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有生之年,我希望能看到2050年的到來 | 世界地球日
做讀書節目是我的職業,這變成一個專業性的工作。我曾經在一本書里提到過一個『普通讀者』的概念,來自於伍爾芙。指那些對閱讀有長期的愛好,興趣廣泛,有一定的基礎知識,最重要的是推動他去閱讀的是一連串的問題跟好奇心。他的閱讀不太在乎學科門類,不太覺得自己應該在某個專業知識領域成就一番功業,單純憑一個天然的好奇心,使得他對各種閱讀都不太排斥。我很希望我自己就是一個普通讀者。
——梁文道《開卷八分鐘》是鳳凰衛視一個日播的讀書節目,每周一到周五播出,節目長度為8分鐘。這個節目由著名學者梁文道先生主持,節目每天用短短的8分鐘時間介紹一本書,希望讓觀眾用最簡利的方式碰觸到書籍的精髓,進入一個又一個迥異又奇妙的書中世界。
今天我們要推薦的,就是梁文道先生曾經在節目中介紹的《2050人類大遷徙》。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希望這本書能給大家帶來關於地球整體環境的思考。
(以下文字來源於《開卷八分鐘》文字實錄,有刪減)
當我們談到人類滅絕,或者面對巨大災難的時候,不一定要想像是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使整個地球上所有物種一起死掉那種景象,有時候也可能是一種非常緩慢的過程,比如我們熟悉的氣候變遷。而造成的結果當然會有災難的一面,但是也會產生一些新變化。
而這個世界的走向到底會往何處去呢?我們預測的方法,不一定是夜觀天象,看看什麼小行星會發生,或者伽馬射線何時爆發;也不一定預測未來我們的科技,比如到了某一點奇蹟會發生,人工智慧終於超出了人類的智慧,有了自我意識,然後把人類一起幹掉,不一定。我們只要掌握一些現在有的數據,建立一些模型,當然模型也不是百分百可靠,也許可以做個思想試驗去推測,未來我們會面對什麼問題。
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書,《2050人類大遷徙》,他用的方法就是剛才我說的這種方法,這位作者叫做勞倫斯·史密斯,他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地理學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地理學系這幾年非常有名,出了很多明星級的學者跟教授,他也是其中一位。他在這本書裡面,用了一些基本原則,去估量主要四個最重要的因素,去看看2050年之後,也就是差不多30多年之後,我們地球會變成什麼模樣。
《2050人類大遷徙》作者勞倫斯·史密斯(laurence c smith)
這裡面哪四大因素很重要呢?
一個就是人口變化,一個就是自然資源的變化,一個是全球化,最後一個是氣候變遷。
輸入了各種各樣的數據,再加上一些實際觀察之後,就能夠慢慢地用電腦去演算一下,當然也要輔一些人的分析跟估計。
人口問題
這裡面首先我們關注的就是人口變化。
我越來越覺得人口學,是個很有趣的學問,只不過過去常常覺得很枯燥,很無聊,但是現在發現原來影響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有可能只是人口趨勢和人口分布的問題。比如《2050人類大遷徙》這本書就提到,一些城市化的問題。
到了2050年,全世界的人口將比現在再增長40%,也就是達到100億人左右,食物需求量是現在的兩倍,而人類社會已經漸漸從貧窮的農業社會,轉為較富裕的都市社會,世界的財富與權力逐漸由西方轉移到東方,我們正處在這個歷史轉變的過程當中。問題在哪裡?問題在這樣一個緩慢而巨大的轉變之中,有些地方是適應不了的,就像我剛才講的拉戈斯,那些地方的人該怎麼辦呢?
像我們中國這樣的國家,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到了2050年,連墨西哥、中國和伊朗,都人口老化到一個地步,使養老院人滿為患的時候,誰來操作電腦照顧老人?除非機器人時代全面來臨,否則我們還是需要年輕人服務。由於地球上的年輕人現在還沒出生,所以很難預測人口趨勢,基於目前的人口結構,在2050年最年輕的國家應該是哪裡呢?就是今天出生率最高的國家,也就是全世界現代化最慢的地區,比如索馬利亞亞、阿富汗、葉門、約旦河西岸、加撒、伊索比亞和非洲薩拉哈沙漠以南的地區。
2050年的年輕人將出現在這些世界上最窮困最落後的地方。當所有先進國家,包括2050年應該已經很先進的中國,都人口老齡化的時候,這些地方的年輕人何去何從,他們能夠來到我們這些急需要年輕人的地方服務我們嗎?中國將來會不會出現大批來自這些地方的移民人口呢?這都是很有趣的問題。
資源問題
2012年9月16日,美國宇航局發布一張衛星圖,其中白色為當時冰蓋圖,黃線內則為30年前的北極冰蓋範圍。
自然資源的問題也不可以忽略。我們知道人口多了意味著什麼,我們需要更多更多的水。但是我們現在的水夠用嗎?世界上所有河流的總含水量,只有2千立方公里,但是每年我們卻從河流抽取近2倍的水來使用。極地的冰川,是保護淡水資源最好的貯存庫,但是現在的氣候環境下,冰川也在不斷融化。等地球到了2050年,不要說餵飽人類,怎麼能讓大家不受渴,怎麼樣有水去灌溉,都已經成為一個問題了。
大遷徙
2050年聽起來好像很遙遠,其實並不是太遠,起碼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會看到2050年的到來。30多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世界呢?《2050人類大遷徙》這本書,除了2050之外,給它多了一個副題,這裡面就必然牽涉到一個概念,就是人類會不會大遷徙。
2008年,艾奧瓦州錫達拉皮茲市遭受洪災,橋樑中斷,火車墜入河中
遷徙往何處呢?我們首先從這點來看,作者勞倫斯·史密斯提到,如果你喜歡觀察自家後院的蟲、魚、鳥、獸,或者會注意到,這個世界上動物、植物、魚類、昆蟲,已經漸漸往緯度較高或海拔較高的地方遷徙了。生物學家發現從加州的墨蠶到西班牙的蝴蝶乃至紐西蘭的樹,都有這種現象。
這些數據意味著什麼?如果你家有塊草地,你想像它每天往北移動150公分,或者你每年的生日,都提早10個小時到來,差不多是現在我們面對的情況。這種情況當然是氣候變遷造成的,而剛剛我們都說過,它們都在往北或者往南北兩極移動,這說明什麼呢?暗示了我們也該往北去。北邊到底會有什麼東西呢?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總體來講是壞多於好,但是對某些地區——北部,比如北歐和俄羅斯部分地區農作物產量卻是會增加的。
本書的作者勞倫斯曾經參加過2007年到2009年加拿大政府資助的北極探險計劃,發現在夏天的時候,竟然已經能夠輕易通過北極的西北航道。北極上面的西北航道,現在它出現了,為什麼?因為北極的冰蓋正在融化之中。
作者乘坐加拿大海岸警衛隊的破冰船「阿蒙森」號,在船上進行研究,經過拉布拉多海岸
北極冰蓋融化會帶來什麼問題呢?我們想到的是水位上升,淡水減少,但有沒有想過,這暗示著北極圈很多或者北極圈地帶的這些國家,過去很多的凍土,很多的冰川將會融解,他們有淡水資源。未來水資源將來越來越寶貴,有人形容它是下一個石油,它是綠色的黃金或者藍色的黃金。你想想看將來的北極,如果把水能夠輸出到外面,假如將來我們要向北歐,向俄羅斯買水,大家想想看,這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另外,由於北極圈附近的地區慢慢解凍讓我們發現,北極可能蘊藏大量有價值的自然能源。
沒有人知道北極海的生態日後將有何變化,但無論如何,融冰時期變長,海底下的光合作用更活躍,食物網也會變得更複雜,因此將來的北極海域,有望成為有價值的國際新漁場。這裡的天然氣水合物含量非常地驚人,這些甲烷水合物,現在我們還不知道怎麼樣去取,將來有可能被開發成一個新的天然氣來源。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開卷八分鐘》停播?
※梁文道為什麼被稱為「腰封小王子」?
※如何看待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 閱讀經典視頻節目?
※如何看待梁文道關於景甜評述——「景甜的演技,沒境界的人感受不到」?
※梁文道:「我常常處於良心不安的狀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