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準備——緩慢革新中的沙俄軍隊

1.1真正的沙俄軍隊

沙俄軍隊在一戰中的表現在很多了解過歷史的朋友來看,基本上可以用一句「灰色牲口」來形容,隨之而來的聯想是他們低效的戰鬥力,混亂的紀律,低落的士氣,最後還丟失了大片土地,彷彿在一戰末期給德國續了一命。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不停的給德國人送經驗,刷人頭。我們甚至往往只知道沙俄在一戰在坦能堡大敗,卻不知道殲滅德奧軍隊135萬的布魯西諾夫攻勢。所以在寫這篇文章之前,作者希望大家能正視沙俄軍隊。

沙俄軍隊在一戰之中是一支極為有力的軍隊,他們的恢復能力極強,並且完美的完成了他們得盟友——英國和法國要求的牽制任務,沙俄的出現與積極作戰,至少挽救了兩次英法聯軍,並且在列寧簽署《布列斯特合約》之後,俄國的土地依然牽制了100萬德軍在東線駐守,德國人打下的土地最後也沒能好好運用。

人們時常低估俄國的作用,因為俄國不僅被打敗了,而且戰後還持有不友好的態度。然而,俄軍在1914-1917年進行了艱苦的戰鬥,再一次次令人震驚的失敗之後又恢復了戰鬥力,除了打敗了奧匈帝國以外,還迫使德國派遣越來越多的軍隊進入東線作戰,俄國的彈性使得德國人必須面對兩線作戰的事實 。 ——彼得哈特《大戰》

1.2緩慢的改革

沙俄軍隊的現代化改革甚至可以追溯到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導致了沙皇尼古拉一世羞愧難當憤而自殺,也讓俄國高層意識到,自己的確已經和敵人差的太遠了。然而國家已經滿目瘡痍,軍隊的改革只能一緩再緩,雖然在日俄戰爭前夕,俄國陸軍大臣,遠東軍區總司令庫洛帕特金對自己的軍隊進行了現代化改革,他建立了7所軍官學校,把士兵的服役期從兩年延長到了三年,在軍隊之中改善士兵們的伙食和生活條件,並且每一支軍隊都要求配備牧師。然而在日俄戰爭中他自己的糟糕指揮,導致沙俄軍隊50萬人的主力陸軍遲遲不投入戰場,最後被解職,當然在未來介紹布魯西洛夫攻勢的時候然還會出場。

接替庫洛帕特金對軍隊進行改革的是蘇霍姆利洛夫。他當時定下來四個目標,第一要求提高俄軍在戰爭中的動員速度,第二提高俄軍的作戰素養,第三恢復俄軍在日俄戰爭後的低落士氣,第四改進俄軍的支援能力和後勤。在他的改革之下,沙俄裁撤了要塞軍這一編製,省下來的軍費用於改進俄軍的野戰炮兵,同時他還設置了專屬的炮兵聯隊,還有建立了無線電與氣球兵這兩種現代化兵種,以及進一步深化建設龐大的帝國空軍,研發裝甲列車和裝甲車。同時邀請法國人給俄國修建了比之前更好的鐵路網,至少每座大城市之間都有了鐵路鏈銜接。

鐵路的作用是巨大的,改革讓俄軍僅僅30天內就可以投入200萬人到邊境作戰。開戰兩周俄國人就進入了東普魯士,徹底報德國人在施里芬計劃之中估計俄國至少會動員40天以上的如意算盤。

但是,俄國的工業水平限制了改革的速度,薄弱的工業水平根本滿足不了龐大的俄軍,俄軍在戰前擁有150萬人的常備軍,比法國和德國常備軍的總和還多,然而俄國的製造業能力只佔到了世界的8.2%,相比之下德國是14.8%,英國是13.2%。同時,俄軍總指揮尼古拉耶維奇,也就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叔叔,一直對蘇霍姆利洛夫的改革報以敵視態度。因為尼古拉耶維奇以大貴族的視角認為俄軍需要加強的是訓練,在俄國薄弱的工業實力下進行編製和裝備上改革無疑是自尋死路,最後二人的政見不合導致了改革進一步緩慢,但事實上兩個人的做法都沒有錯。

1.3沙俄準備好戰爭了嗎

很明顯,沙俄根本就沒有準備好戰爭。當7月31日的動員令發布之後,總司令尼古拉耶維奇很快就發現自己陷入了困境,150萬人的軍隊本身對俄國的工業壓力很大了,而在蘇霍姆利洛夫的改革之下,俄國第一時間可動員的人數達到了500萬之多。巨大的人員應徵入伍導致了俄國武器裝備的儲存瞬間見底,比起武器裝備的匱乏,士兵們還缺軍服,還缺靴子!俄軍在之前的改革之中只是深化了軍人的一些基礎技能,並沒有給他們更多的訓練,炮兵和步兵也沒有協同作戰的能力,各集團軍協同作戰的本領也不強。比起德國人訓練有素的散兵戰術,俄國人的進攻簡直就是人海衝鋒,毫無戰術價值可言。更為重要的是,俄軍的現役軍官在改革的時候並未成為重點,大量的軍官需要重新考核,因為他們在平時的任務不是去抓潛伏在鄉村和城市的革命黨與反對派,就是沉迷於政治文件與貴族舉辦的宴會之中。同時俄軍的在軍隊的部署上面也是一塌糊塗,其次在於俄國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敵人是誰。

俄軍將其全部的軍隊集中於西線,以及殲敵人的思想,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最難理解的是,為什麼重點對付奧匈帝國,而不像其他盟友一樣全集中對付德國這個最危險的敵人,為什麼俄軍的西部艦隊不配合陸軍進行作戰 ——《總體戰》

俄軍將第1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用於對付德國人,將第4集團軍,第5集團軍,第8集團軍用於對付奧匈帝國,而正在集結中的第9集團軍和第10集團軍和第12集團軍將作為預備隊投入到對奧作戰之中,可是到了大戰第一年結束他們都還沒完全準備好。另外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幾乎每一個人都知道戰爭中最忌諱的就是將帥不和,而俄國人在對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將領任命上犯了這個錯誤。第一集團軍司令坎寧普和第二集團軍司令薩姆索諾夫的仇恨可以追究到日俄戰爭時期,他們根本不可能相互配合。最後導致了開戰後坎寧普冒進被興登堡擊潰,薩姆索諾夫根本不給予支援。而當薩姆索諾夫被圍的時候,坎寧普也不施以援手,而是帶著第一集團逃回了波蘭,釀成了坦能堡戰役的慘劇,反而成就了興登堡在德國民眾心目中神一樣的地位。

之前我們講過法國人雖然在軍事上沒有準備好戰爭,但是卻在精神上準備好了戰爭。至少法國的反對派是不能反抗保家衛國這個口號的,德國雖然有反對派,但是很快遭到鎮壓與處理。俄國就不同了,反對派的實力十分強大,強大到了他們在戰爭前就滲透到了俄國每一個角落,所以到最後導致了俄國爆發革命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

1.4沙俄軍隊的構成

沙俄的軍事制度是軍區制,全國被分為了12軍區,每個軍區都有一位軍區總司令,與其他國家的軍隊構成不同,陸軍的構成力量分成兩部分——常備軍(Standing army)和帝國民兵(Opolchenie)。

其中常備軍的組成又十分複雜,除了定期服役的正規軍和正規軍預備隊以外,還有帝國禁衛軍,哥薩克和同盟軍(Inorodits),同盟軍是那些帝國境內的非斯拉夫人組成的部隊,特別是穆斯林。事實上只有帝國禁衛軍——源自於彼得大帝時期建立的普列奧布拉任斯基軍團和謝苗諾夫斯基軍團以及其他禁衛軍執行了全面的現代化軍事訓練,在之前所講到的改革之中,俄國常備軍數量以每年250,000的速度在增長,按照計劃現代化的沙俄軍隊將會達到500萬人的常備軍,當然這對擁眾1.7億人的帝國來講從人口上並不算什麼。

沙俄的徵募系統是義務兵制度,年滿21歲的青年人蔘軍之後要經歷三年的訓練(步兵和炮兵),而騎兵和禁衛軍則至少要四年,接下來的階段分為兩部分,第一預備軍階段是7年,而後是8年的第二預備,之後到43歲前都屬於可服役年齡。比起德國和法國的強制徵兵,沙俄則寬鬆自由得多,當然這得益於國內龐大的人口。比如戰前動員令下達之後,200萬俄國人突然結婚,以此成為家庭中唯一的勞動力來逃脫兵役,當然類似的方法數不勝數。但是很多人志願去當兵,希望以此來獲得加入禁衛軍和服侍特權階級的條件。

典型的服飾是哥薩克軍隊的亮點

哥薩克階級不算在徵召系統裡面,他們的系統則比較特殊,當兵的年齡20歲到38歲期間,前12年他們要外出進行野戰訓練,後面的時間他們將會在自己所屬的部隊駐防並讀過自己的軍事生涯。同盟軍系統和哥薩克類似,但是同盟軍屬於徹底的志願兵,他們來自於中亞,俄羅斯南方,西伯利亞那些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部落,以騎兵的身份加入沙俄陸軍。而立陶宛人和波蘭人組成的部隊則被稱之為國家軍,當然也算在同盟軍的一部分里。

注意左邊的立陶宛士兵用的是溫徹斯特1895槓桿步槍

帝國民兵的組成則更為混亂,那些服務於權貴階級的人可以掛名加入帝國民兵組織,或者那些完成了兵役,但是迫於生計還想返回軍隊的人也可以加入。帝國民兵擁有640個戰鬥營,但是事實上他們真正是否有這麼多的訓練場真的是不好說。

俄國由37支野戰軍,他們分為一下編製

沙俄禁衛軍

擲彈兵軍

25個常備野戰軍

3個高加索軍

2個土庫曼軍

5個西伯利亞軍

一個軍之中分為2個步兵師,1個炮兵師和工兵部隊,其中沙俄的編製比較大,一個德國師在12營左右,而俄軍的師則達到了16個營,所以在看戰爭的時候,最好不要按照師來看人數。常備軍之中有236個步兵團,其中12個屬於禁衛軍,16個屬於擲彈兵,然而一個4000人的團之中也就只有8桿機槍可供使用,事實上沙俄軍隊的火力十分貧弱,還是依賴步兵的人數

1.5俄軍的武器裝備

俄軍他們本應該採用的是莫辛-納甘M91 7.62mm步槍,這種步槍我覺得槍迷們都不陌生,好不好用人盡皆知。總之這是一款偉大的武器。

然而不幸的是沙俄儲存資源見底,政府不得不找到溫徹斯特公司定製莫辛納甘併購買了大批的溫徹斯特1895槓桿式步槍,數量在30萬把以上。槓桿式步槍已經是一款相對落伍的東西了,但是總比兩人合用一支槍好得多。

俄國炮兵使用的是普利托夫76.2mm野戰炮,這種火炮性能良好,同時俄軍也使用施耐德122mm和152mm重炮,但是他們都缺乏裝備,所以這些優秀的武器並沒能在戰場上大顯身手。

俄軍的還把普利托夫火炮放在了裝甲車上,於是就有了Garford-Putilov裝甲車,也有人戲稱為「菊花車」,因為火炮在車尾的緣故。

1.5結語:捨生忘死的救星

俄軍是一支龐大的力量,俄國更是有著龐大的人力,但是這座壓路機已經老舊不堪,需要的新鮮的血液注入。在未來的戰鬥中,落後的俄軍將被訓練有素的德軍多次打敗,被包圍,被消滅。但是又會打敗比他們還差勁的奧匈帝國。向坦能堡進發的俄軍不知道,他們的行為幾乎改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挽救了法國人。為了對付他們,小毛奇將會從德軍右翼調兩個經驗最豐富的軍。而在1916年,他們經歷了一年的慘敗之後,又會全面雄起,向德奧軍隊的防線發動瘋狂進攻,甚至西南方面軍在布魯西洛夫的帶領下徹底埋葬了奧匈帝國軍隊。俄國人在一戰多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本應該打在英法身上的重拳,而到了戰後,這些事情逐漸的被蘇維埃政府和英法給埋沒了,最後換來「灰色牲口」這種諷刺的名字。順帶說一句,俄軍軍服是綠色的卡其布製成的。戰爭無非是政治進行的一種手段,但是那些士兵卻不明白這些,他們奮戰到底的精神和捨身忘死的行為只是為了保衛祖國,或者是為祖國取得下一次勝利。一戰在今天被稱之為「帝國主義狗咬狗的戰爭」,這一點沒什麼好說的,大帝國的毀滅是註定的,但是那些戰死沙場的士兵們是不是該接受被遺忘的命運呢?


推薦閱讀:

轉捩點——分裂的日本
歐亞世界簡史(45) 第一次世界大戰
舍曼代達姆嶺戰役及努瓦永戰役(下)
2/26 【歷史上的今天】美國加入一戰的契機

TAG:第一次世界大戰 | 軍事史 | 軍事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