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陳的香-----回看《天堂電影院》
《天堂電影院》
-------- 屬於一代人的懷舊和感傷
所謂經典,就是並不因時間的流逝而損失其光澤和魅力,譬如珠寶首飾中的蒂凡尼和DeBeers,而在光影世界裡,《天堂電影院》當之無愧能稱得上是一部經典的稀世流傳之作,該片是義大利名導朱塞佩·托納多雷時光三部曲里的其中之一,也是廣為人知、最受讚譽的一部佳作,其優美的敘事情節、人物解構、恰到好處的鏡頭語言和蒙太奇切換,乃至影片原聲配樂,無疑都將此片推向了一個極致的藝術巔峰。
影片通過兩代人的關係展開了情景敘述,電影放映員阿爾夫萊多和多多(薩爾瓦多)是一對亦師亦友的忘年交,夫萊多在因火災導致雙目失明前一直是當地小鎮的電影放映員,十年如一日地從事著一遍遍的放映工作,而這些重複枯燥的內容確是當地居民平凡生活中的一大樂趣所在,人們熱愛電影,被影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深深地感動著,彷彿演員就是自己的替身,而螢幕中那一幕幕的蒙太奇切換,活似自己生活的寫真:人們因愛相聚或別離,因仇反目或報復,這一切看似平淡的情節經過藝術這個效果放大器,反映出了世間百態、人生甘苦,而這些都是值得人們好好去回味的。
影片中的夫萊多,作為一位兢兢業業、恪守職業的放映員,數十年如一日的服務於小鎮的「影迷」,他是老一代勞苦義大利民眾的代表:善良、保守、隱忍,面對因技術故障(膠片著火)不得不中斷放映而脾氣暴躁的觀眾的數落,他只能兩手一攤以示無奈;面對因多多私自藏匿膠片於家險些釀成火災而怒氣衝天的喪夫之妻的大聲呵斥,他也只能唯唯諾諾地主動擔責,繼續當個老好人。但夫萊多並沒有因此而真正疏遠多多,他對多多這個機靈小鬼的愛是不求回報和代價的,他為這個小影迷因挪用家裡買奶錢買影票的行為埋單,甚而為之免費觀影打開方便之門,可以說,正是夫萊多的這些無心栽柳式的行為才給多多鋪平了成才的人生路----- 在那個文化教育落後的小市鎮,人們世代過著閉塞、拘束的生活,從事的是很傳統的勞作方式,這有些像中國邊遠地區的小縣城,人們缺少通向外界的途徑,祖輩一直生於斯,長於斯,許多人由生及老,基本都很難踏出方圓200公里以外的地方,更別提到大城市去見見市面,那個電視里一天到晚報導的北上廣對於這些人說無異於外星球、另一個世界,在這種閉塞的空間和環境里,人們要想改變和扭轉自身的不利地位,只能通過努力考學或經商的方式實現「鯉魚跳龍門」,而影片中的多多,就是這樣一個幸運兒,他在電影院里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進而成為其職業,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啊?! ---- 他從一個接班夫萊多的小小放映員成為日後的影業從業人員,實現了量變到質變的跨越式發展;而夫萊多,這位他的人生啟蒙老師和伯樂,其甚至給予了他父愛式的幫助和關懷,而小多多後來的所作所為,也足以告慰他的這位人生與心靈導師。
影片開頭倒敘閃回式的鏡頭描述成年離家近30載的多多在得知夫萊多的死訊後,心緒萬千。躺在床上無心睡眠的他的心情隨著窗外悶雷陣陣的多變天氣起伏不定,閃電引發的白光照射在他的臉上,使得他久經滄桑的面容更顯蒼白。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活一世如草木一秋,怎樣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些更有意義的事情,這是每個人都應思考的問題 ---- 多多應允了當年夫萊多的要求:不做出一番事業,不活出個人樣就永不回鄉。這是多麼中國式傳統價值觀的表達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心中祈盼,他們希望兒女有新的人生,不要重複老一輩勞無所獲的艱難道路,為此,他們省吃儉用,干著臉朝地、背朝天,汗滴掉落在地上摔八瓣的苦活,用僅有的物質積蓄幫助子女們實現更高的理想,幫助後代邁出老朽的窠臼,改寫命運的篇章,為此,他們縱是死也無憾。
正是那個對夫萊多的承諾,使得多多年長後一直沒敢回鄉。人生路,阻且長,他雖在事業上小有成就但離夫萊多當年的要求還有差距,這也就是他一直迴避母親電話的一大原因,他不想因省親的緣由輕易回去,那會讓他違背當時的承諾,沒有「錦衣」怎好「回鄉」?糾結於此的多多因此遲遲無法打定主意要不要回家看看。但人命畢竟是天大的事情,而且若沒有夫萊多這盞指路明燈,多多也就沒有今日寬廣的人生之路,且不說知恩圖報,實際上老夫萊多也沒有向多多索取過任何回報,而多多此時即便想報答也已經是「子欲養而親不待」了。開片導演對影片節奏行進的把握無疑是成功的,儘管沒有言語的交流,但白描式的鏡頭語言已經將多多複雜起伏的人生路表現得恰當好處了,尤其對人物微像的表達:一個眼神,一把蹙眉,一聲嘆息都將演員的表演功力充分有效地發掘了出來 ---- 人到中年的局促、窘迫和無奈都寫在這張臉上。繼續順著思緒的藤蔓攀爬,多多又想起了自己的初戀,那個清湯掛麵、長發飄飄的溫文女子使得他一見鍾情,但門第之見,命運嘲弄最終使得這對有情人沒能終成眷屬 ---- 這就是真實的人生哪,青蛙王子的故事畢竟只是傳說,有時候你愛的人卻不能跟你共渡漫漫人生路;退而求其次選個一起過日子的吧,但這個人又未必是你的真愛,人生就是逡巡於這樣一個矛盾的怪圈而不能自拔。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鼓起勇氣的多多終於踏上了回家省親的旅程,迎接他的老母終於和她30年未見的兒子團聚了。導演用了一個隱喻的蒙太奇鏡頭巧妙地表達了目盼子歸的迫切心情:那被拽下來的長長的毛線不就象徵著綿綿母愛無絕期么?這種表達手法和「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隨著鏡頭的平移、切換,此時家鄉的一切在多多的眼裡已經是人非物也非了,許多曾經熟悉的老人不是已奔天堂就是身處耄耋之年,垂垂如將熄之燭,而曾為大家提供無盡歡聲笑語的電影院因市政改造也不得不被夷為平地。人們依依不捨地道別「天堂電影院」,告別夫萊多的遺體,導演將這一組平行的人和物串聯起來意做一個承前啟後的功用:舊的文化儘管會停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但它的形體終將煙消雲散,而取而代之的是,人文日新:新的思想,新的觀念,乃至新的事物,而這一切是誰都無法抗拒的歷史潮流。
因電影起,亦因電影終。那些曾經被裁剪封存膠片揭開了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並將影片濃濃的懷舊情節推向了高潮:曾經那個吹哨剪片的神父不就像現今的光腚總局領導么?他決定了哪些東西人們能看,哪些不能看,而那些舶來的資產階級的「香花毒草」,一定是要被拔除的,不能任由其興風作浪、貽害人間。而這些所謂的「毒物」最後一經串聯,簡直就能拼湊成一部新的電影,而這部電影的名字和主題就是「愛」:愛到情濃的接吻和做愛,愛到寡淡時的吻別和分離,這不就是活生生的人世寫照么----自古問情為何物,直叫人肝腸寸斷!而這種苦痛的纏綿、恨愛的交織不就叫愛情么?古今多少豪傑甘心為它灌自己的迷魂湯,甚至把這個毒丸作糖豆吃而無怨無悔、前赴後繼。可這種「含淚的微笑」才是人生的常態啊!
可以說,《天堂電影院》是一部關於電影、人性和人生的哲學史詩之作,影片中的情節雖偶有突兀之處但卻絲毫不影響其宏觀大旨。愛它的人,可能會流著熱淚繼續尋找其中的亮點,而恨它的人,想必要找些缺點出來還是多少有難度的。
有人說:那些喜歡聽著爵士樂,喝著不加糖的純咖啡的人其心已老,而喜歡《天堂電影院》的人,大概就是這樣一種狀態:他們聽著馬友友演奏的《cinema paradiso》,手裡端著一杯濃濃的意式espresso,在音樂和咖啡中,咀嚼著甘苦,品味著人生 ---- 而這才是一群真正熱愛生活的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