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育的趨勢

導言:

本篇是幼升小大戰最終章節,會為大家詳細闡述未來教育的趨勢和方向。

相信每個在中國接受幼兒園至大學教育的人,在回憶求學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擁有類似的經歷:分科教學(特別輕視體育運動和藝術素養)、老師一言堂(學生只要抄寫板書,幾乎沒有提問和討論環節)、學生評價方式單一(以考試分數為導向)、答案唯一(缺乏開放性及個人觀點的抒發)、忽視動手操作(重理論輕應用)、社會實踐活動走過場(包括設立學雷鋒日、敬老節送節目、兒童節表演節目等)、背多分(大學不掛科的秘訣,不擴展閱讀,依然可以拿高分)......

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人,40個裡面可能只有3個是特立獨行的,常常被人說是「有思想」「有個性」「敢說敢做」「有正義感」的,更多的是執行力弱爆,遇到困難就鬧情緒,唯「領導」是從的傻叉,其中不乏從著名學府獲得高學歷的「高智商」人群或海外歸來但對自己的價值判斷眼高手低者。

社會上大部分的個人信條是「金錢至上」,「成功=金錢」,上好學校畢業就能找到好工作,就能賺大錢。不好好學習,就會掃大街,當工人。這些價值取向的扭曲,整個中國教育逃不了干係。

?中國教育的優勢與劣勢?

誠如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對當前中國教育問題和這些問題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的觀點:

一、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均值」較高,對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增長(中國經濟在低收入發展階段)起了推動作用。

中國在大規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傳授方面很有效,使得中國學生在這方面的平均水平比較高。用統計學的語言,叫做「均值」較高,意思是「平均水平」較高。這是中國教育的重要優勢,是其他發展中國家,甚至一些發達國家都望塵莫及的。

我們是如何做到的呢?政府和民間對教育的投入,中國傳統文化對教育的重視,中國學生在學業上花的時間多,都是原因。這種教育優勢對推動中國經濟在低收入發展階段的增長非常重要,因為它適合「模仿和改進」的「追趕」作用,特別是在與開放結合在一起的時候。開放讓我們看到了先進,加上我們的畢業生基礎知識紮實,模仿能力強,掙錢動機更強,員工隊伍整齊,就有了很強的執行力,就追趕上來了,這在製造業非常明顯,即使是服務業也一樣。在引進先進的IT技術和管理流程,超級市場的收銀員、銀行的櫃檯服務、醫院的挂號和收費、出入關的檢查等重複性的、規律性的大規模操作,中國服務人員的速度和精準程度,甚至超過發達國家。

二、基礎知識特別是能力的「方差」太小,傑出人物太少。這就導致創新不足,對未來中國經濟以創新驅動發展非常不利。

我們不否認中國人才中缺乏創造力,缺乏領導力,缺乏影響力。

【錢學森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我的直覺是,恐怕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傑出人才是「培養「出來的嗎?也許不是。傑出人才很可能是在一種有利的環境中「冒」出來的。所以創造環境(或者說「培育」)遠比「培養」更重要。這裡有深層次的原因。

我在2010年8月清華大學本科生開學典禮上和在2011年2月黑龍江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都強調了中國學生缺乏好奇心、想像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問題。好奇心和想像力部分來自天生,至少有一些人是這樣,但是後天會把它們磨滅。完全有可能的是,受教育越多,好奇心和想像力就變得越少。由此來看,正是我們的教育把人先天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給「扼殺」了。再加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那學生怎麼可能有創造性呢?

因此,不是我們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人才的問題,而是我們的學校「扼殺」潛在的傑出人才的問題。在好奇心和想像力被扼殺,在個性發展受壓抑的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減少了。

三、是教育除了為發展經濟服務的功利作用之外,教育對人的素養培養和人的價值塑造以及對文明社會建設更為重要,而人的素養的「均值」低卻「方差」大,是中國實現「人的現代化」的重要掣肘。

知識水平高,做人很差的,就是錢理群先生講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中國教育的問題,決不僅僅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的問題,更嚴重的是造就了不少沒有人格底線的人。

我們講人的素養,是一個真正的「人」所應具備的基本做人準則,是人格底線。

愛因斯坦早就說過:「學校的目標應該始終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黛安娜王妃也多次對她的長子威廉說,「你在成為王子之前,先要成為一個人。」他們講的都是先做人,再成才。因此在我看來,中國教育的首要問題,還不是如何培養「傑出人才」的問題,而是如何培養真正的「人」的問題。

?未來人才的特質?

這裡的人才,指的是在個人領域有突出表現,具備核心競爭力,對社會產生一定影響,還包括對事業有勇往直前奮鬥精神的,始終在為實現自我價值而追求夢想的人。

正如新生代科技大佬張一鳴10年面試2000人後對年輕人才特質的總結

01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學習新事物,新知識和新技能

工作時,不分哪些是我該做的、哪些不是我該做的。做事從不設邊界。很多人說這個不是我該做的事情。但我想說:你的責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動力,會驅動你做更多事情,讓你得到很大的鍛煉。

02對不確定性保持樂觀

在做一件全新的項目時,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的,我自己覺得很興奮。我確實沒有把握,也不知道怎麼做,但當時就去學,就去看所有這些相關東西。我覺得最後也許不一定做成,或者沒有完全做到,但這個過程也會很有幫助。只要你對事情的不確定性保持樂觀,你會更願意去嘗試。

03不甘平庸

我說不平庸,並不是專門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術很好,而是你對自己的標準一定要高隨著時間推移,要不管提高。也許你前兩年變化得慢,但10年後再看,肯定會非常不一樣。

04不傲嬌,要能延遲滿足感

有些人確實可以算作在當時同事裡面TOP 20%,但誤以為自己是TOP 1%。所以很多基礎一點的工作,比如要做一個調試工具,他就不願意做,或者需要跟同事配合的工作,他就配合得不好。

本來都是資質非常好的人才,人非常聰明、動手能力也強,但沒有控制好自己的傲嬌情緒。「不甘於平庸」是你目標要設得很高,「不傲嬌」是你對現狀要踏實。

05對重要的事情有判斷力

選什麼專業、選什麼公司、選什麼職業、選什麼發展路徑,自己要有判斷力,不要被短期選擇而左右。很多人願意去外企,不願意去新興的公司,都是出於短期考慮:外企可能名氣大、薪酬高一點。剛畢業時薪酬差三五千塊,真的可以忽略不計。短期薪酬差別並不重要。

未來人才特質的補充論點

良好的寫作能力

擁有自己的觀點;大量閱讀是基礎;上學期間的工作經驗和社會經歷的多樣性與豐富性以及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度,都是提升寫作能力的重要源泉。

提出問題並批判性思考問題的能力

主動積極的參與,質疑能力,哪些證據可以證明或者證偽前任或其他人提出的觀點 學生思考能力的提高是評判學習效果重要指標。把閱讀從靜態的、單向的變為動態、雙向的交流,是一個深度理解的過程。提出問題的過程,讓我們可以思考所讀內容的表達是否清楚明白,是否符合邏輯,是否還有其他更為恰當的傳遞信息的方法。提問或批評指摘才能帶來深入的思考。

良好的表達和溝通能力

當你發現自己想的和別人不同時,應該說出自己的看法,可以幫助你理清自己的思路,加深自己的理解,並幫助你迸發新的想法。

?未來教育的趨勢?

個性化&定製化學習

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需要和目標,找合適的老師有針對性地學,這將促進課程和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增加學生選擇的機會;

首先,要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能夠用科學的方法診斷出每個學生的學習特徵,並將學生之間的差異作為教育的資源。幫助學生清晰認識自身在學科學習上的特點,為他們的定位和選擇做好參謀。

其次,依據學生之間的差異,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的組合,給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學習不同的內容創造條件,幫助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拾級而上。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打破現有的傳統班級的編排方式,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發展方向來重新定義班級。

第三,課堂不再是教師展現自身才華的舞台,而是鼓勵學生髮現問題、在同伴互助的過程中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歷程。在相同的課堂上,不同的學生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教師盡量減少面向全體學生滿堂灌式的講解,而是針對個體的具體問題答疑解惑。

第四,對學生的評價也不再局限於同一把尺子,而是根據學生的課程選擇,用與之相應的尺子來評判。學生之間的成績比較沒有太大的意義,學生自己在一段學習旅程中的進步情況變得更加重要。

突破時空限制

不受生活地點的束縛,不受同齡人學習進度的束縛,這點當然要通過互聯網實現,處處可以學習、時時可以學習;

首先,是教育資源的供給方式,要從單一的專業教育機構提供資源擴展到互聯網企業和社會教育機構。

其次,是探索網路化教育的新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原來總是強調通過教師流動來促進教育公平,但能夠受益的學生畢竟是少數人。在網路教育的背景下,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同時共享優質教育的資源。

第三,是鼓勵學校和互聯網企業合作,對接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讓技術和教師的教學需求之間能夠無縫鏈接。

第四,是開展學歷教育的在線課程,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可選擇性。

學習將成為一種探索

學習將不再是記憶前人的經驗、知識,而是掌握可實踐的技能,甚至探索前所未有的領域,培養學生批判性、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才能適應時代要求。

對教育來說,有兩件事情非常關鍵:

首先是教給孩子認識世界所必需的符號系統,包括文字及其語法、各種圖形和數字元號、公民社會和自然世界所遵循的各種規則,等等。有了這樣的符號系統,孩子們在需要的時候就可以自主進行閱讀,查閱各種資料。

其次是呵護孩子原本就具備的強烈求知慾,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這兩件事情做好了,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和困惑時,就會自主地從書籍找尋答案。這實際上就是交給了孩子通向未來的鑰匙。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其意義也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已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並逐漸加入到閱讀的行列中來,全民閱讀的氛圍會逐漸到來。今天的人們還面對著一個新的挑戰,就是數字化所帶來的碎片式、淺閱讀。

在推進全民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是兩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們的表率作用發揮得好,他們能夠積极參与到親子共讀、師生共讀的閱讀過程中來,全民閱讀的品質就會有更好的提升。

教師將不再是一種全職職業

它將不受年齡、職稱、學歷的限制,只要某個人在某個領域很牛就可以在這個領域靈活性地教學生。教師的角色必須由傳統教育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教育的設計者、指導者和幫助者,成為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

未來的學校,不一定讓人一看就是校園。校園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和社區充分地融為一體,如果你不加留意,基本上不會注意到這裡是一所學校。學校里的大多數公共設施如體育場地、圖書資料等都是和社區共享的,圖書資料中絕大多數是數字版的,通過智能終端就可以方便地查詢和閱讀。

未來的教育,有越來越多的課程是由社區、專家等組成的志願者團隊來實施的。每一個在某領域有所專長的人,都有可能根據學生的需求成為他們的導師,引導他們在該領域開展探索和研究。

未來的課堂教學,有很多是在大自然、社區、工廠和企業的作業場所中進行的,永恆的大自然、豐富的社會生活,為孩子們提供著豐富的課程資源。

未來的學習,在突出個別化學習的同時,更加強調同伴互助。這裡的同伴,可以是學校里的同學,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家長或者社會上的賢達人士。針對不同主題的學習,學生組成的互助夥伴可以完全不同,混齡混班學習成為一種常態,各種教育力量的整合與運用,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需要主動思考和實踐的要素。

未來的學生,更加關注職業啟蒙和職業規劃。大家會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職業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適合與不適合的區別,這與人們的智能特徵有關。而確定某一職業是否適合自己,一個最為基本的方法就是體驗。

小 芝 麻 結 語EPILOGUE

教育是不可複製的

教育,不可複製。家庭教育不可複製,學校教育也同樣不可複製。

「什麼是好學校?你把好學生放在一起,那不就是好學校了嗎?」」

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好的學校,就會受到好的影響,從而會更容易接近成功。其實這就是一個錯覺。好的教育資源,要和孩子的具體情況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有用。否者,並沒有什麼用處。外部環境並不起決定性作用。也就是說,家庭的貧富,教育資源的多寡、所上學校的優劣,甚至家長本身的學識,這些都只是輔助作用,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重要。

當然如果本身家庭條件不錯,也沒有必要故意去抵制更好的教育環境。但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環境而超出自己能力之外,還要為此犧牲家長的事業和生活,就真的沒有必要了。

教育就是個人

教育,就是個人。每個人的教育,要從內而外,自下而上。

同樣一個家庭里,每個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就算是雙胞胎也會差別很大。 人人生而平等」,不是指的生下來的家庭環境是平等的,而是指每個孩子對自己生命的發展,都是平等的。教育是每個孩子都應該有的權利」,也不是說把孩子送到學校,讓他們優勝劣汰,而是指的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幫助他們找到自我的價值。

很多家長沒有考慮孩子的內在」,一味地強調外部」。於是,拼盡全力去給孩子提供所謂的最好的教育。孩子雖然很小,卻有尋找自己的興趣,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發展的權利。如果我們不尊重孩子的生命,不遵循教育的規律,當然就會強加給孩子自己的意圖了。 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才能給孩子相應的教育資源,並且,還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古今中外都倡導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

成功的標準

成功的標準,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我們對成功的標準,太單一了,太結果導向了。說白了,就是有錢。

任何的一條道路,要想成功,其實都是很艱難的。而支撐孩子走下去的動力,絕對不會是金錢。換句話說,僅僅為了金錢而去學習、工作,其實距離金錢也就越遠。

我們都知道,任何的事業,從來都沒有一帆風順的,肯定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可想而知,當一個人因為金錢而從事某種工作,又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退縮和放棄。但是,這樣的人也就距離真正的成功越來越遠了。

成功的標準,應該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只有提供了獨特價值的人,才有可能獲得相應的回報。成功是自我價值的體現,金錢是成功的副產品。如果我們遵循了先實現價值,金錢根本不是問題。 就像愛因斯坦不會為了金錢而去研究相對論,但是他發現了相對論後,想獲得金錢是很容易的事情。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

成功的邏輯,是尊重生命,自由地發展。

一個人從內心出發,尋找自己的興趣,結合自己的天分,通過適合自己的各種途徑來學習,尋找到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然後根據價值的大小,獲得相應的成就。

這個邏輯最好的一點,就是尊重了生命的權利,讓每個人能夠自由地發展。那麼,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 最終,我們都會發現,生命本身不就是一個過程嗎?如果我們早一點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算是對得起生命的這次旅程了。

最後,我很想問一問那些花了大價錢送孩子進名校的家長,你是否每天花一些時間,陪孩子聊聊天;問問孩子每天的收穫是什麼,有哪些開心的和不開心的事情;孩子最喜歡什麼,最討厭什麼;孩子最喜歡的書是哪本,最喜歡的老師和同學是誰;孩子最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崇拜誰;孩子做什麼最快樂,做什麼最煩惱……

用心去呵護孩子,用行動來尊重孩子,只有這樣,未來20年後中國才有希望!!!


推薦閱讀:

新年最暖視頻:當兒童被拐,我們都該這樣做!
寶寶這四種性格「很要命」!3歲前一定要改掉!
學嬰語,激發寶寶的語言潛能!
關上Elsagate的門——寫給每一個關愛孩子的家長
幼兒園教學三部曲之《如何進行導入》——以蒙諾科探樂園的使用為例

TAG:幼兒教育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