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聽力篩查知多少

聽力障礙是常見的出生缺陷。國外的研究表明,嬰幼兒聽力損失的發生率為0.1%~0.2%,正常分娩的新生兒中,雙側聽力損失的發病率在1‰~3‰。

國內現有研究結果與此相仿,根據調查,每1000名出生的新生兒中,約有1名~3名聽力障礙,在經過重症監護病房搶救的新生兒中,聽力損失發生率高達22.6%。

我國目前每年約有2000萬新生兒出生,其中每年新增聽力損失的患兒約2.3萬,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其中約90%為重度感音神經性聾。

研究表明,從出生到3歲是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嬰幼兒早期的聽力損失,即使是輕度的也可導致其在生理和行為交往上明顯及永久的功能障礙。

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UNHS),在新生兒期或嬰兒期對聽力損失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能最大限度減少因聽力問題造成的殘疾,讓聾兒聾而不啞,參與到主流社會。

新生兒聽力篩查時間

1. 初步篩查(初篩):新生兒出生後3-5天內住院期間的聽力篩查。

2. 第二次篩查(復篩):初篩未通過,42天內到醫院複查。

新生兒聽力篩查對象

新生兒聽力篩查對象主要有2種:一是所有出生的正常新生兒;二是對具有聽力障礙高危因素新生兒。

聽力障礙高危因素:

1.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48小時及以上者;

2. 早產(小於26周),或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

3.高膽紅素血症;

4.有感音神經性和(或)傳導性聽力損失相關綜合征的癥狀或體征者;

5.有兒童期永久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家族史者;

6.顱面部畸形,包括小耳症,外耳道畸形,齶裂等;

7.孕母宮內感染,如巨細胞病毒、皰疹、毒漿體原蟲病等。

8.母親孕期曾使用過耳毒性藥物;

9.出生時有缺氧窒息史,Apgar 0-4分/1min或0-6分/5min;

10.機械通氣5天以上;

11.細菌性腦膜炎。

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

目前我國使用的聽力篩查儀器,主要有耳聲發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和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utomated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篩查的結果都以「通過」或「未通過」表示。一般而言,OAE和AABR的敏感度及特異度均可以達到95%以上,而OAE略低於AABR。

診斷性聽力評估

對復篩仍未通過的嬰兒,在3個月內進行全面的聽力學和醫學診斷,確保在6個月內確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聽力損失,以便實施干預。

診斷性聽力學評估項目包括客觀聽力檢測(診斷性OAE、1kHz聲導抗、短聲及短純音ABR、ASSR、骨導ABR等)和主觀聽力檢測(小兒行為測聽、言語測聽、聽覺-言語發育評估表等)。

聽力損失確診後的干預

新生兒聽力篩查、診斷和干預,這是一項完整的聽力康復系統工程。在聽力損失確診後,確保在6個月內根據患兒的聽力損失情況進行相應干預,包括醫學干預、聽力補償或重建、以及聽功能訓練和語言康復訓練。
推薦閱讀:

新生兒吐奶厲害不用怕 ,媽媽手月子中心分享小妙招
寶寶常見問題集錦
0~3月齡寶寶睡眠問題大解析
早產兒應注意補充哪些營養素?

TAG:聽力障礙 | 新生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