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免費與互聯網精神

不知不覺中,「免費」已經與互聯網漸行漸遠,音樂、遊戲、書籍,現在甚至文章、觀點都已加入付費的行列。有人開始質疑:「免費」難道不是互聯網精神的一部分么?現在的付費大潮是否與互聯網精神相悖?

事實上, 「免費」是互聯網精神的一部分,但是,它是互聯網精神的一種結果。

「自由、平等、開放、共享」,這些可以部分代表互聯網精神。而一個資源,不管他是什麼,要徹底的做到「自由、平等、開放、共享」,無疑應該免費。

如果收費,勢必就有門檻,比如只能在某一類客戶端、某一設備上使用,所以這就不夠自由;

如果收費,就存在差別,一部分人能享受,一部分人不能,就不夠平等;

如果收費,一定有技術門檻來防止破解,這就不夠開放;

如果收費,就不可能順暢的傳播,也就沒法共享。

那麼「付費」是不是違背了互聯網精神?確實如此,但是,這未必是一件壞事,因為現在的互聯網,已經不是當時提出互聯網精神那個年代的互聯網了。

以前加入互聯網是有門檻的,是高素質高水平的人運營交流分享的媒介;互聯網是小眾的,是少部分人的樂園,更多的人甚至都沒聽說過很多社區的存在;互聯網是高貴的,它遠離大眾,身在其中的人都對其有一種敬畏,一種自覺維護它的意識。

而現在加入互聯網沒什麼門檻,也很大眾,互聯網本身已經淪為服務現實的工具,所以也就產生了種種變化,其中最大一個,就是從免費到了付費。

在過去,我們為什麼願意免費分享?

因為我們感覺到自由、平等、開放、共享。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在一個特定的小圈子(某一社區、平台)里,在免費分享的同時,也會免費獲得;很多技術大牛在說自己為什麼願意免費分享的時候都提過一個觀點:「我當時還是小白的時候就是這些大神免費帶我起來的,我現在也願意來帶新的小白。」在這個小圈子裡,大家都是真誠的,發布資源,會得到大家真誠的讚美和感謝,也會更多的讓人們來分享。

而現在,我們為什麼不願意免費分享?

因為我們感覺不到自由、平等、開放、共享。

原因也有兩點:

1、受眾的變化。

以前我們與我們分享的都是和我們有相同愛好,水平相似的人,在一個封閉的社區中可以獲得滿足;而現在我們的分享在很大程度上會被「伸手黨」所接收,在他們眼中分享不是相互的,而是義務的,分享得到的不是讚美和討論,而是謾罵和不知限度的索取。

創作者和受眾是不平等的,是不自由的,創作了東西彷彿就被其綁架,不更新,挨罵,不維護,挨罵,不好用,挨罵;還沒法和人探討解決方案,自然感覺不到「自由、平等」,也就不願意「開放,共享」。

我們一般人做事不就圖名利二字么,既然分享還被罵,得不到名,那如果不得利,我為什麼要干這個事。

2、自身身份的變化。

以前,互聯網是個有點擬人化的地方,你感覺自己從互聯網上獲取了很多,就自然而然的應該回饋互聯網;

而現在很多人在互聯網上分享經驗,本來就有所圖,他們有的經驗完全從生活中獲取,有人並不認為自己從「互聯網」這個概念里有所得,有的就沒有回饋的這個意識,甚至不認同互聯網精神,所以更不可能免費。

所以結論就是:

我相信互聯網精神還在某個高門檻的小圈子裡保留,但是「免費」這一互聯網精神的產物,隨著互聯網的流俗化已經慢慢遠去了。

P.S.這裡面還有兩個原因我認為也和「免費」到「付費」的變化相關,但是似乎與文章主題關係不大,遂附後:

1、支付手段的方便化:以前想變現很複雜,現在有了微信和支付寶,這一過程變得簡單而透明;

2、「免費」這一概念的準確定義,我不認為夾帶廣告和私貨的東西可以稱之為「免費」。


推薦閱讀:

錦利國際
秦緒文:度假酒店免費住不虧反賺的套路
秦緒文:把免費做到極致就可以賺大錢
秦緒文:免費送母嬰用品年入百萬

TAG:免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