彎路,都是好事情」,他之後總會這樣笑談。
於是在「高考」制度恢復後,方風雷順利考入了中山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被分配到外經貿部工作,後被調至河南省經貿廳。
方風雷是參加一次調研活動時,機緣巧合被河南省官員看中的。在河南工作期間,方風雷憑藉著自己吃苦的精神博得了領導賞識,被委以重任;1985年時,方風雷擔任了河南省外貿總公司總經理,並同時兼任河南省經貿委委員,參與了中國第一個期貨交易所——鄭州農產品期貨交易所的方案設計和早期籌備。
這也在悄然之間為方風雷之後的「投行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地基,與其說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倒不如說是方風雷一直明確自己的目標,每走一步,都是堅定且用力的。
二、「高位蓄水」,成長需要不停地尋找養分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不甘現狀的方風雷赴美留學並移居美國。
1992年,在美國求學奮鬥的方風雷學成歸來,以中國管理科學院市場所副所長的身份,在海南省主持策划了中國第一個不動產證券化產品——「三亞地產投資券」,並為「海南人民銀行」起草了《地產投資券管理辦法》。
1993年,方風雷又參與籌建了中國首家中外合資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並出任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副總裁,也是從那時起,他開始成為一名真正的投資銀行家。
自1995年,方風雷先後在中金公司、中銀國際、工商東亞等三家中國頂尖投資銀行擔任高級管理職務。
在其投資銀行生涯中,他曾領導及參與了多項大型資本市場項目,包括中國電信收購香港電訊、中國移動在香港上市、中國石油海外上市,以及中國聯通、中石化、寶鋼等企業的重組上市,還有中國海洋石油在紐約和香港同時上市等項目。
風頭正勁的方風雷那時也曾被《Financial Asia》評為「對中國資本市場最有影響的十人之一」。
有媒體評論說,方風雷成功的經驗之一是十分懂得「高位蓄水」,他一路走來雖然十分辛苦,但並不是一味地「埋頭傻干」他深知事業道路想要發展,就一定要積累經驗和人脈,隨時隨地都會跟身邊的「高人」學習,汲取養分。
三、做生意也要懂得做人,結交朋友也是發展之道
1999年9月,志在必得的中海油赴美上市,結果在投資者對其海上石油專營權的詰問中功敗垂成。方風雷作為好友安慰中海油總經理衛留成,「任何人做任何事,想要做得成功都要先做好心理準備迎接失敗,大不了就重頭再來。」也許正是這樣,早年經歷了風風雨雨,挫折逆境的方風雷清楚地明白,成功絕非易事,需要堅定地信念和非常明確絕不更改的目標。
第二次上市時衛留成見到時任中銀國際總裁的方風雷的第一句話是:「我記得1999年上市失敗時你曾經給我發了封傳真,鼓勵我。」
這是方風雷的人生又一大哲學——做什麼事情都要懂得去結交一些可以交心的朋友,因為我們都太渺小,僅憑一人之力別說成功,可能連生存都會很艱難,每個人都不能是「遺世而獨立」的。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可以說是體現在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之中。
四、中金歲月叱吒風雲,事業風生水起
說完了方風雷的「結友」之道,再回過頭來看看他在中金的流光歲月,才明白他確實是把自己的生活之道在工作中也駕馭的恰到好處。
那要回到1992年冬天的時候,方風雷趁在特拉華州參加弟弟婚禮的機會,通過經濟學家劉國光,見到了時任世界銀行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林重庚。這一點也印證了之前方風雷所提倡的那樣,人脈的累積,總是會在關鍵的時刻發揮它的作用。
據說這兩個人相處得挺好,花了很多小時討論金融和經濟問題。
更有趣的是有一次他們一起去遊覽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站在大熊貓的面前,他們討論了中國成立一家投資銀行為國有產業提供基礎金融服務的想法。
1993年年底,林重庚向國內遞交了一份「關於申請成立中外合資投資機構的報告」。很快,方風雷北上參與中金公司籌備工作。最初的時候,外方合作夥伴考慮高盛,但高盛執意於獨資,於是摩根士丹利成為最終的選擇。
1995年6月25日,中金公司掛牌成立,王岐山擔任中金公司董事長,摩根方面派任總裁。
前華爾街日報駐中國記者麥健陸在他的《十億消費者》一書中這樣寫道,「摩根方面和中金公司的海歸銀行家們曾一度看不起方風雷,認為他就是一個對金融交易和資本市場一竅不通的鄉巴佬。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明白其實他是精通中國商業作風的大師,而他們自己對這種作風一無所知。這些銀行家們受到的是帶有西方商業特點的做事直截了當的培訓。而後他們發現自己跟著方風雷和潛在客戶坐在一起,吞雲吐霧一直到很晚。方風雷知道怎麼樣才能讓客戶袒露心聲,告訴他什麼是他們擔心的,什麼是他們喜歡的。他知道這些人在不同的職業階段需要做不同的事。客戶認同方風雷,信任方風雷。」
果不其然,1997年10月中國移動首次公開發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27.7億股,融資42.2億美元。中金是聯席全球協調人、聯席主經辦人、聯席保薦人。這是截至當時亞洲除日本之外的最大規模的IPO,外界媒體大方讚揚:「整個溝通過程可以寫一本書,但是方風雷在5個月時間裡溝通好了一切。」
此後的方風雷幾乎是一戰成名後便所向披靡,2000年4月的中國石油,6月的中國聯通,10月的中國石化,2000年4月新浪網首次公開發行,中金公司都是當然的不二人選,而方風雷是這些交易中唯一真正的創造者。
五、面對質疑,堅信時間會給出答案
2004年方風雷離開了中金,就是在同一年,有著超乎常人之勇氣的方風雷臨危受命去解決海南證券危機,並且由此引出高盛高華的成立。
這次風波過去後,方風雷又一次有了影響至今的大動作,那就是2007年厚朴基金完成25億美元募集,儘管海外市道不景氣,但此次認購仍十分踴躍,其中包括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高盛、殼牌退休基金等知名海外機構投資者。方風雷仍然擔任高盛高華董事長,但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厚朴身上。英藍國際17、18層的高盛高華,方風雷已不再頻繁光顧,隨後,方風雷把以繁體字篆刻的「厚朴」二字掛在了二層不大的辦公區,這個LOGO可以說算是相當的低調而質樸。
在成立厚朴基金的同時,方風雷致力籌建百億規模人民幣股權基金,但由於國內政策限制以及觀念等種種因素,厚朴基金還是率先成立。國內一家大型券商董事長說:「國內大部分資金都集中在國企手裡,誰也不放心交給私人管理,再者說憑什麼把錢讓他們幾個賺啊?而且,給誰不給誰都說不清楚。」
無獨有偶,遭遇質疑的也不止方風雷一個,渤海產業基金因為同樣的原因,也沒有募集到預想的資金規模,國內只有社保基金給鼎暉和弘毅投資。成立私募股權基金,本來是方風雷完善國內市場交易結構想法的延續,但是現在由於拿的是外資,外資進出國內市場不僅受管制,換匯也會增加成本,因此方風雷的厚朴基金更多的是在H股市場上運作,操作空間有限,而且偏離了之前的計劃。
但方風雷顯然不會就此放棄。雖然不斷有人質疑方風雷以低於二級市場價格的4.2港元買下建設銀行股權,方風雷還是固執地並不替自己解釋過多。對於方風雷來說,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經過政府批准並嚴格遵守商業規則。他堅信,在更遠的將來,自己做的事情對中國經濟究竟有沒有利,時間會給出答案。
看了這麼多方風雷的傳奇經歷,不管是他早年的曲折經歷,還是後來不認輸的方風雷憑藉努力一步步出人頭地,或者是他一路來的做人之道,人生工作哲學,想必都給了我們一些不一樣的觸動。
再看厚朴自成立以來,行事十分低調,相比中金屢創佳績的輝煌,厚朴顯然平靜很多,不過2010年初,其耗資50多億元拿下中行股份,已是先聲奪人,此後不久再牽頭全數收下500多億元的建行股份,更是全城驚愕。
外界對於它的低調一直存有各種猜想與質疑,不過方風雷倒是對此十分淡然,他坦言:「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勝利者是不會受責備的。」
的確,不管外界如何評論,恐怕不是當事人的我們很難摸清當局者的「套路」,那麼,既然厚朴是否會一如既往的低調下去、在它偶爾「驚人之舉」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內涵這一切,我們都不得而知,那就讓我們且行且看,耐心地期待下一次驚艷的到來吧!
他的經典語錄:
l 我們所有的投資有一個核心,就是中國,我們從來沒做過任何一個跟中國主題無關的項目。
l 你看巴非特所有的投資原則,其實有一句話大家都沒聽懂,就是不熟不做。他投資可口可樂、刮鬍刀,就是他熟悉這個行業,熟悉這個公司,熟悉這個人。
l 中國現在有四五十家PE,百花齊放,最後市場肯定還是大小並存的。美國有幾千家PE,但大的也就十幾家。
l 人們習慣把競爭誇大,其實好的投資都沒什麼人競爭。
l 為什麼我說做金融跟做官一樣,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你管著人家錢呢!而掙錢是世界上最難的事了。
實習編譯:李梓晗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民生銀行30億「假理財」事件?
※美國債務危機爆破代表什麼?
※金融學自學 課程的學習順序 及書籍推薦 ?
※我國股票市場實行 IPO 註冊制有何利弊?
※將死LIBOR的一生
TAG: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