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人生果實》:如何把生活過成詩和遠方

來源:「成都法亞外語培訓學校」微信公眾號,或搜「Fire-School」。

在這個飛速發展,物慾橫流,一切都在比這誰更快的時候,我們開始害怕衰老,節奏慢了怕該學的沒有學夠,該爭取的沒有爭取到;節奏快了,怕錯過了精彩的細節;於是很多人開始在周而復始的頹廢與強行自我治療中循環。但我們還是在怕,也怕到老了,卻還沒有活明白,不過,這樣一部紀錄片,值得你在迷茫焦慮和浮躁的時候平復自己的心情。

日本,名古屋近郊,有一棟小小的平房。40多年前,一對夫妻買下這塊土地,在這裡開荒、建屋、植樹、種地…

他們200坪的菜園裡,種了70多種蔬菜,50多種水果。菜地上有白菜、茄子、黃瓜、西紅柿…菜園周圍環繞著櫻桃、梅子、柚子等果樹,就連田埂間的縫隙里,見縫插針的種上了生薑、芹菜等調味小菜。

英子(左)和丈夫修一(右)

修一時一名建築設計師,英子說自從遇到丈夫,自己的生活變以他為中心。

這部名叫《人生果實》的紀錄片,揭開了這對老夫妻40多年的耕種生活,以及我們很多人惶惶不可終日一直在焦慮思考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的人生的意義。

我愛你這種話說不出口

津端夫婦二人相遇在1950年,距今有67年了。

(這段簡直甜到齁……)

英子是有著200年歷史的造酒坊的獨生女。有一年,津端先生所在的東京大學帆船部,來到英子家的愛知縣半田市參加國民體育比賽。因為沒地方住,身為隊長的津端先生便到英子小姐家去協商,能不能讓隊員們借住在空著的酒窖。

「他啊,真的是,穿著麻布做的皺皺巴巴的褲子還有草鞋。」

五年後,他們決定結婚。沒有什麼花哨的儀式,12月中旬,兩人在海邊的寒風中,在親友的祝福里,正式結婚。

1955年12月,津端先生與英子小姐結婚

婚後的生活並不富裕。然而有一次,月工資4萬日元的津端先生,說想買70萬元的帆船。

「我就回了句,這樣啊。然後很平靜地覺得,得想想辦法。」

之後英子便經常跑當鋪,把沒用的東西、衣服慢慢當掉。「這種事不能告訴他的。」

「我丈夫他真的很喜歡問我,這麼做可以嗎?無論說什麼做什麼,我就會告訴他,這是好事,你去做吧。」

他們結婚以後才開始變得無話不談。

英子說,到了晚年,會覺得丈夫的臉長得越來越好看了。

「覺得他長得還挺帥的啊……人越老越好看吧。」

「我愛你這種話啊,我是說不出口的。就想著盡量做到讓他舒心吧。」

三時三餐 不緊不慢

影片中修一和英子的家都是由他一手設計的,家裡的大小物件都包含著老建築家的心思。

家的外面種著適合四季的果蔬,當然不能自給自足,不過四時都能品嘗到自己種植的味道。也給院子創造了非常漂亮的景緻。

英子奶奶也用愛在為這個家創造著屬於他們的味道。導演表示也許這種鄉村生活的飯食也許會比較簡單,卻沒有想到,生活在英子奶奶的手中是如此的美妙。飯食、甚至甜點都是如此的精緻。

爺爺保持著寫信的習慣,一個月10封,有的是多年不見的朋友,有的是經常採購的超市。這些我們只能在日劇和電影的精心設計下看到的手帳文化充滿了他們的生活。

津端先生說:認真紀錄生活,把它們存起來,你會發現人生真的很美好。

風吹枯葉落 落葉生肥

有觀眾說,他們是現代版的陶淵明,有人說是現實版的《小森林》。是,也不是。他們把自己的生活過成了詩與遠方,不過他們從來沒有切斷過與這個世界的聯繫,也沒有忘記自己對社會的價值或者說是人生價值。

女性是想著如果和孕育下一代,給這個家一個堅實的後盾。而津端先生,作為一個建築家,一生都在想著幫助更多的人。

年輕時,他曾在安托寧·雷蒙德的建築事務所工作。1955年,與英子小姐結婚同年,他加入剛剛建立的日本住宅工團。

戰後的日本百廢待興,如何給戰爭走出來的人們建造一個適宜居住的家,是當時每個建築師的心愿。

不久,伊勢灣颱風帶來高達5米的海嘯,僅僅一晚,日本中部地區的濃尾平原海拔0米的地區成為泥沼,幾千人死亡。

濃尾平原海拔0米的地方化為泥沼,只好向周圍的高地移居

就這樣,被稱為「日本向高地移居的挑戰的終極計劃」的高藏寺新村計劃誕生,要在名古屋郊區建設新村供人們居住。設計方案委任給了津端先生。

住宅工團的後輩曾回憶津端先生,說他作為設計師雖然優秀,卻是一個任性的團隊成員。

在計劃設計的過程中,他曾在沒告訴任何人的情況下就不來上班了,連續一周多都沒有出現。

時任助理的後輩被派去他家,看到他並沒有什麼煩心事。津端一副泰然自若的樣子對後輩說:「我暫時還不會去上班。」

大概10天後,津端先生才再次出現,直接拿出了做好的設計圖紙。

「我們當時還是很沒經驗的,」後輩回憶,「但是也能感覺到,這是新時代的東西。很有衝擊力了。」

高藏寺新村計劃圖紙

由於土木工程部的強烈反對和當時的實際需要,高藏寺新村最終沒有按照津端先生的設計來完成。

雖然是建築師,卻不想再和建築業與城市規劃扯上關係。1975年,津端先生一家購買了高藏寺新村中300坪的土地,種植綠植幼苗。這裡隨後成為了老夫婦今天居住著的地方,也成了他對心中理想居住方式的試驗田。

「日本的城市規劃專家自己住在城市裡,完全不關心新村的發展。這些人大多數都是騙子啊。」

「高藏寺新村有我在,我已經在這裡生活了50多年了。」

退休之後,90多歲的高齡依然接受了這最後一份工作。

90歲的津端先生為精神病院設計的方案

圖紙上所有的地點都有仔細的標註

在拍攝的過程中,津端先生突然去世。在一天拔草之後的午後,睡午覺之後,再也沒有醒來。津端先生去世後,精神病院按照他的設計做了重建。B站看的時候,很多同行都表示,津端先生是我輩建築人應該學習的榜樣。

落葉生肥土 肥土豐香果

影片沒有用過多的筆墨去描寫津端先生的去世,只是抓了一些作為夫婦的英子奶奶的特寫。

津端先生去世後,影片也繼續拍攝了英子奶奶一個人的生活,日子還在繼續著,英子奶奶仍然習慣性的做著丈夫生前最喜歡的食物。不是執念,也沒有過多的悲傷,只是習慣。

影片中這個曾今展現了夫婦兩生活和平安寧的小鳥用水的盆也隨著老人的去世而經歷過荒廢甚至破裂。

一度讓人真的哭的稀里嘩啦。不過,英子的話卻讓人對老去和死亡都沒有那麼恐懼了。

津端先生的人也許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他對家的影響、對下一代、對社會的影響卻一直在持續著。

這個時候再回想影片一開始、已經過程中一直重複的這段解說,突然明白了很多。

今天再微博上看到有一篇小學生作文,真是醍醐灌頂:有人說時間如同捧在手裡一直下漏的沙子,生命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一切時間。如果翻轉過來想,如果把流逝看成擁有,那麼等到你老了,或者逝去的那天,也擁有了所有的時間。


推薦閱讀:

紀錄片《我只認識你》講述了什麼?
有哪些關於考古發現古墓的紀錄片可以推薦?
如何評價《鳳凰大視野》全部紀錄片中的中國空軍抗戰史?
《第三極》與其它紀錄片有何不同?
一邊吃飯一邊都能看完的俄國史

TAG:日本 | 紀錄片 | 日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