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之帝國疆界的形成
1896年,攜阿杜瓦勝利之威凱旋的孟尼利克二世皇帝達到了人生權力的巔峰。
1885年柏林會議以來歐洲列強瓜分東非的狂潮被奇蹟般逆轉,阿比西尼亞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政治地位得到了各國列強的承認。
北部厄特邊界
阿杜瓦前線失敗的消息傳來,義大利人民憤怒了。接近10萬人簽名請願,要求義大利軍隊撤出非洲。克里斯皮內閣倒台了,曾經狂妄的巴熱提力將軍被帶到了審判台。
為了換回義大利戰俘,在大捷後的8個月,新的義大利政府與孟尼利克二世皇帝簽署了新的條約,廢除了不平等的《烏查里條約》,承認了衣索比亞的獨立地位,確認厄利垂亞和衣索比亞的邊界回到戰前的狀況。約翰尼斯四世皇帝苦戰八年沒有取得的成就被孟尼利克二世做到了。1900年,馬裡布河作為界河最終確定了兩國的邊界。
阿杜瓦大捷給衣索比亞帶來了極大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勵了一代代埃塞人最求國家獨立。這為後來接受世界大國的援助,成為非洲的政治中心,奠定了歷史基礎。
然而厄利垂亞作為義大利殖民地的確立也掐掉了埃塞尋找出海口的希望,直到1941年厄特解放,11年後的1952年併入衣索比亞,埃塞才短期獲得了出海口。隨著1962年埃塞皇帝海爾塞拉西強行兼并厄特,厄特民族獨立的種子就此埋下,到了1994年厄特公投獨立,埃塞徹底失去了紅海沿岸傳統的出海口。後來兩國在1998年到2000年再次發生邊界戰爭,到2001年簽署和平協議。可以說150年前義大利侵佔厄利垂亞所帶來的兩國民族心理和認同的變化,為兩國長期的和平與安全埋下了一顆危險的炸彈。
東部吉布地邊界
吉布地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0年法國人購買塔朱灣地區的土地。
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紅海航道身價倍增,扼守曼德海峽的塔朱灣(日後的吉布地港)成為了戰略要地。
在1885年埃及人勢力退出東非地區紅海沿岸後,法國、英國和義大利加緊搶佔勢力範圍。
法國人佔領了塔朱灣地區,建立了法屬索馬利亞。
英國人佔領了索馬利亞北部,成立英屬索馬利亞。
不甘落後的義大利人通過收買和軍事行動,佔領了索馬利亞南部,成立了意屬索馬利亞。
1894年,吉布地市成立。
1896年12月,在阿達瓦大捷之後的同一年,法國人的探險隊來到了亞的斯亞貝巴。他們的目標是在埃塞皇帝的護送下,抵達尼羅河的上游--白尼羅河,在那裡與從西非前來的法國探險隊匯合。這就是法國在19世紀末期打通東西的非洲的計劃。為了對東非內陸施加影響和控制,法國人還計劃修建吉布地直達白尼羅河的鐵路。
為了獲得埃塞皇帝對法國佔領白尼羅河和建立老亞吉鐵路的支持,兩國在1897年3月20日簽署了邊界協議,法國在邊界領土做出大量讓步,兩國在1901年最終確定了吉布地邊界。
為什麼尼羅河這麼讓人待見呢?
因為工業革命就是從紡織業的機器化大生產開始的,而埃及生產的長絨棉是很好的紡織原料,埃及為了種植長絨棉就需要控制尼羅河水。這是埃及人試圖佔領衣索比亞境內的青尼羅河,英國人佔領蘇丹,法國人向白尼羅河探險的根本原因。
英國軍隊和法國探險隊在白尼羅河的對峙釀成了一戰前最緊張的外交事件之一。
最後法國人認慫,退出了白尼羅河,其東西非洲聯通計劃破產。
東南部英屬索馬利亞邊界
1897年6月,英國與埃塞簽署協議確立了英屬索馬利亞邊界。英國人以埃塞人對蘇丹馬赫迪武器禁運為條件允許埃塞人使用英屬索馬利亞港口。
阿杜瓦大捷之後,埃塞與馬赫迪起義軍--這個埃塞昔日的敵人--開始互派使者,竟然走到了一起。
歷史走向有時是荒誕的,衣索比亞贏得獨立之後鄰國蘇丹付出的代價就是:蘇丹變得不獨立了。
阿杜瓦大捷對義大利人來說是一場災難,它同時也是英國人的災難。英國人一直寄希望於義大利人佔領衣索比亞,做英國人的看門狗,進而阻止法屬索馬利亞覬覦西邊白尼羅河地區。衣索比亞的獨立,標誌著白尼羅河地區的歸屬問題再次洞開。面對馬赫迪軍隊佔領的蘇丹和獨立的埃塞,英國人在蘇丹的統治岌岌可危。
在阿杜瓦大捷發生的同月,即1896年3月,英國人迅速拋棄了之前的觀望政策,立即派遣遠征軍佔領蘇丹。
英國人機靈的腦瓜子迅速判明了事情的走向,為了拉攏孟尼利克二世皇帝,兩國迅速簽署了英屬索馬利亞邊界協議,確立了東南部的疆界。
南部意屬索馬利亞疆界
南部意屬索馬利亞疆界確定了兩次,分別在1896年和1908年。在沒有衛星定位全靠手繪的年代裡,兩次劃分的疆界都不一樣,這就使得邊界的一些重要水源的劃分引發了爭議。
同時,在邊境兩側逐水草進行游牧生活的索馬利亞族並不承認硬生生割裂他們祖上土地的疆界。所以這段邊界是有爭議的,並且在1935年引發了第二次義大利侵略戰爭。
南部肯亞疆界
1907年,埃塞與英屬東非(即後來的肯亞)通過談判確立了兩國的疆界。
阿杜瓦大捷之後的十年以來,孟尼利克二世皇帝對西南部的原始部落地區的擴張並沒有停止。後來大部分購買的武器都用在了這裡。
1896-1897年,戰爭大臣率軍佔領了西南部的孔索(Konso)地區,建立了要塞梅加(Mega)
1899年,俄國人率領的埃塞探險隊抵達了今天兩國交界的圖爾卡納湖(Turkana),當時稱為Rudolf湖。
與英國人確定的邊界,大都比較固定,也是今天兩國邊界的法律依據。
西部蘇丹疆界
1902年英與埃塞簽署條約,確立了兩國蘇丹邊界。
西部蘇丹邊界的確立部分原因是埃塞軍隊幫助英國在其東部抵抗索馬利亞起義軍。埃塞東部的邊界受到西部馬赫迪軍隊的影響,等到簽訂西部蘇丹邊界又受到了東部索馬利亞起義的影響。其實,奇奇怪怪的現象背後涉及到一段索馬利亞近代歷史。
近代索馬利亞受到泛索馬利亞主義思潮的影響,它主張歐加登索馬利亞人傳統生活的地方應當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這就等於把埃塞東南部,英屬索馬利亞(索馬利亞蘭),意屬索馬利亞(南部索馬利亞)和英屬東非(肯亞)交界的地方,包含今天的索馬利亞在內的地區,成立一個大索馬利亞國家。1899年,索馬利亞人在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哈桑的帶領了成立Dervish國家,掀起了反抗英屬索馬利亞的起義。為了消滅這場起義運動,英國(1,000人)聯合衣索比亞(15,000)派出一支聯合軍隊對抗兩萬名索馬利亞軍隊,結果被打敗。
索馬利亞人在三國交界的荒漠地區建立了一系列的軍事要塞,最終在英國地面和空軍轟炸的聯合打擊下,於1920年失敗。
為了表示對英屬索馬利亞幫助的感謝,兩國確立了北部蘇丹邊界。
西南部南部蘇丹疆界
該地區疆界的確立是孟尼利克二世巧妙的外交技術得來的。
在不得罪英國、法國和馬赫迪蘇丹任何一方的情況下,成功地拿到了甘貝拉地區和阿索薩地區。
在英法之間,孟尼利克二世支持法國軍隊但是避免與英國軍隊正面對峙,最終換取了法國在吉布地方向的讓步。
在英國和馬赫迪蘇丹之間,孟尼利克二世在1896年與1998年迅速與馬赫迪軍隊走到一起。英國為了換取埃塞向馬赫迪蘇丹關閉邊境,以邊界的甘貝拉地區和阿索薩地區為條件,最終在1907年確立了西南部的疆界。
阿索薩是古代埃及的黃金供應地,有著五千年以上的生產金子的歷史。最近新聞報道又發現了大型金礦,使得埃塞的黃金儲量位居世界前五。
截止1907年,衣索比亞帝國的現代疆界最終形成。
1906年,孟尼利克二世皇帝突然中風,失去了治理國家的能力。
同年,英國、義大利和法國簽訂了三國協議,劃分各國在衣索比亞的勢力範圍:
英國人控制西部的青尼羅河流域和其源頭塔納湖;
法國人控制東部的鐵路沿線;
義大利人控制從厄利垂亞向南部英屬索馬利亞的中間條狀地帶。
戰場上沒有得到的東西,談判桌上也要拿回來,衣索比亞有滑向半殖民地的風險。
但是,風燭殘年的老皇帝就像小說《三體》里的執劍人羅輯,以耄耋高齡仍然守護著整個國家的安危,一直到1913年去世。
幸運的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列強無暇顧及)。
就這樣挺過一戰的衣索比亞其國界基本上確立了下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