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體產品如何從 0 到開賣(2)

一個硬體從 0 到開賣一定是個團隊合作的產物,設計到公司的職能業務部門太多了。 我必須上來先告訴大家,我是從產品經理的角度去思考和總結這個事情的,這樣後面的討論起碼可以在一個水平線上,因為我一定會有盲區。

進入正題,這篇文字要講到的第一個點是「我所理解的產品經理」,這個定義很重要,直接關係到後面要做的事以及做事的方向、方法。

產品經理經歷的階段

首先再說一點,我是以自媒體的身份加入到這家公司的(並不是 PM)。背景情況大概是這樣,當時我剛從浙大畢業,讀的是光電系,第一份工作室杭州的一家 TMT 基金公司做天使投資分析。13 年末那會微信公號火熱,老大給了我一個任務,讓我去研究一下微信公號怎麼玩兒。

當時微信公號並不多,我一琢磨,要不就自己去做一個吧,然後做了一個跟自己專業相關的照明行業號。照明行業是個相對傳統的行業,在 13 年那會新媒體內容極度缺失,我原創了很多優質內容,然後比較早的關注到了智能照明這個產品,並且做了很多相關的產品分析、行業分析,之後被現在的老闆發現,於是加入一起創業,這就是背景。

創業公司里的第一個產品經理就是創始人本身,這個沒什麼好疑問,所有產品的定義與需求基本都是來自於創始人本身的判斷,尤其是對一個新產品來說。雖然我是以自媒體的身份加入的,當時大家給我的定位也是做媒體、營銷那一塊,但我本身最感興趣的當然還是產品,只是我比較能寫而已。

我跟所有產品小白一樣,在知乎上看了很多關於產品和設計的內容,買了很多關於怎麼做產品的書(這個書單已經開過很多了,我想沒必要再提了吧?),很快我就進入產品經理的第一個階段了,做交互與功能。

初創公司也沒有產品團隊,就是創始人加研發團隊。創始人本身也並非是產品出身,因此很多需求當時就是通過我來跟研發團隊溝通和實現。我很自然的就陷入了大部分產品新人都會犯的錯

沉迷交互和設計美學

這個怎麼說呢,也不一定全是錯吧,但很明顯基本上所有人都會趟這個坑,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你什麼時候能跳出來。這個階段其實可以成為功能性經理,因為這些需求是來自他人,並且你只負責完成它而已。

之後慢慢的熟悉產品文檔、產品原型、產品需求以及開發流程之後(沒有人帶還真的是挺鬱悶的...所有的東西都得自己學),我漸漸的脫離了交互動畫與美這個狹隘的範疇(當然不是說美不重要,這點在後面會寫到)。我深刻的記得我在剛接觸這個的時候,跟一個開發要求完成一個點擊特效討論了很久,現在想想真是沒什麼必要。我開始負責重構我們的產品以及部分的開發管理,這是在第二年的時候,我看很多人稱呼為 2 歲 PM,這個時候我已經基本有一些自己的產品方法論了。

按時間來算,我現在應該是 2 歲半的 PM,對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又有了更多的理解,當然也跟自己站的角度有關,因為是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加入這家公司,因此參與了很多戰略與業務的討論,讓我對整個產品的方向以及產品要完成的事都有更深刻的認識。這個時候我已經退出了產品一線,即畫原型、做交互、寫文檔這些具體事務,我把這些工作交給了 UI 設計師。

當初移交給他的時候其實我有些不放心,覺得他可能沒自己細心,或者交互邏輯上沒自己清楚,但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現,只要充分的放權,其實誰都可以成長。

我儘可能簡單的描述了我每一個階段所做的事情以及心路歷程,再給大家總結一下的話,那就是目前我基本上經歷了 3 個階段:

  • 功能性經理
  • 主動挖掘需求以及產品、開發管理
  • 完整產品與大局觀

產品經理的業務範疇是什麼?

最近產品和運營哪個方向更好的討論非常多,很多人會認為現在產品經理已經過剩了,而且移動互聯網發展到現在,已經不需要什麼產品經理,因為人人都會畫原型和做交互,實在不會還有競品可以抄。那我只能說如果對產品是這種理解的話,就太狹隘了。俞軍說的一句話我很贊同

所有影響用戶體驗的顯性和隱形的因素都是產品的範圍,包括但不限於審美、交互、業務邏輯、內容、服務

不知道看到這裡有沒有理解到,如果你還是針對如何畫好原型、做好交互這些維度去做事或者僅僅思考這些事情,那當然不是一個好產品。一份文檔、一份 FAQ、甚至一份新聞稿,都值得產品經理去好好雕琢,而不是僅僅局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面。

上面引用的話在很長一段時間會作為自己的一個方向指導,畢竟產品的本質是讓人的生活更美好。

聊一點審美和設計

高層的審美決定產品的下限。對於一款面向大眾化的產品來說,他本身就很難「美」的起來(可以看看那些大電商產品,是最典型的大眾化產品,比如淘寶、京東),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平均審美水平本身就不高的情況下。這對於一個有較高審美水平而又需要商業化的產品來說,這是個比較殘酷的現實,但是你必須權衡好商業與美。

再說設計。讓用戶覺得好用,這就是我認為的設計的流派。

無論是擬物、扁平還是將會演化到什麼風格,在早期的擬物化時期,它能提供給用戶更高的辨識度,並讓用戶感覺到精緻感,而如今的扁平化風格的流行,則是因為人們在接受信息時,需要減少複雜度,同時現在的許多設備需要更好的性能表現,保證系統更流暢。設計不能脫離現實的本質,好看的設計價值其實非常小。

每一種設計風格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歸其原因都是為了讓用戶覺得更加好用。

在我看來,當你的東西真正好用的時候,你已然享受在這流暢、舒適的體驗中,花花哨哨的視覺皆以浮雲,蘋果如此,微信如此,所以產品都應如此。

下一回講智能硬體的開發以及團隊合作相關的內容。


推薦閱讀:

To Be A Product Manager | Week 54
產品經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怎麼樣的?
如何做產品——產品調研分析
Good PM, Bad PM
面試產品經理時,被說不合適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智能硬體 | 產品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