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義勇為真的完全取決於道德嗎?

昨天,廣州一七旬老太被地鐵門夾住,而眾人合力推門救出老太的事件刷爆了朋友圈,無論是人民網還是環球網都將其稱為難得的正能量,並舉出之前日本的例子,說總算能證明我們中國不比日本差了,很多網友也感動的稱社會上還是有不少好人的。但是,我們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還要看到背後深層次的東西,為什麼在小悅悅事件和諸多老人跌倒的事件中,所有路人都熟視無睹,要麼直接走過,要麼獃獃佇立,冷漠的讓人髮指,而這次事件卻是近百人一同努力,幫助老太脫困,難道前幾次見死不救事件都是當事人恰巧遇到的都是壞人,而廣州老太遇到的就都是見義勇為的好人?這個概率是不是太低了?也許,真正決定事情結果的並非是人民的善惡,而是其他我們從來沒有注意到的因素?

(乘客推動地鐵營救老人的事情頓時被人們津津樂道)

(一)心理學家的實驗,見義勇為並不取決於道德

大家此前只知道中國有「見死不救」的事件,但是卻不知道1964年的美國也發生了「見死不救」的情況。當時,紐約一位年輕婦女在下班的路上遭到一名歹徒威脅勒索,最後因反抗而被刺身亡,這個過程持續了足足半個小時,至少有38名居民透過窗戶目睹了這次事件,但卻沒有一人出手援助,連警察都感到奇怪:「難道連打電話報個警都不行嗎?」兩位心理學家達萊和拉塔內剛開始也十分憤怒,但他們很快將憤怒轉為了疑問,他們決定用實驗去證明人們拒絕見義勇為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兩位心理學家讓人假扮成癲癇發作的病人,在不同人口的城市和鄉村進行調查。他們發現,城市和鄉村表現出了截然相反的情況,在鄉村,雖然街道上人很少,但是僅有的幾個人卻都過來幫助他們,並詢問他的情況。但是在城市,雖然走過的人千千萬萬,但是卻很少有人幫助他們,甚至很多人完全沒有注意到他們。兩位心理學家繼續跟進調查,他們發現見義勇為的概率居然和周圍的人數成反比。

目擊者人數

幫助意願比例(%)

平均作出幫助反應所需時間

1

85

52

2

62

93

3

31

100

這項調查還顯示,見義勇為與當地的人口還有著密切的關聯,同樣,見義勇為的概率與地區人口成反比。

地區人口

見義勇為比例(%)

少於1000人的村莊

42%

5000-20000人的小鎮

37%

100萬以上的城市

17%

根據兩位心理學家反覆的調查,真正決定見義勇為的居然是人數的多少,人越多,越沒有人見義勇為,那麼,為什麼人最多的城市見義勇為的最少呢?在調查中,有一個鮮活的例子似乎可以說明原因,在裝作癲癇病人的演員倒下後,心理學家在人群中發現了德高望重的神父,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平日樂於助人的神父卻熟視無睹,直接走了過去,與平日的形象極為不符。後來經過詢問才知神父當時正忙於參加一場宗教會議,完全沒有注意到他人。

藉由神父的例子,心理學家認為之所以人多的城市更加冷漠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城市的生活忙碌而煩躁,很多人完全專註於自己手頭上的事,因此完全沒有注意到身邊的事,而即使注意到了異常,也會因為自己緊急的工作而忽略,因此就算是看客也是一小部分,更多的人是一走了之。二則是人多帶來的責任擴散。雖然城市的人很多,但是卻沒一人幫忙,是因為人都有本能的避免出頭的心理,正因為人多,大家產生了一種責任分擔的心理,總是盼望著能有其他人來挑頭伸出援手,這個心理來源於人類最為原始的趨利避害的本能。因此,農村雖然人少,但是由於沒有責任擴散,反而可以激發人的善心,城市因為人多,反而抑制了人的善心,讓人趨於被動,就好像有男生在,女生就會依賴男生提起較重的包裹,但是如果沒有男生,女生就會自己解決。因此很多情況下,城市中跌倒的人並不是沒有遇見好人,只是沒有遇見敢於不在乎周圍情況、當機立斷的好人。很多案例也證明了這一點,落水的人往往會得到救助,而城市中遇難的人卻往往沒人幫助。因為河邊的人很少,所以激發了人們救人的本能。

(二)見義勇為的成本與收益問題

除了上面兩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會影響到人們是否見義勇為,那就是見義勇為的成本與收益問題。由於中國特殊的國情以及幾次傷人感情的案例,致使很多人在見義勇為前總會三思而後行。除了這種訛詐的情況,見義勇為本身帶來的風險也是值得考慮的因素,比如說如果遇到搶劫或者劫持,公眾一般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而不予幫助,更多人會選擇暗自報警而不是直接營救。可以說,大部分人的善心都是在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為善,因此成本與收益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就構成了影響見義勇為概率的第三個因素。

(見義勇為的成本也是人們考慮的因素之一)

(三)廣州和日本地鐵事件的特殊性

我們再回到廣州地鐵這個事件,根據以上原理,我們就不難推出為何如此多的人會幫助老太了,雖然此事發生在繁忙的大都市廣州,但是卻避免了上述的三個要素,比如第一個要素,城市大多數人往往沒有注意到受傷的路人,但是由於老太受傷的地點是地鐵,是人們前往工作地點的必備交通工具,人們發現去公司的唯一交通用具停下了,自然會去探個究竟,所以首先老太引起了幾乎所有乘客的注意。

第二點就是這起事件避免了責任擴散的問題。雖然地鐵處的人也很多,但是由於地鐵是人們去往工作場所的唯一辦法,沒有他,所有人都無法坐地鐵離開,後面的地鐵也無法開進,因此,這起事件影響到了所有人的利益,如果不管,大家的時間都被耽誤了,再加上這個工作需要多人協作,因此大家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得不同心協力,一起將老太救出來,由於事關所有人利益,因此責任擴散也不存在了。第三點則是老太被地鐵夾住是眾目睽睽,不存在訛詐的可能性,而且大家齊心推動地鐵也不存在傷害到自己的可能,因此第三個要素也避免了。廣州和日本兩起地鐵的見義勇為事件,起決定性的並非是人的道德,而是環境逼迫著人們不得不齊心協力,那些把日本地鐵見義勇為事件表明中國人劣根性的說法,純粹是無稽之談,而此次的廣州地鐵事件,則也是同理。

因此,真正決定事件走向,並非人們的善惡,跟所謂的民族劣根性更是風馬牛不相及,而更多取決於周圍的環境。人潮湧動的大都市以及繁忙的工作似乎本身就與見義勇為這兩個字相悖,在公務纏身而又忙碌的大都市中見義勇為的人,無疑是真正的英雄和好人,但是這樣能拋棄環境干擾的好人無疑是鳳毛麟角,所以筆者一直認為,那些冒著生命危險下水救人或與歹徒搏鬥的人都是真英雄。

雖然早在50多年前,美國的心理學家就已經澄清了見義勇為體現人民道德的說法,但是由於人們的固有偏見以及部分媒體的添油加醋,致使這種錯誤的說法一直流傳至今,依然被人津津樂道,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實驗數據來自《心理學入門》中的實驗案例)

[德]格爾德 心理學入門 全國百家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推薦閱讀:

年度流行語:忖度
與精日有關的幾點想法(純屬個人觀點)
從2017年mama亞洲音樂盛典清票看,投票是否真的公平?
歧視是否具有正當性?
有什麼中華的磕頭禮數?

TAG:社會 | 見義勇為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