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兵難」當前,改革中如何理順教育體制和兵役制形成合力?
作者:梅花中校
今年徵兵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還是近些年的那個老問題:要想兵源基礎文化素質高、具備更高的可塑性,就必須廣徵大學生士兵,但大學生入伍積極性有下行趨勢,特別是重點名牌大學入伍比例低;同時,「先服役再上大學」還是「先上大學再服役」,扯不完的利弊分析,讓不少適齡適材青年遇到選擇困難。
首先,我們得對徵兵難產生的原因有個總體性地再認識。一段時間裡,我們總聽到部隊待遇和保障不具備對人才的吸引力這種論調,但今非昔比,當前無論是從待遇還是保障上,國家對大學生士兵的重視程度已前所未有,同年齡段的大學生學歷士官和普通大學生學歷工作人員對照,士官工資及待遇甚至還要好一些(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除外)。從對大學生退伍士兵和國防生、軍校生群體的調查來看,部隊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問題更多地在於體制、機制上,最突出的是普通反映有「來錯地方」的認識——現有部隊體制、機制不管你的專業、興趣,大多是一種管理和使用辦法,確實造成了很多怨艾。
其次,我們要對重點名牌大學學生入伍比例低的原因做客觀分析。上個世紀末,我國教育產業化發展的車輪隆隆啟動後,建國後實行許多年的大學生畢業包分配取消,直接帶來的蝴蝶效應是國人在基礎教育的競爭上越來越功利化,從出題的傾向到應試的方法,都更有利於從孩子很小時開始就有很好的財力進行課外輔導培訓的家庭,這樣的家庭走出的子女佔據了重點名牌大學的多數名額,而他們考上重點名牌大學後當然以迅速繼承、維護父母乃至祖輩階層利益為第一選擇,所以才出現了近年來在重點名牌大學徵兵困難、重點名牌大學畢業學生也很少願意到部隊效力。
是時候改變這種狀況了,而改變的突破口應當是促成教育體制和兵役制的互相調適,提出全新的「入伍即上大學」概念並建立相應的配套機制。簡單地概括為,高中生高考過本科線後即可入伍,服役2年期間,參加全國重點名牌大學的遠程視頻教學學習,完成通用課程學分,2年後,綜合體能、專業技能、本人意願和學習能力潛力等考量,可以退伍回到原錄取高校繼續讀書,優秀者可以保送這些重點名牌大學,或保送進軍校,也可以留隊選取士官,在部隊繼續完成原高考錄取院校的遠程視頻教學,完成所有學分後授予學位,高級士官可以續讀碩博。
入伍即上大學,從技術上已經有很大可行性。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遠程視頻上課的實時直播或錄播都不成問題,而組織學習、考試,部隊本就慣常,難度不比全軍統考高。目前部隊重複勞動、僵化教育太多,所浪費的時間如果用以開展高等教育實為大幸,特別是在專業技術性強的軍兵種,教、學、練一體,更有助於戰鬥力生成。而高校中青年教師有計劃地定期進軍營駐點授課,同時當兵鍛煉、增加國防意識,有一舉兩得的前景。
入伍即上大學,是軍隊搞好人力資源配置的極好抓手。「來錯地方」的怨艾不能聽之任之,讓一代代青年蹉跎而過,從頂層設計上,需要綜合考慮所徵士兵的專業、個人興趣進行指標分配。比如計算機、電子工程等專業的,主要去數控火炮、電子對抗等部隊,文史哲、新聞專業的,到機構性輔助性單位和崗位。為了鼓勵去邊防等艱苦單位或崗位,應當在保送入學、轉退安置時優先安排,並保證在職和退休時待遇更高。
入伍即上大學,可以作為軍校改革調整的重要配合舉措。全軍只需保留一所綜合性大學,專註於純軍事技術研發及戰略研究,其餘均為各軍兵種低、中、高級指揮類院校,高等教育的基礎課程交給地方院校教育、專為部隊設置的遠程視頻教育、面對面的教師進軍營授課這幾種方式。
入伍即上大學,還有助於推動軍隊職業化。一個士兵服役10年、20年,在某個專業領域上已經達到專家的水平,但在學歷上只能靠自己擠時間去讀函授、成人高考,如果在還沒有獲得學歷前就退伍,很有可能面臨專業在地方上不對口、找工作很難的困境,這種不合理加劇了年輕人不願意長期留隊。給士兵長期留隊獲得學歷的通道,讓他們不用陷入進退兩難,「安心服役」這句話才不是空中樓閣。
毋庸置疑,入伍即上大學可能遇到的最大障礙是部隊舊有體系中官僚的、無效的各種表面化工作,它們謀殺了士兵真正的學習時間、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率,如果這個根子毛病不改,「入伍即上大學」的大學生士兵們,會和當初的國防生一樣,熱血而來,迷茫而混,糊塗而去。因此,迫切希望行動起來,只有改革了才能暴露更多不適應改革的問題,從而自上而下的痛下決心根除表面化工作。
歡迎分享朋友圈,商業轉載請先聯繫授權,違者追究法律責任。來源公眾號打靶歸來講故事。推薦閱讀:
※日本「出雲號」游南海,軍國主義賊心不死!
※印度為啥總不服氣中國殲20?印專家的理由讓人哭笑不得
※日本士兵帽為何要用兩塊布遮住耳朵?
※美再次呼籲中國停建南海島礁目的何在?
※美軍步兵一個班火力有多強?
TAG: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