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空虛和迷惘久治不愈?

一個讀大學的網友曾經給我發過一封電子郵件。他表示自己總會無理由無上限的感覺空虛,而且是揮之不去。他為了使自己得以從空虛的境況中擺脫出來也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主要是使自己忙起來。

在他忙的時候,在自己心頭盤踞已久的空虛確實有消退之勢,然而只要他一停下來,剛剛得到控制的空虛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反攻。

現在看來,在那個網友心中空虛的感覺在部分大學生一定的普遍性的。

空虛的感覺最集中的表現就是「感覺沒意思」,就是「感覺無聊」。當然,將那些存在於自己身上的空虛斬草除根應該說並不困難。

但是因為有部分人在解決存在於自己心中空虛的時候,用力方向存在偏差,從而導致了空虛得以如傳染病般在當代大學生的心中肆虐。

第一部分人認為,自己心中存在空虛的原因是自己太閑。於是那些人就千方百計的讓自己忙起來。誠然,在自己忙前忙後忙東忙西的時候,確實感覺不到空虛。然而只要他一停下來,剛剛得到控制的空虛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反攻。

第二部分人認為,自己心中存在空虛的原因是自己的生活太無聊。於是他們就通過各種的方法來打發時間。例如使自己沉湎於互聯網的海洋,探索於遊戲的天地……

第三部分人認為,無論自己心中存在空虛的原因是什麼,他們都可以「一招滅空虛」。他們的那一招就是——睡覺。一到雙休日或者其他節假日——開睡。

最後一部分人認為,自己心中存在空虛的原因是物質層面的需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於是他們就拚命的追求物質。在所追求的物質得到滿足之後,空虛依舊,於是就變本加厲的追求物質。

平心而論,以上的四部分人,在解決存在於自己心中的空虛問題時候,著力方向都是存在著偏差的。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空虛是靈魂的感覺,是精神層面的問題。所以一個人心中存在空虛的原因,既不是閑也不是物質層面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空虛≠閑,忙與空虛也並不矛盾。當一個人真正忙起來的時候,之所以感覺不到空虛,並不是因為空虛被解決了,而是因為自己心中的空虛被暫時的忽視或遺忘。只要他一停下來,剛剛得到控制的空虛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反攻。

我們需要強調,空虛是靈魂的感覺,是精神層面的問題。所以一個人在物質層面的追求無法彌補精神層面的空虛。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一個人在自己的物質的追求得到滿足之後會空虛依舊。然而有的人在自己的物質追求得到滿足之後會變本加厲的追求物質,於是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現在有部分人,長期的一心追求物質,導致精神層面空虛、精神壓力大,容易引發心理疾病,嚴重的會鬧到自殺。自殺者最初考慮的並不是自殺,自殺的傾向會通過其他方式表現出來。最常見的表現方式就是是考慮自己人生的意義。但有時候自己人生的意義是不能夠考慮的。退一步講,即便他們並不屬於長期精神層面空虛、精神壓力大的群體,而就是與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冷不丁的被問起來「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如果我現在請您做出回答,相信您也會在這一瞬間卡殼。

人生意義的自身屬性是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因為人生的意義蘊含在人生的過程中,蘊含在人生的經歷里。而過程和經歷只有自己親身體驗過之後才會知道。所以那些長期精神層面空虛、精神壓力大的群體中的人,在大腦里思來想去,想去思來,最終得出結論——人生根本沒有意義。既然人生沒有意義還活著幹什麼?於是乎他們就選擇自殺。這就是那些人由發病到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心路歷程」。

將自己沉湎於互聯網,或者「一睡解千愁」,都是屬於消極迴避空虛的選擇,是不值得提倡的。

我們提倡的解決空虛的方法,就是使自己開啟精神層面的追求。只有在自己的精神層面有所追求、有所進步才能夠使自己根除空虛。

作者:鞠懷英

參考:《人生不較勁·周國平》

  《神奇的潛意識·鞠強》


推薦閱讀:

TAG:社會心理學 | 生活哲學 |