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說「黃仁宇」
跋《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
看完本書之後,又堅定了自己的觀點:論文就是製造專有名詞(論點),憑藉材料(論據)加上邏輯(論證),組合成一篇文章,以期證明解釋自己的專有名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史哲論文,全是廢話,比不上一篇溫情的書評。
看書名,原本以為大部分是「日記」,小部分「大歷史觀」式分析。沒想到全文「夾敘夾議」,把「日記」穿插其中,「日記」可能不到十分之一,幾乎變成一個個「論點」。讀者難以根據日記全文感受蔣氏其人其事,不免遺留一絲遺憾。本書堪稱:
用「歷史事件」證明「蔣介石日記」;
用「蔣介石日記」證明「歷史事件」。
作者在本書中闡述了自己的20世紀新中國革命「三段論」:認為中國至抗戰仍屬於「中世紀國家」,是一個農業社會,還沒進入商業社會,是一個「道德」至上的人情社會,不是一個現代國家。在經過蔣介石、毛澤東及他們的繼承者改革之後,中國幾乎才可以稱作「現代國家」。此三階段依次為: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造成的中國高層機構;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造成的新中國下層組織;在前兩者基礎上,鄧小平的經濟改革。中國革命至此基本完成。
上下都已改組就緒,則必須在行動上重訂上下間法制性之聯繫。於今海峽兩岸都已主持重商政策,即是希望在公平而自由交換之中釐定各人權利與義務,以構成永久體制。
——《卷尾瑣語》
不過從作者的背景(任國軍軍官10年),人生經歷(1918―2000,中西結合),49年後大陸與台灣的對比,還是可以窺其一斑:偏向國民黨統治下的社會,偏向商業性現代社會。
我所寫有關蔣介石的文字曾被指摘「以歷史之長,掩人身之短」。
——《對蔣介石和毛澤東的幾點看法》
而我則評價其:以歷史之長,掩人身之短,推歷史之規律。
個人贊成「以歷史之長,掩人身之短」,但不太相信「規律」,正如不相信統計「數據」一樣,特別是人文學科如歷史者。認為文明不斷演進,偶然的人事物造成歷史劇變。而歷史幾乎記載的都是「政治性」大事件,政治的特點又是:變,虛偽,利益,黨派。
本人主張:以歷史之長,忘人身之短,以史求諸己。
不定「對錯」,而是把「書面上文字所描述的對錯」當成一種財富,反求諸己,以史為鑒。別人所謂的「對錯」,自己取捨;別黨別國所謂的「對錯」,我們民族、國家自己取捨。
至於「日記」本身,由於政治原因,公布較少,「……至今無緣見及原件。現今傳閱之件不僅經過選擇,而且有了修改。」
本日記起於黃埔建軍,止於抗戰結束,分析蔣介石作為統帥的無奈以及堅定的抗戰決心與複雜的思想感情。不簡單以道德評斷歷史人物,也不執其一端片面評價人物,主張聯繫歷史縱深客觀分析其人其事。指出蔣介石的歷史貢獻則為:創造了中國的高層機構。即精英領導階層。有了這一步,才有中國的後一步。
贊成其觀點「歷史是時間之產物,有累集性。要是我們忽略每一情事之積極性格,亦必誤解以後發生情事之真實意義。」
讀史,發揚其積極部分,規避其消極部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國學上官清晨:札記:黃仁宇之「大歷史觀」
推薦閱讀:
※【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
※丟書大作戰:是對未知的嘗試,還是將錯就錯?
※現在還以為文案隨便寫寫就能10萬+,你沒有這些基本功怎麼賺錢?
※為什麼情商高的人,都懂得高冷
※346.讀書3~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