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總想辭職不幹了!職場倦怠如何克服?

為什麼上班總感覺身體被掏空?

最近,在和很多運營小夥伴聊天的過程中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大家紛紛表示,自己在工作崗位中失去動力了。感覺工作內容在重複,社會壓力在增加,每天追著熱點跑,被各種信息炸到大腦麻痹,只想什麼也不做的放空自己。

熟悉這個場景嗎,你是不是也總感覺身體被掏空?

不論身邊朋友,還是社交網路,總能聽到有人在工作的間隙里抱怨一下人生,一吐胸中喪氣。

有網友說「儘管理性地考慮,我喜歡我的這份工作,同事氛圍也很好,可我就是提不起勁,我自己也無法解釋這種倦怠感為什麼會越來越強烈,以至於近來常常進入工作誤區,做什麼都拖延起來了。」

而這種心理狀態,在心理學上叫做「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症」又稱「職業枯竭症」,它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

就跟現在的強迫症和抑鬱症一樣,你要不說自己有點吧,好像就等於承認自己不算一個完整的知識青年。

從心理學專業角度來講,工作倦怠包括三個維度:情緒耗竭、工作懈怠、專業自我效能降低。

翻譯成人話就是「心好累、不想干、我不行」。

一. 倦怠?什麼是倦怠?

早晨越來越不想起床,上班像赴刑場,工作缺乏衝勁,經常感到挫敗、焦慮、緊張,不想和朋友社交,害怕電話聲響起來。每到下班,就覺得筋疲力盡,葛優一癱,也懶得吃飯。

從前夜以繼日的加班精神不見了,上班變得懶懶散散,認真的那個自己消失的無影無蹤,勤勉的自己開始每天遲到。不想工作,還刻意怠慢工作,不熱心,不積極,不投入,完完全全成為了一個冷酷無情還無精打採的「負心漢」。

緊接著,發現自己做什麼事情都不再信心十足,開始左右躊躇。開始陷入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漩渦之中,開始思考人生:我在社會的意義是什麼?我對組織的價值是什麼?我對他人又有什麼影響?

恭喜你病友,找到組織啦!

互聯網時代的飛速發展,工作節奏飆升,很大比例的上班族都有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它甚至已經成為上班族的頭號大敵。

研究表明,隨著工作倦怠加重,個體的焦慮和抑鬱程度會更高,甚至引發一些慢性生理疾病,如慢性疲勞、頭痛、高血壓等,以及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缺勤率增高,跳槽幾率增大。

二. 是什麼導致的工作疲倦?

其實,工作倦怠是一個社會現象,而不是個人問題。組織起到了最大的作用,所以可憐的病友們,瞧瞧組織的黑手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迫害著大家的!

此刻正在倦怠的你,是否總能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助?

工作倦怠的情緒耗竭和工作懈怠,以及自我效能的降低,都充分體現了一點,那就是自己對工作的掌控被剝奪。

工作超負荷,乾的越多活越多,每天下班老闆自己加班,同事都走不了,待在位置上裝作很忙碌的樣子,好無助!

想要干一番事業,空有熱血而缺乏必要的支持和資源,甚至連自己認為最有效的工作方式都沒有話語權,好無助!

無論你多麼努力表現,和領導說說笑笑竊竊私語的人,始終沒有你,苦練聊天技巧還是融入不了領導內圈,好無助!

當你努力達到結果了,卻無法影響績效評價,當你獲得大家的認可,卻無法獲得應有的回報,加薪和晉陞都是別人的,好無助!

好無助了N次方,就成了習得性無助。

當工作沒有樂趣與成就感,自己與組織價值觀不匹配,工作就會讓人各位情緒耗竭,當工作獲得不了支持與回報,努力獲得不了肯定與獎勵,人們就會對工作懈怠而排斥,當自己獲得不了足夠的尊重和認可,公平的薪酬與晉陞,社會比較中,原本高傲的頭也會逐漸低下去,眼神黯然。

所以大家開始排斥工作,但馬上裸辭又不是理性選擇,於是,坐在工位上的你,大腦在排斥拒絕,身體在慣性運動,人倦怠了。

當然了,以上都是組織的問題。說完組織還是要回歸一下個人的,自我效能感低、總是不夠自信、不夠樂觀積極,這樣的一個人,也更容易工作倦怠。所以也不能一棍子把組織打死,真正內心強大的人(相信自己)相對來說是不那麼容易白工作倦怠打倒的。

「算命先生:你三十歲之前都會很窮。

我:按您這麼說,我三十歲以後就會……

算命先生:沒錯,你三十歲以後就會習慣的了。」

這個笑話大概就能說明工作倦怠和年齡之間的關係了,初入職場不知愁,等受過傷了就開始倦怠了,等倦怠時間長了就習慣倦怠,心理預期的基準降低也不覺得多難受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感到一陣恐懼,作為一個已經工作倦怠的你,真的要一直倦怠下去嗎?還是要努力走出倦怠的陰霾?

三. 自助克服工作倦怠的方法

和所有的慢性負面情緒一樣,走出倦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們上面講過啦,工作倦怠是一個社會性問題,咪蒙老師也說了,職場不相信眼淚!你的老闆才不知道什麼叫倦怠,管你倦怠不倦怠,只要不die,就得擼起袖子幹活。

所以,雖然倦怠的問題很大程度責任在組織,但解決倦怠的責任還是落在自己肩上。

>>>> 調換工作環境,尋找合適的位置

要想治療倦怠,先整治無助,重獲控制感。在這裡工作倦怠,說明這裡的組織氛圍、領導風格、所處行業特點、組織規模等等,可能並不適合你再繼續待下去,你也可以分析一下,到底哪方面對你的負面影響更大。然後在公司內部調換崗位,或者,換一個在這方面更為正向積極的新公司,也許新的職位、新的工作氛圍、新的工作環境和新的老闆,能夠激發你的工作熱情,發揮你積累的知識經驗和特長,讓你在這裡有一番成績,得到認可,獲得晉陞,走向人生巔峰也未可知。

>>>> 提高控制力,培養自我效能感

如果工作不開心,暫時又沒有辦法改變,那也無所謂。李安到30多歲還沒有拍出第一部電影,一直是個家庭婦男呢,你急什麼?

可以先去培養一方面的特長,比如攝影、游泳、高爾夫,比如品酒、樂器、書畫,甚至學習英語或心理學等等,每一個有意義的學習都應當被鼓勵。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促進自己與其他老師或陌生同學的積極人際關係,學完之後,會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是可以遷移的,尤其是相關領域的自我效能感。如此,你對自我認可也更積極,面對其他問題,你也會更有信心,因為你是一個(在某方面)比別人優秀的人啊!

而這些所學,說不定某天在工作中還有露一手的機會,一不小心還會得到老闆的認可,也是一種曲線救國的方法!

>>>>差異化定位,培養專業自我效能

大部分的工作職位,都更看重工作中的經驗和執行力,而忽視知識的重要性。

實際上這正式由於外行領導內行,或者專業沒有學到家的一種表現,只有文盲才會說出「讀書有個屁用」的話。

無論在哪個行業,當你在工作之後仍然接著學習,都要比那些一頭扎在文件中的老黃牛式工作者會有更高成就的可能。

當大部分同事都在追求如何才能提高自己執行力的時候,你如果能選擇差異化的定位,追求執行力和知識雙提升,在工作應用中提升自己理論的系統性,分析問題時體現自己的專業性,想比,對你的職業發展也是極好的!這樣有才的下屬,老闆捧在手心裡都怕不小心擠到你呢!

所以當你們能在逆境中持續學習,每有小收穫都應該肯定自己,集腋成裘,跬步千里。相信讀完一本專業書(挑書也有講究,建議國外專著的中譯本),讀的時候勤加思考,工作中勤加應用,你可能會成為在你同事中與眾不同的一位新星。那時候,你會發現,怎麼突然好像不再倦怠了……

四. 總結

會有不少人想著,既然倦怠,那不如選擇短時期休假吧。但其實,休假不僅起不到緩解的作用,反而會起反效果。

因為休假結束後,對你來說工作仍然是一個痛苦的事情,休假本身不能讓你提高對工作的控制感,也不能降低你在工作中的無助感,暫別職場只是暫時隔離痛苦源,等回到崗位,還會因為你一段時間的減少痛苦刺激,而降低自己的耐受程度,感覺會痛苦的更厲害。

所以,想讓工作的時候開心,就應該關注工作本身,上班路上看專業書籍,這樣等你到了辦公室,你內心想的是,我比別人又進步了一點,相信不會過幾天,我就能夠比別人更優秀,這麼多的才華怎麼可能藏著別人看不見呢~

加入辦辦學苑,500G新媒體運營資料限時免費送!微信搜索辦辦學苑,回復關鍵字 「我要領福利」 即可領取。


推薦閱讀:

TAG:職業倦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