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遊記·瞻園行

一、

我深深地打了一個呵欠,曲折的血絲散布在眼白上格外明顯。

「最近好累啊」,我和舍友嘮叨說。

「是啊,我這段時間也是沒精打採的」,舍友也表示這段時間體力消耗了太多,有點不堪重負了。

「以前還想著自己能實現很多,不過最近發現自己想法簡單了很多,只想熬過研究生這個階段,以後好好過日子。希望自己以後不是那種事業型的人,像我們實驗室某些導師那樣太辛苦了」,他又接著補充到。

「確實,我們實驗室有些導師真的有點過了,也不知道他們的身體怎麼那麼好,感覺他們每天的睡眠時間太少了」,我表示了一下我對這些導師的觀點。

「他們這都是在透支生命啊,這到了以後肯定會有隱患的」,室友也贊同。

「對了,最近你怎麼也不出去浪了啊,以前你可是經常出去的啊」,我和室友打趣到。

「這還哪有功夫出門啊,我只希望能有個周末,只想睡個好覺」,他面帶倦色的說。

自從開題那段時間以來,我們終日都毫不停歇地奔波在實驗室和寢室之間。尤其是20天前開題的那周,更是勞累不堪。室友連續三天奮戰到半夜,分別在3點半、5點、4點才睡。即使像我這樣一個稍顯懶散的人,心思也幾乎整日都是在課題上,每晚都到了夜裡兩點多才休息。

之前也和九龍湖那邊的室友交流,想和他們小聚一下,不過他們也說任務很多,再加上九龍湖校區距離四牌樓有20公里,所以這事也就擱置下來了。

最近不管怎麼樣,一定要出門一次,放鬆一下心情,不然身體肯定會受不了的。

二、

提到南京的景點,浮現在腦海中的必然是「中山陵」、「明孝陵」、「總統府」和「夫子廟」等等。既然它們有名,自然都是去逛過很多次了,反倒沒有什麼新鮮可言。甚至本科如果在南京就讀,還可能招待外地前來遊玩的同學去了很多回,那裡的布局估計對他們來說肯定都是如數家珍了。所以目標自然是自己沒去過的地兒。

我想了好久,冬季確實沒有什麼好去處。起先定下的景點是莫愁湖,網上有建議說可以去一賞冬季開放的一些花卉。可「山茶花」、「仙人指」、「茶梅」等等美艷的植株盛開之時幾乎都是在晚冬,所以便放棄了這個想法。最後定下了南京歷史最為久遠的園林——瞻園——這個與蘇州「拙政園」、「留園」以及無錫「寄暢園」並稱「江南四大名園」的「金陵第一園」。

三、

來瞻園一定要細賞其山。瞻園中四處都有假山,其中以南、北兩座假山群為主。北假山面積稍大,周圍亭台樓榭俱全:西南方是「歲寒亭」,亭子附近種植松、竹、梅三種植物,遂以此名相稱;東面是「觀魚亭」,駐足其間,可覽假山前池中嬉戲的魚群;東南不遠便到了「一覽閣」,顧名思義,這座樓是全園最高建築且居正中,登上此閣可觀瞻園全貌。南假山面積雖小,但令人回味依舊。相比與北假山,此座假山植被遍布、群峰跌宕,假山山洞幽深、鍾乳倒懸,雖然沒有北假山小亭、閣樓的相映成趣,但是池水、奇石與花木相襯,依然可稱為美景。瞻園之景勝在假山。

來瞻園一定要細觀其水。瞻園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瞻園主要是一些古代宅院,現在多處為相關的歷史陳列展館;西瞻園則是主要景區,假山等美景皆在西半園子。而在西瞻園中,幾乎隨處可見池水、清溪。假山被池水包圍、亭榭築在水面之上供遊人歇息,曲折的長廊也是建立在池子之旁;不同景物輔以水域搭配,相輔相成、互為益彰。可見園子的設計者在水的搭配上必然是花了不少功夫。

來瞻園一定要品味其建築。亭,是一種開敞型的小型建築,供人停步休息;台,是高平的建築,比如月台、窗檯;樓,是兩層及以上的房屋,在園林中常用作卧室書房;榭,築在平台上的木屋。「百步一亭,五十步一榭」,在這「金陵第一園」中是真的親眼目睹了。除了之前說的那些亭子、樓閣、長廊之外,其他的「軒」、「堂」以及「樓」還有很多很多。建築密度雖大,但是伴隨著假山、池水的相襯,盡不使人覺得乏味。其中有座樓名曰「逐月樓」,供賞月之用。當年乾隆南巡時駐蹕此園,在此樓賞月之時想起歐陽修名句「瞻望玉堂,如在天上」,遂賜「瞻園」匾額,這也便是園子名稱的由來了。

來瞻園一定要體會其歷史。瞻園最早是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前的吳王府,之後賜予開國功臣徐達做為府邸一部分。乾隆年間,皇帝南巡之時題「瞻園」之名,並且對此園念念不忘,回京後仿瞻園修建北京長春園。太平天國時期成為東王楊秀清的王府花園。甚至因為此園布局巧妙且保留了很多歷史韻味,87版《紅樓夢》以及92年趙雅芝版的《新白娘子傳奇》皆在此取景。園內依託其歷史修築很多歷史展館: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明中山王徐達史料展等等,瀏覽一番,便可知曉園子的前世今生。

亭台樓閣、舞榭歌台,青山綠水、花紅柳綠。錯落有致的格局,典雅精緻的設計。遊走於其間,真的會感覺如入幻境一般。我想,倘若當年五柳先生居於此園,就寫不出《桃花源記》和《歸園田居》等等流傳千古的詞句了吧。

四、

漫步於瞻園,整個人都沉浸在其山水建築的巧趣之中,使得我差點迷失了方向。實不相瞞,這座園子並不算大,長寬只有100來米,不過布局巧妙的山石讓人讚賞從各個角度看皆為新奇,點綴其中眾多的小亭讓人總想駐足其中一賞究竟,且有曲折迴環的長廊遍布連綴各處,為了不錯過一處美景,讓我這個路痴幾次找尋錯了方向。

賞園時遇到一位外國友人,他倒是步履匆匆,一時間便遊覽了多處景點。可能是確實園子不大再加上有長廊四處相連,我幾次和他打了照面:在「太平天國歷史史料成列館」、在「明中山王徐達史料展館」、在「碑廊」與「盆景園」,均見他走馬觀花。可能這樣一座狹小的園子,只有西半邊的假山和觀賞亭才能讓他稍稍停留打量一番吧。如果真的這樣,樂趣自然少了太多。畢竟中國傳統園林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會讓外人看來少了很多樂趣。

不過每個人的興趣不同,我鍾愛的美景他人看來只是枯燥無奇,這倒也是隨處可見。

暢遊於此情此景的我,如同掙脫了牢籠之後的肖生克,近乎於漫無目的地穿梭在不同的庭前院落之間,久久不忍離去。

五、

回到寢室之後,看著自己相機中記錄下的一些造訪於神境之間的片段,依然回不過神來。細想一番,自己已經好久沒有獨自遠離某地,完全融入一個不用刻意融入某種氛圍的環境之中了。

看著看著,想起了剛搬到四牌樓這邊時一個室友說的一句話。

「你沒有發現,好友之間呆在一塊,即使沒有任何交流依然不會顯得尷尬么?」

當時我剛從九龍湖搬到這邊,室友幾乎終日不語,我有時會閑聊幾句以打破沉默,熟悉之後聊到了這些。

「我到沒有在意過這些,但是我個人不管和誰在一起,不言不語總會感到有些彆扭」,當時的我回答說。

現在他受到導師的要求,在工地幹活。他和我說過,他就認為人應該干一行愛一行。他也是如此行事的。他對很多事情幾乎沒有半點怨言,這點我也格外敬佩。

比起沉穩幹練的他,我倒是顯得墨跡許多了。

或許,我早該意識到,人會隨著年歲的增長,在自己的喜好上越走越遠,很多美景只能夠自己去探尋吧。

推薦閱讀:

《皮囊》與一個人的泉州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文明追溯
西行漫記-第四章-多哥建廠
冬奧、閱兵、一個人——在鏡像背後的朝鮮(上)
脫翁遊記(23):游江南-西湖香江各有十景│脫苦海

TAG:遊記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