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姜思達的《透明人》出發——從根源上細數Ayawawa的七宗罪

最近看了一個訪談,是姜思達對著名感情教主Ayawawa的一段對話。看完這次訪談,有些話一定要講。

附視頻鏈接:透明人S05E05-姜思達對話Ayawawa

一 Ayawawa理論簡介。

兩年前我被好友安利了Ayawawa。

一位號稱「漂亮的沒我聰明,聰明的沒我漂亮」、揚言自己是智商145的門薩會員的女士,突然爆紅成了知名感情教主。又是出書,又寫了各種理論,號召來千千萬萬的妹子進行愛情指導。

首先,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這位楊冰陽女士所提出的理論:

1.MV與PU

MV:婚姻市場價值(也稱伴侶價值MateValue,以下簡稱MV)指的是:個人在婚戀市場上能夠匹配的伴侶的水準。

MV分男女,男人的MV與自身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相關;女人的MV的高低由「年齡、長相、身高、罩杯、體重、學歷、性格、家庭環境。」所決定。

PU=Paternity uncertainty,即親子不確定性。指的是男性潛意識裡對後代的不確定感。PU具體表現為女孩交往歷史是否清白、性格脾氣是否溫順。PU越低(越聽話溫柔)的女孩,往往婚戀市場就能得到越好的待遇。

PU太高會導致男人對妻子所生或將生的孩子是否是自己親生產生懷疑,進而會導致虐童、報復妻子、性侵等等悲劇,PU高是男人瘋狂爆發的幾乎唯一原因。

Ayawawa認為,女生在尋求一段感情的過程中,首先是為了後代能得到父系的親職投資,其次是為了自己。如果一個女生的MV(婚戀市場價值)不夠,PU還高居不下,她就很容易被短擇(一夜情),甚至本來的長擇(進入婚姻)也會變成短擇(離婚,劈腿)。

2.婚前五問及三選一

顧名思義,婚前五問和三選一是楊女士主張婚前必問男生的幾個問題。通過對男生做出的選擇和回答來判斷這個男生值不值得嫁。楊女士根據不同的回答打了不同的分數。並對三選一中三種選擇進行分類並提出應對策略。

婚前五問:

1.「如果我沒有生育能力,你和家裡人能接受我這樣的媳婦嗎?」

2.「如果我遇到強姦犯,你是希望我誓死保衛貞潔,還是順從以便不受更多傷害」?(補充問題:「如果你以後有個女兒,你是希望她……還是……」)

3.「你房產證上寫我名字嗎?」(補充問題:「你願意以後你的女兒嫁給房產證上不寫她名字的男人嗎?」 )

4.「我和你媽同時掉水裡了,只能救一個你先救誰?」

5.「如果我難產,而且即使救活了我,我也會完全喪失生育能力,這時你父母希望保孩子,你選擇保大人還是孩子?」

三選一:

1.沒談過戀愛,工作穩定,性格溫柔,情感專一,家務能手。其貌相當不揚。

2.談過三次戀愛,曾和男友同居兩年,工作穩定,性格獨立,脾氣不太好。相貌中上。

3.做過幾年小姐已從良,有車有房有百萬存款,對你專一,性格溫柔。相貌海天盛宴外圍級。

三種情況里只能挑一個當老婆,你會選哪一個?

3.剪刀石頭布

Ayawawa把持有不同戀愛態度的人分成三類,分別稱之為剪刀、石頭、布。

剪刀:花心蘿蔔,泡妞達人,容易出軌,魅力大。

石頭:老實人,沒什麼錢,一輩子只對一個女人好。

布:擁有一定財富和社會地位的男人,喜歡同時養多個女人。

對上述三類男人,楊冰陽女士給出了不同的應對方法和手段。

二 披著進化心理學的外衣教話術

Ayawawa聲稱她的觀點主要來自心理學中的演化心理學(也稱進化心理學)流派。

那麼我們首先就得先知道什麼是演化心理學

演化心理學是當代西方心理學的一種新的研究取向。目前屬於相當富有爭議性的新的觀點。

這種觀點認為,

  • 任何普遍的心理機制之所以以他目前的形式存在,是因為他一直在幫助人類解決過去的生存或繁殖問題。(詳見D·M·巴斯 (David M.Buss)的《進化心理學》)
  • 兩性之所以存在差異是因為人們在過去面臨著不同的繁殖困境。(Geary,1998)
  • 文化影響決定了演化名稱的行為模式是否具有適應性——並且文化的變化比演化快的多(Crawford,1998)

簡而言之,演化心理學認為現有的人際關係模式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當代男女之間所存在的親密關係類型、求偶、生育模式都是通過長期自然選擇形成的。

Ayawawa借鑒了該理論的部分內容,又添上了她自己的見解,湊成了她的一整套理論。

她一方面認為男女之間所有合理以及不合理的關係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即真理。一方面又人為地干涉自然選擇的自然發展,鼓勵人們忠於現存的一切人際關係模式,存在即合理,不必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現有的關係。過去發展到現在,我們只需接受和適應,不需要改變和期待不一樣的未來。

除此之外,還必須指出她在撰寫和實踐個人理論過程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 首先Ayawawa借鑒了演化心理學的理論卻偷偷進行了篡改,對演化心理學的結論和內容進行了缺乏理論和數據支撐的不合邏輯的改造與杜撰

最顯著的不合邏輯的改造就是她提出的「關於母親要給孩子割讓權利」的觀點。她說母親和孩子的權益是一個籃子裡面的,母親得到的多,孩子就會得到的少。因此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應該為了孩子壓抑自己的需要。以及如果母親PU(脾氣)太高,容易遭到男方殺首子(讓女伴流產)作為報復的結局。

楊女士這兩方面的觀點和在《進化心理學》理論中所提到的親代投資及「殺嬰」現象的解釋是完全不一致的。

演化心理學提出:男人對後代的投資大小取決於自己後代是親生的可能性大小。楊女士在此基礎上強行引申,提出女性在感情里作不作,聽不聽話決定了男人是否相信自己的孩子為親生。強行解釋,沒有數據理論支撐,邏輯感人。

演化心理學提出並解釋論證了母親殺嬰行為(沒錯,是母親而不是父親)。經過對各種殺嬰行為的研究和數據的收集,年齡大小及是否已婚影響了母親殺嬰的概率。另外,根據精力有限的原則,男人傾向於把精力投向吸引更多的妻子而非養育後代。楊女士對此結論進行了改造,她將演化心理學對女性殺嬰現象的研究結果改造成孩子得不到更多養育投資是因為母親佔據了孩子的資源與空間。將殺嬰現象里的主人公母親換成了嬰兒的父親。杜撰出母親和嬰兒能夠得到的資源是固定有限的,你丈夫對你孩子不好是因為你脾氣太大,消耗了太多孩子的資源。

要知道本身演化心理學只是心理學在人際關係研究方面一個小分支,屬於比較新的角度和觀點。本身這樣一種觀點在心理學界也是存在諸多爭議的。演化心理學模型並不是對許多有爭議的行為模式的唯一合理解釋。例如,對人類原始環境的設想只是猜測(Eagly,1997);男女親密關係在不同文化的影響下也具有很大的差異。

退一步來說,就算楊女士完全遵循了演化心理學這套理論也是不成熟不完善的。如果不是病入膏肓非死不可,科學領域新開發的試驗藥品你敢吃么?如果有人在此基礎上還偷偷篡改了新葯的配方,然後打著廠家直銷的旗號四處販賣,你敢吃么?真不要命了么?

[在這裡沒有把演化心理學的內容通篇介紹,這也不是本文的目的。如果有興趣和精力,您可以通讀戴維·巴斯(David M.Buss)或Robin Dunbar的《進化心理學》進行進一步的了解。]

? 其次,A教主利用演化心理學理論的富有爭議性來掩護自己,使自己理論的爭議看起來理所當然。

如前文所說,演化心理學本身就極具爭議性。在科學領域還處於心理學家唾沫橫飛,七嘴八舌互相質疑和爭論的階段。現實中的普通群眾的心理學知識儲備能大的過專業領域的研究者么?很難很難。因此大家也似乎很難從某一個層面徹底掀翻楊女士的理論。

正因為演化心理學富有爭議性,所以人們對她理論的質疑,彷彿都轉化成了對演化心理學的質疑

A教主因此便可氣定神閑:不是我的理論問題,都是演化心理學的理論問題。我自己不一定辯得過那麼多人,但是心理學爸爸是我的大樹,真正的專家提出的理論還能不正確?我不過是搬運並且加工了一下從而把理論為我所用,質疑我的人都是無知的人類。

? 第三,A教主通過打演化心理學的幌子,冒充專家,利用人們的焦慮感吃飯,證偽的門檻太高,普通人難以判斷其理論的真實性。

楊女士一直在利用人們的焦慮感吃飯。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們找到讓自己有安全感的親密關係之前,會非常地焦慮不安。那不安不亞於天天吃不上飯。這種焦慮(焦慮本質是恐懼)會讓人飢不擇食,甚至喪失判斷力。在尋找理想對象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又容易陷入極大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里。這時候有一個打著心理學旗號的感情專家出來對你進行一番強勢十足的說教,十有八九你就信了。

只要你入了坑,坑裡有人天天用各種各樣的成功案例忽悠你,不斷強化你做的選擇很對的判斷,從而你就會越來越相信自己的選擇,相信所謂的感情專家為你做出的指導和判斷。

但是,如果一味批評那些入坑的人傻,缺乏判斷力,是有些武斷和自我炫耀的優越感成分在的。有人會入坑,是因為這些人在找到自己的感情歸屬之前往往經歷了多次挫敗,或者正在一段不良的親密關係中掙扎無解。這時候難免會飢不擇食。

與此同時,絕大多數人連Ayawawa理論中歪曲演化心理學結論的內容都極難分辨如果不是擁有足夠的好奇心或者求真精神,生活中的工作學習壓力瑣事等等的事已經讓人們耗費了大量的精力,誰會去讀一篇上萬字的論文,又甚至幾十萬字一堆專業術語陌生名詞的專業論著?

恐怕這才是門薩會員楊冰陽145的智商真正發揮作用的地方,她捏准了大眾的這一痛點。

?第四,A教主掛羊頭賣狗肉。打著演化心理學的幌子,實際操作中通篇是教女孩子如何使用話術來操縱男人。

通過對Ayawawa公眾號微問答內容的長期關注,不難發現,她的微問答主要教的是話術。即所謂的泡學。

微問答是楊女士公眾號的一個每日答疑的欄目,粉絲把自己感情上的困惑發給公眾號後台,然後後台選取一部分粉絲的經歷進行評價和解答。

一般提問內容為:我和我男友的基本MV是什麼樣的,我的男朋友做了什麼什麼,我很傷心,我該怎麼辦。

一般回答是:你的PU太高,你要達到目的應該這麼說而不是那麼說。你的照片來看,你的MV不夠,是高攀,你可以如何打扮自己,例如去我的美妝、服裝店看看。

楊女士鼓勵女孩子通過取悅和順從(降PU)男人製造男人的內疚感打扮自己(提高MV),裝可憐,激發男人的保護欲和同情心來俘獲男人,或者達成自己的目的。

至此,你會發現,娃娃的微問答及課程主要圍繞的是如何通過操控另一半的情緒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和她所提出的什麼「進化心理學」完全無關。偽科學的包裝之下裝的是心術話術的教學。

在此,我也想問問男性朋友們,像這樣被娃娃洗腦和培養成功的女生,你們敢要麼?

三 為什麼說Ayawawa理論荼毒社會

  • 1、誇大性別差異,誇大男女之間的差別

娃娃喜歡強調男生女生MV排序的差異。她強調女孩子MV排第一的是容貌,男孩MV排第一的是財富。僅MV這一個指標,她就劃分了男女兩種完全不同的估價標準。這無疑加深了人們對男女有別的刻板印象。

無獨有偶,之前有一本偽心理學暢銷書叫《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一度風靡一時。讀完以後,人們紛紛感慨,原來男女關係這麼難調節原來是因為我們之間差異大啊!

然而事實上,男女差異確實存在,但是比人們想像的小多了!因為「研究不支持男人和女人來自不同文化的觀點,更別提來自不同的世界了。」(Canary&Emmers-Sonmmer,1997,p.6)「兩性之間的共性極多,在人際關係科學研究的許多維度和方面,其相似性遠高於差異性」(Hyde,2007)。

那麼危害是什麼呢。這種書和類似娃娃的理論極其容易讓大眾形成男女差異極大難以溝通的刻板印象,而這種刻板印象導致了男生女生放棄了互相了解的衝動和可能。如果連溝通都變得異常困難,人們還怎麼好好談戀愛呢?!

如果人人都學會如何去愛了,他們還怎麼賺錢?!

  • 2、強化「性認同差異」,增加女生焦慮,破壞夫妻關係的和諧(重要)

你可能不會相信,作為一個女性,如果你活得越像個女人,夫妻關係反而越差吧(男性同理)。

為什麼不相信,因為身邊所有的營銷為了讓你更多地消費,都在力爭讓你相信,只有做個更有女人味的女人,才可能吸引來好男人。

與上一條提到的「性別差異」不同,性別差異指的是源自身體構造上的兩性生物性差異,而性認同差異指的是由於文化和教育引起的兩性在社會性和心理上的差異,亦稱社會性別。

例如,社會期待一個「正常」的男人應該有「男子氣」,要自信、獨立、果敢、能幹、好強。社會期待一個「正常」的女人性該有「女人味」,要熱情、敏感、感情豐富、友善。大多數人都認為男人和女人是「相反的」兩性,因此全世界都不同程度地期望男性和女性有各自不同的獨特社會行為。(Kite et al.,2008)

然而,研究結果表明,正是這些從小被區別培養的男女差異實際上造成了許多不和諧,最終導致人際關係失敗,而不是讓男性和女性變得更融洽。(Ickes,1985,p.188)而且堅持傳統刻板性別角色的夫婦一般不如非傳統的夫婦婚姻幸福。(Helms et al.,2006)

對此無需大驚小怪。因為人們一旦投身於親密關係之中,就期望得到關愛、溫情和理解(Reis et al.,2000).遵從刻板印象的男人(不怎麼熱情,溫柔,敏感)不太容易付出熱情和溫柔(Basow&Rubenfeld,2003);也不怎麼充滿深情(Miller et al.,2003)。因此,長期來看,與符合傳統男性作風的配偶結婚就不如那些敏感、貼心和友善的人過得滿意(Steiner-Pappalardo&Guiung,2002)。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屈從於傳統性別角色對男人是一種傷害,剝奪了他們本可成為更好丈夫的技能。

同理,對女生來說,遵從刻板印象的女性(缺乏自信和個人魄力——用娃娃的語言就叫低PU)往往不如那些社會性別中期待的男性(任務導向技能高的人)自尊程度高和適應能力強(Aube et al.1995)。在「應對事務」上有能力和效率的人通常自我感覺良好(Reis et al.,2000) 。所以,屈從於傳統的性別角色對女人也是一種傷害,剝奪了他們可能取得更多成功和成就的技能。傳統性別角色也讓女人少賺金錢。

最終,幸福、適應能力強、有效率和心理健康的認識通常同是既有女人味又有男子氣概的人。而在實際生活中,如果人們可以選擇的話,大多數更喜歡雙性化的戀人或配偶,而不是完全男子氣或完全女人味的戀人或配偶(Green&Kenrick,1994)。而楊女士的言論,正試圖讓你盡量地做一個符合刻板印象中的女性。你真的相信她能把你領向幸福之路么?把自己一生的大事交給這樣一個人,你可真的安心?

我想,上述關於「性認同差異」的結論一定顛覆了很多人的三觀。甚至感覺難以接受。你可以反駁它,反駁心理學實驗研究的結果。這是好事,偏聽偏信不加分辨是一個人的思維衰老的開始。你可以通過更多的學習或者閱讀來證明我說的這些是否正確。不要盲信專家,認識這個世界,首先要依靠的是你自己。

  • 3、混淆視聽,誤導女孩子把感情里的所有問題都歸因為自己不好看、脾氣壞

楊女士通過對女孩子的洗腦,力圖讓女孩子相信,想要嫁得好,長得漂亮會打扮會發嗲才是王道。如果你找不到理想的對象,是因為你不好看,胸不夠大,屁股不夠翹,脾氣不夠溫順,沒把自己打扮的足夠漂亮。

如果你結婚以後不幸福,丈夫出軌,是因為你一開始找對象就瞎了眼,找了個剪子男結婚,或者你脾太大了,把老公逼出軌了,你得忍氣吞聲大度點,挽回老公才有希望。老公願意回來,你就給他要一筆錢,然後往事一筆勾銷不要再提。

在Ayawawa所描述的婚姻里,如果你過得不好,那就只能怪自己。男朋友對你不夠好?老公對你不上心?都怪你太丑,都怪你不夠溫順。如此簡單粗暴一刀切地解決感情問題,你敢信?

感情里,總有人渣,總有人擅長在一開始掩飾自己。有些人就是因為從小在感情里極度缺乏安全感所以不相信存在能真正接納自己的感情。你再美麗。對他再貼心,他不相信你。他會試圖用各種傷害你的方式證明你不會永遠愛他。從而破壞你們倆的感情來證實他自己的信念。你能說這是你的問題。

感情里的事,永遠不是你一個人的事。你從小到大所有的經歷造就了現在的你,而兩個人不同的內心創傷才是真正造成兩個人衝突的根本原因。娃娃教你的辦法就是不用考慮那麼多別的事,你夠漂亮,夠懂事,衝突來了看你的臉他就不忍心跟你發脾氣。這種逃避問題,不從根源上治癒創傷解決衝突的手段,你敢信?

楊女士確實能讓你在婚戀市場找一段相對還不錯的婚姻,這個不錯僅僅是用經濟學價值來衡量。具體的日子過得順不順心,踏不踏實,那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 4、你收穫了麵包,卻不再相信愛情

關注過我的朋友知道,我過去曾寫過一篇文章 別輕易消費信任,不要讓更多的「王小笨」變成王思聰。大意是,當人們不再以誠相待,都只衡量利益,這個世界就會處處是利益和套路,人和人之間就處處是手段,沒人敢輕易表達真情,以誠待人沒人信,堅守底線的人將寸步難行。

Ayawawa所宣揚的話術就是這樣一種利益優先的手段。這種手段讓你學會如何操控一個男人,在婚戀市場挑到自己滿意的麵包,但是你還能相信愛情么?

你用套路搏來的感情,你還會相信真情實感么?當人人都學會了功利至上,男人還會相信純情的女孩存在么?我們得到一段感情只是為了生個孩子然後讓男人給我們養孩子么?

一段感情里,想要收穫真正的幸福,你需要安全感,需要被無條件的接納和信任。兩個人在彼此的接納信任喜歡里感覺到彼此的愛,才有可能同甘共苦,相互支撐度過餘生。而Ayawawa的手段就是在終結這種可能。

當然了,如果你更需要麵包,覺得愛情不那麼重要,你可以聽從楊女士的話。畢竟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相信愛情了。機關算盡也可以過一輩子,你開心便好。

  • 5、你一定不願意回到封建社會

在《透明人》的節目中,Ayawawa在大談「女性和孩子的利益是一個籃子里」的謬論時,她說:「封建時代,女性沒有選擇伴侶的權利,但是她們的每一個後代都會被精心撫養。」姜思達問她:「但是如果生的是女孩就會被送走。」楊女士說:「但是她也會有後代啊。」含混地一筆帶過。

她說不清楚。而且沒有一個女孩子想回到那個封建的年代。

那個年代,女孩子不僅沒有選擇伴侶的權力,那個年代女孩子根本就沒有被當成一個人來對待。蕭紅的《呼蘭河傳》之所以評價那麼高,不是因為文筆多麼的優美,而是她記錄下了那個時代人們,尤其是女性的生活。

男人打女人,在封建年代,會是理所當然的。不需要理由,丈夫婆婆心情不好,就可以把老婆揍一頓。妻子被虐待?沒人管。

封建時期的女人服從性最高,最聽話,最看重貞潔。她們會因此得到幸福么?不會。她們各有各的不同悲慘。如今女孩子所獲得的尊重和愛護,是更多像蕭紅這樣的女孩子為了贏得尊嚴活出自己爭取來的。

如今冒出來個娃娃大談特談通過割讓權利來換取更好的對待,忽悠你,洗腦你,讓你放棄自我,放棄掙扎,自我懷疑。都忘了小學歷史課本里學的中國人民是怎麼站起來的了?難道是像清正負一直割讓土地換來的今天么?

我們不必騎在男人頭上,但是我們要有自己的原則,選擇,判斷,好惡和尊嚴。而這些是靠自信學識和能力換來的,不是靠忍讓或者割讓主權。

Ayawawa在訪談中試圖轉移大家的視線,讓觀眾以為一些反對者對她的指責不過是男權女權之爭。根本不是的,她胡說八道指鹿為馬操縱大眾認知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 6、一個幸福的母親才能養育出一個懂得去愛的小孩

為什麼說Ayawawa的「母親和孩子的權益是一個籃子里」的論調可惡呢?因為她的這個觀點不僅僅是傷害母親,她還在傷害聽信了她的話的母親的下一代。

你知道么,經過發展心理學家的研究證明,一個人的依戀類型決定了這個人在感情中能否建立穩定又持久的人際關係。依戀類型大致分為四種,這四種不同的依戀類型中的人們,在面對同一段人際關係時會出現完全不同的表現。篇幅有限這裡就不展開說了,日後如果有機會就具體談談,本文只是簡單介紹一下依戀關係的由來。

發展心理學家發現,母親對待新生兒的行為可以預測兒童長大後的依戀類(Isabella,1998):在親密關係中滿足、快樂的母親,她們的孩子也傾向擁有這種風格,而不安全型的母親則往往有不安全型的孩子。在孩子還未出生時,根據母親的依戀類型來預測兒童的依戀類型,其準確度高達75%(Fonagy et al.,1991)。七年級的青少年接受的養護能預測她們成年後在愛情和友誼中的行為表現;父母給予關愛和支持的少年在數年後對待戀人(Conger et al,2000)和朋友(Cui et a;.,2002)更加熱情。

我們幼時對人際交往價值和他人是否可信的觀念,起源於我們與撫育者的交往,根據運氣好壞,我們就此走向了信任或恐懼的親密關係之路。

簡而言之,想要培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首先你要成為一個能讓自己過得幸福的媽媽。而Ayawawa告訴你,如果你作為一個母親過得太好了,你的孩子得到的資源就不夠了。這樣胡說八道,不負責任,就問你怕不怕?

  • 7、敗壞心理學的形象與名聲

偽心理學太多了。

因為太多像楊女士或者《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等的人活蹦亂跳,大家因為對心理學接觸不多,真假難辨,導致心理學這一學科越來越被妖魔化。

楊冰陽這樣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嚴重破壞了心理學的形象以及心理學在大眾心目中的地位。增加心理學的科普難度。

群眾沒有那麼多時間從一大堆信息中心挑選出正確和有價值的信息,而且對於缺乏心理學知識儲備的人來說,判斷市場上諸多信息是否有價值更是難上加難。

而且越來越多半路出家的心理諮詢師,打著心理諮詢的旗號招搖撞騙,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心理諮詢師可能就是騙錢的。至今還有很多人覺得,心理有問題呢就是精神不正常。殊不知,日常生活中的焦慮,潔癖,人際交往,職業規劃,種種選擇都和心理學脫不開關係。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過得痛苦不堪,因為慾望也好,虛榮也好,焦慮也好,抑鬱也好,苦苦掙扎不得解。大家太不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心靈世界。其實精神折磨一點不比身體病痛的折磨好到哪裡去,甚至往往你連求助的渠道和勇氣都沒有。

我們如今物質極大豐富,不像過去吃塊豆腐都要下天大的決心和勇氣,可是不快樂的人到處都是!我希望人人都能重視和學好心理學,可以你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快樂。雖然我感覺挺難的。。

而在這之前,首先要把那些坑蒙拐騙的偽心理學專家剔除出去,心理學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和傳播。

四 建議:不要病急亂投醫,感情問題需要經驗和反思,絕不是盲信

首先,要正視的一件事是,大多數人(56%)在過去的五年中人際關係都曾陷入困境(Levitt et al.,1996)。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需要我們花費漫長的時間學習和了解。所以大可不必因為一次兩次的失敗經歷就變得害怕人際交往或者自我懷疑。

下面給幾個感情方面的小建議~

  • 1、真正障礙你的感情之路的是你的低自尊和匱乏的安全感

一系列令人信服的研究發現,低自尊的人有時低估伴侶對他們的愛,從而損害親密關係(Murray et al.,2001),還覺知到根本就不存在的伴侶的漠視(Murray et al.,2002)。自我評價低的人很難相信伴侶真的、深深的愛著自己(Murray et al.,1998),結果,他們往往都對愛情都能否持續不樂觀。

結果是,低自尊的人的自我懷疑和敏感脆弱使他們從無數的瑣事中製造出堆積如山的問題。因此,要想擁有一份美好的感情,首先你要先要自己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 2、學會從曾經的童年經歷和感情創傷中走出來,好的愛情是最好的心靈治癒專家

如果你還有印象的話,前面提到過母親對下一代依戀類型的影響。依戀類型是根據一個人在一段感情中的安全感強度進行的一種分類方法。不同的依戀類型決定了我們在一段人際關係中的態度和行為方式。

不過要知道,我們並不會被動的受童年經驗的束縛,因為依戀類型不斷地受到我們成年後經歷的影響(Davila&Cobb,2003;Davila&Sargent,2003)。依戀類型既然是習得的,就可能被遺忘掉。

一次悲痛欲絕的分手會讓原本安全型的人不再安全,一段如膠似漆的戀情也能慢慢讓迴避親密的人不再懷疑戒備親密感情(Ruvolo,Fabin,&Ruvolo,2001)。

我們每個人都在得失中不斷成長,人生路的路況總是有好有壞,不要因為一時的失意就放棄了前行的動力。

  • 3、什麼樣的愛情才完美

實話告訴你,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愛情。

愛是一粒種子,當你電光火石地邂逅一個人覺得自己被丘比特之箭射中了的時候,那還只是個開始。在這之後,會有狂風暴雨,飛沙走石的日子。只有兩個人同心協力地去保護那株愛情的小苗,這小苗才可能真的長成參天大樹。

有時候一段感情結束了,不一定是你的問題,不必盲目自責自棄。好好分析原因,然後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以後總有好的風景和風和日麗的日子。

  • 4、學會獨立思考,不要總想走捷徑,捷徑多數是騙子

刻板印象之所以會形成,是因為思維的懶惰。不要隨意給自己和別人貼標籤。聽到一個說法或者傳說,總得想想有沒有可能是真的?這麼說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那些偽心理學專家為什麼總有飯吃呢,因為他們總是試圖告訴迷茫無措的人們,我有捷徑能讓你一步到位。哪有這麼多這樣的好事呢?

縱觀那些厲害的心理諮詢師,每接一個案子都要花費三五年的時間讓一個來訪者真正的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不再自我懲罰,治癒心中多年的創傷。而一個半路殺出來的偽心理學專家拿出一套理論告訴你,吃了我這套藥方,保證藥到病除。

你覺得吃了這個葯能有好事么?

  • 5、一定要學會獨立思考,不要偏聽偏信。不然真的要交智商稅的。

真正好的感情讓你成長,讓你敢於做自己

最後一點,尤其重要。在一段真正優質的感情里,你會敢做自己。

你不怕暴露自己的缺點,不怕像一個小朋友一樣逗比淘氣。你可以卸下所有的偽裝,展示自己的創傷,而且你會感受到接納與被愛。另一個他會陪你一起走過那些難熬的路,陪你養好傷口。同樣,你也會為對方提供無條件的愛與幫助,就像他對你一樣。

優質的感情會讓你和對方一起感受到接納和成長。而絕不是勾心鬥角的算計權衡與計量。


推薦閱讀:

男女比例失衡,如何緩解這一現實問題?
你相信男女之間的純友誼嗎? | 心理學研究這樣說
聽說如果全世界的人同時放屁,會對自然產生什麼影響?會火是因為家庭背景很厲害?
內向的人如何和親戚相處?
夢的解析之7----女友懷中的小羊羔,是誰?

TAG:ayawawa | 心理學 | 姜思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