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新聞類App優品分析系列(1)--網易新聞

最近有時間多進行優品的深入分析,故盡量把下載量比較大的資訊類產品都分析到位;

首先說明此次優品分析的目的在於時刻深入理解對手的動作,為玩科技,取長補短;

故此輪分析中,UI層分析地不會太多,更多的是功能層、架構層分析;

最後說明,不為吐槽某些產品,也不會奉承產品,歡迎討論,如有錯誤,還請見諒;

進入正題吧。

我們先看網易的首頁,任何一個產品的首頁基本可以看出這個產品的特色功能:

一、直播:

可以看出網易和其他新聞APP最大的不同在於【直播】模塊;當然有人說是【有態度】,這是口號,大家看看內容就知道了,也基本是大眾化的泛閱讀;

我記得比較早之前用網易時,並沒有直播模塊,沒想到現在竟然提到第一個底部導航欄了,可見其重要性;

再看右上角的直播第二個入口,我記得之前此處是【24小時】入口,裡面是當天的熱點事件,算是比較【有態度】,有深度的文章,現在竟然都把如此重要的入口給直播了;

其實直播還有第三個入口,頂部導航條:

看到這,不知道大家是否感覺是否有些太多餘了;

這其實是做產品的大忌,如此重複一個入口,關鍵是都在其已經佔據了底部導航如此重要的入口後;

如果我來做,我不會放如此多的入口,就底部導航欄一個就Ok了,哪怕是直播還需要進行內容分類和細分,也都在底部導航欄中進行即可,簡單明了,體驗會很好很多;

當然最後網易選擇這種方式,極有可能是kpi壓力,很正常,對於這種門戶性質的app,kpi一定很重,數據要好看是關鍵;

但是我相信,就放底部導航條一個入口,做好做精,數據上一定會比現在更好看,你又不是放到【我】的裡面做二級頁面,怕啥。

繼續看看直播的數據吧:

數據上還是很好看的,遠超文章,不論是日平均停留時長,畢竟視頻更吸引人;

所以V4.0新版的玩科技也改為最新的底部導航欄,但依舊遵循MD風格,我承認跟kpi壓力有關,但是如何在kpi和用戶體驗間取得最好的平衡是關鍵;

我相信這種改版,數據上也會很好看,會犧牲一些閱讀體驗,但是我們在其他方面的提升,保證了閱讀提升更近了一層,應該說是提升了好幾個檔次,具體保密;

再回到網易的直播話題上,其實直播這個行業,相信逛知乎的都知道,裡面數據太容易作假,且作假的太多,但是我個人傾向於相信網易不會作假,原因:

1.對於新聞,直播的需求,比什麼美女直播的需求更有意義,更值得做;

新聞,天生就是講究時效性的,所以各種電視上的新聞節目現在依然存在是有原因的;

而直播恰巧可為新聞的時效性助一臂之力,參考各種發布會直播的火爆程度就知道了;此處不再拓展,玩科技馬上就會在視頻欄目上線一個發布會模塊,大家不用再到處去找各種科技產品發布會了,也不用再擔心錯過發布會直播時間了;

所以網易找到【直播】這樣一個點,力發對了;

2.基於上面一點,所以新聞直播的點擊次數的確不會差,但是每個用戶在直播頁面的停留時間的多少,就真的不好說了;所以我個人認為網易的參與數據,其實是點擊次數,不是參與人數;

再說下視頻吧,其實之前網易新聞【直播】導航欄的位置是給【視頻】的,現在視頻可憐地在頂部導航條上了,這並不是一個好的分類,資訊app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信息整合,說實話,網易新聞app在這方面並沒做好,甚至是很失敗的,讓用戶第一眼硬是很混亂,各種資訊的柔和,想一碗火鍋,無法下筷;

個人認為最好的方式:

首頁就專註了資訊APP的根本:新聞;讓用戶一打開App專註於閱讀其感興趣的熱點新聞,不受其他信息的打擾,保證視覺效果的一致性和思維的連貫性;

視頻中默認特色功能【直播】,同時並列【視頻】入口,用戶可以在此欄目中專註了視頻觀察,同時進行此界面的UI交互,不同於【首頁】資訊,具體參看【UC頭條】,這點做的極好;

最後對直播做個總結吧:

我個人看好三種類型的直播:

1.純新聞形式的:不論是熱點事件,還是發布會;

2.純解說形式的:不論是足球,還是圍棋人機大戰;

3.純個人觀點形式的:例如知乎live、一個大媽直播自己的認知都可以;

直播沒有高低貴賤,在於表達想法,表達個人情感,不論是新聞,還是解說;

二、話題

這個網易新聞之前也是沒有的,哎,這也是做資訊類APP躲不過的命運,最近思考到這,真的是感覺很悲哀,希望我可以讓玩科技可以逃出這個命運;

先說解決:話題現在在所有資訊類APP中主要目的就一個:提高日平均使用時長和用戶粘性;

但是其實要真正把這兩個數據提高到一個檔次,只有一個辦法:你這個APP可以解決用戶的實質問題;----不論是zealer的在線維修,還是知乎的live;

其實知乎live本質上也就是一種付費問答,問答的高端形式,但不是最高形式(這點好像大家都知道,其實不然);

其實話題,有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無病呻吟型,例如微博、QQ空間、貼吧;

第二個層次是解決淺顯問題型,例如百度知道、搜索引擎等;

第三個層次是解決中等問題型,例如stackoverflow、知乎、知乎Live、現在的分答;

第四個層次是解決高難度問題型,例如在行;

其實分答剛開始是第二個層次,現在已經上升到第三個層次了,原因很簡單,前期需要曝光,需要讓所有用戶都知道它,這個目的達到後,就要考慮沉澱和定位了,在往正確的道路上走,很難得,真的很難得,我相信他們的壓力是巨大的,因為承載的東西太多了,承載著在行一直的不溫不火,承載了初期火爆的kpi數據;

我們再回到網易新聞,其新聞APP的產品屬性就決定了它裡面的某個模塊無法做成第四個層次,所以只能在前三個層次選擇;

再考慮到網易新聞是一個泛信息獲取渠道,也基本把第三個層次堵死,且不說能否找到專業的入駐(我相信網易財大氣粗,完全可以解決),用戶對網易新聞的心裡定位就是獲取非專業信息,這種產品屬性邊界很可怕,很難改變;

所以網易只剩下在第一和第二層次選擇了,說實話,都不好選擇,第二個層次靠的是數量,第一個層次就接近社交了;

所以我相信網易是艱難的,其實網易要是出一個【網易態度】APP,專註於第三個層次,給杭研所做,是非常容易成功的,靠網易的態度品牌,再加上杭研所的交互能力,可以迅速打開市場;

但是現在【話題】在網易新聞APP中了,那就難做了;

先岔開話題,分析下玩科技如何做話題?

玩科技現在是一個數碼科技資訊聚合APP,這上面聚集了一批相較於普通用戶來說是極客類型的高端用戶,他們的付費意願可能不強,但是解決數碼產品問題的能力還是有的,所以玩科技若要做話題問答,則是專註於第三個層次和第四個層次數碼產品疑難解答和討論,同時分別對應免費討論和付費問答;

只有這樣,才可以把用戶群拓展到小白用戶,也可以將數碼極客的價值發揮最大;

當然對於資訊類APP來說,做話題和問答,一定不要直白地做,數據上會很難看,一定要解決已用戶大量的新聞、信息數據這個先天優勢做,否則用戶無法接受,且讓用戶乾澀的提問、討論,沒有一個信息的輸入和爭論,是做不起來的;具體方法就不展開了;

還是回到網易新聞APP的話題模塊吧,哎,可以說它犯了該犯的所有錯誤,可悲:

問吧:

話題:

關註:

1.先看【問吧】:

首先看【問吧】中每個分類下入駐的人數,科技類8人,其他類別有些多有些少,大家可以去細數下,平均8人左右,合計15個分類,那麼總計8*15 = 120人;

相信網易搞到這120人還是很不容易的,花了很大的運營人脈,看得出網易想做第四個層次,至少第三個層次;

但是大家看看網易新聞的用戶數,再平攤下,這120人的壓力該多大;必然導致一個問題:提問多,回答少;進而導致另外一個惡性循環,關注多,提問少;再導致,活躍度下降,再導致入駐人基本不怎麼上線;

這就是做第四個層次的悲哀,可以解決,那就是高付費;

但是網易沒這麼做;

所以結果大家可看到,互動很低,回答也基本浮於第二個層次;

其實網易新聞只提供了文字的提問和文字的回答,也就註定了只能浮於第二個層次的命運;

第三個層次,最好的方式是語音,例如分答;

第四個層次,最好的方式是線下,例如在行;

可以看到,果殼在這方面的確比網易專業,知乎在這方面也是專業的,深入思考的;

網易新聞沒有選對賽道,也沒有用對交互,所以哪怕放到底部導航欄如此重要的戰略位置,依然數據很難看;

對了,順便說一下,很多人關注是因為可以直接和大牛對話的心理(分答就抓住了這點),最後沒有互動是因為基本沒回復,或者回答地很淺;

2.再看【話題】

這個的定位就對了,網易這種大眾化的泛信息聚合,加上其【有態度】的風格,很適合這種針對某個話題的互動,而且方式也對,那就是給定一個新聞,給定一個話題,集合新聞本身的用戶屬性和用戶習慣(不吐不快),讓大家討論,而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創建一個話題,那就會成QQ空間了;

【關注】就沒什麼說的,就是關注的話題;

最後再啰嗦下,看得出網易新聞承載了太多KPI壓力,畢竟和門戶太近,其實網易推出了一個純粹的資訊閱讀類APP,這款APP才表現出了網易的態度,表現出了網易對資訊的正確思考;APP名稱叫Light;

最後說一句,要是網易把【問吧】,單獨拿出來做一個APP,可以就叫【網易態度】,靠網易的運營推廣,數據上會比現在好很多個檔次;

PS:網易雲課堂和網易公開課沒有合併,就是一個完美的例證;

網易新聞就分析到這吧,下期分析文中提到的【唔哩】,很值得研究,也是一個可悲的案例;


推薦閱讀:

如何利用需求管理卡片進行便捷式需求管理(附下載鏈接)
增長黑客是一門科學
如何將產品做到極致,分享我的一些感悟(下)
互聯網公司為什麼需要交互設計師?
你對2013年的互聯網產品、移動互聯網產品有哪些期待?

TAG:產品 | 產品經理 | 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