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關鍵詞之17 產品質量
人為了利益可能什麼都可以做出來。
這大概是所有成年人都知道的一個道理。也是無數電影電視文學作品的主題。
大概也因為此,所有很多人在反對私有化和私營企業進入國營壟斷經營的地方的時候。總是強調這一點。
私人企業家只想著賺錢,他們可不會想著顧客的健康等。畢竟考慮顧客的健康可需要成本呢。
所以他們反對民營進入鐵路行業,進入醫療行業,或者這個那個行業,幾乎都是這個理由。
但這個真的成立嗎。
確實人人都有賺錢的衝動。在不受制約的情況下,確實肯定會有人用各種奸詐伎倆,以次充好。甚至用損害消費者身體健康的物質來忽悠消費者。而消費者肯定不能買回去一個東西,就去用儀器去測量一番。
這就是我所說過的信息不對稱。
在某一個產品剛出現的時候,或者某一個市場剛開闢的時候,這種情況更可能發生。因為這個時候,企業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消費者根本不知道誰好誰壞。挑選商品的時候,往往近於盲人摸象。
早期溫州剛剛發展民營經濟的時候,有一個現象,叫所謂的星期鞋。意思就是這鞋子只能穿一星期。質量之糟糕,可想而知。
但隨著市場的發展,總有企業會發現,這種坑蒙拐騙的方式雖然可以賺些快錢。但是如果能夠真的提高質量,會得到更長遠的回報。
在這裡,個人的私利和公共利益再一次實現了完美的整合。哪怕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都會促使很多企業改進質量,滿足消費者的期待。
所以現在溫州早就不會給人星期鞋的印象了。
因此,很多擔心的醫療行業等民營經營就會草菅人命等,完全是杞人憂天。實際上,一旦限制放開,有遠見的民營經營者必然會重視品牌因素。一旦發生事故,在信息流通極為方便的今天,是不可能永遠掩蓋的住的。這將對醫院的聲譽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這可不是幾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可以糊弄過去的。
當然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市場的糾錯和信息的傳播,還有品牌的建立,都不是立刻能夠完成的。
在這個地方,我覺得還有必要避免一個誤區。
就是因為產品質量問題的存在,而盲目支持政府干預。
政府要不要干預。如果存在嚴重的虛假宣傳,以及損害消費者健康。這些當然應該嚴厲處置,這個沒得說。
但問題是,很多時候,政府並不滿足於這樣看上去不夠積極,總是事後打擊的角色。相反,它總是積極的擴張自己的許可權。
它尤其熱衷於指定一個高昂的標準。似乎只要把標準提高了,產品質量就真的提高了。
這種政策往往非常受輿論歡迎。事實上,他們經常攻擊某某標準太低了。
但對於這樣做的成本,他們往往視而不見。
如果標準超越了大多數生產者的實際能力的話。只會帶來嚴重的弄虛作假。又或者是提供了大量的腐敗可能。
多年前著名的三聚氰胺事件與此就有莫大的關係。沒有那個奇高的標準,奶農根本不會想到往牛奶里摻雜三聚氰胺。於是高高的標準,不光沒有帶來安全,反而帶來了空前的安全危機。
推薦閱讀:
※學術會議上,如何吸引聽眾提問?
※盤點歷史上著名的6次貨幣戰爭(下篇)
※柳君書房:經濟學著作《稀缺》
※經濟學原理|起源
※了不起的蓋茨比曲線
TAG: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