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不要用美羅華

《醫聲大事件》特別版之「周五神秘人」上線啦~

醫生,我不要用美羅華

▼▼▼本節目建議在WiFi環境下食用

https://www.zhihu.com/video/958056119927529472

查房的時候,一個患者說:「醫生,我不要用美羅華了。雖然……」他頓了頓,說,「雖然我覺得治療效果很好。」我注視著這個患者,他的情況我是知道的, 60 歲男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來自發達城市的農村,經濟狀況一般。 1 年多前查出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但那時十九大還沒開,美羅華還沒有走下價格的神壇,一個療程約 25000 元的花銷,連續用 6 - 8 個療程,許多家庭和患者都是負擔不起的。於是患者選擇打了 8 個療程的CHOP方案,效果倒也不錯。

但是療程結束後,一次都沒有回來複查隨訪。 3 個月後再見時,已複發進展。倒是正好趕上美羅華進醫保,一個療程由原來的全自費 25000 元到現在的自付 5000 多元,許多患者都能承受,用較低的代價獲得經典好葯的治療。

於是他選擇用了一個療程的美羅華。這是他用完美羅華後第一次回院,表示鼻根部不痛了,鼻塞癥狀也消失了。於是我們問他,既然覺得效果很好,為什麼不用了呢。他說:「因為我在電視上看到,你們拿了美羅華 10% 的回扣。」態度從不好意思,到猶豫,再到堅定。完了又強調一遍:「是電視上放的啊!」

沒有一個人如他預期的那樣,站出來苦口婆心的勸說他繼續使用美羅華,引經據典,給出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如願「省下了」那潛在的 500 元。

君不知,莎普愛思給了排球冠軍多少代言費,蟻力神給了相聲演員多少廣告費,某牌健胃消食片又花了多少推廣費。就算知道了,大家也會覺得,這都是人家的正當勞動所得。那些大腕是什麼身份,什麼身價,一年百萬千萬的代言費都是應該的。

君不知,美羅華的自付部分 5760 元不是給你選化療方案的醫生定的,而是國家定下來的。就算有人「尊重」你的想像拿了這 500 元回扣,也並不會讓你多掏一分錢治療費用。如果要按照回扣獲利來給你選擇治療方案,比美羅華定價貴的葯有的是。

君不知,美羅華想要「銷售」出去,根本不需要給人回扣。美羅華作為第一個問世的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物,用 20 年的時間,早已經向醫生,向患者,向全世界證明自己的療效。醫生讓你使用該葯,不是為了你口袋裡的「 500 元」,或許只是在證明自己是個會治病的醫生。

君不知,自己第一次 8 個療程打完,不到三個月就複發進展,疾病遠不是「捲土重來」那麼簡單;治療也並不是「按部就班」再來一次即可。並不是每一個淋巴瘤患者都那麼幸運,對化療藥物敏感;並不是每一次化療都能幸運的全身而退。而複發的腫瘤,遠比初發時「狡猾」、「難以對付」。

作為醫生,我當然希望,用最少的錢,最大限度的延長病人的生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但是醫學是科學,光用白開水無法煮出香噴噴的米飯來緩解飢餓,光用生理鹽水也殺不掉癌細胞。以美羅華為代表的腫瘤靶向藥物,經過研發、動物實驗、小規模人體試驗、大規模人體試驗,再到 2 0年的臨床應用,無數的科學和數據證明這些靶向藥物確實療效顯著。

作為醫生,我明白患者的經濟壓力,喪勞+醫藥費+營養支持,折磨著每一個患病的家庭。但是我希望大家相信,醫生選擇藥品的使用,一定是從患者的角度,以安全性,療效為基點,即使是稍貴的藥物,也是出於最大的性價比作為考量。沒有醫生會在寒窗苦讀十年後,為了 500 塊錢肆意妄為,專業和道德都不允許。

其實藥物的流通、管理、定價都是經過透明的體系流程制定的,相關疾病對應的治療方案也是根據指南制定,都不是醫生個人決定的。臨床醫生只是醫療中很小的一部分群體,但正好是這部分群體跟患者接觸最多,公眾對醫療藥品使用的誤解都積聚在臨床醫生這一塊,已經嚴重給醫療過程造成不利影響,而其實吃虧的一定是患者(自以為省錢,其實延誤治療)。

希望在未來的醫改中,就醫環節更透明公開;輿論導向更客觀中立,不妖魔化。患者與醫生,彼此性命相托,健康相系,攜手戰勝病魔。

推薦閱讀:

腳崴了怎麼辦才好呢?
野生動物冬天需不需要體檢?
他富可敵國,慈善豪捐幾百億,卻連親哥都不認!
AI與醫療應用場景概要
淺析生物醫療領域的3D列印技術

TAG:醫學 | 醫生 | 醫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