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的故事,要從一隻青蛙講到一匹黑馬!
導 讀
對於自然資源部這一全新的部門,相信大家關注也有幾天了,那麼咱們今天就說點深層的東西,就從一隻青蛙的故事講到一匹黑馬的故事,順帶講講這匹政壇黑馬的理念,閑言少敘,請看下文。
經過投票表決和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新一任的國務院系統負責人亮相公眾。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許多人所在的部門、擔任的職位,是此次機構改革中新出現的。比如,曾任北京市副市長,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的陸昊,最新的職位,是自然資源部部長。
術語很多、部委也很多,可能很多人看了一頭霧水。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析一下,這一囊括了8個部委、局的自然資源監管職能和空間規劃職能的全新機構,其組建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頂層思考?
組建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頂層思考?
現狀
故事可以從一隻青蛙講起。
話說,有一種珍稀青蛙,生活在湖泊、濕地和周圍的農田、山林之中。為了保護好它,法律賦予了林業和漁業部門的主管職責。不過,在此之前,大型湖泊和水庫同時歸屬於水利部門管理,而農田、山林也同時涉及到國土部門。
這樣一來,問題就出現了,青蛙在水裡游就歸漁業管,跳到岸上就歸林業或者國土部門管,被人抓了呢,就歸工商管……很自然地,在青蛙的管理上,我們很容易看到類似於基層執法時「七八個大蓋帽,管不好一個破草帽」的「政出多門」、「九龍治水」現象。
當然,青蛙的故事只是一個比喻,並無確指。但這一故事,卻折射出了當前機構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行政機構的「條塊化」職權分割。
客觀地說,這種行政機構「條塊化」的形成有其歷史原因。比如1982年的國務院機構設置,我們可以看到一大批非常有存在感的產業型管理部門,像農林牧漁部、水利部、石油工業部等。這些部門既負責相應的產業發展,又負責對應類目的自然資源管理。
平心而論,這種模式有其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專業性強,行政效率高。也正是因為如此,此後國務院各部門雖經多次調整,但不同部門分別管理不同類別自然資源的慣例,還是保留了下來。但隨著時代發展、社會變遷,權責分工的界限越來越清晰,「九龍治水」的問題開始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來。
顧名思義,「九龍治水」就是所有的龍都去治水,沒有人管布雨之事。映射到現實中,就是對於那些立竿見影、有利可圖的項目,大家都想擠進去分一杯羹;對於那些投入大、見效慢還得罪人的項目,大家都往後退,比誰跑得快。最後,監管空白和監管打架的現象就這樣形成了。
整合
在此背景下,整合的意義與優勢就凸顯出來。有人還會問:那這次有自然資源部,還有生態環境部,它們之間的職責又有什麼區別?
簡言之,自然資源部整合了原國土等8個部、委、局的規劃編製和資源管理職能,生態環境部整合了原環保等7個部、委、辦的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職能。通俗來說,前者將負責全國960萬平方公里陸地和300萬平方公裏海洋上的所有自然資源的空間規劃和數量監管;後者將主要負責生態環境質量的監管。
這兩個新組建的部門,其實也有相關性。用網友的話來說:兩者合作,將實現 「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這實際上也完整地體現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重要原則。
自然資源部的組建本身也充分體現了整合的優勢。我們可以以改革中涉及到的「土地資源為基礎的空間規劃」為例。
眾所周知,過去,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它曾是發改、國土、住建等主導權競爭的焦點。試想,如果城市邊緣有一塊地,既適合建商場、住宅,又能植樹造林,或恢復成濕地,這塊地在過去一定是不同部門的「必爭之地」。
這樣一來,一項資源的開發或者保護,可能就不是基於科學的理性判斷,或者社會各界的共同需求,而是由多個相關部門中誰更強勢來決定的。在經濟發展優先的導向下,最後往往是資源開發部門而不是資源保護部門「笑到最後」。
現在,自然資源部將幾個部委的規劃職能整合到一起,就能對各類規划進行統籌,相當於真正實現「多規合一」。我們都說要「一張藍圖干到底」,自然資源部的一大重要職責,就是給出這張藍圖的空間底圖,告訴我們哪些地方能開發,哪些地方要保護。
職權
這張藍圖背後的自然資源部職權範圍,簡單來說,可以歸結為兩條紅線。
一條是可以在地圖上肉眼可見的「生態紅線」。各類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地,重要森林、湖泊、海島、濕地等,都要被劃入生態紅線,禁止或限制開發。要知道,這些可是占國土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關係到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瓜瓞綿延的生態區域,任何情況下都是不能動的。
想動一動?可以想像祁連山的大案處理了多少人。殷鑒不遠。
另外一條則是「資源開發利用上限」。相較於前者,這更像是一條隱形的控制紅線。怎麼理解?說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礦產資源開採總量控制指標,可能有些抽象,其實島友們只需要想像越來越緊張的城鎮建設用地指標,就能明白其中通行的道理。
不僅如此,一項自然資源的開發,往往關係到生態系統中的其他要素,如果不加註意,後患更是無窮。
還是以青蛙的生存和棲息為例。如果開採某座大山上的礦產,就會破壞山上的森林植被,從而讓山間的溪流和山下的湖泊乾涸,最後影響某種青蛙的生存。這時候,是否決定開採,可以開採到什麼程度,每年可以開採多少,可以開採幾年等問題的確定,既要考慮社會經濟發展對礦產的需求程度,又要考慮林業資源、水資源破壞帶來的損失,還要考慮青蛙的物種多樣性價值。
這些工作由一個部門統籌,要比多個部門協調高效得多。
確權
總結來看,無論是可見的「生態紅線」,還是抽象的「資源利用上限」,最終表現都是各類自然資源的確權管理。
自然資源全民所有(部分為集體所有),是我國的基本制度之一。不出意外的話,今後各級政府的自然資源部門,都將統一行使其全民所有者職責,負責保護、修復生態紅線以內、資源上限以外的自然資源,並向社會釋放可供生產經營、開發利用的各類自然資源產權。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建立自然資源部來統一管理,並不是像有些人所擔心的那樣出現了計劃經濟的影子;恰恰相反,明確了哪些資源要出於公益目的而保留、保護和修復後,就能更加明確哪些資源可以向市場放開,並可以由更為規範的市場機制來進行配置。
例如,我國目前已經建立的土地使用權、礦業權、林權,正在試行的水權交易或流域水資源生態補償機制,都可以進行進一步地完善和擴容。供給側結構改革,少了作為生產要素之一的自然資源的供給改革怎麼行?
自然資源產權的整體明晰,同時有利於各類資源稅、費的系統化改革。像大家普遍關心的土地財政轉型、房產稅徵收等問題,如果放在自然資源稅費改革的大框架下,可能將有更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同樣的,由於涉及到與財政部、發展改革委等部委的合作,統一交給自然資源部來管理,將再一次體現職能整合的便利優勢。
當然,作為一個掌握著如此巨大職能的新設機構,自然資源部同樣需要考慮與其他部委之間的相互合作、監督的問題;在垂直管理、內部機構融合方面,也有一定的探索空間。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一隻青蛙的故事講完了,接下來我們要講的是一匹黑馬的故事。
政壇黑馬陸昊——屢刷「最年輕官員」記錄
陸昊是當時西安唯一的中學生黨員;他是「文革」後北大經直選產生的第一位學生會主席;他35歲時就出任北京市副市長;他是目前最年輕的部長;他就是屢屢刷新「最年輕官員」紀錄的陸昊。
不做改革的旁觀者
1967年,陸昊出生於西安。到了高三,陸昊就顯示出超越同齡人的成熟,書寫出人生中的第一個「第一」:18歲入黨,成為「文革」後西安第一個也是當時唯一一個中學生共產黨員。1985年,陸昊被保送入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師從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
1985年11月,在中南海懷仁堂,他作為學生代表出席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召開的「一二·九」運動50周年座談會,他發言指出「改革是艱難的創舉,不可避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停步不前。我們大學生不能做改革的旁觀者,或滿足於評頭品足,而應該為黨和國家分憂解難。」「不做改革的旁觀者」,這番發言得到了大家的贊同。陸昊的這種自覺在他以後的從政之路上越發顯現。
進校不到兩年,陸昊經過直選成為北大學生會主席。這是「文革」之後,北京大學第一位通過直選產生的校學生會主席。
北京最年輕的國企一把手
從北大畢業後,陸昊被分配到北京清河制呢廠工作,歷任廠長辦公室幹部、下屬「金時代呢絨時裝廠」副廠長、「清河制呢廠」廠長助理、副廠長等職。
1989年初,又被保送讀厲以寧教授的研究生,成為當時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3個系裡唯一被保送讀研的學生。當時,他在給西安朋友的信中寫道:
「 我在當學生會主席的同時沒有放棄專業學習,讀研究生時,我準備全力以赴紮實讀書,一定要在學術上打好功底。對於未來中國,今後無論幹什麼,有一個紮實的學術功底最為重要。」
之後,陸昊為恩師撰寫了《中國當代經濟學家學術評傳》中的厲以寧卷。據說,厲以寧教授「欽點」陸昊為此書的撰稿人。
1991年4月,時任廠長助理的陸昊參加了一次會議,這次會議引起了紡織業的震動。當時如何解決紡織業產品積壓的包袱,已經成為制約紡織業發展的重要問題。在這次會議上,陸昊以經濟學獨到的眼光分析紡織業的現狀,提出「不加快企業改革就沒有出路」。當年,廣東、上海等地紡織業就試點改革。從第二年開始,中國紡織業開始了大踏步的改革。
1995年,年僅28歲的陸昊領命出任連年虧損、有著5000多職工的制呢廠廠長,成為京城國企中最年輕的一把手。
不到3年時間,陸昊掌舵下的制呢廠迅速扭虧為盈,並且超額完成多項指標,他本人也因此當選1998年北京市第三屆十大傑出青年,與他一起當選的還有全國聞名的公交售票員李素麗。就在這一年,陸昊升任北京市紡織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常委、董事、副總經理。當時媒體盛讚他為「國企大旗青年扛」。
35歲當選北京市副市長
32歲這一年,陸昊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正廳級幹部,擔任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主任一職。陸昊開始了步入政壇的人生。
陸昊到中關村恰是國務院作出《關於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有關問題批複》後,中關村建設急需人才之時。他到任後進行了一系列的體制機制創新:國內第一家有限合夥的投資機構、第一家不核定競爭範圍的企業、第一家無形資產占註冊資本金比例百分之百的企業、第一家外商與自然人合資的合資企業相繼創立。他參與了被譽為「中關村大法」的《中關村科技園區條例》制定,這項立法明確了市場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為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創新、創業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在全球信息產業發展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中關村成為「中國經濟的另類」。2001年同1998年相比,中關村科技園區技工貿總收入和工業增加值翻了一番,上繳稅金翻了兩番。中關村成為最具活力的中國「矽谷」,陸昊名聲大震。
2003年1月,35歲的陸昊在北京市第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北京市副市長,成為當時北京市最年輕的副市長。
2006年5月18日,房山區史家營鄉蓮花庵第六煤礦發生礦難。半夜親臨現場指揮的陸昊在到達後不久即向媒體承諾,「接下來的營救工作,會全程向媒體披露情況,全程接受媒體監督,全程通報重要進展。」陸昊因此也被多家媒體稱為「最願意與媒體溝通的北京市副市長」之一。
從團中央空降黑龍江
2008年5月,時年41歲的陸昊接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成為最年輕的正部級官員。
在共青團中央,陸昊以務實的態度履行自己的職責。他注重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提出年輕幹部要把握國情。在他的推動下,共青團中央與農業部啟動了「農村青年創業就業行動」。他還統一部署了「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主題活動,引導青少年在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貫通中更好地深化對黨的理解,堅定理想信念。
2012年10月,陸昊在中共十八大上當選中央委員。
2013年3月,46歲的陸昊履新黑龍江省代省長,成為目前內地最年輕的省府首長。「我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今天的舞台是黨給的,是人民給的。」陸昊在黑龍江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上作供職發言時如此表示。
2015年3月6日,陸昊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有一位記者要求時任黑龍江省省長的陸昊分析該省GDP增速「墊底」的問題,他在20分鐘的回答時間裡,完全脫稿引用了100餘組數據。這讓人感到他不像一位省長,更像一位經濟學家。其實,這與他的學習與工作經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陸昊任自然資源部部長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19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七次全體會議,決定了國務院其他組成人員。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二號主席令,根據大會的決定,對這次大會表決通過的國務院其他組成人員予以任命。
主政地方5年後,陸昊奉命回京,出任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部長。即將迎來51歲生日的他,作為此次會議任命的最年輕部長,又將迎來新的挑戰。
陸昊同志簡歷
陸昊,男,漢族,1967年6月生,籍貫上海,1989年8月參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國民經濟計劃與管理專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
現任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部長,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
1985.09—1989.08,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國民經濟管理學專業學習,北京大學學生會主席、系學生黨支部書記;
1989.08—1994.02,北京制呢廠職工、廠屬金時代呢絨時裝廠副廠長、廠長助理;
1994.02—1995.11,北京制呢廠副廠長(1991.09—1994.07,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國民經濟計劃與管理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1995.11—1998.12,北京制呢廠廠長、黨委副書記;
1998.12—1999.08,北京紡織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常委、董事、副總經理;
1999.08—1999.11,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1999.11—2001.06,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黨組書記,海淀區委副書記(2001.04);
2001.06—2003.01,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海淀區委副書記(其間:2001.09—2002.01,中央黨校進修部進修二班學習);
2003.01—2003.02,北京市副市長,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
2003.02—2003.09,北京市副市長,市委工業工委書記、市經委主任(2002.03—2003.03,掛職任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黨組成員、總經理助理);
2003.09—2008.04,北京市副市長(其間:2007.10—2007.12,國防大學省軍級幹部國防戰略研究班學習);
2008.04—2013.03,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其間:2010.11—2011.01,中央黨校進修部省部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2013.03—2013.06,黑龍江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
2013.06—2018.03,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
2018.03—,自然資源部部長,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黨的十九大代表。
縱觀陸昊的履歷,多次履職都帶著「最年輕」的頭銜。順風順水的事業背後,離不開經濟學功底的加持。據說,在候選北京市副市長時,人大代表們對他的評價是:理論與實踐最佳結合者。
這匹政壇黑馬之前所在的黑龍江省是礦產資源大省,在黑龍江任職期間,陸昊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明國土和自然資源工作的重要性。相關人事任命也意味著「自然資源部」這個剛剛組建的新部門,邁出了正式落地的重要一步。一起來陸昊的哪些理念吸引了你。
陸昊的這些理念你知道嗎?
1、公開表明國土和自然資源工作的重要性
2016年1月,黑龍江省舉行礦業經濟推進工作會議,陸昊在會上表示,要深入推動市場化配置礦產資源改革,努力把黑龍江省礦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他強調,各級政府要結合礦業企業關心的問題儘快明確礦產資源及其深加工規劃和支持政策。要落實地質勘查3年專項行動,確保生成更多的探礦權。
2016年5月,陸昊主持召開黑龍江省政府專題會議,在會議上他提出,要把握重要礦產資源高效利用和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方面的基本規律,既要進行深入的技術創新分析,還要進行市場競爭分析和投入產出分析。
2017年11月,陸昊帶隊到黑龍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開展中觀層面新增長領域調研。記者注意到,他在調研期間表示,在全省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改等方面,仍需要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幫忙「發現」和「監測」。
2、發揮通航產業優勢,服務旅遊發展
11月22日上午,陸昊一行到中國飛龍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調研,了解通航企業在黑龍江旅遊業的運行情況及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飛龍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章文浩、總經理李心明分別向陸昊一行詳細介紹了中國飛龍近幾年運營情況和機隊建設情況。
陸昊對中國飛龍省內開展低空旅遊項目給予肯定,對公司通航運營實力表示看好。他要求中國飛龍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持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創新,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他指出,我省地域遼闊,有很多適合空中遊覽的壯闊自然景觀,這為龍江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中國飛龍要加強對通航市場的分析和研究,利用好黑龍江省豐富的旅遊資源,發揮好通用航空對生態環境影響小的優勢,探索省內短途支線客運,開展季節性低空旅遊,不斷豐富我省旅遊產品供給,助推黑龍江省通航產業新發展。
3、加快推動我省人工智慧產業發展
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在哈爾濱市調研人工智慧產業並研究部署相關工作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提出的「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的重要要求,落實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部署,依託哈爾濱人工智慧科研基礎和優勢,進一步加強學科交叉,明確研發方向,加強與其他領域廣泛結合,加快推動我省人工智慧產業發展。
陸昊說,我們要從戰略上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要看到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出現了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自主操控等新特徵。我省人工智慧有很好的研發基礎,特別是以哈工大、哈工程、等為代表的高校科研能力很強,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成立了一批基於人工智慧研發的企業,但如果不能及時把具備的潛力和優勢順應需求增長和行業發展趨勢持續努力推動為優勢產業,也將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錯過甚至喪失發展機遇。我們要在新一輪人工智慧發展中抓住機遇,全力推動,既提高科研水平,也注重與其他領域廣泛結合。下一步一要發揮我省學科優勢,確定核心技術方向,與國家有關部門協同支持。二要支持哈工大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鼓勵其他具備科研能力的高校儘快成立綜合交叉、邊緣學科的人工智慧研究院,省政府將給予支持,作為產業化基礎。三是省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要發揮重要作用,重點解決對交叉技術、邊緣學科的綜合及在更廣泛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問題。要定期舉辦產學研共同參與的學術交流研討會、細分產業領域的市場對接會,讓大家在研討中進一步明確基於市場需求分析的研發技術路線,把市場需求和研發方向更緊密結合起來。四要組織與風險投資對接,加快產業發展。
部分內容源自:天樂測繪網、宰相傳媒、俠客島編輯:王艷陽、林冬娜
原文鏈接:【國地資訊】公眾號(ID:guodizixun)【資訊】自然資源部的故事,要從一隻青蛙講到一匹黑馬!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