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乖」的孩子長大會痛苦?這是危言聳聽還是事實?
「乖」孩子很糟糕,真理還是謬論?
記得有一次在一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女兒給客人們端來了水果,一位年紀較大的阿姨稱讚小女孩「好巧」,遭到一位年輕媽媽的反對:「別稱讚孩子乖,乖孩子長大會有各種不幸……」
老阿姨顯得有些激動,她說:「乖怎麼就會不幸了?我家女兒從小乖巧,現在是公司的管理人員,家庭幸福……」
那位年輕媽媽也很激動地說:「我有個表哥,從小乖巧,長大抑鬱自殺……」
兩人在爭執不休時,我給她們講了兩對兄妹的故事:
在A家庭里,有哥哥和妹妹兩個孩子。有一天,媽媽帶著兩個孩子逛街,逛得口渴了,媽媽給兩個孩子買冰淇淋,但是媽媽一摸口袋,只夠買一根冰淇淋,要求兩個孩子一起分享。最後哥哥把冰淇淋讓給了妹妹。吃完冰淇淋後,妹妹好奇地問哥哥為什麼自己不吃,哥哥說:「哥哥應該愛護妹妹呀!」妹妹很溫暖,後來當她有零花錢時便給哥哥買了一根。
在B家庭里,有姐姐與弟弟兩個孩子。有一天,媽媽帶著兩個孩子逛玩具店,只買了一個玩具,也要求兩個孩子一起分享。姐姐看了一眼自己的媽媽,然後默默地把玩具給了弟弟,最後玩具壞了,姐姐還沒機會玩。多年後姐姐抱怨媽媽:你總是罵我沒有照顧好弟弟,所以這麼多年我都是委屈我自己……媽媽愕然。
這兩個家庭的孩子有什麼區別?第一個孩子的「乖」是自願的,是發自內心的愛;第二個孩子的「乖」是被逼的,迫於壓力。
?「乖」的好壞,其實根源是:孩子有沒有委曲求全?
任何委曲求全,都會帶來內心的壓抑。
有一位老師曾經跟我說過她的童年經歷。在她們家裡,她和妹妹是一對雙胞胎,父母對她們很嚴格,從小對她們的行為有各種規定。比如買玩具每次只能買1件,每周幫家裡做兩次家務等。作為姐姐,她在父母眼裡是個乖孩子,不僅把父母的規定執行得很好,還經常被父母在親戚面前讚揚。妹妹是父母權威的反抗者,每次買玩具都會挑最貴的,不貴的不買,被父母拒絕時各種鬧騰;妹妹有時還通過借口逃避家務。後來,她的妹妹不顧父母的反對出國讀書,而作為乖孩子的她,聽從父母的教導留在父母身邊,後來又聽從父母的安排結婚、生孩子。當她的妹妹帶著各種光環回國,作為姐姐的她突然覺得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因為她覺得自己的一輩子為父母而活,她委屈了自己大半輩子,僅僅是為了父母嘴裡的「乖」,妹妹的生活才是她理想中的生活。
壓抑人格,其實就相當於把往外撲騰的蝴蝶裝在了透明塑料袋裡,他們的內心對外有一種強烈的嚮往,但是卻被這層透明塑料袋擋住了,這層透明塑料袋,便是父母的意願。
?孩子的自我壓抑,其實跟父母的養育有很大的關係
任何自我壓抑的孩子,他們的背後常常有「專制」的父母,這些父母不一定總會表現出朝孩子怒吼,但他們一定是認為自己才是權威,拒絕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更不會尊重和採納孩子的想法,所以才會讓孩子不敢追求自我。
英國有一部兒童成長紀錄片叫《7Up》,裡面有一位名叫Neil的孩子。Neil的父母身為教師卻很強勢,他們喜歡否定孩子,只強調孩子的學習,要求孩子未來成為大學講師或銀行經理而不是別的。後來Neil因為考試失常,父母大失所望,Neil焦慮壓抑,自暴自棄,後來患上了精神疾病,一生落魄。
意大利教育學家瑪利亞.蒙台梭利說,兒童有一種強烈的個人尊嚴感,通常成人意識不到他們是很容易受到傷害和遭到壓抑的。所以,任何時候,父母都要留意孩子的行為是否是他們的真實意願,孩子有沒有在委曲求全,常常問問孩子:「這是你的真實意願嗎?」除此之外,父母還需要自我檢查——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和要求是否過於專制?
兒子有一次從英語班回家,跟我說老師沒給他發禮物。我驚訝地問「是全部人都有,只是你沒有嗎?」兒子點頭。
我問為什麼,兒子說:「因為當我和另一個小女孩沒有的時候,我把禮物讓給了她!」
我說:「你和她一樣,都有獲得禮物的權利。」因為我知道最後一節課結束時,老師會為了留個小紀念給所有孩子發禮物。
兒子又點頭說:「我知道,但是那位小女孩得到禮物很開心,我看到她開心我也開心。」
「你不覺得可惜嗎?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會不會讓給她?」我繼續故意問他。
兒子也很坦白:「有一點點小可惜,但是如果讓我再選擇一次,我還是會讓給她的!」說著還給了我一個大大的笑容。
我摸摸他的頭髮說:「看到別人開心你也開心,這種感覺真不錯!」
?有一種「乖」,其實是高情商
「乖」不是一個貶義詞,也不是一個褒義詞,其實是一個中性詞。德國大學心理學家Christine Legare通過東西方家庭的對比研究發現,在一個崇尚團結的環境,智商高的孩子都比較「乖」;而在一個崇尚獨立與個人特質的環境,智商高的孩子都比較「頑皮」。乖巧的孩子,跟」優秀自制力「或」盲目服從「是對應的;頑皮的孩子,跟」獨立思考「或」學習障礙「是對應的。意思是說,乖巧的孩子,有可能是自制力非常好的孩子,這是優點;但乖巧的孩子,也可能是盲目服從的孩子,這是缺點。對應在父母的養育上,便是尊重孩子的父母養育的「乖孩子」是一些自制力非常好的孩子;專制的父母養育的「乖孩子」是一些盲目服從的壓抑孩子。所以「乖孩子」的好或壞,跟家庭養育有緊密關係。
羅斯福小時候在老師眼裡是乖孩子。因為羅斯福小時候樣子長得丑,還齙牙,常被同學嘲笑,但小羅斯福不僅沒生氣,還主動接觸同學,跟別人成為朋友。當他一步步建立個人魅力後,所有人都發現小羅斯福其實有個強大的內心,他希望所有人能看到他的內在,而不是樣貌。我們這一代父母,對「乖孩子」有偏見,常常把「乖孩子」跟壓抑自卑的孩子掛鉤,卻忽視了有些孩子的性格本身就是「乖」,一種能夠與人為善、為他人著想的性格,但是這些孩子卻不缺乏樂觀、勇敢、有自我追求,這也是高情商的一種表現。
簡言之,「主動乖」的孩子,是高情商的孩子;「被動乖」的孩子,是低情商的孩子。
關鍵字:乖巧、情商、心理成長、親子關係、早期教育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學習國外心理學家們知識,分享科學、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推薦閱讀:
※孕期一言不合就「拉肚子」,應對妙方在這裡
※一個老母親的獨白
※保姆、月嫂、月子中心的比拼
※懷孕前三個月有哪些注意事項,看這個就全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