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清明》里的鬼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01
當年要求「背誦全文」的那些名篇,這首《清明》,絕逼屬於長期拒不交還給老師的。
它生動形象,朗朗上口,讓人一讀就忘不了,再加上每年清明期間對此詩的被動重複,更使其深深地存在於腦海里,乃至說起清明,就自然而然會接句「清明時節雨紛紛」,正如說起「how are you」,自然而然會接句「Fine thank you,and you」一樣。
只不過,越是熟悉到如同常識,越是讓人忽略其中的不對勁。
仔細咂摸咂摸《清明》一詩,至少有三處疑問:
第一,啰嗦拖沓。
最典型的,「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本身就在走路,又何必畫蛇添足地加個「路上」?說「路上行人」,不就像說「女性小姐」一樣啰嗦嗎?
歷來有很多評論家都對此提出異議,並指出,這首詩里的「時節」、「借問」等詞,也皆有拖沓啰嗦之嫌。全詩完全可以壓縮25%的篇幅,改成:
「清明雨紛紛,行人慾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
如此,豈不更加簡潔明快?
第二,不合常理。
清明節上墳祭祖,墳前或許會追憶過往含淚凝思,但又何至於走在路上仍魂斷神傷?事實上,清明不是「忌日」,而是節日,給死人過節,一樣是有節日氣氛的。這天,大家趕集購物、郊野踏青、聚餐飲酒,又哪裡有失魂落魄?不信清明這天您站街上看看,有幾個行人是「欲斷魂」的樣子?
第三,出處存疑。
眾所周知,《清明》是唐朝的杜牧所寫。
然而,《全唐詩》里,根本沒有這首《清明》!
您沒看錯,當時的國家重點文化工程,收錄了近五萬首,堪稱大百科全書的《全唐詩》,連殘碑斷碣、稗史雜書中的疑似唐詩都兼容並包了,卻偏偏不把這首《清明》納入。
並且,杜牧的後世粉絲整理他的詩作,編纂成《樊川文集》,裡面收錄四百多篇作品,也根本沒有《清明》。
很顯然,這裡面有鬼。
02
其實,《清明》一詩從未見於唐代諸作,而是直至宋朝方才面世。因此,基本可以斷定,這不是唐詩,也不是唐代杜牧所寫——如此一首朗朗上口過目難忘的好詩,寫成之後竟從未有所流傳,直至幾百年後才出現,這無論如何也說不通。
正如梁啟超所言:「前代從未著錄,或絕無人徵引而忽然出現者,十有九皆偽。」 學界一般認為,《清明》這首詩,其實是宋朝人所作,託名杜牧而已。
只不過,好好一首詩,自己寫了出來,為什麼要放棄知識產權,署上別人名字呢?
一般而言,兩種可能。要麼是秘書班子為領導捉刀代筆,要麼是作者借光名人來為自己的觀點站台。
前者不存在,那隻可能是後者,也就是說,《清明》的作者,故意署名杜牧,是為了蹭上這位文壇大V,來幫自己說話。
那麼問題來了,作者神神秘秘地託名,是想表達什麼?再聯想到詩中啰嗦、不合常理的幾處,又是不是暗藏了什麼玄機?
我們再品一品原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細雨、行人、牧童、酒家、杏花村……略略一讀,就能體會到「詩中有畫」的感覺,宛如看到一幅生動盎然的畫作。再咂摸咂摸,這首詩應該如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鄭板橋的《竹石》一樣,是「題畫詩」,與之配套的,應該還有一幅畫。
什麼畫?既然此詩寫於宋朝,那麼它所題的畫應當也是宋朝的畫。
而這首詩的名字,叫《清明》。
線索已經漸漸完整了。一幅畫,宋朝的,名字叫「清明……」
您肯定想到了。
03
表面上看,《清明》寫細雨斷魂,《清明上河圖》畫汴京盛景,兩者完全配不上。
諾維斯基負責任地告訴您,之所以說《清明上河圖》是傳世神品,可不僅僅單指它的繪畫成就。
事實上,傳世名畫,都有著豐富的內涵和精妙的深意,比如蒙娜麗莎,比如格爾尼卡,比如韓熙載夜宴圖……
清明上河圖亦是如此,並且,它更為大膽,甚至可以說極為大膽。
因為,在圖中一派繁榮和諧的景象之下,張擇端設下多處草蛇灰線,貌似歌頌盛世,實則……
隨便舉幾個例子:
圖中,車上堆疊的,不是破布爛卷,而是蘇軾、黃庭堅等失勢舊臣所寫的字畫,它們直接被當作垃圾裝車,推到郊外銷毀。
嗯,落馬了,題詞也都該鏟掉了。「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誠哉斯言。
再看這裡:
汴京核心區,不見庄肅端嚴的大國都市風采,卻見游商散販擺攤設點,並且私搭亂建、佔道經營,烏泱泱地看著鬧心。
然而,圖中高大上的盛世氣象,竟然是靠這些非高大上的群眾支撐起來的。
再看街頭一角:
一位大鬍子不知在講些什麼,引來很多人駐足圍觀,外圍還有一些少年學生。這場面,像是公然傳播什麼言論?還是無序聚集?這大鬍子到底在扯什麼邪理歪說,怎麼還那麼吸引人呢?
這個場景就更有趣了:
一家大酒店,裝飾豪華,間間有客,進門處掛著紅燈,暗示店內提供你懂的服務。門外,一名失足婦女迎客招徠,過路群眾羨慕觀看。酒店門口停滿了車馬,往來狼友絡繹不絕。
嗯,有個成語,叫繁榮C盛。並且,是在天子腳下……
您看看,給皇帝畫了這麼幅畫,貌似歌功頌德,實則……
可以想像,如果不把這幾處整圓乎了,任你《清明上河圖》再巧奪天工,也絕對不行。
再好的東西,發不出來也不行啊!
所以,這麼一幅奇畫,正需要那麼一首奇詩,來作為消炎良藥,或者說是美顏相機。
04
現在,把造出來的《清明》一詩,託名前賢出品,作為《清明上河圖》的旁白,效果就全出來了。
注意,「清明」,並非指清明節,而是指「政教清明,有法度有條理」。詩和畫,都以「清明」為題,突出了鮮明的正能量標題,開宗明義,大氣磅礴。
第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此處的「雨」,不是下雨,而是形容教導之言。
圖中大鬍子可不是在忽悠群眾,而是在宣講重要精神、唱響正能量呢,您看,人民群眾多麼的喜聞樂見啊!
大家共同擁抱風清氣正的新時代,沐浴在先進文化的陽光雨露之下,這就叫:清明時節雨紛紛。
第二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斷」,斷舍離;「魂」,比喻孤魂野鬼的糟粕文化。為啥用「路上行人」?呵呵,就是特指路上的行人嘛。橋上的行人多是盧瑟群眾,就知道無序扎堆,思想境界還未達到正確的道路上。
走在光明道路上的人民群眾,與正確思想保持一致,要同那些孤魂野鬼的糟粕文化徹底斷舍離。這,就叫「路上行人慾斷魂」。
至此,前三個畫面的釘子都已抹平,只剩下一幅汴京的繁榮C盛圖了。
怎麼處理呢?接下來兩句,換一個讀法:
借問酒家 /// 何處有牧童 /// 遙指杏花村
「牧童」何意?牛郎嘛。借指失足工作者,你懂的。
如此,「繁榮C盛」就圓滿解決了:賓客到了京城最豪華的大酒店,但發現綠色純素,於是借問前台:技師都去哪兒了?前台吟道:「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如今汴京風清氣正,全無濃桃艷李,您想買份春色,恐怕只能往郊區的粉紅度假村裡找找看吧。
這就叫:「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旗幟鮮明地肯定主流是好的,同時又指出些不疼不癢的問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OK,詩里的鬼搗完了。就問您什麼叫化干戈為玉帛。
這,就是文字的藝術。好作品,都是精心呈現出來的。總有一些梗,專待一雙慧眼,雖然隔著屏幕,亦能一笑會心。
沒辦法,誰讓當時的藝術家皇帝姓了那個姓呢。
這樣也好,內涵產生美。
來源:老斯基野駛(ID:lsjyeshi) 作者:諾維斯基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
※清明節這些習俗你知道么?
※清明節三天小長假,帶著您的孩子一起來雪狼玩耍吧!
※清明了,如何幫孩子面對死亡恐懼
※中高檔手錶品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