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外翻術前指南(2018版)
一、定義
拇外翻包括拇趾向外偏斜、第一跖骨向內傾斜突出、且表面形成滑囊,可能出現疼痛,由於拇趾擠壓可出現2趾的上翹,以及小趾側勞損後出現疼痛。在50歲以後的人群中,拇外翻發病率已經接近糖尿病。
簡:拇外翻是啥?拇趾歪了,不直,還有個包,孤拐,由於磨鞋可以紅腫疼痛,有些鞋子不能穿,走路多了有酸痛,夏天不敢穿涼鞋,沙灘溫泉都不愛去。遇到一個好奇的小男孩,想揍他。
二、發病原因
目前不完全清楚,與遺傳、勞損、外傷、炎性及肌力失衡疾病有關。以上只是有關因素,並不是一定發生。長期穿高跟鞋可導致足部肌肉勞損,也是常見因素之一。
簡:還說不清,正在研究,如果家裡人有大腳骨,那麼你特別喜歡高跟芏,或者再去跑馬拉松、去踢足球,或者不幸得了類風濕或者帕金森,你的中獎率就太高了。
三、病理變化
核心是第一跖骨的內收,導致關節失穩,導致拇趾沒有支撐和失平衡,從而引發畸形,後期關節脫位,籽骨脫位,不良力線導致肌腱的牽拉都成為畸形加重因素。
簡:房柱子歪了,所以房頂也跟著歪了,已經歪了,還不停地走路負重,畸形不加重就偷笑吧,不去醫院把柱子放正,這個病好不了。矯正器其實就是搬著梯子掀房頂,瞎胡鬧。
四、臨床表現
這一點上患者比醫生更熟悉,不談了。
五、診斷
1. 病史採集
遺傳因素、運動喜好、穿鞋喜好、工作性質、相關疾病
簡: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手術前了解的更全面些,手術方案會更完美。
2. 體格檢查
醫生的事情,患者配合就行,韌帶鬆弛,有點平足,橫弓塌陷,拇趾旋轉,籽骨脫位,灰趾甲這一切都是拇外翻患者常見的伴隨問題。不必緊張和擔心。
簡:原來這些問題與拇外翻是一套病啊?我還以為我的腳怎麼那麼多毛病,原來是一個系列,韌帶不松也就不會有拇外翻了。瞎擔心了。
3. 影像學檢查
醫生的事情,好高端,那麼多角度,那麼多英文,醫生真歷害。
簡:醫生不是偶像,把病治好才是真理。記住幾個問題:正位片要把腳放平,拇趾不能高於小趾,最好分開拍,斜位片沒用,要側位。角度不關鍵,拇趾要直,前足要窄,長度要勻稱,關節要靈活。
4.嚴重程度的劃分
目前的輕中重劃分並沒有實際的臨床意義,目前大體可以分成簡單畸形與複雜畸形,畸形局限於拇趾,只需要單段截骨就可以很好的解決者為簡單畸形,反之為複雜。有的患者看上去不重,但手術很複雜,有的畸形很重,斷骨後只是多推一些就可以完美收工。
簡:原來看的第幾階段是假的?總是擔心自己變成重度,想想也是,都是斷骨,多推幾個毫米跟少推點能有多少區別?
六、拇外翻的保守治療
沒有治療效果,也沒有延緩畸形發展的效果,可能會減輕疼痛和不適。
五趾襪和硅膠分趾器可能會減輕對2趾的擠壓,任何把拇趾拉直的器具或者鍛煉都將破壞原有的關節平衡,導致癥狀加重,畸形加重。足部的肌肉鍛煉及專用鞋墊或者鞋子都將起到不良的作用,建議不要嘗試。
簡:房柱歪了去翹房頂,拉直拇趾的想法確實有點傻。已經是危房了,不聽專業醫生的,自己在房裡面搗鼓,那就不是有點傻了。保守治療如果有好辦法,就沒有人做手術了。
七、拇外翻的手術治療
1. 手術適應證
拇外翻從來沒有必須手術的患者,不做手術並不會導致殘疾,手術風險里也沒有殘疾的風險。
手術可以讓雙足更美觀,功能更舒適,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適應證分兩部分:
40歲以下:外觀有明顯畸形的,無論有無明顯癥狀,建議手術。不一定非要等到60歲以後出現疼痛再做,早期手術效果好。
60歲以上:畸形穩定,無疼痛無不適者,無論輕重均建議觀察,但如果有癥狀或者疼痛,發現畸形有加重者,均建議果斷手術。即使高齡,1個月的行走不便換一雙健康無痛足,合算。
對於運動量是正常人雙倍或更多者,伴有糖尿病者,有帕金森等肌力失衡者,有類風濕關節炎者以及其它相關疾病者均建議提早手術。
2. 手術禁忌證
不能耐受手術者;本身是其它疾病,患者希望通過拇外翻手術解決其它疾病者;畸形穩定一時衝動年輕女性;小於18歲無明顯癥狀無關節脫位者。
3.麻醉與術後鎮痛
局麻可以很好完成手術,如不能耐受疼痛,可以配合靜脈麻醉。一般不建議使用腰麻。術後應給以有效鎮痛,口服或者靜脈止痛藥物可以達到非常優良的止痛效果。
4. 拇外翻分類與術式選擇
目前已經有很好的分類與術式選擇方法,只是暫未公開。一般講跖骨細小需要更精細的手術操作,需要醫生有豐富的手術經驗。
手術方式大體分成4類:
I:Chevron截骨為代表的遠端截骨類,矯正力度小,切口短但對關節損傷較大,醫生易學,上手快,但使用範圍非常有限。
II:Scarf截骨為代表的基底截骨類,使用範圍最廣,矯正力度大,效果好,有一定操作難度,對醫生要求高。相似的有Ludolff、基底開放或者閉合截骨、弧形截骨。
III:關節融合類,Lapidus術為代表,對於嚴重脫位、重度關節炎、嚴重跖楔關節不穩定者,可以考慮使用。
IV:雙截骨類:Peterson術為代表,一般用於翻修及罕見畸形的處理。需要用鋼板固定。
八、常見併發症及處理思路
1. 跖趾關節活動受限 術後出現僵硬會導致疼痛及不適,嚴重影響功能
術後恢復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僵硬,如果超過術後4個月,關節活動度小於45°,建議加強鍛煉尋找原因。
核心解決方案:術中不可抬高跖骨頭,不可延長跖骨,關節張力控制好,關節力線直視恢復,這樣就不會出現僵硬。
2. 畸形矯正不足及複發
推少了,經驗不足;關節發育不良,術式選擇不當。
3. 拇內翻
推多了,縫緊了,術後夾卷了,長時間穿五趾襪,Akin過大。輕度內翻一般不需要處理。
4. 跖骨頭壞死
術中減少剝離,減少血管損傷。最有效最放心的方法就是遠離跖骨頭截骨,Scarf要安全很多很多了。
5. 術後轉移性跖痛
每一跖骨短縮量不應超過5mm,不可上抬跖骨頭,2趾過長或者有明確跖板傷的,應該同時做2趾的手術。
術後康復部分請看我寫的康復指南
另外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1. 16歲以前的孩子很少會有癥狀,只要畸形穩定,沒有完全的脫位是不需要早期手術的,早期手術與18歲以後手術是同樣的效果。所以可以安心學習,體育鍛煉也沒特殊限制,只是不建議某些專業運動員的培養。最佳手術時機在大學畢業前,或者大學寒暑假。
2. 孕產哺乳期以及更年期是兩個畸形加重的高峰期,這時候韌帶鬆弛,更要注意足部的保養。如果畸形明顯也可以考慮提前手術解決。
3. 這個手術很少有醫生專註,所以能做好的非常非常少,建議大家不要急於手術,翻修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請先加入我們的QQ群,訂閱微信公眾號,多了解這個疾病。想圖省事的可以直接到北京來找我手術,或者聯繫我選擇一些外地合作醫院手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