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微反應實戰故事《掌控者》連載 5 華生的動物實驗日誌

原創文章歡迎點贊、討論、分享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第一周:驚訝=關心+意外

如果不關心,即使來得意外,也不會引起驚訝。

儘管室外驕陽烈日的,曬得整個城市都冒著火氣,但是室內的溫度,卻涼爽得恰到好處。中央空調輕輕的揮動著系在出風口的紅色軟絲帶,卻不發出一絲聲響。實驗室所在的整棟樓層都是安安靜靜的。

因為是周末,午後的教學樓里一個人都沒有,除了華生所使用的工作站還亮著它的三部顯示屏外,其他同學的電腦都是一水兒的「黑臉」。在那三部屏幕上,顯示著兩隻小白兔的實時監控錄像,它們正安逸的吃著胡蘿蔔。

突然,「啪嗒」一聲門響。雖然聲音不大,但是在如此安靜的環境中,還是非常明顯。

兩隻兔子頓時停下所有動作,抬起頭,鼻翼不停的顫動著,努力的呼吸,耳朵也立刻支棱起來朝著響聲傳來的方向,兩隻眼睛會微微的轉動少許,盯著門的方向看。身體其他的部分一動不動,靜止了2-3秒鐘,只有胸腹部分在小幅度的快速呼吸。待到華生走到籠邊,它們才趴下去繼續自己的午飯。

華生點停了錄像軟體,把剛剛的畫面存儲到自己的磁碟陣列里。隨手在電腦上敲下一行筆記。

「刺激源:安靜環境下的突發聲響;反應:停止進食,抬頭(有一隻抬起前爪),視線專註,耳朵轉向刺激源,身體其他部分靜止,呼吸高頻小幅,持續3秒鐘。」

這兩隻兔子已經作為華生的實驗「對象」有一段時間了。

華生調取了近期錄製的20段高清錄像,按照音軌找到突發聲響的那一瞬間,把畫面放大到兔子的眼睛上,慢放兔子們受驚的最初那一瞬間。他的的確確看到在紅色的眼球中央,黑色的瞳孔一幀一幀的放大,儘管不到半秒鐘,這個變化卻在慢鏡頭下清晰無比,紅色和黑色的鮮明比對讓華生非常興奮。

他截取了這20個單秒的片段,並把它們存儲在一起之後,又激活了正在後台工作的另外一款錄像軟體,把剛剛自己的表情變化監控錄像也另外存儲下來。

這是華生非常得意的實驗設計,一邊的數據是用沒有邏輯思維的動物反應,來證明刺激源與動物反應之間的關聯,一邊是同步記錄看到這些神奇現象的人的表情變化,尤其是眼睛。到目前為止,包括他自己在內,已經拍攝了自己的老闆、同學、師弟師妹,以及公司23個員工的錄像。今天的這段,自己又是第一個被試。他回放自己的錄像後看到,軟體的標尺顯示,自己在看到這些神奇現象的時候,上眼瞼提升了,而且黑色的瞳孔在紅外攝像頭的捕捉下,也在那一瞬間放大了。

切換到臉部和軀幹的全景機位之後,華生還看到自己:眉毛有小幅度的提升、微微吸氣之後呼吸暫停、身體的其他部位都隨著呼吸暫停了不到2秒鐘。

驚訝的原理

驚訝是動物的生存策略。

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任何風吹草動都值得關心。不會警覺的物種早已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被天敵消滅了。

驚訝情緒引發的警覺反應,是用來收集和判斷信息的。在這個時候,情況還不明朗,也許是天敵來襲,也許是虛驚一場,所以需要儘快做出正確的判斷,來保證自己不受傷害。

而要做出正確的判斷,前提條件是收集儘可能多的信息。無論是視覺、聽覺、還是對周圍空氣流動的毛髮觸覺,都需要在一瞬間盡量收集。視線的集中穩定、瞳孔的放大,是為了加強視覺信息收集;耳朵的轉向和自身的安靜,是為了加強聽覺信息收集;滿身的毛髮能加強皮膚對空氣流動、溫度等變化信息的收集。搞清楚的狀況越多,做出的決策就越安全。然後,儲備足夠的氧氣,一旦決定做出,該跑就跑、該藏就藏、該打就打。

第二周:厭惡=決絕+排斥

畫外音:雖然不喜歡,但是對方也不會帶來危險,拒絕和排斥就夠了。

華生最近有點煩躁,因為正做的動物實驗,怎麼也拍不到動物在厭惡的時候瞳孔有什麼變化。

兔子、貓和狗都拍了個遍,分別用長毛的胡蘿蔔、發臭的老鼠屍體以及貓的尿液浸泡過的排骨,這些小動物們只知道後退和扭身離開,根本就沒有什麼「表情」。

因為他們總是試圖躲開刺激源,所以固定的攝像機位捕捉不到瞳孔的變化。用動態的機位來拍攝,又怕干擾了動物們的反應。用小的動物玩具對他們挑釁,兔子沒什麼反應,貓和狗卻都直接拿下對手,又扯又咬的,沒有像人一樣出現輕蔑或者不屑。

華生把這困擾跟戴猛講了,並提出一個方法,他說:「能不能把動物們固定住,用軌道推著往前走,靠近刺激源和攝像機,這樣能拍的下來瞳孔的變化。您覺得呢?」

戴猛當即把手一擺,說道:「這方法得到的數據,肯定是髒的。」

華生大吃一驚,沒想到戴猛否定的這麼決絕,追問道:「一定是髒的嗎?」

戴猛說:「我只問一個問題。固定了動物,逼著他們往刺激源去,你怎麼知道他們是出於恐懼,還是你所期盼的厭惡,才出現了瞳孔變化呢?」

華生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關鍵所在,不好意思的低頭笑了笑,復又抬起頭,鄭重的對戴猛說:「老闆犀利,我徹底明白了。」

厭惡的原理

厭惡是動物的生存策略。

厭惡的最原始刺激源,是變質的食物和發臭的氣味。在動物的世界中,沒有醫療藥品,吃下去就意味著戰鬥力大幅減弱,出現疾病甚至死亡。

所以,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沒有這種排斥能力的物種,已經被淘汰了。變質的食物和發臭的氣味本身不會動,沒有主動威脅性和進攻性,只要採取遠離和排斥的方法,就能保證自己不受傷害,因為它們不會追上來。但是,如果揮發出來的化學物質過於濃烈,動物們也需要通過閉上眼睛、屏住呼吸等方法阻斷,並儘快逃離刺激源。

所以,厭惡機制引發的行動包括:

通過閉眼或者眯眼來減弱或拒絕視覺刺激;

通過屏住呼吸或者關閉鼻孔來拒絕氣味刺激;

通過閉緊嘴來拒絕食物的進入和味覺刺激;

身體向後退;

通過手臂或物品來阻止刺激源的接近。

第三周:憤怒=保護自己的利益

畫外音:危險來臨!抗爭,就能保護自己;放棄,利益必然受損。

這就是憤怒的心理狀態。

華生已經開始觀察動物們發怒的樣子了。

雖然華生不捨得自己養的動物發怒,但是好在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好找,因為互聯網上有大量的鬥雞、斗狗、鬥牛、斗馬,甚至逗蟋蟀的視頻。華生還找了大量專業的紀錄片,裡面有老虎、獅子、袋鼠等大型動物的捕獵、競爭和相互對抗,所以無需自己費心拍攝,就能收集到這些影像。

動物們不會表演,一旦發起怒來,是真刀真槍的干,沒有絲毫保留。

華生首先分析了人為操縱的那些動物爭鬥比賽的特點,發現這些動物們發怒的原因,大抵可以總結為「不服」二字。他們沒有思想,僅僅是從外觀上來判斷對手,按照自己的脾氣秉性和習慣,千方百計致對方於死地。也許不排除有人為撩撥的因素干擾,但華生想,「爭強好勝」的慾望肯定是讓動物們發狂的直接原因。

反觀紀錄片中的動物,發生爭鬥的原因就非常明確了,不外乎爭奪食物、爭奪交配權、爭奪配偶、爭奪領地這幾類,也就是說,自然界里的動物憤怒,都是為了食物和繁衍。即便是鬣狗這種體型小些的食肉動物,也會憑藉著群體的力量跟獅子們較勁,引起獅子的憤怒。

所以,動物們憤怒的本質,可以總結為搶資源和保護自己的利益。一旦自己的資源(食物或繁衍權)被別的動物威脅,它們就會憤然出戰。它們也是爭強好勝,但目的更明確,因果關係也更簡單。只有打贏了,才能有吃的、有孩子,輸了的也許命就沒了。其實,那些被人養來比賽的動物們,也是這樣的因果關係,贏了的好吃好喝,也許還能配種,輸了的就會很慘,只不過他們的命運不是直接由對手的戰鬥力決定,而是多了一層人定的規矩。

動物們憤怒的表現集中體現了以下幾條特點:視線高度集中、嚎叫助威、使用牙齒和爪子或者堅硬的櫞部作為攻擊武器、全身肌肉發力參戰、動作幅度大且頻率高、呼吸加劇。

憤怒的原理:

憤怒,是動物的生存策略。

所有動物憤怒的時候,身體形態幾乎一致。

視線集中,是為了看清楚鬥爭對手的一舉一動,保證自己不吃虧;

嚎叫、低吼、抬高軀幹、齜牙、探爪,是為了顯露能量形成威懾;

各類攻擊動作,是為了破壞對手的身體機能,要使用這些危險的動作,則需要肌肉的快速運動;

肌肉的快速運動,需要血液輸送更多的能量供之消耗,同時需要氧氣供給大幅增加。

第四周:恐懼=無力抵抗的威脅

畫外音:我知道,我可能會受傷,但是我沒有辦法。恐懼就是這種心理狀態。

華生不忍親自作為實施恐懼刺激的那個人,畢竟在他眼中,自己養的小動物們是無辜的。

華生只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尋找和觀看各類動物實驗和野外動物們的生存紀實。但遺憾的是,紀錄片中動物們在面臨受傷和死亡威脅的時候,能夠拍到大的肢體狀態,卻很難拍到眼睛和瞳孔等細微的運動變化。

鱷魚突襲過河的斑馬,蛇吞食老鼠、兔子,小獅子被新的獅王慢慢逼近,小鹿與父母失散後慌張逃竄,等等。這些自然界的生命輪迴看多了,會讓人覺得一切都很自然,沒有人間悲歡離合那麼令人難過。華生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和客觀。從最初對小鹿的憐憫,到同情因為飢餓而奄奄一息的獅子,再到反思兔子因為沒有天敵而泛濫整個島嶼所帶來的破壞,華生漸漸明白了自然界新陳代謝的原則,也領悟到了一些人類社會的規則本質。

動物們在面對危險的時候,第一時間的反應是跑,各種奔跑。一邊跑,一邊不斷調整方向,用眼睛尋找更加安全的逃離方向。所以,慌亂的眼神特點是,快速移動、方向多變。

如果被逼到角落裡,或者喪失了逃跑的能力而無處可逃的時候,則會出現大量恐懼的表現。包括:收縮身體、極為快速的小幅度呼吸、瑟瑟發抖、毛髮炸起、發出高頻但小音量的呻吟聲或尖叫聲。有的動物還會大小便失禁。

恐懼的原理

恐懼,是動物的生存策略。

所有動物恐懼的時候,決策和動作的特點都非常接近。

視線快速轉換,是為了找尋更多的環境因素,尋找逃跑的可能性;

動作停止、身體收縮,是為了盡量避免被天敵發現,這個時候連呼吸都會屏住或減弱;

各種逃脫和隱藏,都需要肌肉的快速運動,所以害怕的時候動作頻率會比平時加快很多,這也是交感神經興奮的結果;

肌肉的快速運動,需要血液輸送更多的能量供之消耗,同時需要氧氣供給大幅增加,所以這個時候呼吸會加劇。

第五周:悲傷=創傷已成,無力挽回

畫外音:創傷已成,且無力挽回,萬念俱灰。

動物實驗越來越難做。

老鼠、兔子之類的動物,基本就沒有悲傷情緒的表現,包括情緒和動作方面,在人類看來都可以叫做無動於衷。

紀錄片里,也只有具有一定社會結構的大型哺乳動物才能表現出少量特徵,比如大象會圍繞著自己同伴的屍體逡巡,並上下晃動自己的頭顱和長鼻子;獅子和老虎會在戰敗之後,垂著尾巴低頭喪氣的離開戰場,落寞的樣子與之前的奮勇拼爭差距巨大。除此之外,幾乎沒有有效的數據,至於像牛被殺之前流眼淚之類的表現,因為並不是每頭牛都會流淚,所以沒有穩定的規律,不能算是悲傷的特定表現。

華生認為,動物們是因為大腦不夠發達,所以無法做出價值判斷,既不懂得其他同伴的意義所在,也不能清楚的想到自己戰敗或被殺的後果(也許除了這條命,就是沒有其他牽連後果),所以不能產生悲傷的情緒。它們疼就是疼,傷就是傷,孤苦飢餓則是很多野生動物的常態。就連很多新生生命的夭折,也不能引起特別的波動。

不過,所有動物在受到嚴重傷害之後都具備同一特徵,無力抗爭。

也許,人的慾望過於複雜遠遠超越動物的溫飽需求,所以人易沮喪。

也許,人的生存能力過於單薄遠遠不如動物,所以人易無望悲切。

也許,人的認知判斷能力是遠遠高於動物的,所以人有很多難過的原因。

第六周:愉悅=期望被滿足後的興奮

畫外音:我的欲求得到了滿足就會很開心,越收益,越開心。

一開始,華生用狗這種有靈性的動物做實驗。

家養的狗在開心的時候,會把尾巴向上捲起來快速搖擺,動作多且迅速但沒有任何攻擊性,又或者翻躺在地上用肚皮朝著主人。安靜的時候也有,比如趴在主人身邊,眯著眼睛享受著主人的愛撫或按摩。

數據非常豐富,但是鑒於狗有很多行為是與主人之間的良好互動習慣,所以華生擔心這些表現中雖無表演成分,卻不僅僅是純「天然」的情緒反應。

因此,華生再次研究了大量大型貓科動物的紀錄片。

果然,在純粹的動物世界中,無論是獨居的虎還是群居的獅,很難找到他們活潑開心的表現。它們在戰勝對手之後,或者捕捉到獵物之後,就只是吃,吃飽了然後歇著。在平靜和飽腹的情況下,他們所流露出來的積極情緒,就是眯著眼睛趴在那裡,看著像是慵懶的休息,但胸腹腔有規律的快速呼吸動作以及在有情況時迅速站起移動的利落勁,又不是睡前的遲鈍樣兒。

發生在同類之間的爭強好勝,在分出勝敗的那一瞬間,也絕見不到興奮的上躥下跳或者吼叫咆哮,贏的一方也是沒事人一樣走回舒適的地方休息或進食,霸氣得就像本該如此一樣。

華生想,這也許與它們的刺激源過於原始有關,收益無非是食物和交配權,所以獲得收益的表現就是享用收益。此刻的收益並不意味著未來的穩定收益,這跟人類社會裡存錢保底,還能按規則升值不一樣。因此,也就沒必要保持長時間的興奮,吃掉食物和當即交配就是最實在的策略。

但是,在更接近人類的猩猩和猿身上,卻有多樣性的愉悅表現。論起與人之間的互動,它們並不像狗那樣有著良好的信任和基礎的安全性,但他們卻在高興的時候更加興奮。有的會伴隨著音樂搖頭晃腦,轉圈跳舞;有的會興奮的連續叫喊,同時不停的拍打自己的手掌或樹榦;有的會摟著主人擺弄主人的手指,一會兒嗅嗅,一會兒摩挲;如果身邊有鞦韆或者輪胎之類的東西,他們還會做出大幅度的表演,同時張大嘴巴發出愉悅的聲音;又或者在水池中調皮的拍打水花,越是看到水花四濺越是興奮。但是,不論如何,歸總起來也就是叫、鬧或眯著眼睛安靜的享受這兩大類。從這個角度看,更像是寵物狗的表現。

而表情方面,除了大量出現的眯著眼睛安靜的享受之外,沒有任何真正富有穩定意義的其他表情形態收穫。這讓華生不得不再次聯想到一個問題——是不是食物和交配權的刺激力度雖大,但卻總是歸屬於基礎需求,得到滿足是應該的,沒什麼值得「愉悅」,所以動物們也就沒有進化出面部的愉悅情緒表達。

如果,動物們懂得超越這一層基礎慾望滿足,而去推導其代表的衍生意義,是不是就會在面部肌肉中更容易進化出愉悅的表達運動能力呢?

華生又比對了之前的驚訝、厭惡、憤怒、恐懼和悲傷等動物情緒表現特徵,發現動物們能夠出現在面部的表情形態,主要就是眼睛的變化,包括睜大閉小,也包括視線的變化,而人類所擁有的眉毛、嘴、臉頰等區域運動,絕大多數動物的情緒表達是用不到的。

整整六周,驚訝、厭惡、憤怒、恐懼、悲傷、愉悅六種基本情緒,耗盡了華生的所有業餘時間。但是,華生是滿足的,因為他摸到了動物們情緒機制的本質規律。

第一個需要動物們判斷的問題是:刺激源來臨,是有利?還是有危險?

愉悅:如果有利,那就意味著能滿足自己的需求,生活是安逸而舒適的。

驚訝:如果可能不利,先進入驚訝的警覺狀態,快速搜集信息,快速判斷。

如果確定不利,則需要動物們判斷第二個問題:對方厲害嗎?

厭惡:像腐爛的食物或者臭氣,又或者遠不如自己的動物來騷擾,是不值得緊張關注的,因為他們沒有自己厲害,造不成傷害,遠離就是了。

憤怒:如果是競爭對手或者不好搞定的獵物,那就必須得全神關注了。然後,努力的戰勝對手,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利益,否則,就會喪失這些本屬於自己的利益。

恐懼:如果對手過於強大,那種壓迫感是無法逃脫的,既然沒有辦法戰勝對手,那麼逃跑是第一決策,為了逃跑,需要眼睛的靈活,需要呼吸的加劇,需要肌肉系統的興奮,以及消化系統的功能減弱。

悲傷:受到傷害,或者嚴重無望之後,萬念俱灰,沒有意志和力氣再做什麼了。

華生拿起筆,在筆記本上寫下了一句話:「人,也是這樣。」

最後一個字寫完的時候,戴猛的電話打了進來,他要見面收作業。

華生有點忐忑,也不知道這樣的筆記是否能讓老闆滿意。

戴猛翻閱完華生的動物實驗日誌,沒做評論,只是嘴角泛起了微笑的紋路。華生放心了。

戴猛隨後加了一句話:「再給你半個月,觀察生活里的人,還是情緒表現,每天寫一篇日誌。」

註解:

在收集科學實驗數據的過程中,數據可能被實驗環境、方法等影響因素所污染,引起結果的偏差。所以,戴猛此處所講的「臟」,就是指被污染。


推薦閱讀:

#解剖LIE TO ME# 第 17 篇
#解剖LIE TO ME# 第 20 篇
微反應實戰故事《掌控者》連載 2 邊兜風邊吐槽
微反應實戰故事《掌控者》連載 11 解救大齡未婚男青年

TAG:應激微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