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巧克力前必讀的文章!
最近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喜歡吃巧克力,作為一個有良心的公眾號(不要打我),小二哥肯定要科普一下巧克力知識的~
說到巧克力,就繞不開生產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可可脂。
可可脂是一種奇妙的食物,巧妙而有限,每年270萬噸的寥寥產量,可全球巧克力愛好者眾多。對於這種原材料供應緊張滿足不了生產的情況,聰明的我們僅有的辦法就是像發明人造奶油一樣尋找替代品。
代可可脂和類可可脂-歷史總是重複的
由於可可脂的口感和物理特性獨特(低溫時硬脆,入口易溶且無油膩感),早期用於氫化代替可可脂的這類植物油也比較特殊,比較典型的是棕櫚仁油。
可能大家不太熟悉棕櫚仁油,不過我們經常把它的兄弟—棕櫚油吃進肚裡的。
炸制速食麵所用的就是棕櫚油,另外我們在很多食品的配料表中看到的「精鍊(制)植物油」、「食用植物油」也大多就是棕櫚油。作為一種被食品工業使用最多的油類,它的營養價值不高且相當廉價。
寫一下棕櫚油其實是讓大家少吃速食麵>_<~(好多餅乾麵包里也有,這貨比氫化植物油也好不到哪兒去)。
喏,棕櫚仁油和棕櫚油都是取自下面這貨。
油棕櫚果肉壓榨出的油稱為棕櫚油,而果仁壓榨出的油稱為棕櫚仁油,兩種油的成分並不相同。上世紀80年代研發出了改進版的代可可脂-類可可脂,用棉籽油、玉米胚芽油、大豆油和花生油等,通過氫化提成形成硬脂。克服了硬化棕櫚仁油一類有皂味、不耐高溫的缺點,更加類似可可脂的物理特性。由於代可可脂的生產需經氫化過程,所以國標規定使用代可可脂的食品也都需要標明反式脂肪酸(就是那個對心臟很不好的東西)含量,大家購買含巧克力製品時請注意一下配料表和營養成份表。
類可可脂是近年來開發的一種新的模仿可可脂的食品原料。類可可脂在脂肪酸組成和物理性狀上可以做到與可可脂幾乎相仿,缺點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需要調溫。類可可脂的製造過程無需氫化,所以並不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類可可脂的原料油主要是一些熱帶植物油脂,國內鮮有且類可可脂的價格與可可脂相差不大,所以國內生產廠家基本不使用類可可脂。
不管姓類也好,姓代也罷,它們都不是可可脂。並不具備可可脂這種「植物油脂之王」所具有的種種好處(能讓你開心啦,抗氧化呀,降低心血管病風險啊等等)。它們是代用品,能做到的,就是滿足你對口味上的需求,僅此而已。
由於可可脂在實際的食品加工中大多單獨使用(做塗層、夾心、或制巧克力),口感較容易鑒別。所以還沒有出現像奶油一樣幾乎被代用品完全擠出生產加工線的情況(我對pocky 百奇這麼貴的餅乾還是使用的人造奶油相當無語)。
如何判讀是可可脂還是替代品呢?
比較直接的方法是價格。現在最便宜的可可脂差不多50元每公斤。。。德菲絲那種動輒百元左右每公斤的價格像是專門運來中國做慈善的嗎?你會相信它用的是真正的可可脂嗎?Kidding me?
還有就是看標籤,可可脂的英文名是cocoa butter,這麼貴的原料,哪怕只用了1%,廠家也是會在標籤上註明有cocoa butter(≥1%),表示我是(含)可可脂的製品。代可可脂是cocoa butter substitute ,類可可脂是cocoa butter equivalent 。
最新國標已經規定只有含18%以上可可脂產品才能稱自己為巧克力,否則只能稱作「代可可脂巧克力」或者叫「巧克力味」產品,像德菲絲這樣以巧克力之名賣代可可脂的,也只能在網上賣賣,最後還被扒皮了。
所以遇到歐洲那些賣的很便宜的「巧克力」,還有某寶上那些「手工製作」「松露」「進口」「代購」之類「巧克力」,如果你買到的代購、進口、XX國或手工「巧克力」比國內這些貴太多或者便宜太多,那麼,要麼被宰了,要麼就是被騙了。還是想提醒一下大家注意甄別。
以後小夥伴有什麼想了解的關於食品零食的問題,可以後台回復給小編哦。
挑剔的吃貨必須關注的公眾號
推薦閱讀:
※百草味和良品鋪子哪個豬肉脯好吃?
※說到為家鄉美食代言,我只服這隻呆萌呆萌的熊
※聯盟來了!揮貨合伙人今日集體表白!
※便利店這個貨架超好吃,有一半人不知道
※國產零食中便宜又好吃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