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人口或將直逼4億,孤獨經濟下短視頻如何大展拳腳?

環顧四周,你可能會發現身邊很多適齡婚育的人們都成了所謂的「單身狗」,他們可能各項條件都還不錯,但都因為種種原因被「剩下」了。

再看向網路,去年突然爆紅的乙女遊戲《戀與製作人》與不斷繁榮的宅文化似乎讓人產生疑問:

中國要進入單身社會了?

(圖源:網路)

第1則

-THE FIRST-

孤獨經濟趨勢已成

目前單身人口2.4億,未來或達4億

這樣的猜測不是沒有依據,據《中國統計年鑒2017》數據顯示,2016年未婚人口總數為2.18億,離婚人口總數為2199.28萬人。總體來看,我國單身人口規模已達到2.4億,已經超過俄羅斯與英國人口的總和。

參考同為東亞國家的日本和韓國,按兩國平均單身人口比例計算,未來我國的單身人口可能直逼4億。

這個數字不難理解,受經濟發展的影響,人們的自主意識逐漸加強,傳統觀念下婚姻的功能逐漸被社會取代,個體的選擇愈發多元化。

這個趨勢在全球範圍內都屬正常現象,部分西方的發達國家已經進入單身社會。且在經濟社會及國民思想繼續進步的情況下,這個趨勢會持續加強。

美國社會學家艾里克·克里南伯格曾在其著作《單身社會》中稱:獨身主義、不婚主義正在成為全球性的大趨勢,洶湧而來。

(圖源:網路)

應對「單身潮」,孤獨經濟已然蓄勢待發。極速進入大眾視野的《戀與製作人》就是一個很顯著的信號,目前應對一個人的消費場景,已有涉及基本需求、娛樂方式的產品進入市場,其中友唱(1-2人量販式KTV)與超級猩猩(集裝箱式自助健身艙)已分別完成A、B輪融資。

單身經濟的潛力無限,那麼短視頻應該如何在孤獨經濟中大戰拳腳?

第2則

-THE SECOND-

主動出擊

瞄準尊重、歸屬需求

好的內容產品,多是準確滿足了用戶的某一項或多項需求。那麼需求從何而來?

說到需求,就不得不提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圖源:網路)

由於缺乏親密關係,單身群體的中級階段需求被放大了。內容創作者不妨從尊重、歸屬這2點切入,來生產適合孤獨經濟的內容產品。

①尊重

尊重是什麼?肯定對方的情緒及觀點,不強行說服對立面,平等對待對方的觀點,允許差異性的存在。內容創作者對觀眾表達尊重的方式,可以是共鳴。

a.肯定情緒

加深儀式感,強化陪伴的感覺。

微博「今天是周五嗎」「今天下雨了嗎」「古城鐘樓」每天定點發布同樣的文案,僅憑「準點報時」就能收穫數萬個粉絲。挪威NRK電視台曾直播12小時「柴火從點燃到熄滅的全過程」,引發收視熱潮。

這讓很多人對「這屆年輕人」的無聊充滿好奇。

(古城鐘樓微博)

現象背後,折射出的是人們對陪伴的渴望。

這些節目/內容雖然帶給用戶的新知較少,但充滿儀式感。曾有粉絲說:「這麼無聊的事情也有人每天堅持打卡,我覺得我應該熱愛生活。」

認真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讓受眾覺得被鼓舞。這也是包括《大胃王密子君》《出發吧阿倫》在內的吃播節目受到觀眾喜愛的原因之一,《大胃王mini》有一條留言是這樣說的:「每天再累,下班後跟著mini一起吃飯,就覺得生活還是美好的。」

重視觀眾反饋,多與之交流

肯定觀眾的表達行為可以讓雙方都受益,內容創作者能得到更多的用戶反饋,直接指導運營和內容。觀眾也會有被重視的感覺,有更多的熱情來關注內容且繼續表達,這也成了他們與節目/IP之間的特有聯繫。

表達-被鼓勵-表達更多→關係加強,表達-忽視-不再表達→關係減弱,多於觀眾溝通,重視反饋會讓內容的號召力更強,讓觀眾的依賴性更高。

這個模式在少兒類節目中得到了更好的驗證,這個階段的小朋友正值表達旺盛、熱情充沛的時期,但素質教育會有些滯後。

這些小朋友會用父母的手機給節目留言,無法打出完整的語句並不影響他們的熱情。卡思數據少兒分類榜單上,常年位於榜首的《小伶玩具》很重視運營,他們會專門拿出時間去逐條回復粉絲留言,互動度是該節目的一大優勢。

(《小伶玩具》與粉絲互動)

b.解釋情緒、情緒抒發

肯定情緒的進階玩法是深度詳解,一針見血的「惡毒」辣評讓觀眾獲得更強的共鳴,將情緒宣洩到位。《papi醬》《軟軟的秀》這樣的搞笑節目建立在敏銳的洞察之上,通過提純且誇張的演繹,達到譏諷「亂象」的目的,讓觀眾產生情緒宣洩的痛快感覺,併產生優越感而發笑。

②歸屬感

馬斯洛提出的歸屬感,可以理解為寄託。從某種角度來說,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們需要社會關係來定義自身的存在感及價值。

a.情感寄託

對於孤獨值較高的人來說,當建立現實生活中的關係較難時,可以轉向虛擬的網路世界,比如掀起下載熱潮的《戀與製作人》的4位完美「男友」。

(手游《戀與製作人》 圖源:官博)

短視頻中,擁有眾多男友粉、女友粉的KOL就在為觀眾解決著這樣的需求。人格化運營的節目都有自己的人格形象,但樹立出個性鮮明、好惡分明人設的節目尚屬少數。

人們會優先跟與自己相似的物種(物體)產生共情,人與人的關係就要比人與節目的聯結更加牢固。人格化運營的節目具有非常強的用戶粘性。

在短視頻中,能夠提供較為優質的擇偶形象KOL有:心靈手巧,一心鍾情山水的古風少女李子柒;反差萌妹,顏高遊戲技能佳的Miss;雲遊天下,膽大愛探秘的雷探長;悶罐戲精,地主家的傻兒子野食小哥等等。

(節目《Miss的吃雞日記》詳情頁 圖源:卡思數據)

這樣的人不像是明星遠在天邊,TA更像是有距離但稍微一努力就能夠得到的情感對象。這樣的人物如果用vlog來記錄生活日常,那麼粉絲對TA的真實感和親近感將會有較大提升。

b.提供談資

人們需要在社交關係圈中表達自己,參與話題討論,定期重申自己是誰。觀眾需要藉助內容來展示自己的觀點、立場以及態度。短視頻可以做的是,討論具有話題性的議題,讓持相同觀點的用戶藉此在社交圈樹立flag。

另外,為當下熱議的話題提供另類觀點,刁鑽解讀,全新的信息量來進入話題中心,此時內容創作者在為觀眾提供到達人群中心的入場券,使其在社交圈中重新定位自己。

推薦閱讀:

淘票票導致阿里影業2016年虧10億,這個怎麼理解
我扒了全矽谷用戶增長大神的Blog,總結出了構建用戶爆髮式增長體系的9點乾貨
互聯網、網際網路、萬維網聯繫
2017 年總結——工程之美
經驗分享:互聯網行業面試的三大步驟

TAG:單身 | 互聯網 | 短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