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帥中最長壽, 「軍神」劉伯承故居, 劉帥騎馬銅像威風凜凜

【十大元帥劉伯承故居揭秘系列1】劉伯承故居位於重慶開縣城南28公里處的趙家鎮小華山沈家灣,距萬縣市區56公里。故居門前面對直通長江的浦里河,與睡佛嶺遙遙相望,浦里河對面就是趙家鎮。此處小華山的山腰就像一把座椅,椅前的一台地名叫「點將台」,山對面廣闊的壩子叫「閱兵場」。每當收割稻子的時候,那一壩水田裡堆立的穀草垛,如同百萬軍士排列的方陣,氣勢恢宏。

開縣位於重慶市東北部,三峽庫區小江支流回水末端。2016年6月撤縣設區,現為開州區。1892年12月4日,劉伯承就誕生在開縣趙家鎮周都村張家壩劉家院子。圖為劉家院子老照片

據《劉氏家譜》記載,劉家祖籍原在湖北荊州府江陵縣,後隨清朝初期「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遷到重慶市雲陽縣關口鄉定居,世代農耕為業。1860年,劉伯承的祖父因交不起租佃流落到開縣浦里河畔,一邊開荒種地,一邊給人吹嗩吶、干鐵匠活,逐漸積蓄錢糧購置田地,建立起來較有規模的家園。

劉伯承的父親排行第六,另有五個兄長。劉父讀了幾年私塾,有較高的文化修養,是當地有名的「泥腳文人」。劉伯承的母親高大壯實,長著一雙沒纏住的大腳,無論外耕田,內持家,紡棉花,巧手針線活都十分能幹。劉母生育四男三女,男按「伯仲叔季」排列,劉伯承排行老大。劉伯承5歲時,隨父母搬到離老屋100多米的後坡沈家灣居住。在這裡,劉伯承度過了14年的青少年時光,直到1911年離家從戎投身辛亥革命。

劉伯承故居是一棟青瓦土牆、半邊茅屋的三合院,屬晚清川東一帶的普通農舍。故居正堂屋大門上方,現掛有鄧小平1986年親筆題寫的「劉伯承同志故居」大匾。正堂屋左側房是劉伯承父母的居室,右側房則是劉伯承的卧室。劉伯承故居的右側,原是二弟劉明書、三弟劉叔禹的居室和倉屋,現已闢為三間輔助陳列室,裡面陳列了17件文物,並展出有50餘幅圖片資料。

劉伯承故居現佔地20畝,保護範圍達2.9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劉伯承故居及輔助陳列室、劉帥陵園、石碾盤、竹林水塘、黃桷古道、父母墳地、觀景平台、銅像廣場等。在離故居15公里的開州區漢豐街道盛山公園內,還建有劉伯承紀念館。

黃桷古道是劉伯承求學、謀生的往來古道,也曾是他納涼攻讀的地方。1911年,劉伯承正是從這條古道離開家鄉,走上了救國救民的道路。1988年8月1日,四川省軍區在黃桷樹古道處敬立了「劉伯承故里」紀念碑。

1986年10月7日,劉伯承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為十大元帥中最長壽的大帥。劉伯承的一生經歷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三個歷史時代。遵照劉伯承生前的遺囑,劉帥的骨灰分別撒在了太行山、大別山、淮海戰場、南京和大西南。劉帥的忠魂,與養育他的大地和人民,與他指揮千軍萬馬戰鬥過的地方,與長眠在那裡的無數烈士,永遠在一起!

此外,劉帥的部分骨灰葬在了故居旁的兩株黃桷樹下。這兩株黃桷樹,是1986年10月24日中央軍委在劉帥故居旁植下的。這位從貧苦農民家庭走出來的一代名帥,最後又回到了養育他的故土。1987年夏,開縣政府在安葬劉帥部分骨灰處的兩棵黃桷樹中間修建了陵園,玟青石墓碑上刻有徐向前元帥於1987年6月親筆題寫的「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劉伯承帥之部分骨灰葬於此」,墓前的青石浮雕花圈上刻著劉帥家人對他永遠的懷念。

故居門前的浦里河「劉帥故里大橋」頭,開縣人集資塑立了一座高8米的劉伯承騎馬銅像,雄姿英發,威風凜凜。文/本號

——感謝網友156****3483的打賞!你的鼓勵是我前進的動力!大家的支持是我堅強的後盾!!

歡迎關注【名人故居揭秘】微信公眾號:xchwg818,即時審閱更多精彩!


推薦閱讀:

TAG:劉伯承 |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將帥 | 名人故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