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秦緒文:營銷文案四招必殺技

  如何避免「填坑錯誤」,如何讓文案不顯得「怪怪的」?你需要站在用戶的角度,仔細檢查這4類錯誤:

  1.坑位錯了

  有的時候,你前面喚起某種需求,但在消費者的直覺上,你的產品並不是該需求的最佳解決方案。總之,當你覺得一個文案怪怪的,無法做決定的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看消費者如何做決定。

  比如先喚起的痛點是「銷售員雖然表面和氣,但內心嘲笑你的形象」,這個時候用戶可能有什麼選擇呢?

  1,「討厭的銷售員,下次不去這種店了」。

  2,「下次我得好好提升形象,不讓銷售員嘲笑。」

  這兩種選擇,哪種是大多數人直覺上的第一選擇呢?

  我想大部分人是第一種——畢竟面對輕微的不爽體驗,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迴避體驗(下次不去了),而不是改變自己,證明給TA看(提升形象,證明給銷售員看)。

  而如果人的選擇是第一種,那麼對應的解決方案(產品信息)就應該是:上天貓,遠離坑爹銷售員。

  好,假設仍然有人直覺上的選擇是第二種——下次我得好好提升形象,買更好的衣服。

  這個時候,你仍然需要問自己:當我的用戶產生了「我得好好提升形象,買點好看衣服」的需求時,他有什麼選擇?直覺上的第一選擇是什麼?我想絕大部分人的第一直覺選擇是「買更貴的襯衣」,而不是「不買成衣,買定製襯衣」。

  總之,對你的產品來說,你喚起了根本不合適的痛點——這個痛點可能會引導消費者「更想網購,而不是在實體店購買」,可能會引導消費者「多買點更貴的襯衣」,但就是很難引導消費者「買定製的」。因為對他們來說,「定製襯衣」並不是解決該痛點的第一直覺方案。也就是說:你挖錯了坑,導致產品不能把坑填上。

  是的,這些文案就是這麼簡單的錯誤。你甚至不需要看1000個優秀案例,不需要讀個廣告學,不需要有10年工作經驗,只是多花一點點時間,站在用戶的角度,研究用戶的選擇,就會發現錯誤如此顯而易見。

  而如果看下面這個文案,就會發現沒有那種「怪怪的」感覺:人的體型有成千上萬種,但襯衣型號只有十種;定製襯衣,定製你的專屬襯衣。

  因為對於這個痛點——「人的體型有成千上萬種,但襯衣型號只有十種」,最符合消費者直覺的解決方案就是「襯衣要定製,而不是買成衣」。所以,你前面文案通過「降低現實狀態」挖了一個坑,後面的「定製襯衣」正好填上了這個坑。

  因此,寫文案的時候需要不斷問自己:「對你喚起的需求來說,你的產品,是不是直覺上的好方案?」畢竟,我們文案人,不能跟用戶的直覺和心理做鬥爭,只能藉助他們的直覺和心理。

  2.坑太大

  剛剛講了「坑位錯了」的例子,還有的挖坑失敗,其實是因為「坑太大」——喚起了過高的需求,以至於產品無法填補該需求。比如360兒童衛士智能手錶,之前很多宣傳中,塑造兒童走丟的場景,通過喚起恐懼感來讓人購買。

  這樣有什麼問題嗎?為什麼「防孩子走丟」的定位很難成功?其實你不用學複雜的理論,自己分析一遍就知道了:假設你是一個媽媽,有人跟你說:「最近周圍人販子特別多,孩子走丟的很多,你可要小心啦!」這個時候,你為了消除這個「恐懼」,第一直覺反應是什麼?優先選擇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我想大部分人的第一選擇是:「天啊,太恐怖了,還是不要讓孩子外出了。」而很少有人會覺得「買個兒童定位手錶」可以消除這種恐懼感——

  「孩子丟了?孩子被人販子抓跑了?沒關係!有了360兒童手錶,你知道他走丟的前一刻在哪裡!」這消除了恐懼感嗎?當然沒有。

  即使有了定位手錶,剛剛描述的「走丟場景」,仍然很嚇人。也就是說,你喚起了一個過大的痛點,而產品無法解決這麼大的痛點。

  挖了一個很大的坑(降低用戶的現實狀態),但是產品在用戶的直覺上,無法填滿這個大坑。這就會導致:用戶看了這麼恐懼的廣告,更多會選擇迴避恐懼,而不是購買產品。

  而如果換一個場景,喚起非常輕微的恐懼感——熊孩子逗家長,故意藏起來。然後再說,360兒童手錶,隨時知道孩子在哪兒,就會變成直覺上的第一方案,給人的感覺不會那麼「怪怪的」。

  總之,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能改變世界,也不是吹噓能滿足的需求越高越好,而是:你的產品能填補多大的坑,就挖多大的坑。

  3.坑太小

  剛剛講了「坑太大」的情況——喚起了過高的需求,但產品很難在直覺上解決這麼大需求和痛點。其實還有「坑太小」——喚起的需求太小,很容易被一個很簡單的行為來解決,用戶沒必要購買產品。比如之前給一個電腦護目鏡構思詳情頁文案的時候,首先被大家想到的思路是:

  長時間看電腦,眼睛乾澀。UG電腦護目鏡,保護眼鏡。

  實際上,這也是大部分淘寶店同類產品的通用訴求——減少電腦輻射,緩解眼睛乾澀。

  這樣有什麼問題嗎?既然自己不知道,我們還是站在用戶角度看吧。

  假設你是一個經常用電腦的白領,當你感覺到眼睛乾澀,被喚起了這種痛點的時候,下面幾個選擇,哪個是你的第一直覺方案:

  1,暫停用電腦,揉一揉眼睛;

  2,立刻下單,買一個500元左右的護目鏡。

  我想大部分人的第一直覺選擇是揉一揉眼睛,而不是立刻選擇下單一個500元左右的護目鏡。

  畢竟,「眼睛突然感覺乾澀」是一種即時性需求,本來可以通過一個非常簡單的行為來短期緩解,不太會有人會用一個複雜而長期的行為來緩解。

  畢竟,等過了3天護目鏡到貨了,對現在當下的即時性痛點——「眼睛乾澀」並沒有什麼用,而且還要花這麼大一筆錢——消費者都是短視、非理智、懶惰、想要立刻解決需求的。

  也就是說,這個文案喚起了一個可以被輕鬆解決的痛點,卻要用戶付出這麼大一個行為),就是:坑挖得太小了,最終填不上。

  總之,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本能:"如果能用更加短期、懶惰、簡單的方式來解決一個問題,我是不會用複雜、長期、辛苦的方法來解決的。"不光是人,動物也是這樣。童話寓言里講「烏鴉喝水」的故事,動物學家的實驗也確實發現:烏鴉在喝不到水的情況下,的確會叼石子填充瓶子,最終喝到水。

  可是為什麼自然環境中,沒有烏鴉這麼做?烏鴉為什麼沒有通過學習這種高級技能,在進化樹上爬得更靠上一點?很簡單,因為自然環境中的烏鴉,有更簡單的喝水方式,沒有必要使用這種複雜手段——「我從河邊叼來石子放進瓶子,還不如直接去河裡喝水。」

  這是任何動物的本能,如果用戶有更簡單的方式緩解眼睛乾澀,為什麼還要用複雜手段?所以「眼睛乾澀」這個痛點是很難被產品解決的。

  那麼這個電腦護目鏡真正的痛點是什麼呢?應該喚起什麼痛點,用戶才能想通過「購買護目鏡」來解決問題呢?

  我認為用戶真正的痛點並不是「眼睛乾澀」本身,而是「因為由眼睛乾澀帶來的負罪感,導致不能長時間用電腦。」比如我之前有段時間,周末整天看美劇,但每連續看8小時,就會產生負罪感——「不行,這對眼睛不好,不能再看了。」只能忍心暫停。

  所以,我們創造的護目鏡,並不是「緩解眼睛乾澀」的護目鏡,而是可以讓人「連續看12小時美劇眼睛都不幹」的護目鏡,而是可以「讓人連續玩30小時LOL」,或者「盯著電腦做20小時PPT」的護目鏡。而如果換成這個痛點,就會發現:購買電腦護目鏡,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4.沒有石頭填坑

  前面講了各種填坑失敗——坑位錯了,坑大了,坑小了,還有最後一種錯誤是:單純喚起了痛點(挖坑),但沒有石頭填坑(用戶根本不知道你要做什麼)。

  比如這張海報:霧霾天,應該想的更長遠些!

  「假設我真的被你打動了,我真的被喚起了痛點和需求,真的想像你說的「跟你走吧,一起去創造」,但是能不能麻煩告訴我:你到底是什麼?具體要我做什麼?」

  你可能覺得這廣告太低級了,但其實這種廣告非常常見,尤其是新產品廣告。你在前面講一大堆痛點(挖坑)——「你想飛黃騰達嗎?你想結識高人嗎?你想改變命運嗎?你想XXXX嗎?」但卻忘記了解釋產品是什麼,不能讓用戶建立理解——是的,文案作者有背景知識,但不代表用戶有,他們根本不知道你是誰。

  最終,用戶摸不著頭腦,感覺像一個陌生人對著他狂喊,卻又不自我介紹,就會直接放棄理解。這就相當於:挖了坑,然後走了,沒有「石頭」填坑。

  就像我多次提到過:文案是對用戶感受的設計,而不是創造這些感受的文字的設計。主動去設計用戶的感受,而不是盲目發揮自己的創意,你會發現,「解決痛點」的能力,其實你早就擁有了。

  感謝您看了這篇文章,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可以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想了解更多可以微信搜索「秦緒文」,也可以直接加我的微信(qinshituan),這裡有你更精彩。


推薦閱讀:

顏值即正義?VIVO、OPPO、華為NOVA平面廣告測試詳解
營銷日曆2018-W07丨每周營銷戰報 (2.12-2.18)
你碰到過上來就談事件營銷的客戶嗎?請用公關人的方式拒絕TA
朱百寧 | 都說產品和營銷高手們都「懂人性」,你該如何做到?

TAG:市場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