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流程化分工無法提高腦力勞動的效率?
現代企業將業務拆分成一個個環節,由專業的人負責。
運營總監負責運營,產品經理負責產品,設計師負責設計。
分工合作效率高成為所有人的共識。
但是如此精細化分工的效益真的高嗎?
有次部門開會吐槽,運營總監說,改動一個顏色而已都要等各部門審批七八天。
策劃說,都重做了十幾遍,設計師還是做不出效果來。
設計師也很納悶,實在不知道產品經理想要的什麼鬼。
這是廣告類型的任務。
理論上,運營負責運營,策劃負責策劃,設計負責設計,每個人專門負責其中一個環節,那麼整體效益應遠大於各部分的總和。
可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一個人既懂策劃又懂設計,這方案早就做好了。
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這要從流程化分工的源頭開始剖析。
在工農業時代,流水線上每個人專註於完成一個部件的生產,然後由下一個環節進一步加工。
福特汽車用流水線實現了大批量生產汽車,這是管理學上的經典。
這種流程化生產其實蘊含了兩大前提條件:
1.工人長期專註於一個環節,其專業度和熟練程度極高;
2.事物完整地由上一個環節傳遞到下一個環節。
流程化分工提高的是大規模體力勞動的效益。
我們在互聯網公司做的並不是體力勞動,而是腦力勞動。
我們也專註於其中一個環節,符合第一個前提條件。
我們並不符合第二個前提條件,我們腦海里想的東西並不能百分百傳遞給別人。
無論寫得多麼詳細,PPT做得多麼形象,都無法保證百分百傳遞給別人。
當無法滿足第二個條件的時候,我們怎麼應付呢?
溝通,多溝通,無限溝通。
很多部門經理都是這麼說的。
那麼問題來了,總有些人無論你怎麼解釋,他都是不明白的。
難道只能在心裡罵他三百遍臭傻逼?
溝通的本質是信息傳播。
高效的傳播有兩個原則:
1.確保核心信息準確傳達;
2.確定信息的邊際,確保不會超出範圍
如此一來,別人怎麼兜兜轉轉,都跳不出你設定的範圍內,並且能看到你的重點。
你要做的是盡量精確地傳遞核心信息,可採用更具體更具象的形式。
你還要儘可能預判出邊際在哪裡,風險範圍是什麼。
其實很多人都在不經意地採用了這種的傳播方式。
例如老師會劃重點,講誤區。
例如優秀的策劃跟設計師溝通的時候,會告訴他這個圖主要表達什麼,用什麼圖形創意來表達,不能採用什麼樣的形式。至於最後圖案怎樣排版,那是設計師的發揮空間。
例如市場總監會跟業務員說,我們的重點目標是什麼,打市場不能採用哪些不正規的手段。
當然,傻逼除外。
ps:終於明白羅振宇為什麼要死磕自己每天60秒了。
堅持每天梳理一個小問題真的不容易,我盡量。
寫的時候已經糾正了想的時候的邏輯錯誤。
當然現在還是有邏輯錯誤,我盡量。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說《定位》不是一本好書?
※CPM過渡到CPC,360現在又再推CPS,CPS會革了CPC的命么?
※怎樣才能做出致命文案?
※中廣國際亮相第23屆海口中國國際廣告節
TAG: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