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上學時成績好的,職場上不一定混得好」的根源所在

關鍵詞1:標準

上學時,一切都是有標準的,可以數字化衡量的——你可以不受干擾、心無旁騖的爭取最高榮譽。

而職場,恰恰是沒有標準的,很多時候還是極度無序的——由此帶來一個嚴重後果:在職場,由於缺乏量化指標,你不得不費盡心思以贏得「他人的認同」,不管這個「他人」是聰明還是蠢笨......

做得是好還是孬,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認為你是好還是孬」——問題是:豬怎麼可能認同老虎?再想像一下,如果體育運動的冠軍只能依靠「他人的認同」來獲得,這裡面又會產生多少貓膩?

很多人還看不起「標準」,就喜歡「靈活」——可是,你也不想想:

比如打電話:要是沒有「統一標準」,聯通的手機號根本撥不到移動的號碼上——買個靚號,還得開家族會議,商量好大家都買同一家;

以前國軍打日本,步槍就有十幾個型號,很多型號比日本的還厲害些——可是,子彈打完了,槍也廢了,這仗還打得下去嗎?

知道「統一度量衡」的意義有多重大嗎?你去超市買1斤肉,A超市說「一斤=一拳頭那麼大」,B超市說「一斤=倆拳頭那麼大」,雙方的「拳頭」還不是同一個「拳頭」,你不暈菜?

再說開車,假設一個情景:我從上海開往南京,開著開著,發現路越走越窄了,最後完全開不下去了——原來江蘇地界的車道寬度只相當於上海的0.8,這不是扯淡么?

你還會小看「標準」嗎?

你還敢小看「標準」嗎?

很多人會說:「看,這人一定沒在大企業待過,你造KPI么?」

很遺憾,造KPI的未必就懂KPI,有KPI的未必就會KPI——「概念炒作」很容易,但要「名實相符」,那就真是太難了。

知道KPI的,十有八九;知道KPI精髓的,卻鳳毛麟角——如果你的思維還停留在「KPI和考試成績就該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那就說明你既不是「鳳毛」,也不是「麟角」(原諒我這麼說)。

所以,多數企業在搞的所謂「KPI」,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KPI」。

因為它們偏偏少了那個關鍵的『I』,或者這個「I」根本沒經過數據論證(完全是拍腦袋想出來的),成了「思想彙報」的變種——而實際上,沒有「I」的「KPI」連垃圾都不如。

這又牽扯到一個「目的」問題?為什麼要搞KPI?

如果你的企業用KPI的目的不是「盡量讓勞動成果易於衡量,以提高管理效率、減輕官僚主義」,那麼我奉勸你不要搞——出發點有問題,結果就會完全改變,但這並不是「標準化」的錯。

(關於KPI,我在另外的回答中還有更詳細的論述:BAT與一些創業公司是如何進行研發管理和績效考核的? - 戴漢君的回答 - 知乎)

----------------------------------------------------------

關鍵詞2:專註度

成績好的人,一般至少都是「專註度」很高的人——面對一個明確的目標,他們往往能持續不斷地深入掘進,從而取得成就;成績不好的人,別的不評價,至少專註度是不夠的。這兩種人的行為模式:前者可以叫做「深入挖掘,做深做透」,後者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一個專註度很高的人,能很輕鬆地在其自身專業領域獲得比別人更高的認知——然而,這樣的人,倘若身處一個混亂無序的環境,是絕對難以有「用武之地」的。

各位再想想自己的上司、領導,有哪幾個能把「組織目標」說清楚、說具體的?恐怕鳳毛麟角吧?

再次強調:

搞KPI的企業很多,但是懂KPI的很少很少,絕大多數都把KPI搞成了「思想彙報」的變種。

KPI的核心是「目標」,而絕大多數連自己的目標都說不清楚,能搞好就出鬼了。這就是組織混亂無序的體現,組織當中,上樑不正,導致上上下下的人全都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為了什麼目標來做事——這樣的大環境,專註度越高的人,越容易感到困惑茫然,越會有無助無力的感覺,「混不好」就是必然了。

無序的環境下,反而「東一榔頭、西一棒子」這種行為模式,生存力更佳。


對於這一問題,我們再好好審視一下爛俗的解釋:

成績好的,只知道讀書,職場不要「死讀書」,所以到了職場就不行。

上述論調乍一聽,特別順口,像打油詩一樣,連一隻鳥聽了都會不由自主唱起來。

然則,用心觀察,你就會發現:這樣的論調全無邏輯性,往往出自於那些「尤不善於思考、厭惡思考」的人——這些人特別傾向於用鸚鵡學舌般的兒歌來達到「自我催眠」的目的。

事實上,

1、學生的職責是讀書——「上學只知道讀書」,這難道不是敬業的體現?

2、「只知道讀書」——如果你有去接近好學生的話,你會發現很多其實有不一樣的思想境界。人的內心世界是很複雜的:一個人內心關注什麼、在想什麼,你不去了解,就盲目臆斷,這不就是當今為人所深惡痛絕的「草菅人命」嗎?

3、不能因為有人「讀死書」,就否定「讀書」;「只知道讀書」更不等於「死讀書」,前者是盡職,後者是學習方法問題,根本構不成因果關係,又豈能混為一談?

---------------------------------------

聯想到我們現在的企業管理、企業招聘,造成「應聘者、職工」和「HR、用人部門」對立的根源,恰恰就在於:企業用人無定法,嚴重缺乏用人標準——你也許知道500強的「用人觀、用人理念」,並會鸚鵡學舌來幾句,可你未必知道、更未必理解深植於這些理念下面的「文化淵源」、「歷史背景」,而這才是500強之所以能成為500強的精華所在。


推薦閱讀:

每個人都是張靚穎媽媽
談談你對領導力的理解?領導力是什麼?
把管理當遊戲,這就對了 | 麒少爺
為什麼 喬布斯、卡斯特羅、金正日 等人著裝很單一,永遠是那一套衣服配褲子?

TAG: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