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紅飛過鞦韆去——《芳華》的倉促與急切

《芳華》點映歸來,打開巴赫的大提琴曲,開始寫影評。以下影評含大量劇透,沒看過電影的慎入。

巴赫(G大調第一大提琴組曲)前奏曲


從夏天知道《芳華》國慶要上映,我就在準備一個合適的心情——面對我大學時最喜歡的小說家(之一)筆下最能代表我青春心境的一個人物,小穗子。她就要活生生地出現在大銀幕上的時候,我應該失望還是欣慰呢?我是該重溫一下在寂靜的夜晚朗讀了一個月錄下的有聲書《灰舞鞋》和給我第一次震撼的《拖鞋大隊》了吧,我是該再回顧一下最初讀到它們和在異國他鄉重讀它們時的各種滋味了吧?我知道《芳華》是一個全新的故事,或者說是一個雜糅了《穗子物語》里那個扭曲年代的各個短篇小說重新攢出來的故事,其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一個早就存在的小說原型,或者說有很多個人物的影子。但如果操刀的是同一個嚴歌苓,那個年代的味道應該是不變的,文工團熱騰騰酸呼呼的汗氣和人心陰森森血淋淋的詭詐應該是不變的,讓我心疼又震驚的那個倔強女孩子應該是不變的,那個高原的盛夏物是人非的心情也應該是不變的。我看著屏幕應該就會哭出來了吧?

為了迎接這一天,我看了馮小剛做客金星節目的採訪,我懂得他在電影里添加的大院兒老炮兒們的青春回憶和對美的暢想,我懂得他一定會用唯美的鏡頭語言大段地表現姑娘們美好的舞姿和身體,革命年代的激情和汗水,這是必須有的。但是我很驚訝劇本里還描寫了戰場和戰地醫院,我隱隱地有了不好的預感,怕這又是一次用力過猛表達過度的大雜燴。而我期待的明明是一個有關青春和成長的小故事。鑼鼓喧天紅旗招展甚至炮火連天都只是諷刺的背景罷了。等過了國慶,等到了年末,第一次因為嚴歌苓迫不及待地看了今晚的點映。中午同事甚至去圖書館借了一本《芳華》來看,我想大家的期待都不低,馮小剛標榜「一刀未剪」的出品,會不會還原一個我想了快十年的小穗子?

紅底白字的職員表,巨大的毛主席像,導演的名字出現了。《草原女民兵》的排練鏡頭非常漂亮,女兵們洗澡歸來背景音樂是舒緩的巴赫G大調第一大提琴組曲前奏曲——鏡頭掃女大提琴手的背影,我笑著想,果然嚴歌苓還是念念不忘這位配角中的配角,哪怕在這個故事裡只有一個背景鏡頭,我還是記得她在《灰舞鞋》里承擔了怎樣重要的扭轉情節的作用,嚴歌苓是有懷舊情結的,她未必說,我默默懂了。這段音樂莫名地和諧,讓我想到了安逸而美好的女生宿舍畫面,想起她筆下那些端著鋁製飯盒打打鬧鬧的男兵女兵,偷吃窗台上的菜被夾住筷子惡作劇的場面——無論是解放軍的頭銜還是文工團戰士的身份,都蓋不住他們還是十五六歲的孩子的事實。這是他們的芳華啊。無論是右派的子女還是高幹的子弟,都是一樣的青春年華,都一樣擁有激情的熱血和涌動的荷爾蒙。這些鏡頭越美,後面的結局就越蒼涼,導演都擅長玩對比,馮小剛這次真的是走了一把情懷路線,我相信他想吸引的中年觀眾應該也很喜歡這種懷舊,不得不說前半段的處理還是比較圓潤的,文工團的生活,平靜中的暗潮湧動,雖然沒有多大的亮點,但是已足夠青春。刷飯盒、出牆報、遞糖塊、早晚偷偷加練,這些小細節很精確地還原了小說里的生活,我看著分外親切。

讓我不解的是人物感情線和每個人的結局交代得非常混亂,人物的形象相較於嚴歌苓以前的小說也過於臉譜化(《拖鞋大隊》里自私又虛偽的女土匪們呢?霸氣又自卑的假小子呢?《灰舞鞋》里懦弱勢利又可悲可憐的小耗子呢?精明美麗的高分隊長呢?血性又猶豫的劉越呢?)我期待的精彩故事並沒有呈現出十分之一(或許是為了過審?),對人性和時代的諷刺表現得十分克制(只體現在了「活雷鋒」上,連成分的問題都一帶而過),對剝奪戀愛自由和公開批鬥檢討時的人格侮辱絕口不提,只是以一個私下的審查,一個「耍流氓」就揭過去了。我看到銀幕上黃軒飾演的劉峰,就更加懷念那個小說里籃球場上青春飛揚的劉越,被心愛的姑娘拒絕後把名表扔出老遠的劉越,騎在摩托上瀟洒地攀高枝的劉越,冬夜裡開槍打死首長為心上人默默報仇的劉越,以及多年後笑容樸實溫和卻青春不再的劉越。簡而言之,劉峰這個人物確實是個時代中的悲劇人物,但不夠豐滿,太過於教科書。劉峰和何小萍的愛情故事是個悲劇,但太平淡了,平淡得讓我覺得炮火連天並沒有給這段故事增加任何感人的分量,而只是讓我有種穿越到《拯救大兵瑞恩》片場的錯位感。

錯位感,就是這個感覺。看到炮火連天的時候,以及後面九十年代的劇情,我就確定了心中的預感——馮導果然太急切了,他想在兩個小時里塞進那個年代與青春和殘酷有關的所有記憶,所有弘大的場面和人世的悲歡,而我們卻只看到了突兀的轉場和凌亂的拼湊——一個沒有靈魂的散故事。我看著文工團的青春,男主角突然就被下放了,這還不算突兀,起碼是劇情的一個小高潮。隨著男主被下放,一段沒頭沒尾的邊區演出之後女主也被轉調到了醫療隊,隨後就變成了戰地醫療故事,男主和女主的戰場還不一樣,彼此沒有見到面。但是沒有任何過度(如果非要說有,就是敘事者小穗子的畫外音)小穗子也被借調成戰地記者去前線採訪,恰巧就遇到了何小萍(這是鬧著玩兒呀)。血肉橫飛的鏡頭總是突如其來,我沒有一點點防備。沒有任何背景交代突然又直接切了一個鏡頭到精神病院,戰爭結束了,男主去精神病院看望瘋了的女主(怎麼找到的?怎麼瘋了的?為什麼說她是英雄?這明顯像是被剪過了的情節誰能解釋一下?)。精神病院之後我已經不驚訝了,一個鏡頭直接切迴文工團,最後的散場、劉峰的回來、十年後的重逢(街頭偶遇莫名其妙就認出來了,連個招呼都不打就幫上忙了)、十五年後的掃墓(小萍突然就健康了),一切的一切都是沒有轉場的剪輯,讓我覺得後半場電影看了很多段MV或者加長版預告片,感動並不是沒有,感動過後是「啊這就完了?」的失落,馮導你能不能不要這麼倉促地講這麼多個新故事?你能不能把腳步放慢一點等等觀眾?我還沒有消化好發酵的情緒啊……

馮導的倉促表現在沒有轉場沒有過度,也表現在一個情緒沒有抒發完沒有尾聲就突然進入下一個高潮,讓人應接不暇。你說文工團的故事還沒有交代好就突然戰地醫院,戰地醫院究竟是為了說明什麼也沒有交代就突然把女主丟進了精神病院(如果是嚴歌苓《白蛇》里的那種舞蹈演員發瘋和理不清的線索,我會很喜歡看,光這個瘋的過程就可以拍一部兩小時的電影),每個角色的歸宿沒有交代得很清晰就匆匆進入了九十年代,每個故事都有一個遺憾的尾巴就匆匆結束了,讓我這個嚴歌苓的老粉有種「還不如看書」的無奈。我喜歡李碧華,也喜歡陳凱歌的《霸王別姬》、關錦鵬的《胭脂扣》、徐克的《青蛇》、方令正的《滿洲國妖艷——川島芳子》,但是《芳華》,原諒我有點苛刻,如果十分滿分的話我只能打六分,五分給電影多出的一分給青春。我喜歡嚴歌苓,她筆下的文工團題材、鄉村題材、革命戰爭題材、美國漂題材和各種女性視角的故事我都很喜歡,尤其喜歡穗子這個時期的故事,因為她下筆夠狠辣也澄澈,女主角是14歲的小穗子,一個什麼都看得懂但是不說出來的女兵,很傻很瘋,很倔也很善良。但是她是以多年後回望的視角敘事的,所以分析的心境融合了當時和以後,青春和成熟兩種態度,讓人覺得一針見血又唏噓不已。她短篇小說里的配角都熠熠生輝,每個人都有一張清晰且讓人愛恨不得的嘴臉。馮導把過重的情緒投入到了青春的美麗和殘酷上,卻沒有刻畫出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物,這些姑娘們很美很可愛,但是不夠鮮活,不夠生活,不夠讓人喜歡。何小萍應該是穗子物語里被人欺負的小穗子的形象,而電影中的女兵「肖穗子」已經長成了一個人緣極佳的「高大全」角色。或許這也是嚴歌苓的私心吧,她不希望銀幕上的穗子是小可憐的形象,所以它重新塑造了一個角色叫何小萍,讓小萍來承擔曾經小說中穗子的不幸。而我不夠喜歡何小萍的原因也是因為她的倔強太表面,內心不夠豐富,情緒也太單一了。或許是因為全新的《芳華》故事並不激烈,我看了之後有種伏特加被換成啤酒的感覺,對不起馮導我並沒有沉醉,只是很遺憾有點想上廁所。

但凡我很喜歡的導演,不會試圖在一個電影里講太多的故事,放進太多複雜的敘事和場面,而是從一個小切入點講完一個有頭有尾的好故事,或許很小,但是很精彩。除非劇本本身的功力特彆強大(比如《霸王別姬》和《活著》),我們有可能在兩個小時之內看盡時代變遷和人物複雜的命運,但是主線也並不是凌亂瑣碎的,電影的魂一定是統一的。《芳華》想講英雄的末路,想講時代的諷刺,想講人性的自私,想講命運的無常,想講感情的不對等,想講青春的短暫,想講性格的悲劇,想講造神和毀神只在一瞬……想講得太多了,就沒能講好任何一個故事。導演的野心很大,但是電影的容量很小,而觀眾除了在血肉紛飛的戰場上被炸得支離破碎又在告別演出的舞台上被傷感得亂七八糟之外,好像體會到了全部,又好像什麼都沒有體會透徹。

我的兩個淚點,一處是小萍守著燒傷不治的16歲士兵,聊著死亡,聊著愛情,聊著果丹皮,突然炸彈從天而降,瘦弱的小萍護住體無完膚的小兵,房頂塌下來,音樂響起。另一處是精神不正常的小萍在草地上一個人隨著《沂蒙頌》的音樂起舞,跳著自己練習了千百遍的動作,眼神獃滯。這兩處的對比十分鮮明,加上鏡頭的切換和音樂的烘托,我沒法不傷感。但這種傷感是具有欺騙性的,即如果我再回想一次或者再看一次,或許就不會再落淚了。這和我每次讀到14歲的小穗子在批鬥大會上念檢討書時的恥辱和劉越坦白「我沒有能力保護你所以我退縮了」的無奈是不一樣的,我甚至感覺導演在用年輕的面龐和炸彈橫飛的場面「轟炸」我的淚點,讓我那一刻非哭不可,卻不明白為什麼。我倒是在黃軒飾演的劉峰被壓在地上嘶吼「我沒有耍流氓,我沒有你們這麼下流」的時候更加真切地感到傷心和憤怒,只是沒有到淚點而已。這個情節明顯沒有交代完,但是編劇和導演共同選擇留白,我覺得倉促和剋制,我們都知道後來會怎樣,但是你不想呈現出來,又不給我們一個足夠的空白空間消化這份情緒,那麼我們的情緒也到此為止。

除了倉促和急切,我還想說電影的結尾略顯拖沓。或許是嚴歌苓的習慣,她總喜歡交代一下人物多年後的重逢或者際遇(回想一下好像她的每一部長短小說都是這樣結尾的,包括我特別喜歡的《也是亞當,也是夏娃》)。我不反對一句話或者一個眼神是很好的結尾,但是從1991年的故事到1995年的又一個故事也未免太拖沓了,看得我興緻全無。導演你真的覺得把這幫人的中年無力展示給我們看是個好的選擇嗎?就我個人看來,如果全片停止在那場散夥飯上的《駝鈴》歌聲中,熱淚盈眶地黑屏不失為一個完美的結束;或者再矯情一點,讓劉峰迴來遇到了穗子,他修地板偶然發現了撕碎的小萍軍裝照,慢慢拼了起來,說「看,笑得真好」。鏡頭慢慢定格在破碎的小萍笑容上,戛然而止,多好。我不想知道多年後的林丁丁發福成了胖婦人(這也是嚴歌苓的惡趣味吧——多年前求而不得的初戀婚後發福走下神壇,這不就是小穗子初戀男友邵東駿的翻版嗎?),小萍病好了變成了中年婦人形象,背著一個撕掉logo也能看出來的北極狐的背包(1995年,seriously?)站在墓地里尋找戰友,更加矯情地跟劉峰說她藏在嘴裡十幾年的話是「你能抱抱我嗎」(竊以為這是全片台詞最大的敗筆,惡俗得簡直不像嚴歌苓寫得出來的句子)。鏡頭拉遠穗子的聲音交代了更多年以後的事情還說原諒我不想讓你們看見我們老年的樣子……中年我也不想知道啊!那已經不屬於青春年華的,就讓它留在我們的想像里吧,把最美好的,撕碎在美好的年代,定格在那一刻,就夠了。

馮小剛在拍了多年賀歲片之後或許交上了一份大膽且滿意的正片答卷(而且和《天下無賊》完全不是一個路數),而嚴歌苓的劇本在我這裡只能勉強及格,情結設置和結尾的效果皆不如《金陵十三釵》,不過文工團情懷、年輕演員的形象和漂亮的鏡頭倒是可圈可點。電影可以推薦,但是請勿期待過高。芳華已逝,請不要倉促地告訴我老之將至。亂紅飛過,我只想看見鞦韆搖擺,零落成泥的就盡在不言中吧。


唉,好希望以後能有人拍《灰舞鞋》、《吾家有女初長成》、《也是亞當,也是夏娃》、《密語者》這樣有趣的故事。希望嚴歌苓的劇本能改編得不輸小說原著吧。

觀影廢話多的藺公子

2017年12月10日0:43

推薦閱讀:

馮婉喻:她的駐顏術是安靜

TAG:電影 | 芳華電影 | 嚴歌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