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路,很文藝,很市井
文/壹默瞭然
第一次從Tina口中聽到「巨鹿路」時,感覺這條路名好俗氣, 頭腦中絕對沒法把它與小資文藝對上號。
來來回回逛了好幾趟後,才明白它猶如張愛玲般,聽著名字實在想像不出,叫這種名字的人能寫出什麼好作品來,看了作品後,意識到自己犯了多麼大的「以名取人」的錯誤。
巨鹿路原名巨籟達路(Rue Ratard),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築於1907年,當時屬於越界築路性質,以法國駐滬領事巨籟達命名。1943年汪精衛政權接收租界時改名鉅鹿路,直到1966年才正式更名為巨鹿路。
它是一條富有小資情調又不乏生活氣息的小路,很文藝,又很市井。在上海,如此這般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並存的馬路,並不多見。
這條全長不過兩千多米的小馬路,名人多,掌故多,有歷史有故事的老洋房老別墅也多。
Tina從小居住在這條馬路上,對這條馬路的來龍去脈了如指掌。有次飯後帶著我散步,指著兩旁的一幢幢建築,對我如數家珍,猶如一個稱職的導遊。
巨鹿路沿路傳統上為住宅區,坐落於常熟路、富民路之間的景華新村,是影星黃奕出生成長的地方。民國26年(1937年),地產大亨周湘雲在自己的周家花園內划出南面一部分建造住宅,因風景秀麗,故名「景華」。Tina八卦說,地產大亨的後代如今生活很是窘迫,並感慨真是富不過三代。
許多老建築被改建成了企事業機構,原先的劉吉生住宅,今為上海作家協會,著名的《萌芽》和《收穫》雜誌社,就在大院裡面;還有老年報社、路燈管理處的辦公處所,說起來也都是滿滿的歷史。
更多的建築則隨著商業潮流,轉身為逼格頗高的特色小店,和時尚又優雅的西餐廳、咖啡館。
上海有名的小清新聖地——渡口書店就在路段西側,小小的庭院,玻璃門上貼著標誌性的林青霞海報,已微微褪色。Tina說,上下班路過時,經常會看到文青們聚集在店裡,舉辦著各類文藝活動。
作協門口的瑪赫咖啡,店堂挺大,平時顧客不多,可以舒舒服服地窩在沙發里,安安靜靜地看一下午書。咖啡館樓上有家作家書店,開門比較晚,人更是稀少。
跟Tina走散後的那段日子,我經常獨自去渡口和瑪赫,一坐就是一下午。
以前一直不明白,一個外表看上去那麼富有藝術氣息的人,骨子裡怎麼會如此勢利和現實。多次逛了巨鹿路後,漸漸明白,文藝和勢利其實並不矛盾。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物,這一條文藝又市井的馬路,孕育出Tina這樣貌似衝突,實質融為一體的兩重性格,也是自然。
下班後,去朋友推薦的型人坊做頭髮,經過了這條路,內心還是起了微瀾。
由於朋友的事先介紹,穿著時尚的帥哥髮型師接待很熱情。而我,從進門坐下到離開的3個多小時,除了保持禮貌的微笑之外,沒說幾句話。
熟悉的地方近在咫尺,感觸良多。一邊做頭髮,一邊低頭用手機碼字。年輕的髮型師很有耐心,好幾次輕聲提醒我,來,先抬一下下頭。我歉然一笑,隨即配合,而後,繼續低頭。
出門時,夜已深,冷颼颼。
思念同習慣一樣,是深入骨髓的毒,要慢慢的戒。時間會沖淡一切,千萬不能以毒攻毒,不然,最終還是會中毒。
這條路,走過了,也就走過了。他日若偶然想起,再去渡口書店坐坐,也無妨。
作者簡介:壹默瞭然,中文天秤女,文字音樂控。上海土著,地產策劃,自由撰稿人。微信公眾號:壹默瞭然(ID:yimoliaoran)
推薦閱讀:
※上海有哪些好吃的麵館?
※【下館子記】上海篇(上)
※江蘇液壓升降平台構種類及售價?
※在上上謙吃火鍋是種怎樣的體驗?
※北京戶口有必要轉成上海戶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