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無風險套利,看上去很美
很誠心滴請教,有沒有一種股票套利的方法,盈利空間10%以上,下跌風險為0;或者即使跌了,也有大資金給你兜底買單。
如果有,麻煩告訴我。
1)套利的人多了,也就沒了路
一直以來,資金們像鯊魚一樣在市場上游弋,尋找套利的機會。只要聞到一絲血腥味,就會在極短時間兇猛殺來,瞬間填平套利的鴻溝。
世界上本來有套利的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沒了路。
按照知乎的風格,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是不是有無風險套利?Peng Sir 的觀點是:沒有無風險套利,只有低風險套利。
什麼是套利?簡單說,套利是可以精確計算的,從A菜場搞來8毛錢的雞蛋,到B菜場1元賣出,或者能賣更高價錢,盈利至少2毛以上。
然而,在A股,多數的套利機會,其實是低風險套利。還有一些明顯是無風險套利的,簡直是個大坑,能把你虧得幾年翻不了身。
遠得咱就不說了。魚的記憶只有7秒,投資嘛,總是按照新近的案例來對標的。
2)換股合併的坑
當前比較受關注的套利機會,主要是:換股合併的巨資托底承諾,以及全面要約收購現金支付承諾(部分要約收購就算了……)。
先說換股合併。裡面可以細分為很多種操作方式,咱們在這裡只是泛泛說一下。
大致做法是,A、B兩家公司合併成為一家新公司C,A公司每一股可換m股C股公司股票,B公司每一股可換n股C股公司股票。換股完成後,全新的C公司上市交易,發行價x元。
與此同時,大股東還有托底承諾,如果首日價格低於發行價x,將動用數億/數十億在x元之下買入,以確保股價走勢美觀大方。
套利者會這樣計算:我在某個價位買入A或B股票,換股完成後,成本低於發行價x元。這樣一來,只要上市首日不破發,賺錢就是穩穩噠。
然而,此中有2點因素很不樂觀。
1、 這類方案要經過冗長的各級審批,耗時過長,且名義上的套利空間並沒有幾十個點那麼多,時間成本會大大消耗盈利預期。
2、 雖然持股成本低於發行價,但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破發的可能性依舊存在(有的還很大)。當套利機會人所共知,就會積累巨大的套利盤,都在等待上市的一刻賣出,勢必進一步壓低股價。大股東數億元的托底承諾,在這拋售洪流面前,只是螳臂當車。
因此,近些年來,換股合併的套利基本給玩壞了。即使偶有賺錢的,也是買得極早的人,甚至當時換股合併的方案都沒有出生,純粹瞎貓碰上死耗子。
所以,換股合併看似低風險,實則暗藏著極高風險。股價斷頭鍘刀走勢下來,需要殺下好幾個價位才能賣出去,傷筋動骨。
當然,早年股改期間,不少高對價+換股合併+托底計劃,倒是造就了不少大牛股。可惜黃鶴一去不復返,不提也罷。
3)全面要約收購 Say more all tears
再說全面要約收購。說多了都是淚,Say more all tears…….
全面要約收購看上去很保險:設定了現金收購價格,可以將股票以確定的價格賣給承諾方,而且是100%收購,點鈔走人!至於都賣給他後,會不會觸發退市條件,也不是你要操心的了。
不幸的是,最近全面要約收購失敗的案例太多了,跌得讓人懷疑人生。
常見的情況是,要約方案披露後,股價一把直接拉到要約價以上,也就不存在套利空間了,大家洗洗睡。
要麼直接跌到要約價以下,有沒有戲?還是不要太樂觀了吧。
1、需要各個環節審核,還有時間限制,到期作廢,很可能在某個環節掉鏈子,over。
2、審核通過了,股價還在要約價下面晃悠。為啥漲不上去呢?因為收購方實力不夠,市場擔心毀約,大把的籌碼根本沒機會變成現金。
4)那些會呼吸的痛
前些年,某重工企業擬要約收購一家標的公司,本來挺順利,結果市場不好股價跌了60%。如果堅守承諾,全世界的人都會把籌碼賣給要約方,哪裡找這上百億的收購資金。於是,撤回材料,毀約。
還一家公司,也是因要約收購股價漲得老高,都等著把籌碼倒給收購方呢。一算賬,要掏大幾十億,比直接買個殼公司還貴。於是,終止了。至於股價接下來的走勢,足以讓套利者銘記終生。
最後,我們做一些雞湯式的總結:
每次機會幾乎都是稍縱即逝,套利大軍很快會把價差填平;
市場平穩時套利的機會就更少,只能耐心等待巨幅波動時機會出現;
做套利很耗精力,往往你還干不過機器人。
5)「套利時代」的終結
市場上還有一些其他大資金玩的套利,簡單摘取,給大家漲漲姿勢。
平安證券一份研報的標題是《「套利時代」的終結》。
2013年中小創牛市的啟動,是上一輪金融創新帶來的諸多市場新遊戲推動的一場盛宴,這場涉及一級、一級半、二級的交易創新,最終在2016年被歸結為「套利交易」的時代,以二級市場極高的估值為支撐,通過併購、質押、市值管理、增發、減持等一系列資本運作,做大上市公司市值,實現參與股東價值最大化。
這場盛宴毀於2015年市場的異常波動,隨著2016年以來證監會對併購、減持、內幕交易、通道交易等監管日趨嚴格,同樣的「套利交易」模式日漸式微。
減持新規將會對市場風格及定價體系產生深遠的影響。一方面,價值回歸在途,短期內價值抱團的市場風格不會改變;另一方面,市場大量套利資金面臨較大壓力,前期頻繁進行資本運作的上市公司(特別是外延式併購邏輯下的高估值板塊),會遭遇較大的負面影響,使其估值在未來中長期內會持續承壓。
推薦閱讀:
※2017 11 13
※2017.09.13 質量關環保大旗與去產能
※晨星資訊公司 (Morningstar) 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它的運營模式是怎樣的?
※615股災對樓市的啟示
TAG: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