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說搖滾41 | Grunge的由盛轉衰
題記:
1994年4月,科特柯本的去世給樂壇帶來了猛烈的衝擊。
一方面他的去世讓Grunge再次受到全球矚目,從而進一步增加了他們在普通聽眾中的知名度,但是另一方面,這樣一位出色的歌手和創作人的去世,對Grunge音樂的發展進程卻帶來了重創。轉折開始無法避免的出現了。
而科特柯本在名望的最高點選擇撒手人寰,也反映出了儘管這群原本生活在地下的音樂人受到了歌迷們的熱捧,卻並不適應,也並不願意配合這種主流舞台的運作方式。
我們將在本文後面詳述這種心態上的變化。
1994年初,Tad發行第三張專輯《Inhaler》。
這是他們第一張在主流大廠發行的專輯,遺憾的是,由於旋律不討喜,這張優秀的專輯並沒能讓他們收穫主流的認同。
另外這張專輯也經常被分類入另類金屬的範疇中,同為西雅圖樂隊,他們確實最金屬,技術也非常棒。
1994年1月,Alice in Chains發行了一張EP《Jar of Flies》。
沒有人能想到它會成為歷史上第一張衝上專輯榜第一位並且第一周就賣出14萬張的EP。
後來,它在全球一共賣出了四百萬張,成為Alice in Chains最熱賣的專輯。
之前,Mike Starr因為毒品問題被解僱之後樂隊一度陷入困境,連房租都交不起了。
這張只有7首歌的Ep在倉促之中發行(寫歌錄音一共只用了一個星期),甚至發行之初都沒有做什麼公開宣傳,卻意外的獲得了大量好評。
而其中的《No Excuses》更是家喻戶曉。這張專輯完美的展現出了Alice in Chain陰暗壓抑的音樂特點,同時也採用了以往他們作品中不常見的樂器編排。
1994年2月,Soundgarden發行具有突破性的第二張專輯《Superunknown》。
這張專輯的旋律性更加突出,演奏技巧精湛,增加了不少流行和迷幻元素。
並且能非常明顯的聽出他們受到了更多金屬樂的影響,不過也隱藏著Beatles的影子。
這張專輯一發行就迅速衝上了Billboard專輯榜第一名,第一周就賣出了31萬張。
這是一張叫好又叫座的專輯,甚至被稱作對Grunge的重新定義,也有人拿他們跟Nirvana的《In Utero》相比,認為他們對疏離和絕望的描述更加悲觀而藝術化。
這張專輯獲得了1995年格萊美最佳搖滾專輯獎的提名。
1994年6月,Stone Temple Pilots發行第二張錄音室專輯《Purple》。
這也是一張獲得大賣的榜首專輯,單單在美國就賣了六百萬張。
就商業成就和知名度而言,這時候的他們比Alice in Chains和Soundgarden成功的多。
有很多業內人士對這個樂隊並不以為然,卻擋不住他們在粉絲中大行其道。
他們憑藉上一張專輯《Core》在這兩年間拿獎拿到手軟,其中包括MTV電視台的最佳新人獎,Billboard的年度搖滾音樂獎,以及1994年的格萊美最佳硬搖滾演出獎。
與其它同期樂隊相比,他們的作品確實更加主流,也更加悅耳一些。
1994年9月1日,Nirvana的不插電現場專輯《Unplugged in New York》發行。
1994年4月5日,柯本去世之後,Nirvana基本上就已經名存實亡了。這是柯本生前最後一場有錄影的演出。
這張專輯同樣獲得了排行榜第一的名次,單單在美國本土就賣出了五白金。
它獲得了1996年格萊美最佳獨立音樂獎,2007年發行DVD版本。
它也是包括筆者在內的許多搖滾樂迷們當年的啟蒙專輯之一。
1994年11月,Pearl Jam發行第三張專輯《Vitalogy》,這也是一張佔據了榜首的多白金專輯。
與前作相比,Pearl Jam也開始嘗試更多不同的曲風和元素,讓專輯變得更加多樣化,也更迎合主流口味。
1994年,Melvins一共發行了兩張專輯,具有實驗性質的《Prick》和努力偏向主流的《Stoner Witch》。
不過基本上他們這時候就已經跟Grunge音樂沒多大關係了,後來的作品以Sludge metal和Doom向為主,並且一直在堅持活動。
我們會在後面的歷史中繼續講述他們的故事,暫且按下不提。
其實從這個階段的幾大樂隊的主要作品不難看出,Grunge已經陷入了瓶頸,而籠罩在柯本頭頂上的壓力,同樣也籠罩在其它樂隊身上。
無論是Pearl Jam,Alice in Chains還是SoundGarden或者Stone Temple Pilots,他們都在努力的將作品更加旋律化、更加悅耳,從而能夠贏得主流市場。
雖然他們現在能夠迅速的佔據榜首,專輯大賣,賺錢賺的盆滿缽滿,但是他們已經不再是曾經的西雅圖之聲了。
筆者個人認為,嚴格意義上的Grunge並不適合主流市場——他們粗糙,悲觀,晦澀,服裝不夠光鮮亮麗,演唱也顯得粗暴而不合時宜。
這種脫胎於地下酒吧的小眾音樂其實並不那麼容易入耳,《Nevermind》的火爆集中了人們的注意力,人們期待著新的同類作品的出現,卻很難接受那種不那麼好聽的純粹的地下音樂,於是,在壓力之下,樂隊們開始進行更多新的嘗試。
Grunge陣營開始出現了轉變和分化。
有人把西雅圖之聲的成功看做一次成功的商業運營,是不無道理的。
而1994年是這場Grunge熱潮的轉折點。
在這個轉折點上,有些樂隊嘗試轉型,努力推陳出新,保持熱度;有些樂隊堅持己見的樂隊,逐漸變得越來越小眾。
更有些極端的人,像柯本,選擇了死亡。
另一方面,這群主要從西雅圖走出的樂隊當時也影響到了其它地區的地下音樂走向。
九十年代初期,一系列類似的樂隊應運而生。
儘管不是誕生於西雅圖,他們也屬於Grunge大潮的一部分。比較有代表性的樂隊包括德克薩斯的Tripping Daisy, Toadies,肯薩斯州的Paw,芝加哥的Veruca Salt等等。
他們基本上都是成軍於1992年前後,並且迅速簽約主流大廠,並發行自己的專輯。
1995年3月,Mudhoney發行第四張專輯《My Brother the Cow》。
1998年發行《Tomorrow Hit Today》。
Mark Arm身為Grunge的元老級人物,從來沒能像他的後輩一樣受到廣泛的關注。
隨後Mudhoney也開始面臨轉變和發展,逐漸轉型為另類搖滾。
1995年4月,Tad發行他們的最後一張專輯《Infrarad Riding Hood》。
這張專輯同樣成績不佳,樂隊最後不得已與唱片公司解約。
隨後他們還堅持在地下活動了一段時間,最後的一首單曲《Oppenheimers Pretty Nightmare/Accident on the Way to Church》錄製於1998年。
隨後,樂隊宣告解散。
1995年10月,Candlebox發行第二張專輯《Lucy》。
這張專輯慘遭滑鐵盧,只賣出了五十萬張,從此後樂隊一蹶不振,再也沒有具有影響力的作品出現。
1995年11月,Alice in Chains發行第三張專輯《Alice in Chains》,延續了上一張專輯的輝煌,成功登頂Billboard專輯榜並在上面呆了46周,全球賣出了三百萬張。
專輯歌曲主要圍繞著壓抑,死亡,憤怒,毒品之類的沉重話題,相比之前的作品,他們更加註重旋律和多樣的編排方式,選用了更多下行和無調性的Riff,營造了一種陰暗的氛圍。
其中的歌曲《Grind》和《Again》被提名格萊美最佳硬搖滾表演獎,也是Layne Staley 在2002年去世前擔任主唱的最後一張專輯。
隨著Grunge 潮流一同蕭條下去的還有曾經風光過的小廠牌Sub Pop,1995年,瀕臨破產的Sub Pop將自己49%的股份賣給了華納,兩個創始人Poneman和Pavitt也出現了分歧,甚至好多年互相都不理睬。
而值得感慨的是,在這麼多年的糾葛之後,Mark Arm和他的Mudhoney直到2013年的最後一張專輯《Vanishing Point》仍然堅持把自己的專輯發行在Sub Pop之下,成為一段佳話。
1996年3月,Stone Temple Pilots發行第三張專輯《Tiny Music... Songs from the Vatican Gift Shop》,專輯銷售成績不錯,不過基本上已經算不上grunge了。
他們選擇了一條與其他Grunge樂隊全然不同的發展路線,變成了華麗搖滾和迷幻的混合體。其中的單曲《Trippin on a Hole in a Paper Heart》再次獲得格萊美提名。
儘管他們的音樂有爭議,但是在商業成就上他們的確稱得上最成功的樂隊之一。
在2002年解散之前,他們的專輯賣了四千萬張,獲得過16次Billboard搖滾榜前十名單曲,並且數次獲得格萊美提名。
主唱Scott Weiland在2002年與前槍花成員Slash(吉他手)、DuffMcKagan(貝斯手)、MattSorum(鼓手)組成樂隊 Velvet Revolver,並發行過兩張硬搖專輯——Contraband (2004),Libertad (2007)不過與他們的合作並不算特別愉快。
2008年,樂隊重組並開始進行宣言。
2010年5月,發行了重組之後的專輯《Stone Temple Pilots》,大受好評,並再次獲得格萊美提名。
人們普遍認為這張專輯受到了1960-70年代鄉村和搖滾樂的影響。
2013年,他們又發行一張Ep《High Rise》,此時的主唱Scott Weiland已經疾病纏身,而代替他位置的是Linkin Park的主唱 Chester Bennington。
2015年12月3日,Wcott Weiland因癌症去世。
Alice in Chains在1996年僅僅發行了一張不插電現場專輯《Unplugged》,6月,他們為Kiss樂隊的重組巡演擔任了四場開場嘉賓。
1996年7月3日,Slaley最後一次出現在現場演出中。不久後他因為海洛因過量被送往醫院。從此以後,樂隊基本停止活動。
2002年4月19日,Layne Staley被發現死於家中,推測死亡時間為4月五日,死因為毒品過量。一個天才就此離開,人們在扼腕嘆息的同時也在反思是什麼讓他陷入毒品和自我封閉的困境當中。
2009年,重組後的樂隊發行《Black Gives Way to Blue 》,大受好評,並且再次獲得格萊美提名(最佳硬搖滾表演獎)。
2013年,發行專輯《The Devil Put Dinosaurs Here》。
1996年5月,Soundgarden發行第五張專輯《Down on the Upside》。
他們實驗性的開始嘗試更新的音樂編曲方式,並減輕了音樂中的金屬元素。
專輯在Billboard中最高獲得了第二名,第一周賣出了二十萬張。
而這時候樂隊內部關係已經開始緊張,音樂創作中的分歧讓Cornell越來越不開心。
儘管專輯評價不錯,甚至獲得了格萊美提名,可是這並沒能減緩樂隊走向分裂的腳步。
隨後,樂隊與Metallica一起參加了Lollapalooza 音樂節巡演,之後是自己的樂隊巡演,結果內部的分裂問題越來越嚴重。
1997年2月9日在夏威夷的演出結束,貝斯手Shepherd把自己的貝斯扔了。
4月,樂隊宣告解散。
在離隊後,Cornell自己堅持創作並發行專輯,並在2002年與Rage Against The Machine的前成員們成立了樂隊Audioslave。
這個以Post-Grunge,Alternative Rock為主的樂隊一度受到非常大的關注,並且發行了三張專輯——Audioslave (2002) ,Out of Exile (2005) ,Revelations (2006),成績斐然。
2012年,Soundgarden樂隊重組,並發行了專輯《King Animal 》,登上Billboard排行榜第五位。
2015年,Cornell曾經在Twitter上宣布他正在準備自己的最新專輯。
2016年7月,Shepherd曾經表示他們正在籌備新專輯。
2017年2月20日,Audioslave進行重聚演出。
2017年5月18日,在Soundgarden結束當晚的演出不久後,Cornell被發現在酒店房間中死亡,脖子上纏著繩子。而他的死因至今都有爭議,他的遺孀Vicky至今都不相信他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1996年8月,Pearl Jam發行第四張專輯《No Code》。
儘管一開始它仍舊登頂Billboard200,不過樂迷們隨之而來的大量不滿迅速導致專輯下榜。
作為一張實驗性的專輯,它獲得的評論也是兩極分化,很多人認為專輯前後矛盾,而內容更趨向內心的情緒化。
這張專輯只在美國本土獲得了一白金的成績。
樂隊也從這張專輯開始轉型,作品變得更加多樣化。
此後,Grunge作為一個潮流已經基本落幕,而他們現在則更多的以Alternative Rock(另類搖滾)的類別名稱出現在人們面前。
而Pearl Jam作為Grunge大潮中的佼佼者之一,在此後多年裡一直堅持做著自己的音樂,並且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作為90年代美國最受歡迎的樂隊之一,Pearl Jam被譽為現代搖滾電台最具有影響力的設計師。
2013年,樂隊發行最新專輯《Lightning Bolt》,2017年9月27日最新的現場專輯《Let』s Play Two》並發行了相關的紀錄片。
儘管在1996年之後,一些樂隊仍然有活動,他們或重組,或另闢蹊徑。
但無法否認的是西雅圖之聲Grunge的傳奇由此已宣告終結。
End
推薦閱讀:
※從零開始說搖滾40 | 垃圾搖滾Grunge的全盛時期
※從零開始說搖滾(三十五):華麗金屬(六)1988-1989
TAG:搖滾樂 | 搖滾史 | Grunge音樂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