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真的跌下神壇了嗎?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日本製造業曾經的「輝煌」:
全世界90%的數碼相機是日本製造;
iphone採購自日本的核心元器件,佔總成本的34%;
日本持有全球37%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和66%半導體原材料;
福布斯2015最有價值汽車品牌,豐田第一,本田第三;
……
而現在:
在索尼公司公布的2016財年整體業績的預報中顯示,熊本地震重創了索尼的硬體業務,造成1050億日元的損失;
危機中的夏普電子正在賣身自救;
連年虧損的松下如今盈利已是難上加難;
佳能危機四伏的日子一天勝似一天;
日立、東芝也在以往曾經強勢的消費電子產品領域一路潰敗;
夕日明星NEC已徹底退出智能手機領域;
據統計,日本製造業的從業人員已從2005年的1500萬人降至目前的1000萬人;
……
一時間,日本衰落的言論甚囂塵上,讓我們不得不發出疑問:日本製造業真的跌落神壇了嗎?
我只能認為,國內的媒體都太愛開玩笑了...
細心的讀者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上述的例子都指向消費類商品,但熟悉日本製造的朋友都知道,日本的電子帝國由「四道防線」構成的:一是消費類產品;二是IC元器件產業;三是精密製造設備產業;四是材料相關技術。媒體所謂的「衰落」,主要局限在第一道防線即消費類產品上,而後面幾道防線的活躍程度,卻是我們沒有仔細研討的。
現階段日本製造業正從B2C領域逐漸向B2B領域擴展、轉型。
松下從家電DNA,擴展至汽車電子、住宅能源、商務解決方案等領域;
夏普將轉向健康醫療、機器人、智能住宅、汽車、食品、水、空氣安全領域和教育產業;
索尼復興電子業務的計劃遭遇挫折,電子領域今後將強化手機攝像頭等核心部件;
……
除了電子帝國根基穩固之外,日本的電信、互聯網、金融、保險、食品行業都擁有世界首屈一指的大企業:軟銀在全球投資過的公司已超過600家,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IT公司擁有多數股份;三菱日聯金融集團是日本最大的金融機構,世界上屈指可數的綜合性大型金融機構。
在日本原有產業體系受到國內老齡化和國外低成本的衝擊後,在人們眼中"失去的二十年"里,日本的創新方向發生了巨大變化。
首先是醫療領域。索尼參股奧林巴斯後,雙方聯合研發醫療內窺鏡,已在該領域佔據全球80%~90%的市場份額;日立的核電業務有一種叫陽子技術,可精準地控制距離,對準人身上的癌細胞來照,不會傷害正常的細胞;京都大學有一位中村教授,前幾年因幹細胞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憑一個細胞就可複製出健康的心、肝等器官。
其次是能源領域。風靡一時的特斯拉電動汽車,電池是由松下提供的,松下還與特斯拉合資在北美建設一座生產電動汽車電池的超級工廠;松下、三菱等還在研發氫燃料電池,今後一旦石油供應不足,日本的創能、蓄能技術將在全世界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三菱電機發明了可塗沫式電池,將一種新材料塗到牆上,牆就可發電,塗到汽車上,汽車就可以發電,那麼今後人身上穿的衣服也可以發電,多餘的電可以併入電網。
機器人也是日本著力打造的新興領域。工業機器人是未來50年全球大力發展的產業,目前工業機器人的技術基本掌握在日本手中。機器人四大家族,分別是日本發那科、安川電機,瑞典ABB,德國庫卡。其中最牛的是發那科——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記錄保持者、利潤保持者以及技術領導者。
日本公司已從家電業擺脫出來,特別在醫療、能源、機器人領域實現突破,為下一步的盈利打下基礎,日本的創造力仍不容小覷。所以說日本企業失去競爭力,那只是錯覺。日立、東芝是較早向B2B(商用)領域轉型的日本電子巨頭,它們向智能電網、電梯等基礎設備等領域轉型,業績平穩增長。松下近年從B2C向B2B轉型的力度也很大,已經扭虧為盈。而據了解,日本在全球產業機器人市場中所佔份額已經超過50%。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