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Q蠻!這些豪言壯語害了你多久?
本文適合初級及以上訓練者
內容標籤:卧推 形態修正
原著:Christian Thibaudeau
編譯:陸肆壹
如今社交軟體上,人們喜歡曬出一張訓練照片,並附帶一句豪言壯語。
看起來很勵志,但那些最流行的語句,套用在具體的訓練中往往就是錯的。
豪言1:「No Pain, No Gain!」(沒有痛苦,沒有收穫)
痛苦可以理解為很多種情況:
●肌肉灼燒感:感受到肌肉中乳酸/氫離子的積累。
●努力程度:移動大重量時努力的感受。
●自虐:訓練後無法動彈的感受。
關於肌肉灼燒感---肌肉灼燒感/乳酸的積累可以促進肌肉生長,它刺激了肌肉局部增長因子的釋放。
當做組時間維持40-60秒並達到力竭的時候,會導致大量的肌纖維疲勞,造成肌肉適應和增長,所以這種追求灼燒感的心態有一定價值。
關於努力程度---同樣地,不斷地漸進負荷(逐漸增加訓練難度)是增長肌肉和增長力量的重要原則。
的確,不斷嘗試添加重量並不會讓人感到愉快。這很困難、有時甚至會受傷,但我們努力克服,依然能帶來一些進步。
這樣看來,似乎證實了「沒有痛苦,沒有收穫」的說法。但是…
這句話的問題
鍛煉結束後身體像被掏空的垃圾桶一樣。
自然狀態下身體的適應能力有限,如果你在鍛煉後感覺很糟,比如噁心、顫抖,則表明你的中樞神經系統過載了。或者因為腿部無力而幾乎不能行走,意味著你所做的事已經超出你的恢復能力。
當你強迫自己達成這種異常狀態時,人體應激激素皮質醇會大量釋放,作為一個自然健身愛好者,過多的皮質醇不會帶來好處,至少不會與你付出的努力成正比。
腿部無力無法行走,通常是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的癥狀。
至於訓練後的延遲酸痛也並不是增肌的必然條件。
首先,延遲酸痛並不是刺激增長的必要條件。過度酸痛可能意味著你做得太過了,你將很難在下一次訓練之前徹底恢復。
用一個極端例子來說明:幾年前,我想提高自己的舉重成績。我需要更強的腿部力量來抓舉和高翻大重量。所以我進行了一次高難度訓練,強調大重量、離心收縮、較長的持續緊張時間,激烈的爆發力訓練等等...
我感到自己的肉體遭受沉重打擊,並對自己心滿意足。我認為它肯定會使我的腿部力量飆升!
但事實不是這樣的。在之後14天里,我甚至無法做一個標準的1/4程深蹲,我也不能做出任何一種舉重動作。
它毀了我三個星期的訓練,用了21天的時間,我的深蹲重量才回歸正常。
所以,有許多不那麼痛苦的方式,可以幫助你觸發肌肉和力量增長。
作為一名健身愛好者,如果你的生活工作也有壓力,就不能總是在訓練中精疲力盡!否則你的各方面都會處於消極狀態。
豪言2:「你只看到我的好身材,卻沒有看到背後的努力」附帶曬手繭照片
你可以通過這樣方式,獲得許多人的點贊。表明自己這一天沒有白費,認真地熬過去了!
這句話的問題
頻繁說這類話的人,身材一般都比較糟糕(充其量在普通人眼裡過得去)。
人的見識越廣,了解的東西越多,就越謙虛,平時說話越「不那麼勵志」。這個規律體現在任何一個行業。
當一個人總是希望自己能感天動地時,說明他還處在自我陶醉的階段,而不是花更多時間去思考如何進步。
他們更傾向於將訓練過程「簡單無腦化」,說服自己只需不斷重複努力就能達到目標,只在乎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不在乎其方法本身是否正確,是否值得改進。
這句話最常見的配圖是手繭照片。
然而,手繭也有可能是「握力不足」或「抓握方式不正確」導致的,要知道,許多優秀的訓練者的手掌並不難看、甚至可能沒有什麼手繭,因為他們的抓握能力穩定,不會讓重物在手裡反覆摩擦。
豪言3:「練到吐為止!」或者曬抱垃圾桶嘔吐的照片(尤指腿部訓練)
嘔吐意味著你在非常積極地逼迫自己,你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
但也意味著你的營養攝入時間不合理,或者你的訓練難度太高了,身體還不足以支撐它。
這句話的問題
讓一個人在訓練中嘔吐,其實很容易:接近訓練時吃一頓固體食物,然後在運動中不停地在肌肉中製造乳酸,比如高次數(持續60秒以上),並使用多肌肉群參與的動作,配合短間歇。
當你吃一了頓大餐時,大約70%的血液流向了消化系統。
訓練的時候,大部分血液則轉移到肌肉上,只有大約20-30%存在消化系統。這不光讓訓練者難以集中精神,而且身體內部已經發生了一種」爭搶血液」的矛盾。
如果胃裡的食物還沒消化清楚,那麼胃動力不足的情況下,食物滯留會產生髮酵,發酵的食物難以往下輸送,就只能」往上排」。這時候人就開始噁心、氣脹、和嘔吐。
長期以往,可能會形成習慣性嘔吐,食物返流,消化道潰瘍,胃下垂等慢性疾病。
你應該:
●在劇烈運動90分鐘-120分鐘之前完成練前餐,吃7分飽。
●如果吃得過飽產生飽漲,那麼恐怕休息120分鐘都不夠,需根據實際情況推遲訓練。
●進餐時間被迫安排在訓練前一小時,那麼有必要減少食物量,或者用運動補劑代替,把營養補充的重點放在訓練後餐。
豪言4:「one more!」,「two more!」,「每組動作的最後兩次是關鍵!」
這個概念指的是,一組動作必須做到無法繼續為止——達到力竭。
這個概念很普遍。
沒錯,在訓練中強迫自己是有用的。
但如果你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似乎有兩個不好的暗示:
1,最後兩次之前的所有次數,都是陪襯,沒有什麼實質性作用。
2,如果你沒有達到力竭,就是在浪費時間。
這種觀點站得住腳嗎?
這段話的部分是正確的,達到力竭是肌肉生長的一個強有力誘因。你會產生大量的肌肉纖維疲勞和代謝累積(乳酸,氫離子),觸發局部肌肉增長。
但是…
這句話的問題
首先,最後兩次之前的所有次數,也同樣重要。它們增加了神經活動,並使肌纖維疲勞。
如果沒有之前的次數,你就無法讓肌纖維達到最後兩次的疲勞狀態。
其次,之前的次數,體力最好,更適合運動學習、保持完美的技術動作、或專註於最大限度地收縮目標肌肉。
一旦肌肉產生乳酸,做組變得痛苦時,你將會更專註於忍受疼痛,而不是肌肉收縮或動作的技術效率。
做組開頭比較容易的次數,是練習肌肉收縮和建立心肌鏈接的好工具。你做得越好,越標準,就越能帶來更好的肌肉增長。
尤其在大型多關節動作里,力竭往往不是好主意。
接近極限的力竭會產生驚人的神經緊張,會對你接下來的訓練造成負面影響。比如,我就知道有許多人,做了硬拉力竭訓練之後,接下來一個星期運動表現都下降了。
在那些需要嚴格維持軀幹體態的動作,比如深蹲和硬拉,你的體態會在達到力竭之前就開始變形。這既增加了受傷的風險,也導致了不良的運動學習。
記住,力竭並不是造成肌肉增長的唯一方法。
許多人在沒有經常觸及力竭的情況下,達成了不可思議的身體(比如李哈尼)。你可以通過強調離心收縮,強調動作控制來激發目標肌肉的生長,同時不需要觸及力竭。
你也可以在不力竭的情況下製造肌肉微撕裂。
你甚至可以通過製造肌肉乳酸堆積來刺激局部生長因子,而不需要達到精疲力盡的地步。
如果你的主要目標是追求肌肉力量,那麼總是力竭很可能會弊大於利。它會導致錯誤的動作技術,並降低訓練量和訓練頻率。
你練習得越頻繁,力量素質就越好。如果反覆在訓練中力竭,神經疲勞會強行削弱你的訓練頻率,並造成力量下降。
你無法長期保持動作力竭的同時執行高密度的力量訓練計劃。
推薦閱讀:
※在健身中有哪些動作常見錯誤,會增加受傷或者像盆骨前傾?
※職業健美運動員平時有什麼其他收入?
※硬拉計劃為什麼要大重量少次數?
※羅馬尼亞硬拉有被動肱骨後拉的過程,使用重量大於划船與下拉,能否做為發達背闊肌的主項之一?
※如何減去腹部脂肪恢復腹肌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