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末民初二三事

簡單來說,中國近現代史是一段非常亂的歷史,原本來說,這段歷史離現在並不遠,很多事應該是有據可查,或者說事實真相應該是很容易被辨別的。但是因為我們從小到大的歷史課本里,對於人物臉譜化的塑造非常厲害(這是意識形態的教育),導致我們這一代人對於這段歷史的認知基本上就還是停留在歷史課本里,總覺得那個時代就是各種喪權辱國,軍閥割據,人民群眾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但事實並不是這麼簡單,我個人因為一直在看這方面的書籍,也看了一些類似的節目,這裡可以說一下我自己的思考,下面涉及到的所有歷史,不說多麼真實,至少可以保證是現今學界一致認可的。

戊戌變法:大家都知道,我們以前記憶的時候,是默念「1898,戊戌變法」,讀起來還有點押韻,大家按照這種方式,應該會牢記於心,其實近代史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最好記住發生的年份,這樣對於我們理解事物的先後發生邏輯是非常有幫助的。本來呢,戊戌變法我覺得也很正常,當時是中日甲午開戰,之後中國戰敗於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簽署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賠了大量的銀子,開放工商口岸,割讓台灣和遼東半島(事後因三國干涉未割)等等,這些都是大家背誦過的,我就不再多說。這次條約的簽訂可以說再一次激發了國人那要變革維新的決心,於是才有了公車上書,戊戌變法等等。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大概是這麼幾條: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開辦新學堂,創辦報刊,開放言論,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其實這些東西大家一看,還確實是有一番改革的樣子,對於當時的封建王朝來說,如果能做到這些,想必應該還能苟延饞喘幾年。但是,我在這裡說幾點自己的看法:

1、部分內容其實在當時並不新鮮,要知道,洋務運動早就開始開始幹了,李鴻章的北洋,張之洞的南洋等等,而且慈禧也是支持洋務運動的,戊戌變法只是把人家一直在做的事寫在了紙上;

2、戊戌變法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它不僅得罪了政府實權人士(裁撤冗官),也得罪了大量的讀書人(廢八股文,操之過急),更重要的是沒有拉攏到李鴻章和張之洞(這兩人肯定是可以拉攏的),最最重要的是,他們走了一步臭棋,那就是想要軟禁慈禧,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維新人士想得到袁世凱的支持,但是沒能成功(袁世凱確實告密給了榮祿,但是沒有直接報告給慈禧,這跟慈禧發動政變沒有直接關係),慈禧先發制人,軟禁了光緒,宣布失敗,逮捕維新人士,康梁逃亡日本,戊戌六君子被斬首示眾。這幫人得罪了幾乎所有能得罪的人,而且太過於心急,光緒根本就沒有想要把慈禧軟禁這事真的付諸行動,只是一個想法而已,沒想到這幫維新人士。。。

3、康有為多次上書光緒,要維新變法,但最終光緒帝只見過康有為一次,而且談話的時間估摸著在一個小時之內(這個是來源於一本書叫做《戊戌變法史事考》,當時有人在場,還記了日記),而且談話的效果並不太好,因為沒有給康有為多大的官。戊戌變法失敗之後,康有為在海外募捐保皇,偽造了所謂的衣帶詔(這事劉備擁有版權),利用這一假冒偽劣物件在海外欺騙華人,還成立了所謂的保皇公司,但這些錢最後根本就沒用到所謂的保皇事業上,反倒是他自己的私生活越來越糜爛,各種取小妾(你非要說在那個時代取妾也沒什麼,但是這和他宣稱的人人平等一點都不符合,道貌盎然),最重要的是,大家別忘了,當時海外募捐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孫文。由於康有為把募捐的名聲搞臭了,直接影響了孫文的募捐(康有為和孫文是競爭對手,一個支持君主立憲,一個支持共和)。還有這麼一個事可以說一下,就是張勳復辟,張勳此人呢,對清政府是感恩戴德,一直留著辮子,他帶領的軍隊稱之為「辮子軍」。所以在1917年北洋政府府院之爭時,藉機到北京調停,驅散議會,把溥儀迎回,並且號召清朝遺老入境,雖然鬧劇只持續了十幾天,但當時康有為得知消息之後馬上趕回來了,支持復辟。。。基本上康有為就是各欺世盜名之人,可惜了戊戌六君子,也可惜了梁啟超(後來跟他師父決裂了)。

4、當然了,戊戌變法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促進了思想的解放等等,大家回去看歷史課本吧。這些都可以算是好處吧,後來慈禧其實認可戊戌變法,後來也嘗試了君主立憲,是因為她自己也明白,只有君主立憲才能擁抱大清皇位永固,因為一旦共和革命,那就沒有皇帝了嘛。只是後來失敗了,革命已成不可擋之勢,內部這些個貴胄也不願意就這麼放棄特權,結果還是被革命了。

庚子國難:直接導火索是德國外交大使被刺殺,然後八國聯軍和清政府開始交戰。當然了,這次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清政府錯誤估計了義和團的實力(說什麼百萬之眾,結果全部倒在洋槍洋炮下),直接向十一國宣戰,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慈禧和光緒倉皇出逃北京,留下李鴻章和奕劻在北京和十一國簽訂了《辛丑條約》,從最開始的十億賠償講價到了4億5千萬,之所以是這個數字,是因為當時中國人口約為4億5千萬,每人還一兩(這是侮辱)。關於這個事,我也說幾點:

1、關於義和團的問題,基本上可以定義為邪教,最初是在山東興起(因為青島當時被德國佔領),與洋人的衝突特別大,經常幹些燒殺搶掠的事,而且一個個裝神弄鬼,說自己武功蓋世。本來呢,像這種小團體,每個朝代都會有一些,結果義和團當時由於民族矛盾已經達到鼎盛,導致發展特別迅速,連朝廷都開始不得不重新審視他們這幫人的力量,結果導致盲目自信地向十一國宣戰,感覺自己要一掃中日甲午戰爭的恥辱了,結果呢?大家可以想像,冷兵器怎麼幹得過槍炮嘛。其實吧,這種邪教的產生與百姓的愚昧是有很大關係的,他們對所有西方新科技都有非常大的抵觸情緒,什麼電燈、鐵路什麼的,都是他們摧毀的對象,簡直愚蠢至極,有點像之前在街上打砸日本車的愛國青年。

2、大家要搞清楚一個事實,那就是為什麼人家把北京都給佔了,還是要簽訂條約?換句話說,為什麼咱們可以把賠款從十億講價到四億五,我們的資本在哪裡?其實之前我就有這個想法,這些個國家有沒有辦法直接把中國給佔了,然後宣布為殖民地,後來才發現這個或許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中國幅員遼闊,不說要全部佔領中國需要多少兵力,有很多地方根本沒有殖民的意義,所以大家簽訂條約的時候,不僅要賠錢,還要開通工商口岸,因為他們要做生意,做生意才能源源不斷地賺錢。所以理論上來講,列強其實希望中國境內和平,政府穩定,因為這樣對大家都好,所以條約里還有一條,就是殺掉當初支持宣戰和支持義和團的,政府不再公開表示支持義和團。

3、這些賠款的後續有必要說一下,因為這些錢大家知道肯定不可能現給,是有利息一年一年還的,但之後呢,辛亥革命政府易主,就是民國了,這些錢還還嗎?還,至少還是堅持了幾年的,但肯定沒有一直堅持到還完,國家的主權已經易主兩次了,實際上新中國就不承認所有的不平等條約了,加之一戰二戰爆發,這些欠款只能說是還了一部分,那麼哪些部分沒有還呢?首先是在袁世凱逼清帝退位之後,北洋政府把貸款也繼承了過來,但是之後爆發了一戰,中國加入協約國,直接對德奧宣戰,於是這兩國的賠償就不繼續給了;之後俄國十月革命,於是沙俄時代的賠償也就不繼續給了;還有之後爆發了二戰,於是日本的賠償也不給了,美國、英國主動減少了賠償。當然了,除了減少賠付的,還有因為匯率而多付款的,因為條約規定,按照簽訂時匯率去計算之後還款的金額,一戰之後法國的貨幣貶值很厲害,但因為堅持用簽訂條約時的匯率來賠償,所以相當於多付了匯率貶值的那部分。一直到1943年,為了保障中國戰場的特殊地位,英美和國民政府簽訂新條約,正式廢除了辛丑條約。

袁世凱。其實啊,總的來說,如果他不稱帝,歷史對他的評價應該還不錯,共和之後再稱帝,簡直是歷史的倒退。其實我一直覺得,按照他之前的性格,難道他自己不知道自己稱帝是違背歷史潮流,而且肯定得不到人民支持的嗎?畢竟這之前他一直是維新改革派啊,後來一想,許多人晚年都曾晚節不保,年輕的時候都是英明一世,比如齊桓公、唐太宗、唐玄宗等等。現如今的考證是,袁世凱稱帝是受了手下那幫人的蠱惑,特別是他兒子袁克定。袁克定估計是這麼想的,要是袁世凱能當皇上,那他自己不就是皇太子嗎。於是他居然偽造報紙內容,說什麼大家都支持袁世凱稱帝,於是袁世凱每天看偽造的報紙,就真以為大家都支持。結果後來袁世凱的女兒出去買菜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真實的報紙內容,當時袁世凱就生氣職責袁克定「欺父誤國」。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在我們的那部《建黨偉業》中也有體現,就是大家一致反對袁世凱稱帝,蔡鍔等在雲南宣布起義,發動護國戰爭,各地紛紛響應。迫於輿論壓力,袁世凱取消帝制,之後生病去世。

那麼除開稱帝這件事來說,袁世凱身上還有一個疑似污點,那就是宋教仁案。1913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會選舉,因為國民黨的議席最多,所以應該讓宋教仁做內閣總理,結果宋在上海火車站被刺殺,當時革命黨人都認為幕後元兇就是袁世凱,但袁世凱否認,至今這案子也沒有一個準確的事實真相。不過呢,後來孫中山發送二次革命失敗後逃亡日本,袁世凱驅散了國民黨,又解散了議會,這可是實打實的事實。什麼叫共和,國家大事大家一起商量著來啊,結果這袁世凱已經變成獨裁了。

其實袁世凱的良好形象還是集中於早起清未滅亡之時。當時他是著名的洋務、維新、改革派,他主張廢除科舉(慈禧同意,廢除成功),推行新學,各地創建中小學,並且倡導學子留洋,你可以這麼理解,整個中國近代的教育體系的建立,與袁世凱的努力是息息相關的;軍事方面,他在小站練兵時,採用新式練兵方法,這幫人後來成為抵抗革命軍的唯一武裝力量,並且後來著名的段祺瑞、王士珍、張勳、曹錕等等,這些個未來的軍閥們,都是出自於當時袁世凱的新兵(所以為什麼稱這些人為北洋軍閥)。還有一點重要的,就是袁世凱之所以被李鴻章看重,就是當時朝鮮內亂、日本侵略朝鮮時,袁世凱都表現卓越。對了,還有一件小事值得一提,那就是當時簽訂辛丑條約時,裡面有一項重要的規定,就是天津方圓二十里內不允許清政府駐軍,要知道,天津那就是北京的大門啊,這要是不駐軍,這北京的安全就很難說。沒想到袁世凱相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引進了西方的警察制度,這些警察在天津維持秩序(這不違反條約,警察不是軍隊),一度導致天津的犯罪率降為零。慈禧大悅,下令全國推廣警察制度。。。

有關於《二十一條》,有必要說一下。《二十一條》是日本當時強迫袁世凱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但是最後真正簽訂的內容已經不完全等同於原始內容。這個事後來還被當作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索之一,這個二十一條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大家想一下,袁世凱政府當權之後,世界上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世界各國的目光主要集中在歐洲,無暇東顧,於是日本乘機向政府發難,想要接受德國在山東膠州灣的主權,還要聘用日本人為顧問等等,總之想把中國變成日本附屬國。當時袁世凱政府是不同意的,並且還想辦法拖延時間,希望用國際輿論給日本壓力,但後來被日本以武力威脅,在爭取不出賣中國主權利益的前提下,最後簽訂了名叫「民四條約」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與最開始的《二十一條》相比,只有十二條,而且是盡量保證了中國的主權,這些都是袁世凱政府努力的結果。(順帶說點題外話,當時袁世凱政府的壓力不僅來自於日本的武力,還有日本對於袁世凱的另外一個威脅,大家不要忘了孫文那時是二次革命失敗之後逃亡日本,還為了借款跟日本簽訂了《中日合辦漢冶萍借款案》,這個條約其實是如果日本願意支持孫文,那麼孫文革命成功,滿洲基本上相當於割讓給日本了。孫文也被日本拿來威脅袁世凱,如果袁世凱不同意,那麼日本就支持孫文回國革命,於是袁世凱在雙重壓力下,被迫簽訂了比原來好一些的不平等條約。後來,袁世凱把簽訂條約的日期定位國恥日,可以看出他一直非常反對出賣祖國主權的。)

感覺洗白了好多。。。那就再說一點袁世凱做的好事吧。民國成立之後,其實西藏和外蒙古都鬧過獨立,這感覺跟蘇聯解體很像。其實大家回溯一下歷史,原本少數名族自治的地方,沒有幾個朝代是真正歸屬漢人管轄的,像西藏、蒙古、新疆這幾塊,佔了中國非常大的一部分,這幾塊好像只有在清朝的時候才真正屬於中國版圖的一部分。原本少數名族和漢人之間經常有領土之爭,最瘋狂的應該是南北宋時期吧,應該說清朝是統一了很多民族,當時的中國版圖像海棠葉子,現在的像公雞,就是因為背上那一點(外蒙古)沒有了,然後邊邊角角都少了一點(都是清末列國佔了去)。扯了這麼多,就是想說,原本清朝維持的多民族統一,在清朝滅亡的時候又受到了各國的獨立支持,一不小心,這些個地方就不屬於中國了。當時是袁世凱政府想辦法平定了西藏和外蒙古的獨立事件(當然了,最後外蒙古還是獨立了,那就不是袁世凱政府的鍋了。。。)。

推薦閱讀: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 ——通俗西藏史4
如何評價楊絳老公錢鍾書?
元曲《清江引·秋居》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
不靠譜的歷史小紀-前言
大古與迪迦奧特曼有什麼關係?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